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针对目前矿用传感器存在结构复杂多样、开发成本高及传感器升级维护困难等问题,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矿用传感器结构、CAN通信原理、MD5算法以及基于STM32F103的应用编程(IAP)技术原理,提出了一种在线升级矿用传感器的设计方案.对4种典型矿用传感器进行400余次远程升级测试,结果表明:传感器在线升级平均耗时3 min左右,升级成功率在99%以上;在升级不成功的情况下,传感器能恢复正常运行.
【机 构】
: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13;煤炭资源高效开采与洁净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3;北京市煤矿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1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目前矿用传感器存在结构复杂多样、开发成本高及传感器升级维护困难等问题,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矿用传感器结构、CAN通信原理、MD5算法以及基于STM32F103的应用编程(IAP)技术原理,提出了一种在线升级矿用传感器的设计方案.对4种典型矿用传感器进行400余次远程升级测试,结果表明:传感器在线升级平均耗时3 min左右,升级成功率在99%以上;在升级不成功的情况下,传感器能恢复正常运行.
其他文献
利用微震监测技术可实现对采场内岩层破断、断层/隐伏构造活化强度识别预测,而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可以实现对构造活化区应力场的反演再现,二者互为补充,可实现隐伏构造活化过程中应力扰动-应力集中-局部微破裂-应力迁移等由内因到表象的全程捕捉.基于淮河能源集团张集煤矿1612A工作面生产地质条件及所构建的微震监测系统,分析了采场内微震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探究了微震活动与断层活化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以微震数据为基础结合数值模拟反演的隐伏构造活化识别方法.结果表明:煤层采场内的微震事件具有典型的时间阶段性和空间区域性分布特
目前大断面巷道风量精准测量已然成为困扰矿井通风系统管理人员的一道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借助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的湍流模拟功能,以煤矿常见的矩形巷道和半圆拱形巷道为例,分别模拟了巷道入口风速为0.25、2、6、12 m/s时,巷道断面中各点瞬时风速的分布情况;发现巷道断面中瞬时风速等于平均风速的位置只与巷道断面的几何特征有关,不会随巷道入口风速的变化而发生改变,验证了“关键环”的存在;然后计算了巷道断面中距离底板1.8 m处的二维截线上各点的瞬时风速,通过后处理功能精准确定了巷道
为揭示近直立煤层群水平分段综放开采条件下围岩应力分布与动态演化特征,以乌东煤矿南采区B1+2和B3+6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对同水平两工作面交替开采的应力分布与动态演化特征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随开采深度增加,整体上两工作面煤体支承压力峰值不断增大,峰值点不断下移;煤体应力集中峰值呈“锯齿状”波动增长,应力峰值点下移距离呈“阶梯状”增长,B3+6工作面优先开采对B1+2煤体起到卸压作用,降低了其应力集中峰值,B3+6煤体应力峰值始终大于B1+2煤体,应力峰值位置始终低于B1+2煤
为研究不同光照强度下,安全标志属性特征对被试视觉注意的影响;选取边框颜色、边框形状、背景对比色三类属性特征为自变量,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借助眼动追踪技术记录被试首次注视时间和注视点个数,比较其视觉注意效果的差异,使用SPSS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光照强度下,安全标志属性特征的差异能显著影响被试的视觉注意;高光照强度下,被试对红色、三角形、白对比色的安全标志首次注视时间更短,注视点个数更多,视觉注意效果更好;低光照强度下,被试对绿色、三角形、白对比色的视觉注意程度更大.
为解决沿空留巷中选取合理炮孔间距难题,基于双向聚能爆破成缝机理,建立联孔聚能爆破力学模型,引入聚能管影响参数,分析爆破后岩石裂缝扩展长度,推导炮孔间距计算公式;并以邱集煤矿为工程背景,计算得合理炮孔间距为1.0 m;采用LS-DYNA软件对间距为0.8、1.0、1.2 m的双孔聚能爆破裂缝扩展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在距炮孔中心0.2 m处聚能方向岩石所受应力峰值是非聚能方向的2.6倍,炮孔连心线方向裂缝更易扩展;当炮孔间距为1.0 m时,两孔间裂缝完全贯通且炮孔连线中心无竖向裂缝产生.经邱集煤矿现场试验
为精确预测滕州矿区山西组3#煤综放开采顶板导水断裂带发育高度,以滕州矿区18个采煤工作面导水断裂带高度和各主控因素实测数据为基础,运用SPSS软件对采厚、采深、煤层倾角、走向长度、倾向长度、顶板厚度6个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构建了导水断裂带高度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以藤县煤田4个工作面为例,分别采用“三下规范”公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总结经验公式和回归模型对导水断裂带高度进行计算并进行误差分析对比;借助UDEC数值模拟分析进行辅助验证.结果表明:本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更接近,较经验公式计算结果精度更高,误
为降低职业病事故在煤矿中的发生率,根据煤矿职业病事故危害特征,展开职业病应急预案研究,并确定应急预案的编制可以划分为灾害评价方法、应急组织管理、应急响应程序和预防对策4个环节;进一步以贵州某矿为例,探讨了煤矿职业病应急预案在职业病预防和救援过程中的作用与成效.结果表明:灾害评价是应急预案的基础,应急组织管理是应急预案的核心,应急响应程序是应急预案的主体,预防对策是应急预案的重点;严格按照应急预案的环节处理煤矿职业病事故,可以合理提高应急预案有效性.
质心侧偏角是表征车辆稳定性和安全性的一个重要状态参数,该参数一般通过汽车行驶状态观测器估计来获取,提高质心侧偏角的估计精度将有助于车辆控制理论的研究.文中针对分布式纯电动汽车非线性、非高斯的行驶特点和四轮独立控制的特点,在自适应遗传粒子滤波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粒子选择算法,并基于该算法设计了分布式纯电动汽车行驶状态观测器.采用车辆动力学估计与运动学估计相结合的方法,对汽车质心侧偏角进行估计.通过CarSim与MATLAB/Simulink对设定在典型工况下的车辆进行联合仿真分析,验证了采用该算法的
淮南矿区生产矿井已开采受深部高承压水严重威胁的A组煤,为了解决传统煤层底板采动破坏深度经验公式适用性差的问题;基于淮南矿区生产地质参数,利用统计软件SPSS分析了各类参数的偏相关性,优化了传统破坏深度计算公式,并将拟合公式应用于张集煤矿1612A工作面底板破坏的计算;基于数值模拟、微震监测对公式演算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煤层厚度等参数与破坏带深度具有相关性;通过拟合得到的新型计算公式计算工作面破坏深度达到27.33 m,与注水试验测得破坏带深度28 m、数值计算深度30 m相吻合;与利用现场监
煤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环节日趋复杂、变量繁多、专业分工细化,技术管理作为解决煤炭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和技术瓶颈的关键,直接影响企业的安全发展;详细阐述了基于业务及其决策权限划分视角的煤矿技术管理体系,提出了组织体系、业务体系、过程体系、标准体系和考核体系的架构,提出了技术管理体系业务及管控决策原则,为煤矿技术管理提供了一种架构清晰、权责明确的构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