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阶段是学生进入青春期、产生逆反心理的关键时期,教师做好这一时期的引导教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做好对农村初中学生的引导教育呢?
一、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
1、把握好青春期带来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已悄悄地走进了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青春期。进入青春期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心理上的变化。主要表现是独立意识增强、自尊的意识增强,告别依赖、摆脱老师和家长的束缚是他们强烈的愿望。为此,教师要留心关注学生一系列的心理变化,须从他们的言行、举止、衣着的改变开始留意,并在日常生活中多倾听他们的想法,搭建沟通和交流的桥梁,以缩短彼此的心理距离,这是做好引导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2、为初中学习开好头。随着学习和生活环境的改变,从小学到初中、从偏僻的山村到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中学,农村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在悄悄地改变着。很多淳朴、敦厚的“山里娃”已不再是“羞答答的玫瑰”,他们开始向朴实与忠厚挑战。他们开阔了眼界和增长了见识后,将逐渐接受一些以前看不惯的新事物…… 作为教师的我们,在看到开放给农村孩子带来好处的同时,更要警惕随之而来的负面作用。许多不良的习惯和歪风邪气会悄悄地腐蚀了我们山区学生朴实的本性,会给他们像山泉一样纯洁的的心灵蒙上各种灰尘。所以,教师要全面了解农村学生,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行为变化,在引导教育的过程中做到对症下药。
3、做好学生的心理咨询员。在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状况的基础上,老师还应该学习做学生的心理医生。由于来自农村的初中学生有很多心理上的弱点,如孤僻、胆怯、自卑、脆弱等,教师要帮助他们走出心里的阴霾、克服心理失常、排除心理障碍。针对不同学生存在的不同心理疾患,教师要联系实际适时地加以开导、耐心地引导;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行为,教师要在谅解的前提下灵活多样地处理,本着教育与帮助的宗旨来对待,想办法恢复并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放下架子,走近学生
1、要努力改善师生关系的质量。在广大农村初中学生的眼里,老师总是庄严而神圣的“师道尊严”①在他们的心理有很深的烙印。农村初中生对老师往往是敬而远之的,这在师生之间便设置了一道无形的墙。对此,我认为老师要放下架子多走近学生、了解学生,消除他们对老师的畏惧感。无论在课内还是在课外,都要充分地尊重农村学生,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和赞扬,哪怕只是微乎其微的一点小事,也不要轻易放过,让他們从中树立起应有的自信心,在教育引导的过程中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②的效果。这样,我们的引导教育才会少一些障碍、多一些顺手的方法和路子。
2、要多了解一些特殊学生的情况。同在一个班的学生情况是形形色色的,有的是单亲家庭、有的是贫困家庭、有的是留守儿童、有的甚至是孤儿、有的存在生理缺陷、有的却是条件优越的独生子女—— 这一些情况我们都要掌握得清清楚楚,才能根据不同的问题作好恰当的引导,特别是自卑心理较重的学生关注得尤其要多。所以说在思考和选择引导教育的渠道时,我们首先要做好调查与了解,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原则,做到摸清底子、心中有数,引导教育的工作才会做得有的放矢,收到良好的效果。
3、要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事实表明,农村中学生大部分有胆小、保守、不善于交流的特点。教师面对农村学生千万不能站在讲台上具有居高临下的优势;在批评教育学生时,教师不要把自己当作法官,把学生看作犯人;在平时也不能拿教育者与被教育着的身份来严格地区分师生之间的关系。而要主动地亲近学生,放下不应有的架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达成“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使学生对老师不再是既尊敬又畏惧。
三、联系实际 疏导有方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受到所处地域和生活的家庭环境影响,在学习过程中处处表现出思想保守、不思进取、缺乏创新意识的弱点。据调查,一个班中来自农村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的占大多数。他们对读书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要么迫于家长的要求、要么害怕触犯了政策法规而受到处罚,或者是盲目地跟着别人来上学。因此学习过程中求知欲望不强烈、学习动力不足。针对以上存在的现象,教师必须加强对农村初中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逐渐明确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上学读书应该怀着远大的理想,要从提高自身的素质出发,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以此来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不再是被动地学习。此外,还需要选取一些生活中生动形象的成功例子来激发他们学习的愿望,提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自己的成就感,并逐渐树立起追求美好生活、为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学习奋斗的远大理想。
2、充分发挥师爱的力量。用爱去唤醒每一位学生的良知是教师的职责所在。而相对来讲,来自农村的初中学生更需要得到教师的关爱。农村初中学生生性胆小、不善于表达和交流,教师就要通过各种暗示的方式,有意无意地向他们透露出对学生充满了期待与信任,用爱的力量去触动学生的心灵,像春风化雨一样去滋润他们的心田。比如说,一次诚恳的表扬、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生活上微小的帮助都会让学生看到无限的希望。多给学生一些关爱,有利于鼓舞学生克服困难、积极向上的激情;有利于对学生的智力和品德产生良好的影响;也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我们要相信“罗森塔尔效应”的作用,并可以在引导教育农村初中生的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试验。
3、要学会宽容学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③况且我们的学生是未成年人。教师一定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并且要正确看待学生所犯的错误和犯错误的学生。来自农村的学生虽然淳朴厚道,但是在礼仪和礼貌上往往更差一些,比如说冒犯了别人却不会恰当地道歉,得到了关怀和帮助后也不会很好地表达谢意等等。教师一定要包容他们的种种不是,要有海纳百川一样的胸怀,千万不可斤斤计较、或产生不应该有的偏见。虽然农村初中学生表面上不怎么招人喜欢,但他们身上也有很多潜在的优点,作为中学教师的我们必须大度海涵,即使是对你不尊敬、冒犯了老师的学生也应给于必要的宽容。毕竟是来自农村的,他们更需要得到教诲与引导。比如说,陶行知先生“用三块糖来教育犯错误的学生”就是充分发挥了宽容和鼓励的作用。让我们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也多一些宽以待人的举动,用宽容和关爱更好地引导农村初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当然,教育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以上所述仅仅只是几点粗浅的见解,对农村初中学生引导教育的方法还有很多,再加上社会进步和时代变化的节奏很快,使我们的教育对象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真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④我们教师决不能以不变去应万变,而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和转变教育观念,适应现代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探索农村初中学生引导教育的道路上,希望我们不要停下自己的脚步,要满怀信心地走下去。
一、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
1、把握好青春期带来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已悄悄地走进了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青春期。进入青春期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心理上的变化。主要表现是独立意识增强、自尊的意识增强,告别依赖、摆脱老师和家长的束缚是他们强烈的愿望。为此,教师要留心关注学生一系列的心理变化,须从他们的言行、举止、衣着的改变开始留意,并在日常生活中多倾听他们的想法,搭建沟通和交流的桥梁,以缩短彼此的心理距离,这是做好引导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2、为初中学习开好头。随着学习和生活环境的改变,从小学到初中、从偏僻的山村到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中学,农村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在悄悄地改变着。很多淳朴、敦厚的“山里娃”已不再是“羞答答的玫瑰”,他们开始向朴实与忠厚挑战。他们开阔了眼界和增长了见识后,将逐渐接受一些以前看不惯的新事物…… 作为教师的我们,在看到开放给农村孩子带来好处的同时,更要警惕随之而来的负面作用。许多不良的习惯和歪风邪气会悄悄地腐蚀了我们山区学生朴实的本性,会给他们像山泉一样纯洁的的心灵蒙上各种灰尘。所以,教师要全面了解农村学生,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行为变化,在引导教育的过程中做到对症下药。
3、做好学生的心理咨询员。在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状况的基础上,老师还应该学习做学生的心理医生。由于来自农村的初中学生有很多心理上的弱点,如孤僻、胆怯、自卑、脆弱等,教师要帮助他们走出心里的阴霾、克服心理失常、排除心理障碍。针对不同学生存在的不同心理疾患,教师要联系实际适时地加以开导、耐心地引导;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行为,教师要在谅解的前提下灵活多样地处理,本着教育与帮助的宗旨来对待,想办法恢复并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放下架子,走近学生
1、要努力改善师生关系的质量。在广大农村初中学生的眼里,老师总是庄严而神圣的“师道尊严”①在他们的心理有很深的烙印。农村初中生对老师往往是敬而远之的,这在师生之间便设置了一道无形的墙。对此,我认为老师要放下架子多走近学生、了解学生,消除他们对老师的畏惧感。无论在课内还是在课外,都要充分地尊重农村学生,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和赞扬,哪怕只是微乎其微的一点小事,也不要轻易放过,让他們从中树立起应有的自信心,在教育引导的过程中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②的效果。这样,我们的引导教育才会少一些障碍、多一些顺手的方法和路子。
2、要多了解一些特殊学生的情况。同在一个班的学生情况是形形色色的,有的是单亲家庭、有的是贫困家庭、有的是留守儿童、有的甚至是孤儿、有的存在生理缺陷、有的却是条件优越的独生子女—— 这一些情况我们都要掌握得清清楚楚,才能根据不同的问题作好恰当的引导,特别是自卑心理较重的学生关注得尤其要多。所以说在思考和选择引导教育的渠道时,我们首先要做好调查与了解,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原则,做到摸清底子、心中有数,引导教育的工作才会做得有的放矢,收到良好的效果。
3、要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事实表明,农村中学生大部分有胆小、保守、不善于交流的特点。教师面对农村学生千万不能站在讲台上具有居高临下的优势;在批评教育学生时,教师不要把自己当作法官,把学生看作犯人;在平时也不能拿教育者与被教育着的身份来严格地区分师生之间的关系。而要主动地亲近学生,放下不应有的架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达成“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使学生对老师不再是既尊敬又畏惧。
三、联系实际 疏导有方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受到所处地域和生活的家庭环境影响,在学习过程中处处表现出思想保守、不思进取、缺乏创新意识的弱点。据调查,一个班中来自农村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的占大多数。他们对读书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要么迫于家长的要求、要么害怕触犯了政策法规而受到处罚,或者是盲目地跟着别人来上学。因此学习过程中求知欲望不强烈、学习动力不足。针对以上存在的现象,教师必须加强对农村初中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逐渐明确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上学读书应该怀着远大的理想,要从提高自身的素质出发,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以此来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不再是被动地学习。此外,还需要选取一些生活中生动形象的成功例子来激发他们学习的愿望,提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自己的成就感,并逐渐树立起追求美好生活、为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学习奋斗的远大理想。
2、充分发挥师爱的力量。用爱去唤醒每一位学生的良知是教师的职责所在。而相对来讲,来自农村的初中学生更需要得到教师的关爱。农村初中学生生性胆小、不善于表达和交流,教师就要通过各种暗示的方式,有意无意地向他们透露出对学生充满了期待与信任,用爱的力量去触动学生的心灵,像春风化雨一样去滋润他们的心田。比如说,一次诚恳的表扬、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生活上微小的帮助都会让学生看到无限的希望。多给学生一些关爱,有利于鼓舞学生克服困难、积极向上的激情;有利于对学生的智力和品德产生良好的影响;也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我们要相信“罗森塔尔效应”的作用,并可以在引导教育农村初中生的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试验。
3、要学会宽容学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③况且我们的学生是未成年人。教师一定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并且要正确看待学生所犯的错误和犯错误的学生。来自农村的学生虽然淳朴厚道,但是在礼仪和礼貌上往往更差一些,比如说冒犯了别人却不会恰当地道歉,得到了关怀和帮助后也不会很好地表达谢意等等。教师一定要包容他们的种种不是,要有海纳百川一样的胸怀,千万不可斤斤计较、或产生不应该有的偏见。虽然农村初中学生表面上不怎么招人喜欢,但他们身上也有很多潜在的优点,作为中学教师的我们必须大度海涵,即使是对你不尊敬、冒犯了老师的学生也应给于必要的宽容。毕竟是来自农村的,他们更需要得到教诲与引导。比如说,陶行知先生“用三块糖来教育犯错误的学生”就是充分发挥了宽容和鼓励的作用。让我们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也多一些宽以待人的举动,用宽容和关爱更好地引导农村初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当然,教育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以上所述仅仅只是几点粗浅的见解,对农村初中学生引导教育的方法还有很多,再加上社会进步和时代变化的节奏很快,使我们的教育对象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真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④我们教师决不能以不变去应万变,而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和转变教育观念,适应现代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探索农村初中学生引导教育的道路上,希望我们不要停下自己的脚步,要满怀信心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