裁剪黑夜的山卡

来源 :小星星·作文100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pengzhangchine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卡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收集银河里的星球,从小如此。在这些星球里面,他最爱的就是地球。因为在他总共收集的一千多个星球里,只有地球是蔚蓝色的,他喜欢这个颜色。
  山卡是一个巨人,地球在他的眼里就像我们看见过的玻璃球一样大。其实,银河里面来来往往全是走来走去的巨人。只不过,他们太高大了,高大到地球上的天文学家通过天文望远镜也只能偶尔看到他们的裤子,有时看到他们的眼睛。谁也想不到那只是一个巨人的身体的一小部分。听说有一个著名的科学家看到过巨人的耳朵,他宣称发现了银河系新的黑洞,还写了一百多篇学术论文。他几乎每天都在世界各地讲学,粉丝比天上的星星还多。
  银河里的巨人们都特别善良,山卡也是。他们不会伤害任何一颗星球,更不会破坏星球们自转和公转的轨道。山卡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会看着地球在那里慢悠悠地转动。
  其实,在地球诞生不久的时候是没有白天的。太阳虽然存在,但是阳光根本照不到地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有一块巨大的黑布,这块黑布是巨人国国王的斗篷。国王有一次到银河系之外拜访金河系国王的时候,顺手把斗篷脱下来,正好挂在那里。因为那是国王的斗篷,所以没有国王的允许,任何人都不能把它拿开。可国王呢,到现在还没有回来。
  有了这件巨大斗篷的遮挡,山卡每次想欣赏他最爱的地球,还要凑近斗篷并瞪大眼睛才能勉强看到。因为靠得太近,山卡必须屏住呼吸。不然,对地球来说将是灾难。他的呼吸会引发海啸、地震,更可怕的是可能会使地球偏离轨道,那就糟糕了。据说,亚特兰蒂斯大陆的消失就是因为山卡有一次在观察地球的时候不小心打了個喷嚏。这让他自责万分。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再一次发生,山卡觉得自己必须做点什么。
  他要让地球像其他有生命的星球一样昼夜交替。于是,他用大剪刀在黑斗篷上剪出了一个圆圆的大窟窿。太阳光正好可以透过窟窿照耀在地球上,从此地球有了白天和黑夜。
  山卡又感觉地球的黑夜太单调了,完全是黑漆漆的一片。于是他用剪刀在黑斗篷上剪出了月亮和星星的形状。我们现在才可以看到月亮和星星,看到那么美丽的夜空。不过,我们有时候也会看不见它们对吗?你以为是乌云挡住了月亮和星星就大错特错了。真正的原因是,山卡有一个大烟斗。有时候他抽的烟会在地球上空形成厚厚的一层烟雾,我们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又过了很多万年,山卡感觉地球还少了点什么,地球太无聊了。于是,他从黑斗篷上扯下一块布剪出了高山、森林,还有湖泊。
  又过了很多万年,山卡感觉还少点什么。他想来想去,对了,地球上需要有生命存在。于是他用黑斗篷上的一块布,剪出了很多很多动物。他的手太大了,剪出的动物都很大,而且奇形怪状的。那些就是我们现在只能看到化石的超级大恐龙。
  这下地球可热闹了,而且特别美丽。山卡也很开心,每天乐呵呵地看着蔚蓝色星球上忙忙碌碌的生命,很是惬意。
  巨人虽然长寿,但也会变老。山卡年纪越来越大。有一天,一颗巨大的门牙从他嘴巴里掉出来,他一把没接住。糟糕,门牙直挺挺地砸在地球上。这颗门牙几乎比地球小不了多少。强大的撞击力和爆炸带来的灰尘和毒气,久久不能消散。等他想尽一切办法重新看清楚地球的时候,已经习惯了太阳光照耀的恐龙和植物们早已纷纷死去了。那个时候,山卡的悲伤几乎跟自己的身躯一样庞大。
  直到山卡重新振作起来,又过去了很多万年,他拿起剪刀的手都已经开始颤抖。他很清楚必须要为这个他最爱的星球做点什么。他又从黑斗篷上扯下一块布,剪出无数的动物、山川、丘陵、草原、湖泊。山卡感觉夜晚还少点什么,于是他又剪出了蝙蝠、猫头鹰、小老鼠,还有萤火虫等一些夜晚可以出来活动的动物。
  做完这一切,看着生机勃勃的地球,山卡感觉心里不再那么难过,但此时他也已经老得几乎举不起剪刀。
  “如果我也可以生活在这样蔚蓝色的美丽星球上多好呀。”他看着地球无比羡慕地小声说。
  突然,就像一束光在他心里闪了一下。山卡好像回到了他第一次和地球见面的时候那样年轻,有活力。他颤颤巍巍地摸出大剪刀,用尽全身的力气从黑斗篷上撕下一块布。然后,剪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小人,有男人也有女人。剪出的小人很小很小,小到山卡只有戴着几十万倍的放大镜才能剪出来。
  从此以后,地球上有了人类。
  因为山卡几十万年来一直在为地球剪东西,他剪出来的一切都是那么细腻逼真。地球上的人类和浩瀚宇宙中的巨人几乎长得一模一样。
  山卡已经很老很老了,他已经看不清楚他最爱的蔚蓝色星球。国王的黑斗篷所剩的布料也已经不多了,再剪下去,地球的夜晚就会消失不见。
  现在的巨人山卡丢掉了大剪刀。他靠在躺椅上,每天都会缓缓地说:“以后,你们要靠自己了,靠自己了……”
  在那些风很大很大的夜晚,如果你仔细听,也许会听到山卡的喃喃自语。
其他文献
一个普通的0都可以引发我们无尽的想象,而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又有那么多,所以写想象作文并不是无本之木,关键是要会想象。  想象源于生活。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资源,如果平时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及时捕捉大脑中闪现的灵感火花,就会有很多的写作素材。 《飘呀,飘》 这篇文章的小作者真可谓思维活跃,他抓住蒲公英会随风四处飘散的特点,写了蒲公英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内容生动有趣,情节引人入胜。 《奇妙的水
期刊
春来水涨的季节,池塘里、小河里生长出许多的龙虾。到了春末,那龙虾就长得又大又肥,每天都有人去钓龙虾。听着别人讲钓龙虾的乐趣,我心里痒痒的,却又不敢私自行动。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爸爸妈妈约了朋友去钓龙虾,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钓龙虾的装备非常简单—— 一根普通的小竹竿和一根线。把线拴在竹竿的一端,线的另一端拴一小块肉。  我们来到一个大水塘,我疑惑地问:“妈妈,这里真的有龙虾吗?”妈妈说:“有的,
期刊
我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有唱歌,有跳舞,還有游泳……在众多的课余生活中,我最喜欢的还是骑独轮车。  学骑独轮车的过程,我至今还记忆犹新。  那是在一年级暑假,爸爸网购了一辆独轮车。当他把独轮车放在我面前时,我喜出望外。我兴冲冲地按下开关,猴急地两脚一蹬,“砰”的一声,房子都振动了,我摔了个四脚朝天。我哭笑不得,看似简单的一个轮子,却把我难住了。可我并没有因为摔疼屁股而放弃,反而耐心地请教爸爸。在爸爸
期刊
写文章,首先要按一定顺序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然后再有条理地一段段、一层层地写下来,做到言之有序,条理清楚,才能更好地表达中心。否则,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写,写出的文章就会杂乱无章,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个同学在习作 《我爱故乡的街道》 中写道:  我爱故乡的街道,因为那条街道太美了!街道的两旁,长着许多树。柏油马路又平坦又宽阔,路两旁有许多新建的高楼。马路两旁的松树和柏树四季常青,车道的两旁
期刊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这美丽的季节里,鸟儿们开始忙碌了。它们会找个有水、有食物的地方,筑巢,繁衍后代。我家的后院有花,有草,有个小水池,还有食物,算是“风水宝地”吧。这不,我们家来了一位新“客人”——燕子,它就在我家的后窗台上安了一个美丽的家。  昨天下午,无聊至极的我登上楼梯,透着窗户往外看。突然,一團黑乎乎的东西映入我的眼帘。咦,这是什么?我惊呆了!这里怎么有鸟窝啊?我走近一步,仔细地观察起来
期刊
站在建瓯水南桥上,望着不远处的云际山,山峰连绵起伏,一直延伸至天際。我沿着蜿蜒曲折的台阶,一步一步往上爬,两旁的青草、野花、树木,高高低低,错落有致。  我正气喘吁吁之时,眼前出现了一条栈道。那曲曲折折的栈道盘旋在山腰上,如一根飘带缠绕在绿水青山之间,成为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  栈道两旁绿树成荫。沿着栈道前行,拐过一个弯,眼前豁然开朗。一个山坳出现在眼帘,山坳里长满了竹子。看那片细细密密的竹林,郁
期刊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我们班却有三个特别爱哭的男生,他们哭起来千姿百态。接下来让你们见识一下三大“泪王”的哭功吧。  第一位“咆哮型”泪王——赵同学。他哭起来可真是名副其实的惊天动地。有一次语文课上,老师让我们默写,赵同学不会,就对老师喊起来:“老师慢点,慢点,我还没写完。”老师把他的话当成耳边风。不料,赵同学开始发脾气了,他“哇”的一声号啕大哭起来,把我们都吓了一跳。赵同学哭起来就收不住
期刊
殷老师患了骨癌,需要马上动手术,但殷老师家境清贫,拿不出高昂的手术费,所以学校组织全体师生进行爱心捐款。  周五下午第二节课,募捐活动准时开始。操场上鸦雀无声。几百名师生肃立在操场上,没有一个学生喧哗,也没有人谈笑,空气像凝固了似的。  首先打破这沉寂的,是薛校长的讲话。他那溢满悲伤的声音在空中回荡。他讲述着自己去南京看望殷老师的经历,讲述着殷老师是怎样与病魔做斗争的,讲述着病中的殷老师还念念不忘
期刊
晚饭过后,爸爸躺在沙发上一边看球赛,一边嗑瓜子,圆滚滚的大肚腩随着呼吸一起一落。我和妹妹立刻跑到爸爸面前:“刘先生,鉴于你的体重严重超标,我们决定从明早开始强制帮你减肥!”  第二天清晨,刚到七点钟。我和妹妹就穿好运动服来到爸爸房间。妈妈悄悄走来说:“上!让你们的懒虫爸爸见识一下你们的厉害。”“嗯。”我俩对视了一眼,快速跑向床边,使劲一跳。“嘣——”爸爸被巨大的响声惊醒了。他睁开惺忪的睡眼,吃力地
期刊
生活在一点一滴地磨砺着每一个人,在这不断的磨砺中,我渐渐成长。  正如海浪与礁石,海浪要把礁石的棱角磨平,甚或要冲毁礁石,而礁石则把一波又一波汹涌袭来的海浪击得粉碎,顽强地坚持着自我。在这不断的对抗中,海浪与礁石共同演绎着一个不断完善的历史进程。  我就是以這样的心境在体味生活,也是在这样的生活中不断成长。  小时候,家在偏远的农村。父亲在几百里之外的工厂上班,母亲一人带着我们挨肩儿的兄弟四个,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