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省嘉兴市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创造性开展了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改革,以“亩均产出论英雄”为导向,以资源要素占用产出水平为核心,在土地腾退、亩均产出、新增税收、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等方面已取得明显成效。嘉兴市的实践表明,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改革是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苏南各市与嘉兴市在发展模式、发展阶段、发展瓶颈等方面有着不少共同点,其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改革实践为苏南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许多启示。
做 法
“十二五”以来,受发展环境、发展阶段、发展周期等多重因素影响,嘉兴市的经济增长经历了从高速到中高速的回落。为减轻资源环境压力,缓解工业较快增长与要素供给制约之间的矛盾,嘉兴在2013年出台了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办法,强调对工业企业实行分类管理,对亩均效益高、单位能耗低、生产效率高的先进企业,在资源要素配置上给予更多倾斜。相反,落后企业则要面临更多限制和监管。
嘉兴的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工作主要分为三大步骤:一是收集基础绩效数据。嘉兴对全市1万余家工业企业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充分掌握企业在用地、产出、税收、能耗、排放和用工等方面的绩效数据,继而建立“工业企业绩效调查”数据库。二是对企业进行评价和分类。根据调查数据,采用亩均产值、亩均税收、全员劳动生产率、单位产出排放等指标计算出各个工业企业的绩效综合评价得分,结合科技、外资外贸、产业导向等修正因子把企业划分为A、B、C、D四大类。其中,A类为优先发展类,约占总数的10%;B类为鼓励提升类,约占总数的40%;C类为监管调控类,约占总数的40%;D类为落后整治类,约占总数的10%。三是对各类企业实施差别化政策。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结果与退低进高、政策享受、行业整治、引导创新等多方面挂钩。A类企业优先保障用地需求和申报各级重点产业项目,财政性补助也在原有基础上相应增加,并优先保障生产要素配置供给等。B类C类企业逐级递减。D类企业将不享受各项优惠政策,不得新增使用土地,还将作为首要限电对象。
成 效
嘉兴市全面开展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之前,虽然工业总产值位居全省第四,但总体工业能效偏低,规上企业亩均增加值、亩均税收、劳动生产率这些指标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近几年来,通过对工业企业进行绩效综合评价,较好地推进了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数据显示,2015年,嘉兴工业经济的各项主要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形成倒逼低效企业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连续四年的工业企业绩效评价工作形成了科学的工业企业发展质量评判机制,以“资源占用产出论英雄”为导向的氛围愈发浓厚,科学合理的分类结果让低效落后企业正确认识到自身所处位置和发展差距,差别化政策的实施则加重了低效企业的运营成本,极大地增强了企业自我改造、自我提升、自我转型的紧迫感。
不断提高资源要素节约集约利用水平。2012-2015年,嘉兴市累计腾退低效用地4.59万亩,占全市工业用地总量的15%。截至2015年,全市在已腾退土地上累计新进项目388个,占地面积1.45万亩。新进项目年销售收入1058亿元,占嘉兴工业总量的14.0%;年新增税收67.9亿元,占嘉兴税收总量的10.6%;平均亩均销售收入731万元,比原项目提高7.5倍;亩均税收46.5万元,提高10.9倍。并且上述指标均有逐年提升的趋势。
创造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新机制。嘉兴市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工作不仅注重评价,更加注重评价结果的运用。以企业分类评价为基础,以要素价格差别化为手段,已经成为嘉兴市两退两进工作的重要抓手。各区县也不断完善和优化评价体系,如桐乡市制定“十剑联动”专项工作,系统全面利用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建立综合化施策机制,对低效企业分类进行整治。
落后产能淘汰和落后行业整治有效推进。嘉兴市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健全和完善,已经成为科学衡量工业企业发展的标准之一,也使淘汰落后、行业整治等专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度可量。仅2014和2015两年,嘉兴市合计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2103家,淘汰低效落后产能设备2万多套,推进“低小散”整治提升的块状行业20多个,有效促进了全市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借 鉴
面对经济新常态,苏南工业还存在许多不足和困难。资源要素瓶颈、生态红线、空间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在苏南各地市普遍存在,例如,苏南土地开发强度最高的是无锡,已经超过30%的国际警戒线,苏州则是29%,常州也有26%,要想通过依靠土地扩张来发展产业已经很难实现。另外,苏南三市的工业增加值率都在21%左右,与发达国家的35%有明显差距,这也显示了工业产业层次有待提高。嘉兴市为苏南工业克服当前困难提供了可参照样本。结合苏南各市工业发展的实际,个人认为,以综合绩效评价为手段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可采取以下举措:
建立评价体系,完善推进机制。建立以“高质量发展、高价值追求”为导向的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体系,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资源要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装备制造业集聚,推动苏南工业经济加快转型升级。考虑到各地市发展的差异性,建议建立省级统筹,由各地市分别开展,并建立市、市(县)区、乡镇和村联动机制,做好企业产值、用能用电、用地、排污、税收等绩效评价的摸底调查等基础工作。
细化工作举措,明确评价办法。为保证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评价结果的合法有效性,建议先期出台工业企业绩效调查实施办法,对调查的对象、指标选择、分析评价及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等进行总体设计和安排,对调查中容易引起歧义的指标及时进行明确,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一致性。在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出台正式的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办法,明确评价范围、评价指标等基本内容与要求,指导各地各部门有序开展工业企业绩效评价工作。
强化分类指导,注重结果应用。根据各地各部门核实上报“工业企业绩效调查”数据库的数据,计算出各个工业企业的综合绩效评价得分,将评价结果作为工业领域各类政策支持与行政监管的重要依据。一方面探索增量要素指标按效分配,推动资源要素向高效企业集聚;另一方面,在综合评价基础上建立企业淘汰机制,通过实施资源要素差别化价格政策、加强能耗对标、税收稽查、打非治违、产品质量等专项执法及部门联合执法等,倒逼低效企业加快退出。
退低进高并举,推动总量突破。以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结果为依据分类指导,结合苏锡常地区的实际情况,实施“三个一万亿”的工业总量提升方案。一是向D类企业要“土地”,腾退低效用地转换一万亿。对D类企业严格执行低效用地腾退,结合评价结果,把每年排名在后10%的工业企业列为整治对象,按五年一个周期滚动,排名在后25%的企业基本都将被列为整治对象。二是向BC类企业要“转型”,引导科技转型增值一万亿。对BC类企业实行督促整改,以鼓励引导为主,该类企业占总数的65%左右,约占总产值的一半,约3万亿,通过引导创新升级并结合自然增长,可增加30%以上产值,约1万亿产值。三是向A类企业要“效益”,鼓励做大做强创造一万亿。对A类企业实行优先生产要素保障,特别对每年新增工业用地优先向A类企业倾斜。据初步统计,苏南三市,“十三五”期间若可供应15-20万亩,按照每亩土地年产出500万元计算,约可形成近1万亿的工业产能。
(作者系无锡惠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现参加省委组织部选派年轻干部赴外省挂职锻炼项目,任浙江省嘉兴市经信委副主任)
责任编辑:段培华
做 法
“十二五”以来,受发展环境、发展阶段、发展周期等多重因素影响,嘉兴市的经济增长经历了从高速到中高速的回落。为减轻资源环境压力,缓解工业较快增长与要素供给制约之间的矛盾,嘉兴在2013年出台了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办法,强调对工业企业实行分类管理,对亩均效益高、单位能耗低、生产效率高的先进企业,在资源要素配置上给予更多倾斜。相反,落后企业则要面临更多限制和监管。
嘉兴的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工作主要分为三大步骤:一是收集基础绩效数据。嘉兴对全市1万余家工业企业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充分掌握企业在用地、产出、税收、能耗、排放和用工等方面的绩效数据,继而建立“工业企业绩效调查”数据库。二是对企业进行评价和分类。根据调查数据,采用亩均产值、亩均税收、全员劳动生产率、单位产出排放等指标计算出各个工业企业的绩效综合评价得分,结合科技、外资外贸、产业导向等修正因子把企业划分为A、B、C、D四大类。其中,A类为优先发展类,约占总数的10%;B类为鼓励提升类,约占总数的40%;C类为监管调控类,约占总数的40%;D类为落后整治类,约占总数的10%。三是对各类企业实施差别化政策。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结果与退低进高、政策享受、行业整治、引导创新等多方面挂钩。A类企业优先保障用地需求和申报各级重点产业项目,财政性补助也在原有基础上相应增加,并优先保障生产要素配置供给等。B类C类企业逐级递减。D类企业将不享受各项优惠政策,不得新增使用土地,还将作为首要限电对象。
成 效
嘉兴市全面开展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之前,虽然工业总产值位居全省第四,但总体工业能效偏低,规上企业亩均增加值、亩均税收、劳动生产率这些指标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近几年来,通过对工业企业进行绩效综合评价,较好地推进了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数据显示,2015年,嘉兴工业经济的各项主要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形成倒逼低效企业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连续四年的工业企业绩效评价工作形成了科学的工业企业发展质量评判机制,以“资源占用产出论英雄”为导向的氛围愈发浓厚,科学合理的分类结果让低效落后企业正确认识到自身所处位置和发展差距,差别化政策的实施则加重了低效企业的运营成本,极大地增强了企业自我改造、自我提升、自我转型的紧迫感。
不断提高资源要素节约集约利用水平。2012-2015年,嘉兴市累计腾退低效用地4.59万亩,占全市工业用地总量的15%。截至2015年,全市在已腾退土地上累计新进项目388个,占地面积1.45万亩。新进项目年销售收入1058亿元,占嘉兴工业总量的14.0%;年新增税收67.9亿元,占嘉兴税收总量的10.6%;平均亩均销售收入731万元,比原项目提高7.5倍;亩均税收46.5万元,提高10.9倍。并且上述指标均有逐年提升的趋势。
创造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新机制。嘉兴市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工作不仅注重评价,更加注重评价结果的运用。以企业分类评价为基础,以要素价格差别化为手段,已经成为嘉兴市两退两进工作的重要抓手。各区县也不断完善和优化评价体系,如桐乡市制定“十剑联动”专项工作,系统全面利用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建立综合化施策机制,对低效企业分类进行整治。
落后产能淘汰和落后行业整治有效推进。嘉兴市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健全和完善,已经成为科学衡量工业企业发展的标准之一,也使淘汰落后、行业整治等专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度可量。仅2014和2015两年,嘉兴市合计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2103家,淘汰低效落后产能设备2万多套,推进“低小散”整治提升的块状行业20多个,有效促进了全市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借 鉴
面对经济新常态,苏南工业还存在许多不足和困难。资源要素瓶颈、生态红线、空间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在苏南各地市普遍存在,例如,苏南土地开发强度最高的是无锡,已经超过30%的国际警戒线,苏州则是29%,常州也有26%,要想通过依靠土地扩张来发展产业已经很难实现。另外,苏南三市的工业增加值率都在21%左右,与发达国家的35%有明显差距,这也显示了工业产业层次有待提高。嘉兴市为苏南工业克服当前困难提供了可参照样本。结合苏南各市工业发展的实际,个人认为,以综合绩效评价为手段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可采取以下举措:
建立评价体系,完善推进机制。建立以“高质量发展、高价值追求”为导向的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体系,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资源要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装备制造业集聚,推动苏南工业经济加快转型升级。考虑到各地市发展的差异性,建议建立省级统筹,由各地市分别开展,并建立市、市(县)区、乡镇和村联动机制,做好企业产值、用能用电、用地、排污、税收等绩效评价的摸底调查等基础工作。
细化工作举措,明确评价办法。为保证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评价结果的合法有效性,建议先期出台工业企业绩效调查实施办法,对调查的对象、指标选择、分析评价及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等进行总体设计和安排,对调查中容易引起歧义的指标及时进行明确,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一致性。在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出台正式的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办法,明确评价范围、评价指标等基本内容与要求,指导各地各部门有序开展工业企业绩效评价工作。
强化分类指导,注重结果应用。根据各地各部门核实上报“工业企业绩效调查”数据库的数据,计算出各个工业企业的综合绩效评价得分,将评价结果作为工业领域各类政策支持与行政监管的重要依据。一方面探索增量要素指标按效分配,推动资源要素向高效企业集聚;另一方面,在综合评价基础上建立企业淘汰机制,通过实施资源要素差别化价格政策、加强能耗对标、税收稽查、打非治违、产品质量等专项执法及部门联合执法等,倒逼低效企业加快退出。
退低进高并举,推动总量突破。以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结果为依据分类指导,结合苏锡常地区的实际情况,实施“三个一万亿”的工业总量提升方案。一是向D类企业要“土地”,腾退低效用地转换一万亿。对D类企业严格执行低效用地腾退,结合评价结果,把每年排名在后10%的工业企业列为整治对象,按五年一个周期滚动,排名在后25%的企业基本都将被列为整治对象。二是向BC类企业要“转型”,引导科技转型增值一万亿。对BC类企业实行督促整改,以鼓励引导为主,该类企业占总数的65%左右,约占总产值的一半,约3万亿,通过引导创新升级并结合自然增长,可增加30%以上产值,约1万亿产值。三是向A类企业要“效益”,鼓励做大做强创造一万亿。对A类企业实行优先生产要素保障,特别对每年新增工业用地优先向A类企业倾斜。据初步统计,苏南三市,“十三五”期间若可供应15-20万亩,按照每亩土地年产出500万元计算,约可形成近1万亿的工业产能。
(作者系无锡惠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现参加省委组织部选派年轻干部赴外省挂职锻炼项目,任浙江省嘉兴市经信委副主任)
责任编辑:段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