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的学生性格各异,特别是进入叛逆期的学生特别难于管理,他们都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班主任要准确、科学把握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症下药,及时化解学生的心理问题,让学生逐步有一个健康、健全的心理。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角色 责任 心理健康教育 细心 信心
第一,高中班主任要了解班主任的角色责任,更要了解班主任需要承担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教师,首先,班主任应当是知识的传授者。其次,班主任也应当是班级的管理者、领导者,学校各项工作的总承接者。另外,在实际教育工作中,班主任也扮演着其他不同的角色:家长代理人、学生的朋友和知己以及心理的调节者。作为心理调节者,班主任应当深入了解学生、学会倾听学生心声、鉴别学生的个性化特征、预防并及时疏导学生出现各种影响身心健康的不良行为,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班主任如果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心理状态,尤其忽视了对学生不平衡心理状态的疏导,学生就不可能处于顺应积极心理的常态。在班级管理中,成功的班主任懂得像经营家庭、关心子女一样体察学生细微的心理变化,动用心育的原则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培养。这样既能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又能缓解学校教育的压力。
第二,班主任工作要细心,对每个学生特别是困难学生要充满信心。
细心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班务工作要细化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早操、课间操是否有序,上课、自习纪律是否良好,室内外卫生是否干净,教室桌凳摆放是否整齐,公物是否完好,学生的衣着打扮是否得体,言谈举止是否文明,上学与回家的路上是否遵守交通规则,在家里是否孝敬父母。班主任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语言,一个真诚的祝福,都会在学生平静的心里泛起涟漪。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能善于观察到别人观察不到的东西,察觉到别人不能察觉到的细微末节,能透过学生的表面现象洞察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当学生之间产生矛盾,或学生与老师之间产生矛盾时,班主任又要进行及时的调解与沟通,尽量使师生关系和谐而融洽。学生有极大的可塑性,学生的进步与退步,品行的良否,能力的高低,与班主任有极大的关系,班主任要相信班上99%的学生都是能教育好的。有了这个信心,才能认真耐心地探索合适的方法,对学生有信心主要表现在要充分信任学生,特别是對后进或者犯过错误的学生,更要信任他们,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他们的转变。可是,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班主任若按单一的目标和方向去追求,去努力,最终事与愿违,以此完全对学生失去信心,甚至会“恨铁不成钢”。所以,班主任不可做出一些“拔苗助长”的行为,致使部分学生始终品尝不到成功的满足和喜悦,从而产生自卑的心里。因此,要由基础定起点,由现实定目标,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果子吃。
在工作中无论遇到何种困难和挫折,都不能失去信心。班主任如果对学生丧失了信心,学生将会自暴自弃,与教师形成对立面。从国家的利益看,他们踏入社会后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从个人利益看,灰色人生将伴他们终身。
第三,班主任要把握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要积极主动地关心学生的心理,积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当前高中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二个方面:
(1)学习类问题。在学生眼中,学习是第一天职。尤其在当今社会,独生子女的普遍提高以及家长一直存在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使得学生的学习压力与日俱增。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大往往会带来很多不良后果。
(2)情绪与意志问题。中小学生最常见的是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不能控制;意志薄弱,感情冲动时无法控制自己、经不住外界诱惑,优柔寡断。难以承受挫折,感情脆弱。
(3)人格问题和问题行为。学生的問题行为按其表现特点分为攻击型与退缩型。攻击型问题行为是一种目的在于使他人或自己受到伤害或引起痛楚的行为;退缩型问题行为是由挫折引起的逃避消极自暴自弃等。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如果没有班主任老师的积极主动的参与,没有他们作用的充分发挥,是不可能取得良好效果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必须充分地重视和有效地发挥班主任的作用。
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是多元的,要学会尊重差异。指导学生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使生活有规律和节奏。有规律和有节奏的生活既有益于身体健康,也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减少精神上的压力,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是减缓精神紧张的有效手段。
总之,高中班主任要重视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通过努力让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从而有个健康的心理。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角色 责任 心理健康教育 细心 信心
第一,高中班主任要了解班主任的角色责任,更要了解班主任需要承担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教师,首先,班主任应当是知识的传授者。其次,班主任也应当是班级的管理者、领导者,学校各项工作的总承接者。另外,在实际教育工作中,班主任也扮演着其他不同的角色:家长代理人、学生的朋友和知己以及心理的调节者。作为心理调节者,班主任应当深入了解学生、学会倾听学生心声、鉴别学生的个性化特征、预防并及时疏导学生出现各种影响身心健康的不良行为,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班主任如果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心理状态,尤其忽视了对学生不平衡心理状态的疏导,学生就不可能处于顺应积极心理的常态。在班级管理中,成功的班主任懂得像经营家庭、关心子女一样体察学生细微的心理变化,动用心育的原则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培养。这样既能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又能缓解学校教育的压力。
第二,班主任工作要细心,对每个学生特别是困难学生要充满信心。
细心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班务工作要细化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早操、课间操是否有序,上课、自习纪律是否良好,室内外卫生是否干净,教室桌凳摆放是否整齐,公物是否完好,学生的衣着打扮是否得体,言谈举止是否文明,上学与回家的路上是否遵守交通规则,在家里是否孝敬父母。班主任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语言,一个真诚的祝福,都会在学生平静的心里泛起涟漪。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能善于观察到别人观察不到的东西,察觉到别人不能察觉到的细微末节,能透过学生的表面现象洞察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当学生之间产生矛盾,或学生与老师之间产生矛盾时,班主任又要进行及时的调解与沟通,尽量使师生关系和谐而融洽。学生有极大的可塑性,学生的进步与退步,品行的良否,能力的高低,与班主任有极大的关系,班主任要相信班上99%的学生都是能教育好的。有了这个信心,才能认真耐心地探索合适的方法,对学生有信心主要表现在要充分信任学生,特别是對后进或者犯过错误的学生,更要信任他们,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他们的转变。可是,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班主任若按单一的目标和方向去追求,去努力,最终事与愿违,以此完全对学生失去信心,甚至会“恨铁不成钢”。所以,班主任不可做出一些“拔苗助长”的行为,致使部分学生始终品尝不到成功的满足和喜悦,从而产生自卑的心里。因此,要由基础定起点,由现实定目标,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果子吃。
在工作中无论遇到何种困难和挫折,都不能失去信心。班主任如果对学生丧失了信心,学生将会自暴自弃,与教师形成对立面。从国家的利益看,他们踏入社会后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从个人利益看,灰色人生将伴他们终身。
第三,班主任要把握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要积极主动地关心学生的心理,积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当前高中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二个方面:
(1)学习类问题。在学生眼中,学习是第一天职。尤其在当今社会,独生子女的普遍提高以及家长一直存在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使得学生的学习压力与日俱增。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大往往会带来很多不良后果。
(2)情绪与意志问题。中小学生最常见的是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不能控制;意志薄弱,感情冲动时无法控制自己、经不住外界诱惑,优柔寡断。难以承受挫折,感情脆弱。
(3)人格问题和问题行为。学生的問题行为按其表现特点分为攻击型与退缩型。攻击型问题行为是一种目的在于使他人或自己受到伤害或引起痛楚的行为;退缩型问题行为是由挫折引起的逃避消极自暴自弃等。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如果没有班主任老师的积极主动的参与,没有他们作用的充分发挥,是不可能取得良好效果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必须充分地重视和有效地发挥班主任的作用。
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是多元的,要学会尊重差异。指导学生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使生活有规律和节奏。有规律和有节奏的生活既有益于身体健康,也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减少精神上的压力,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是减缓精神紧张的有效手段。
总之,高中班主任要重视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通过努力让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从而有个健康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