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囊胚移植策略对冻融周期临床结局的影响

来源 :生殖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i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冻融周期单囊胚移植中影响临床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行冻融周期单囊胚移植患者的979个周期的资料,根据单囊胚冷冻前的发育天数、囊胚的内细胞团(ICM)评分、滋养层细胞(TE)评分以及解冻后体外培养时间分成不同亚组,比较不同亚组间的一般资料及临床结局,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因素,通过分类决策树建立最优多变量决定移植单囊胚顺序,选择最佳单囊胚移植策略.结果 (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育天数D5囊胚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D6囊胚组(64.4%vs.36.4%,P<0.05);随着3组ICM评分降低,妊娠率下降(81.5%vs.62.0%vs.33.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3组的TE级别降低,妊娠率也下降(72.4%vs.53.6%vs.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5和D6囊胚解冻后培养2~4 h移植组的妊娠率均显著高于解冻后培养16~20 h移植组(P<0.05).(2)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方年龄(OR=0.964)、ICM评分(OR=0.423)、TE评分(OR=0.541)、体外发育时间(OR=0.351)与妊娠结局呈显著负相关(P<0.05),解冻后培养时间与妊娠结局呈显著正相关(OR=1.733).(3)分类决策树模型显示,决策树包含2层,共4个节点,第一层为ICM级别(x2=49.438,P=0.000),第二层为解冻后体外培养时间(x2=6.502,P=0.011),交叉验证正确百分比为35.8%.结论 在冻融周期单囊胚移植中,ICM评分低和解冻后培养16~20 h后移植是临床妊娠率低的危险因素.在选择单囊胚移植时,应根据ICM级别优先选择ICM评分为B级以上的D5囊胚,再根据TE级别选择TE评分为B级以上的囊胚,解冻后培养时间不宜过长.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究不同黄体支持方案对自然周期冻融胚胎移植(FET)妊娠结局的影响及成本差异,以期为寻找成本-效果比更优的黄体支持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10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行自然周期FET助孕治疗的不孕患者(共6 840个治疗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黄体支持方案不同,分为口服黄体酮胶囊组(A组,n=1 693)和口服地屈孕酮组(B组,n=5 147),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及成本-效果比.结果 两组患者的移植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基础性激素水平、不孕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均
细胞色素P450氧化还原酶缺陷症(PORD)是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中罕见的一种类型,属于常染色隐性遗传病,常引起女性青春发育异常、月经不规律及不孕症.本例患者发育正常,月经不规律,因不孕症进行检查提示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水平升高伴高孕酮血症,睾酮水平正常,超声检查发现左侧附件区囊性包块,先后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和21羟化酶缺陷症.后应用串联质谱法检测类固醇激素,并结合中剂量地塞米松抑制实验和基因检测,提示性激素前体物质如孕酮、孕烯醇酮、17羟孕烯醇酮和17羟孕酮均升高,但可被地塞米松完全抑制,抑制率
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对小鼠囊胚的发育潜能及DNA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两组,自然妊娠组(NC组)和胚胎体外培养组(IVC组),每组各6例雌鼠,收集两组囊胚期胚胎各60枚.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两组胚胎早期细胞定向分化因子以及DNA损伤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两组囊胚中DNA损伤因子γH2AX的表达水平.结果 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相比于NC组,IVC组的多能因子Pou5f1、Nanog基因表达显著下降(P<0.05),滋养层细胞分化基因Tead4表达显著上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