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提高高校体育专项生运动训练的效果,笔者结合运动生理学的理念与应用,提出了运动生理学在专项训练中的三点应用,包括模仿练习、交叉练习及力量训练,对于运动生理学的应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专项训练;运动生理学;体育专项训练
体育专项训练,指的是在高校中的部分体育专项生,按照其所联系的专项运动的竞赛要求或者项目要求展开的具有目的性的专门的体育锻炼。在专项训练中,往往其对于运动员的肌肉强度、反应能力及其他相关生理指标的要求都相比普通的体育训练要高很多,因此,在这种训练中,重视运动员的生理特点,应用运动生理学合理管理及辅助运动员的专项训练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运动生理学概述
运动生理学是体育科学系统的基础学科,其主要内容是对人体功能规律的研究和探索。通过运动生理学,分析了人体在各种体育活动和各种运动训练中产生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分析了人体的发展规律。探索人体运动能力的发展,并不断完善生理机制,从而建立科学合理的训练体系和训练方法[1]。
运动生理学与特殊训练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关联和互补的[2]。运动生理学的研究虽然是通过在运动训练的经验及管理包括部分医学的理论中发展并总结出来的,但是运动生理学的理论可以反作用于运动训练的过程。运动生理学即以前人的经验结合医学规律即人体相关理论,对于训练中应该如何管理提供辅助。
二、运动生理学在专项训练中的应用
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来看,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身体能量供应系统的能力,以提高身体对各种运动的适应能力。特殊项目特征主要取决于运动期间能量供应的比率和总量。特殊活动的强度和时间也是重要因素。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项目,如果训练期间运动员的训练速度,强度和特殊技术保持不变,将保持稳定的能量消耗和稳定的生理生化机制。可以看出,在专项训练中,稳定的训练强度,训练时间和固定的肌肉活动模式,相应的能量供应系统将得到有效的锻炼[3]。
(一)仿真训练
在体育专项训练中,许多项目除了基础的技能训练及身体素质训练外,还包括大量的项目真实训练。但是,在很多运动员的训练环境中,对于其特殊项目,如水上项目、冰雪项目一类,往往没有充足的训练机会及良好的训练环境。因此,为了最大限度上的为运动员提供良好的项目训练体验,可以通过运动生理学的理论指导,为运动员制造类似的训练环境,即提供身体运动反应相类似的仿真训练。通过运动生理学,对于运动员在真实训练中的生理反应与肌肉记忆进行分析,然后制造类似的肌肉反应训练模式,可以达到仿真训练的效果,使得运动员在没有进入训练场地,但是也能得到相应的训练。
(二)交叉练习
所谓交叉练习是指采取不画定的练习模式,包括练习形式、活动强度、供能方式等,交叉练习主要包括专项练习与非专项练习两种。交叉练习可以对机体产生多样性的刺激作用,从而产生混合式的、不稳定的效应,因此交叉练习适用于维持或提高一般的身体素质,而对于专项水平的提高则帮助不大。专项训练中,交叉练习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运动员损伤恢复时期,可以通过局部的活动促进组织修复:其次,在一般的力量训练、活动准确阶段等,可以通过交叉训练降低损伤的发生率;再次,日常训练中可以用交叉训练替代一般的耐力练习:最后,针对一些运动水平低、身体素质差的运动员,则需要加强交叉训练,但当其身体素质达到一定水平后,交叉训练的效果就会弱化。
(三)力量训练
在绝大多数的体育专项训练中,力量训练都是最基础并且必要的训练内容。但是根据不同类型的运动需求,对于力量训练的肌肉训练目标、肌肉收缩形式甚至具体训练哪一区域的肌肉,都有十分明确的要求,因此,在这部分训练中,运动生理学的参与就十分重要了。通过运动生理学,可以明确不同的运动形式及运动强度对于不同区域肌肉的影响效果,大大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效率,并且可以通过更少的运动,直接训练到运动员的目标肌肉群。比如在游泳项目中,运动员在肌肉训练中,其肌肉爆发力需要在有氧及无氧的情况下分别达到不同的水平,与其他的运动形式力量训练要求就非常的不同[4]。
三、结语
在专项运动训练中,对于运动员来说,良好的身体素质、生理状态是保障训练效果及训练效率的重要前提,而运动生理学的应用就是在这一基础方面。在体育专项训练中,根据不同的训练项目,往往包括不同的特殊训练形式,部分训练对于运动员的生理技能可能会造成一定的损伤,因此必须对于运动训练的强度及运动员的身体状态双方都掌握在可控的范围内。否则出现了身体技能受损,如我跨栏运动员刘翔及篮球运动员姚明都有严重的脚部受损,这就是由于长期的高强度训练导致的结果。虽然运动与竞赛本身就包括一定程度的风险,但是运动生理学在训练中的应用,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这种机能受损的情况发生。缺乏合理的运动生理理论的应用,运动员一旦受到生理机能受损,对于专项训练来说才是更大的损失。因此,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结合运动生理学,在模仿练习、交叉練习及力量训练方面应用了运动生理学的理论指导,对运动员的专项训练带来了明显的改善。希望广大体育教师及教练,都可以对运动生理学的应用重视起来,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董聪敏.高校体育运动生理学理论研究与教学——评《实用运动生理学教程》[J].中国教育学刊,2016 (3):12.
[2]董聪敏.体育运动对人体认知功能的影响——评《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J].中国教育学刊,2016 (2):09.
[3]陈小琼,郝选明,梁健,等.《运动生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体育学刊,2017,24 (5):93-97.
[4]佟岗.我国运动训练理论的演进与前沿[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 (8):12.
关键词:专项训练;运动生理学;体育专项训练
体育专项训练,指的是在高校中的部分体育专项生,按照其所联系的专项运动的竞赛要求或者项目要求展开的具有目的性的专门的体育锻炼。在专项训练中,往往其对于运动员的肌肉强度、反应能力及其他相关生理指标的要求都相比普通的体育训练要高很多,因此,在这种训练中,重视运动员的生理特点,应用运动生理学合理管理及辅助运动员的专项训练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运动生理学概述
运动生理学是体育科学系统的基础学科,其主要内容是对人体功能规律的研究和探索。通过运动生理学,分析了人体在各种体育活动和各种运动训练中产生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分析了人体的发展规律。探索人体运动能力的发展,并不断完善生理机制,从而建立科学合理的训练体系和训练方法[1]。
运动生理学与特殊训练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关联和互补的[2]。运动生理学的研究虽然是通过在运动训练的经验及管理包括部分医学的理论中发展并总结出来的,但是运动生理学的理论可以反作用于运动训练的过程。运动生理学即以前人的经验结合医学规律即人体相关理论,对于训练中应该如何管理提供辅助。
二、运动生理学在专项训练中的应用
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来看,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身体能量供应系统的能力,以提高身体对各种运动的适应能力。特殊项目特征主要取决于运动期间能量供应的比率和总量。特殊活动的强度和时间也是重要因素。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项目,如果训练期间运动员的训练速度,强度和特殊技术保持不变,将保持稳定的能量消耗和稳定的生理生化机制。可以看出,在专项训练中,稳定的训练强度,训练时间和固定的肌肉活动模式,相应的能量供应系统将得到有效的锻炼[3]。
(一)仿真训练
在体育专项训练中,许多项目除了基础的技能训练及身体素质训练外,还包括大量的项目真实训练。但是,在很多运动员的训练环境中,对于其特殊项目,如水上项目、冰雪项目一类,往往没有充足的训练机会及良好的训练环境。因此,为了最大限度上的为运动员提供良好的项目训练体验,可以通过运动生理学的理论指导,为运动员制造类似的训练环境,即提供身体运动反应相类似的仿真训练。通过运动生理学,对于运动员在真实训练中的生理反应与肌肉记忆进行分析,然后制造类似的肌肉反应训练模式,可以达到仿真训练的效果,使得运动员在没有进入训练场地,但是也能得到相应的训练。
(二)交叉练习
所谓交叉练习是指采取不画定的练习模式,包括练习形式、活动强度、供能方式等,交叉练习主要包括专项练习与非专项练习两种。交叉练习可以对机体产生多样性的刺激作用,从而产生混合式的、不稳定的效应,因此交叉练习适用于维持或提高一般的身体素质,而对于专项水平的提高则帮助不大。专项训练中,交叉练习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运动员损伤恢复时期,可以通过局部的活动促进组织修复:其次,在一般的力量训练、活动准确阶段等,可以通过交叉训练降低损伤的发生率;再次,日常训练中可以用交叉训练替代一般的耐力练习:最后,针对一些运动水平低、身体素质差的运动员,则需要加强交叉训练,但当其身体素质达到一定水平后,交叉训练的效果就会弱化。
(三)力量训练
在绝大多数的体育专项训练中,力量训练都是最基础并且必要的训练内容。但是根据不同类型的运动需求,对于力量训练的肌肉训练目标、肌肉收缩形式甚至具体训练哪一区域的肌肉,都有十分明确的要求,因此,在这部分训练中,运动生理学的参与就十分重要了。通过运动生理学,可以明确不同的运动形式及运动强度对于不同区域肌肉的影响效果,大大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效率,并且可以通过更少的运动,直接训练到运动员的目标肌肉群。比如在游泳项目中,运动员在肌肉训练中,其肌肉爆发力需要在有氧及无氧的情况下分别达到不同的水平,与其他的运动形式力量训练要求就非常的不同[4]。
三、结语
在专项运动训练中,对于运动员来说,良好的身体素质、生理状态是保障训练效果及训练效率的重要前提,而运动生理学的应用就是在这一基础方面。在体育专项训练中,根据不同的训练项目,往往包括不同的特殊训练形式,部分训练对于运动员的生理技能可能会造成一定的损伤,因此必须对于运动训练的强度及运动员的身体状态双方都掌握在可控的范围内。否则出现了身体技能受损,如我跨栏运动员刘翔及篮球运动员姚明都有严重的脚部受损,这就是由于长期的高强度训练导致的结果。虽然运动与竞赛本身就包括一定程度的风险,但是运动生理学在训练中的应用,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这种机能受损的情况发生。缺乏合理的运动生理理论的应用,运动员一旦受到生理机能受损,对于专项训练来说才是更大的损失。因此,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结合运动生理学,在模仿练习、交叉練习及力量训练方面应用了运动生理学的理论指导,对运动员的专项训练带来了明显的改善。希望广大体育教师及教练,都可以对运动生理学的应用重视起来,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董聪敏.高校体育运动生理学理论研究与教学——评《实用运动生理学教程》[J].中国教育学刊,2016 (3):12.
[2]董聪敏.体育运动对人体认知功能的影响——评《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J].中国教育学刊,2016 (2):09.
[3]陈小琼,郝选明,梁健,等.《运动生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体育学刊,2017,24 (5):93-97.
[4]佟岗.我国运动训练理论的演进与前沿[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 (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