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时代网络教育舆情的内涵及特点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wj8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人们进入了一个微博时代,网络舆论传播也进入了微博时代。微博时代的网络舆论在各个领阈都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样,对教育的影响日益突出,文章以“民政慈善部门提成真高”事件为例,在分析微博教育舆情的要素的基础上,阐述微博教育舆情在传播中具有极强互动性、主体多样性、客体特殊性、本体多元性和意见领袖最强大话语权等特点,进而总结出研究微博教育舆情具有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性,促进 “网络问政”的实现以及增强社会民众对教育的监控力等意义。
  [关键词] 微博时代;教育舆情;微博教育舆情
  2013年3月8日,被称为当代中国画坛富有活力的一位“探索性画家”的孙海峰,在其新浪微博上发布:“刚听到的真实故事:朋友妈妈资助了一个江西井冈山孩子,从小学捐助到了高中毕业后说不上大学了,说她妈妈给他找份工作到广东这边打工,见了面说到成长经历,说谢谢阿姨每月捐的40快钱帮助他从小学到高中的学费生活费...妈妈当时很惊讶!因为寄给孩子的至少是10倍!当地的经手的民政慈善部门提成真高!” [1]的微博,并在随后发布了关于此教育资助事件的详细情况,一时间引起了广大博友的关注,粗略统计截止到4月7号,原文的直接转发量已达63798次,评论量也达17283次。同时也使得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等纷纷追踪报道,由此引发了一场民政慈善部门“提成真高”的风波。孙海峰的微博及博友们的评论形成的舆情是这场风波迅速蔓延的最主要原因。首先,我们以此教育事件为例来了解微博教育舆情的定义与要素。
  一、微博教育舆情的定义与要素
  舆情是指由个人以及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2]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舆情随之而生,网络舆情也源于现实,只是人们将表达和传播舆情的场所拓展到了互联网。目前,随着 Web 3.0 技术及相关互联网用户的不断普及,新型媒体——微博已成为网络舆情的重要舆论场所。近年来,微博以其用户基数大、传播速度快、信息上传方便等特点,逐渐成为我国舆情爆发的主要传播媒介。教育在国家发展过程中一直备受关注,互联网的使用,使人们对某些教育现象、问题等的讨论变得更广泛,更客观。因此,我们把有关教育的网络舆情称为网络教育舆情,故此,就把以微博为舆论场的有关教育的网络舆情称为微博教育舆情。所以,由孙海峰及网友们的评论形成的舆情便叫做微博教育舆情。微博教育舆情属于网络舆情,与其相似,微博教育舆情的要素也应包括:主体,客体,本体和舆情空间[3]。
  (一)主体
  所谓主体就是指广大的微博使用者即微博主。教育与广大网络使用者有着紧密的联系,当然这其中也包括许许多多的微博使用者。微博教育舆情是微博使用者对某些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情绪、态度和意见的总和。因此,在此教育事件中,孙海峰以及参与对此教育事件进行转发评论的其他博友都是主体。
  (二)客体
  所谓客体就是指教育事项。它具有刺激微博用户心理的中介作用并且涵盖的范围很广,包括教育事件、教育热点现象、行为和政策等等。只要与教育相关的事情都可以是微博教育舆情的刺激物,包括来自现实社会中与教育有关的事和网络虚拟世界里与教育有关的事。所以,此教育资助事件便是形成舆情的客体。
  (三)本体
  所谓本体是指微博教育舆情本身即公众的各种情绪、意见、态度的总和。在此事件中,指微博主们对此事件的评论。由于微博主的数量多,分布广,差异大,所以他们对教育的看法很难统一,即便是同一个人、对教育的看法也会随着时间、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各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互相碰撞,互相交织促使微博教育舆情复杂多变。针对此教育事件,我们看到广大博友持各种各样的观点。
  (四)舆情空间
  网络教育舆情的舆情空间是指网络使用者对中介性教育事项的态度形成、变化和发生作用的情境,也是网络教育舆情主、客体和空间中其他基本因素之间进行多维“互动”的情境。 [4]所以,微博教育舆情的舆情空间就是指微博平台,以及在使用微博时应该遵循的法律法规、角色认知、价值观以及网络文化等。在此教育事件中,微博平台和广大博友在发表自己观点时所应遵守的各种法律法规,道德规范以及网络文化构成这场风波的舆情空间。
  综上分析:微博教育舆情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微博主围绕教育现象、教育事件、教育行为以及教育政策等教育事项。通过微博表达、传播各种意见的总和。比如,在一定的时期内,广大的微博用户对有关教育的热点话题或突发事件表示的关心与议论的总和在微博平台上建立了自己的“阵地”,各种观点相互碰撞从而形成微博教育舆情。
  二、微博教育舆情的特点
  微博教育舆情虽然只是网络舆情中的一小部分,但它既有网络舆情的特点,又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ging)的简称,是博客的一种变体,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手机、IM (如QQ等)、Email、web等方式向个人微博发布短消息,文本内容通常限制在140字之内,并实现即时分享。 [5]在微博中,每个人都是信息源,可以发布或转发信息,也可以接受别人的信息,由此形成一个快速传播的网。所以,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传播媒体,在传播教育舆情时的特点如下:
  (一)微博在形成教育舆情中具有极强的互动性
  微博有更新、评论、转发、收藏四个基本功能。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的将身边所发生的教育事件、教育问题等发布到微博上供所有用户阅读,并和其他博友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畅谈自己的看法。微博教育舆情就是通过这样一种动态信息交流过程而形成。这与博客等其他网络传播方式相比,互动性大大提高[6]。在此事件中,最开始是孙海峰在微博中提出民政慈善部门克扣对贫困小学生的资助事件,而后孙海峰发微博和博友之间进行讨论互动,从而慢慢形成舆论引发民政慈善部门“提成真高”这一风波。   (二)微博教育舆情的主体具有多样性,隐匿性,从而使其更具真实性
  微博教育舆情主体是通过微博表达自己对相关教育事件的意见的微博使用者。微博时代舆论主体具有多元化、不定性的特征,发表意见的人既可以是实名认证的“真人”,也可以是虚拟的“微博昵称”;既可以是名人,也可以是草根。总之只要注册成为微博用户,都可以是舆论主体。我们可以看到,微博为人们提供了空前自由的表达场所,没有身份顾虑的网民表达意见也更为真实、大胆[7]。通过查看广大博友对此事件的原微博的评论,便会觉得这样形成的微博教育舆情,也更加真实的反映了群众的看法。
  (三)微博教育舆情客体的特殊性,从而使其更加复杂多变
  微博教育舆情的本质是微博使用者对教育现象、问题等中介性教育事件的情绪、态度和意见。因此必需要考虑作为客体的教育的特殊性。教育能促进个体的个性化,促进个体的社会化,进而促进社会群体的高层次化。正是因为教育在个体和社会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更易引起广大微博使用者的关注,形成微博舆情。教育有其自身特有的规律,如教育事业的发展要受社会生产力的制约,教育性质要受特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教学要遵循受教育者的年龄心理特征等。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但是微博使用者由于受教育程度、职业、经济地位等差异,对教育问题、教育事件等的看法带有强烈的个人情绪。在评论此教育资助事件时,有的博友从教育资助基金管理的角度来发表自己的评论,有得从教育资助政策的不完善的角度来发表自己的评论,还有从社会道德角度来评论等。因此,微博教育舆情内容更加丰富。
  (四)微博教育舆情本体的多元性
  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因此微博教育舆情内容也是多元的。“民政慈善部门提成真高”这一教育资助事件,不仅告诉我们相关部门在教育资助的管理上存在问题,同时说明相关教育资助政策尚需完善。这种多元性的教育事件不仅在现实社会中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微博上更是广大博友争论的焦点。
  (五)意见领袖具有最强大话语权。
  意见领袖是指在突发事件的产生、发酵、传播等环节中起主要推动作用的网民,他们在特定的领域拥有强大的话语权,潜意识里影响着数以万计的围观群众。[8]在此事件中,孙海峰便占据了意见领袖的位置,对其他博友的评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研究微博教育舆情的意义
  通过对“民政慈善部门对教育资助金提成真高”事件所引起的微博教育舆情的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微博在传递教育舆情时所具有的独特性,也反映了有关教育资助的政策法规尚需完善,需要重视对教育资助金的管理以及去向的透明度等问题。微博教育舆情是由现实社会中相关教育事项刺激而产生的民众社会态度在微博上的表现。虽然微博教育舆情的集散地是微博平台,但主体——微博使用者是存在于现实生活的。微博教育舆情与现实社会相互作用,对现实教育产生直接的影响。
  (一)微博教育舆情相对真实,有利于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性
  不同于传统搜集社情民意的方式,受访者因担心受到嘲讽或打击,而有意无意的隐藏内心的真实想法。因为微博用户具有一定的隐匿性,任何人在微博上可以毫无顾忌的发表自己对有关教育事件、教育问题等的想法,这样就能将自己相对真实的想法、态度传递给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微博平台的开放性,使我们可以直接搜原微博,看其转发量和评论量来了解广大博友对某教育事件关注程度。微博的即时性有利于上传下达,所以有利于教育管理者、政策制定者有义务、有责任及时准确地汇集教育舆情信息并做出价值判断,进而为政策改进和完善提供参考服务。在此事件中,博友们对此教育资助事件的观点具有相当高的真实性,更有利于科学的进行教育决策。因此,微博教育舆情为制定教育决策提供真实的舆情基础,有利于教育决策的科学性。
  (二)简便的互动反馈机制促进教育舆情的扩散,有利于实现“网络问政”
  互动是网络的本质,微博将互动这一特性发挥到极致,没有哪种媒介比微博互动性强。只有通过不断地互动意见才能够不断地扩散。从2013年3月8号孙海峰发布“民政慈善部门提成真高”事件开始到2013年3月18号上午11点,在这短短的十天之内,这条微博的转发量已达63912,评论量已达17254,这些数字不仅表明了此教育事件受关注程度,也同样说明,微博简便的互动反馈机制有利于教育舆情的扩散,微博的这一特性,也便于实现“网络问政”。
  (三)有利于增强社会民众对教育的监控力
  在“民政慈善部门提成真高”事件中所反映出的广大民众对民政慈善部门教育资助资金管理的不满,说明了在教育资助资金的管理和去向上需要增加透明度,同时也增强社会民众对相关部门的监督作用。教育作为国家的立国之本,与广大社会群众切身相关,教育部门行政管制失灵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必须加强对教育行政部门的舆论监督。微博使用者获取教育信息的途径便捷多样,对教育信息的评价自由方便,对教育决策者的个人道德起到监督制约。微博教育舆情的传播能够促进信息公开,保障普通民众的知情权和言论自由,通过微博反映网民对教育政策法规、教育事件等的褒贬与评价,更好地在网络与现实社会进行双重监督。在揭露教育腐败、违法乱纪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有利于教育的公平公正。微博可以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公布教育事实,传递教育信息,并加快信息反馈。通过微博教育舆情的传播,社会民众能够发挥强有力的监督作用,进而促进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海峰,新浪微博,2013-3-8
  [2] 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51- 52.
  [3] [4] [7]左明章,国桂环,曾睿.网络教育舆情的内涵及特点[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6:8—9.
  [5]刘佳.微博来了[J].互联网周刊.2009.12.
  [6]张晗.微博时代网络舆论的特点及传播规律[J].传媒e时代.2011.4:85—86.
  [8]贾焰,刘江宁,周斌.微博的舆情特点及其谣言治理[J].行政管理改革.2012.6.
  作者简介:高广骅 , 1990年出生 , 女 ,汉族, 籍贯河南许昌,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所学专业为教育经济与管理 ,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政策和教育管理, 13723213162
其他文献
摘要:兴趣是个人成功的动力和源泉,是点燃智慧的火花。要想给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运用学科特点,引起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习兴趣,创设课堂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养。  关键词:兴趣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
期刊
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侧重点大都在阅读与写作。是因为中考的重点就是阅读与作文。至于字词教学,普遍认为是小学阶段的事。初中语文课堂要么没有字词教学,要么就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没有落到实处,总认为中考字词只占2——4分,学了三年,那么多的字词,还未必押得上,所以就做好放弃的姿态听天由命。这种极端功利化的思想是无益于教学的。从表面上来看,为阅读和写作节约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和精力,使教学重点更突出、效果更明显
期刊
摘要:语文是学生日后生活和学习一切科目的基础。而且语文的教学之中还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国文学知识等常识的教学。所以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笔者在结合众多资深教学工作者的教学经验之后得到一些浅薄见解,希望这篇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遇到困难的教学工作者们。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策略 课堂  小学语文是学生日后生活和学习的基础。在新课程改革之后,语文课堂的内容
期刊
九年级是整个初中阶段的重要一年,也是最关键的一年。但就英语这一学科来看,由于所学词汇越来越多;阅读文章越来越难,考察知识点越来越杂,许多学生感觉很吃力,并且渐渐要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針对这一现象,为使学生在英语这门学科上能有所动力能取得有效的进步,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我在课堂教学中尝试了一些情境教学法,效果还是不错。下面我想结合平时的教学对英语课堂中的情境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所谓情境,就
期刊
摘要:元代郝经《陵川集》卷二十九《原古录序》中有这样一句话“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可见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思想是语言的实质。作为语文教师,应紧紧把握住作者“因道成文,道寓于文”的脉搏,恰到好处地进行思想教育,“以文传道,因道教文”,从而使学生“以文悟道,因道学文”,在思想上得到益处,在生活上受到启迪。  关键词:语文教学 渗透 思想教育  小学第九册语文教材中有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猫》。教学的情
期刊
摘 要:以华南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为研究对象,对该专业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及造成就业难所包含的专业、学校、社会和学生本人四方面因素进行了分析,期望为相关课题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华南农业大学;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就业能力  对于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简称森游),通过对毕业生及历届毕业生的统计调查,近年来,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虽据统计结果
期刊
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欣赏者与作品发生着一种审美关系。一方面,作品对人的审美感知和体验、审美能力 和需要有着本质特性的制约。另一方面,由于作品具有审美价值,主体对其感知与体验必定表现为评价性。虽然评价本身不能创造价值,但审美价值必须经过评价才能被认识和掌握。在教学中,评价是多方位和多层次的。通过 大量的审美感知和体验的交互活动,逐渐使主体的评价标准与客体的审美价值相吻合,以达到欣赏课教学的目的 。本文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低谷徘徊。老师难教,学生怕学,作文教学收效甚微。作文教学面临严峻的挑战。教学时,无意中发现动画片很受学生的亲睐,由此展开了动画作文的教学研究。创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在动画中学习和发展的、小学生喜欢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悬念式”作文教学模式、场面描写教学模式、童话编写教学模式。  【关键词】 动画片 习作教学 素材库 教学模式  作文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低谷徘徊。老师难
期刊
摘要:全球城市化发展进程中,随着人类对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不断增大,人工干预自然环境的范围扩大,对自然环境的人工干预程度增强,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当今社会中关于环境保护和绝对生态主义的两种声音博弈激烈。文章结合环境保护和绝对生态主义的观点,从哲学的角度,综合分析探讨土地利用过程中环境保护和绝对生态主义的观点。  关键词:环境保护;绝对生态主义;土地利用;重庆都市区  人类对土地利用的使用和改
期刊
[摘要] 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的基础。当前,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时期,在生态旅游蓬勃发展时期,生态文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挖掘、宏扬、构建丽水特色生态文化,可有效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化 内涵 构建 丽水  丽水位于浙江西南部,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方,同时具有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早在1999年时,丽水就开始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2004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