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校中开设音乐欣赏课意在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感能力,陶冶大学生的情操,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塑造大学生的完美人格。本文通过对目前高校音乐欣赏课的现状分析,提出音乐欣赏课创新模式的具体方法,就学生综合素质如何培养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校音乐欣赏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2-0175-01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抒发感情的艺术。在非艺术类专业的高校中开设音乐欣赏课,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高校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的现状
1.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
欣赏教学中,教师授课的对象是学生,教师应该让学生在音乐中赏析、联想与情感的激发为参与手段,进而获得审美体验。但有些高校的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欣赏主体——“学生”的感受,而把所谓的“欣赏”活动看作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行为,依据教学参考书来解释音乐,统一学生对某种音乐形象的认识,定向引导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无法将自身的情感和想象投入到作品中。有些把自认为完美的理解“灌输”给学生,或是把想象中的视觉形象描绘得有声有色,而让学生按图索骥。这些学生思维的定位,想象空间的限制,最终导致了学生对音乐欣赏兴趣的丧失。
2.教学内容设置不符实际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为两部分,一是对优秀作品的欣赏,另一是采用音乐专业学生的部分学习内容。纯粹对优秀作品的欣赏,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单一教学或不合学生兴趣的教学,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扩散性。而采用与音乐专业内容雷同的教材,涉及音乐史、作品特点、作品结构分析、音乐名词解释等过于专业化,使学生很难理解。
3.软硬件设施不能满足教学所需
非艺术类专业的高校因资金投入不足,重视不够,仍然无单独供音乐欣赏课使用的专业教室。此外,音乐教育的教师要求具有较高的音乐素养,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驾驭作品的能力,使获得这些素质的专业师资缺乏。甚至有些高校音乐欣赏课,几百位学生挤在同一个教室,使教学的效果较差。
二、高校音乐欣赏课的创新模式
1.问题教学,深入研究。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设置问题,以疑启思,是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有效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可改变欣赏教学中单调、枯燥的知识传授,代之以学生对问题反复地、持续地、主动地、积极地去感受、去思考、去探究、去实践,逐步养成善思、勤问、好学的良好习惯。教师给学生设置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敢于质疑问题,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引向探索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环境中,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创新,实现教学目的。
2.创设情境,参与体验。
情境法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起学生学习情绪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一教学过程,教师要成为音乐作品的欣赏者,又要做音乐作品艺术情感的传播者。构建创设情境,参与体验教学模式,使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设置的情境中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促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体验教学的兴趣,变“静态教学”为“动态教学”,产生学生主动的直接的亲身感悟、体会和反映,从而增强学生主动欣赏的欲望。
三、高校音乐欣赏课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1.在聆听中培养审美能力
学生在上音乐欣赏课时与作品作者的感情沟通,不能只凭教师的传授,而必须让学生感同身受去仔细聆听,通过身临其境来揣摩体会,从而获得深刻的情绪体验,产生审美情感,形成审美体验和正确的审美判断。
2.在聆听中培养思辨能力
学生在欣赏一曲优秀作品时必须感同作品作者的感受、感情。了解作者当时的环境、心境,通过这些内容的想象,学生就能体味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作品的真情实感。
3.在聆听中培养想象能力
在聆听中求想象是欣赏者内心感情的升华、深化,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势,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欣赏作品的旋律,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想象,从而与作品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4.在聆听中塑造健全人格
哲学家柏拉图认为“音乐有潜移默化和美化心灵的作用”。利用音乐欣赏课,学生可以塑造健全的人格,提高文化修养,使之成为文明高雅全面发展的人。如让学生在欣赏名曲《花好月圆》时,使欣赏者身心放松,回忆着美好快乐的生活。而在欣赏名曲《命运交响曲》等激昂旋律时,则能提高学生的精神斗志。学生欣赏优秀作品,使他们成为具有高尚情操、积极人生观、正确价值观和健全人格的人。
高校音乐欣赏课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学生素质培养,并给予足够的空间和地位,探索创新模式,培养学生成为综合的高素质人才,以满足现代化社会的需求,真正达到高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闫 杰.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教学现状分析[J].科技风,2009(4):214
2 罗红玲.音乐欣赏课的创新教学模式探究[J].龙岩师专学报,2002(8):92~93
3 张安利.高师音乐欣赏课创新初探[J].中国音乐教育,2003(3):26~27
4 李文红.谈高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07(3):68~71
5 张 媛.培养人文素质 塑造完美人格——高职高专音乐欣赏课对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52~54
6 聂俊英.高职音乐欣赏课教学初探[J].学术论坛,2009(7):43
7 张 文.高职非艺术专业音乐欣赏课教学思考[J].职教论坛,2009(7):62~63
【关键词】高校音乐欣赏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2-0175-01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抒发感情的艺术。在非艺术类专业的高校中开设音乐欣赏课,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高校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的现状
1.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
欣赏教学中,教师授课的对象是学生,教师应该让学生在音乐中赏析、联想与情感的激发为参与手段,进而获得审美体验。但有些高校的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欣赏主体——“学生”的感受,而把所谓的“欣赏”活动看作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行为,依据教学参考书来解释音乐,统一学生对某种音乐形象的认识,定向引导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无法将自身的情感和想象投入到作品中。有些把自认为完美的理解“灌输”给学生,或是把想象中的视觉形象描绘得有声有色,而让学生按图索骥。这些学生思维的定位,想象空间的限制,最终导致了学生对音乐欣赏兴趣的丧失。
2.教学内容设置不符实际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为两部分,一是对优秀作品的欣赏,另一是采用音乐专业学生的部分学习内容。纯粹对优秀作品的欣赏,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单一教学或不合学生兴趣的教学,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扩散性。而采用与音乐专业内容雷同的教材,涉及音乐史、作品特点、作品结构分析、音乐名词解释等过于专业化,使学生很难理解。
3.软硬件设施不能满足教学所需
非艺术类专业的高校因资金投入不足,重视不够,仍然无单独供音乐欣赏课使用的专业教室。此外,音乐教育的教师要求具有较高的音乐素养,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驾驭作品的能力,使获得这些素质的专业师资缺乏。甚至有些高校音乐欣赏课,几百位学生挤在同一个教室,使教学的效果较差。
二、高校音乐欣赏课的创新模式
1.问题教学,深入研究。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设置问题,以疑启思,是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有效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可改变欣赏教学中单调、枯燥的知识传授,代之以学生对问题反复地、持续地、主动地、积极地去感受、去思考、去探究、去实践,逐步养成善思、勤问、好学的良好习惯。教师给学生设置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敢于质疑问题,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引向探索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环境中,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创新,实现教学目的。
2.创设情境,参与体验。
情境法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起学生学习情绪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一教学过程,教师要成为音乐作品的欣赏者,又要做音乐作品艺术情感的传播者。构建创设情境,参与体验教学模式,使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设置的情境中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促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体验教学的兴趣,变“静态教学”为“动态教学”,产生学生主动的直接的亲身感悟、体会和反映,从而增强学生主动欣赏的欲望。
三、高校音乐欣赏课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1.在聆听中培养审美能力
学生在上音乐欣赏课时与作品作者的感情沟通,不能只凭教师的传授,而必须让学生感同身受去仔细聆听,通过身临其境来揣摩体会,从而获得深刻的情绪体验,产生审美情感,形成审美体验和正确的审美判断。
2.在聆听中培养思辨能力
学生在欣赏一曲优秀作品时必须感同作品作者的感受、感情。了解作者当时的环境、心境,通过这些内容的想象,学生就能体味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作品的真情实感。
3.在聆听中培养想象能力
在聆听中求想象是欣赏者内心感情的升华、深化,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势,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欣赏作品的旋律,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想象,从而与作品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4.在聆听中塑造健全人格
哲学家柏拉图认为“音乐有潜移默化和美化心灵的作用”。利用音乐欣赏课,学生可以塑造健全的人格,提高文化修养,使之成为文明高雅全面发展的人。如让学生在欣赏名曲《花好月圆》时,使欣赏者身心放松,回忆着美好快乐的生活。而在欣赏名曲《命运交响曲》等激昂旋律时,则能提高学生的精神斗志。学生欣赏优秀作品,使他们成为具有高尚情操、积极人生观、正确价值观和健全人格的人。
高校音乐欣赏课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学生素质培养,并给予足够的空间和地位,探索创新模式,培养学生成为综合的高素质人才,以满足现代化社会的需求,真正达到高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闫 杰.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教学现状分析[J].科技风,2009(4):214
2 罗红玲.音乐欣赏课的创新教学模式探究[J].龙岩师专学报,2002(8):92~93
3 张安利.高师音乐欣赏课创新初探[J].中国音乐教育,2003(3):26~27
4 李文红.谈高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07(3):68~71
5 张 媛.培养人文素质 塑造完美人格——高职高专音乐欣赏课对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52~54
6 聂俊英.高职音乐欣赏课教学初探[J].学术论坛,2009(7):43
7 张 文.高职非艺术专业音乐欣赏课教学思考[J].职教论坛,2009(7):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