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7-000-01
摘要教师教学效能感作为教学效果和学业成绩的重要预测变量,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语数外等文化课,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研究比较少。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及体育教师的职业特点及实践经验分析内外因素对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发展方向,力求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
体育是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的一种特殊的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体育课堂,增强体质,娱乐身心,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是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能否实现目标关键在于体育教师,所以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教育信念、知识技术、师德水平及教学能力等素质,而在体育教师的素质结构中,教育信念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效能感又是教育信念的核心部分,所以研究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 对教师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
黄希庭、俞国良教授认为教师教学效能感是教师根据自身以往的经验及对教育理论的理解,确认自己能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信念。国外学者认为,教师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其包括两个维度: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一般教育效能感是指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种信念;个人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一种信念。根据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我们可以认为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是指体育教师在了解教育理论及经验的基础上,在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对其能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能力的知觉与信念或主观判断,也包含着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效能感。
二、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影响因素及建设
(一)人格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其实就是自信心,即能否教好学生的自信心。信心属于人格特质的范畴。研究表明,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与人格特质之间关系密切。在人格特质的因素中,所有因子和一般教学效能感都存在着显著关系[2],可见培养体育教师良好的人格特质对体育教师一般教学效能感的提高和学校体育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人格因素中外向性、责任性、开放性与个人教学效能感呈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所以培养教师的责任心和开朗、积极进取的性格对体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的提高有重要作用。但情绪性、亲和性两个因子与个人教学效能感不相关,这可能与自身自信心有关,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二)学历和性别
学历的高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学历对一般教学效能感的主效应显著,对个人教学效能感没有显著关系。性别与个人教学效能感、一般教学效能感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学历和性别对个人教学效能感的交互作用水平显著[3]。既然性别我们无法选择,但是我们可以在工作之余,不断提高自我学识,参加研修班或攻读硕士甚至博士等学位,提高自我效能,实现自我理想。
(三)教学年龄
众多研究表明,随着教龄的增加,一般教学效能感呈下降趋势,而个人教学效能感呈上升的倾向。个人教学效能感呈现上升趋势可能是因为随着教师的教学经验积累,认知水平、人格特征、角色特征和教学能力日趋完善,教师对教学活动,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方面都能较好的掌握;而一般教学效能感随着教学年限的增加有降低趋势,可能是因为理论和实践脱节。刚从学校毕业,自信心较强,自我认为能够很好的掌控教学秩序和教学计划,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育的复杂性、多变性、整体性逐渐的改变着最初的教育观念或理想。
(四)学校因素
学校作为体育教师的“营地”,学校提供的发展条件,学校的支持系统和制度的完整性,校风,教师关系,师生关系等因素和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一般教学效能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理论上来说,将学校规章制度越完善,学校教师关系、师生关系越和谐,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越强。同时不同类型的学校对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也有很大的影响。公立学校的教师一般教学效能感明显高于私立学校,个人教学效能感差异不大,但公立学校教师稍高于私立学校。在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建设中,学校有关部门在加强学校建设和完善的同时要加大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努力创造条件,满足体育教师发展的需要;注重对不同类型体育教师(新手型,熟手型,专家型)的培养工作,建立科学完善的培养制度;加强对体育教学的监督,设定长、短期目标和考核制度及标准。
(五)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包含家庭支持和朋友支持)是个体因在社会中受尊重、被理解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若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越高,受尊重越多,越能形成较高的教学效能感。可是现阶段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仍不容乐观,“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烙印严重打击一线体育教师的“尊严”。因此社会要积极宣传体育教师的重要性,提高体育教师的职业声望,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同时加大对学校体育的投资力度,不断完善体育设施,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或将有质的飞越。
参考文献:
[1]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93-101.
[2] 邓齐飞.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教龄特点及其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J].邵阳学院学报.2007.8(4):136-138.
[3] Bandura A. Self - 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l change. Psychological Review.1977.84(3):191-215.
[4] 马勇占.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的建构[J].体育科学.2005(3):47-51.
摘要教师教学效能感作为教学效果和学业成绩的重要预测变量,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语数外等文化课,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研究比较少。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及体育教师的职业特点及实践经验分析内外因素对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发展方向,力求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
体育是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的一种特殊的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体育课堂,增强体质,娱乐身心,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是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能否实现目标关键在于体育教师,所以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教育信念、知识技术、师德水平及教学能力等素质,而在体育教师的素质结构中,教育信念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效能感又是教育信念的核心部分,所以研究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 对教师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
黄希庭、俞国良教授认为教师教学效能感是教师根据自身以往的经验及对教育理论的理解,确认自己能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信念。国外学者认为,教师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其包括两个维度: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一般教育效能感是指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种信念;个人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一种信念。根据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我们可以认为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是指体育教师在了解教育理论及经验的基础上,在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对其能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能力的知觉与信念或主观判断,也包含着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效能感。
二、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影响因素及建设
(一)人格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其实就是自信心,即能否教好学生的自信心。信心属于人格特质的范畴。研究表明,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与人格特质之间关系密切。在人格特质的因素中,所有因子和一般教学效能感都存在着显著关系[2],可见培养体育教师良好的人格特质对体育教师一般教学效能感的提高和学校体育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人格因素中外向性、责任性、开放性与个人教学效能感呈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所以培养教师的责任心和开朗、积极进取的性格对体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的提高有重要作用。但情绪性、亲和性两个因子与个人教学效能感不相关,这可能与自身自信心有关,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二)学历和性别
学历的高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学历对一般教学效能感的主效应显著,对个人教学效能感没有显著关系。性别与个人教学效能感、一般教学效能感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学历和性别对个人教学效能感的交互作用水平显著[3]。既然性别我们无法选择,但是我们可以在工作之余,不断提高自我学识,参加研修班或攻读硕士甚至博士等学位,提高自我效能,实现自我理想。
(三)教学年龄
众多研究表明,随着教龄的增加,一般教学效能感呈下降趋势,而个人教学效能感呈上升的倾向。个人教学效能感呈现上升趋势可能是因为随着教师的教学经验积累,认知水平、人格特征、角色特征和教学能力日趋完善,教师对教学活动,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方面都能较好的掌握;而一般教学效能感随着教学年限的增加有降低趋势,可能是因为理论和实践脱节。刚从学校毕业,自信心较强,自我认为能够很好的掌控教学秩序和教学计划,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育的复杂性、多变性、整体性逐渐的改变着最初的教育观念或理想。
(四)学校因素
学校作为体育教师的“营地”,学校提供的发展条件,学校的支持系统和制度的完整性,校风,教师关系,师生关系等因素和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一般教学效能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理论上来说,将学校规章制度越完善,学校教师关系、师生关系越和谐,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越强。同时不同类型的学校对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也有很大的影响。公立学校的教师一般教学效能感明显高于私立学校,个人教学效能感差异不大,但公立学校教师稍高于私立学校。在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建设中,学校有关部门在加强学校建设和完善的同时要加大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努力创造条件,满足体育教师发展的需要;注重对不同类型体育教师(新手型,熟手型,专家型)的培养工作,建立科学完善的培养制度;加强对体育教学的监督,设定长、短期目标和考核制度及标准。
(五)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包含家庭支持和朋友支持)是个体因在社会中受尊重、被理解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若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越高,受尊重越多,越能形成较高的教学效能感。可是现阶段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仍不容乐观,“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烙印严重打击一线体育教师的“尊严”。因此社会要积极宣传体育教师的重要性,提高体育教师的职业声望,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同时加大对学校体育的投资力度,不断完善体育设施,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或将有质的飞越。
参考文献:
[1]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93-101.
[2] 邓齐飞.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教龄特点及其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J].邵阳学院学报.2007.8(4):136-138.
[3] Bandura A. Self - 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l change. Psychological Review.1977.84(3):191-215.
[4] 马勇占.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的建构[J].体育科学.2005(3):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