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烈度区某大型火车站高位隔震方案分析

来源 :广东土木与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idek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大型火车站位于高烈度区,结构方案采用橡胶隔震支座高位隔震体系。采用时程分析对此模型进行了两个水平向地震作用的分析,讨论了高位隔震结构在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下的隔震性能。主要得出如下结论:高位隔震结构的位移角、柱顶剪力明显低于非隔震结构,表现出良好的减震效果;隔震支座配合设置粘滞阻尼器比单独采用天然橡胶隔振支座,更能有效减少地震力;增强高位隔震结构底部的嵌固和下部结构刚度,能显著增强隔震效果,减少悬臂柱的鞭稍效应。
其他文献
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聚乳酸(PLA)材料的耐热改性方法,包括共混改性、立构改性、无机填充改性。介绍了PLA的透明耐热改性方法,包括链结构改性、与透明高耐热聚合物共混改性、外力场作用下制备透明耐热PLA,在保证透明性的前提下有效提升了PLA材料的耐热性能。重点介绍了生物降解透明耐热PLA的制备方法,如结晶动力学调控、与可降解材料共混改性,并对透明耐热PLA的研究和发展方向作出总结与展望。
采用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醚二元醇、丙烯酸羟丙酯(HPA)合成了不饱和聚氨酯树脂,加以活性稀释剂、光敏剂安息香乙醚配制成胶液,经光固化制得胶膜。分析了HPA、活性稀释剂用量对胶膜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等性能的影响,发现当胶液中HPA质量分数为9%、活性稀释剂质量分数为56%时胶膜的综合力学性能较好。对胶膜进行1008 h紫外辐照老化试验,测得拉伸强度保持率为70%,断裂伸长率保持率为78%。将最优配方下的胶液灌注在透明陶瓷、无机玻璃、有机玻璃之间,经光固化复合成防弹透明结构材料。对防弹透明结构材
针对乘用车仪表板的综合特性是否达标问题,首先约束仪表板有限元模型的连接点,得到其前三阶频率及阵型,以此进行模态特性评估。然后施加三倍重力加速度对其进行振动强度特性仿真分析,获取其应力水平。再在其薄弱区域加载相同的作用力对其进行抗凹特性仿真分析,得到其变形量。最后针对其某部位变形过大的问题进行局部加强,并采用第二代非劣排序遗传算法对其主要部位的厚度进行优化设计,获取其最佳的结构,优化之后其综合特性满足设计要求,同时质量减轻了14.6%,达到了综合性能与轻量化的最优化。
首先归纳了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的导电机理,进而归纳了此类材料的微观结构设计思路,并且列举了金属与碳系导电填料应用在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中的最新研究进展。目前,以改善材料导电性为主要目标,兼顾考虑材料的力学性能,通过设计导电填充体系的微观结构,筛选导电填料类型,调整制备工艺,可实现各类功能性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的开发设计。而进一步降低复合材料中导电填料的导电逾渗阈值,提高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实用性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以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肉桂酰胺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氮磷复合型阻燃剂(DOPO–CDE),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合成产物结构进行了鉴定,
为切实推进跨界河流污染物超标河段划界确责工作,摸清跨界河流来水量,在广佛跨界各河流(涌)主要控制断面设置监测断面,开展25 h同步流量监测,利用实测数据率定各跨界河流(涌)分流比,对广佛跨界河流(涌)来水量分流比进行简单、直观的分析和探索,利用分流比分析结果解决网河区广佛跨界河流(涌)来水量分析计算难题。
以K2CO3和TiO2为原料,按照不同原料配比和不同反应温度通过烧结法制备六钛酸钾晶须,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形貌进行表征分析并计算成品率,然后将最优配比和反应温度下制备的六钛酸钾晶须添加到尼龙6/玻璃纤维(PA6/GF)复合材料中,对比分析了添加晶须前后复合材料的性能。结果表明,当K2CO3和TiO2物质的量之比为1∶5.5,反应温度为1200℃时,制备的六钛酸钾晶须具有较
将四种不同的溴系阻燃剂十溴二苯乙烷(DBDPE)、溴化环氧(BEO)、溴代三嗪(BrN)、四溴双酚A(TBBA)在溴素质量分数10%条件下与三氧化二锑复配,然后加入到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中制备阻燃ABS材料,研究了这四种溴系阻燃剂阻燃ABS的燃烧行为和阻燃剂热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添加阻燃剂DBDPE和BEO的ABS试样,当其厚度为1.5,2 mm时,垂直燃烧阻燃等级只能达到V-2级,在锥形量热测试中,燃烧前期的热释放速率(HRR)和总热释放量(THR)也都高于添加阻燃剂BrN和T
针对传统混凝土道路裂缝检测方法存在人工检测费用高、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Mask R-移学习,最终实现混凝土道路裂缝实例分割。研究结果表明:开发的智能识别算法识别混凝土道路裂缝可达到98.12%的准确率、率,研究成果可为混凝土路面智能检测提供参考。
根据CIM以及相关技术的概念、特点等理论基础,结合目前建设行业管理现状及工程案例,对基于CIM的平台建设及应用于建设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探讨,最后提出了基于CIM的建设项目协同管理体系在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提出了基于CIM的建设项目“智慧代建1+1+6+N管理体系”是搭建基于CIM的建设项目协同管理平台的核心技术和管理要素,是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实现“智慧代建”建设项目管理高质量发展目标提供强大技术支撑。实现各参建单位信息互联互通,协同监管,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