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梵高曾经在给弟弟提奥的信当中写道:“我的所有艺术全部基于日本浮世绘。”在梵高短暂的一生当中,绘画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而在他的绘画生涯中,又很大程度地受到了日本浮世绘的影响。在梵高生活的年代,正值日本被迫打开过门到明治维新期间,因此东方文化大量输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时欧洲的各个流派,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等都受其影响。本文将通过当时的社会背景及梵高的作品来分析日本浮世绘对其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梵高;浮世绘;后印象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1 梵高简介及绘画演变
文森特·梵高(1853-1890年)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也被看作是表现主义先驱。他曾热衷于传教,传教不成后三十岁开始画画。梵高并没有学过画画,对此他感到庆幸,他认为自己的绘画技术是存在于骨子里的。
梵高早期的作品偏向欧洲传统的油画,色调较为暗沉,如《吃土豆的人》。这幅作品以暗红褐色为主色调,且人物表情刻画生动。梵高也曾表达自己的绘画并不追求准确的比例,而追求生动的神态。
在接触到印象派后,梵高作品中的色彩开始变得纯粹,且越来越多地使用对立的色彩,如他于1888年所作的《阿尔的吊桥》中所用到的红绿、蓝橙对比。
2 梵高所处时期的日本大事件
1853年,日本发生了著名的黑船事件,美国以舰炮威逼利诱,使日本被迫打开了国门。1867年,日本政府自费参加了巴黎世界博览会,东方风情亮相世界舞台。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从此脱亚入欧,开始了资本主义道路。1873年,明治政府派团参加了维也纳世界博览会。直到20世纪初,明治维新结束。
梵高所处的时期正是日本黑船事件到明治维新即将结束期间,日本将东方文化大量输入欧洲。浮世绘起先是以商品包装的形式引入欧洲市场,同时欧洲摄影术的兴起,使得一向重视写实的欧洲艺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充斥着“艺术将死”的恐怖预言的时候,欧洲艺术家对包装纸上平面化、装饰性浓厚的浮世绘产生了兴趣。
因此在这一时期,日本浮世绘对西方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一些作品的如在马奈所绘制的《左拉肖像》当中,右后方墙面上贴有一小幅浮世绘作品,左后方露出的一角屏风,从花鸟题材和贴满金箔的背景可以推测其为琳派的作品。再如莫奈曾绘制《穿着日本服饰的莫奈夫人》一图,画中的莫奈夫人身着华丽的和服,周围也有很多和风的扇子。
3 浮世绘
浮世绘最早追溯于唐代,日本曾派遣多支遣唐使团进入中国,将中国的书画引进日本,这些被引进的书画在当时被称作“唐绘”。唐绘在发展了二三百年以后逐渐形成了带有日本本民族特色的“大和绘”。而“浮世绘”产生于江户时代,最初又称为“肉笔绘”,“肉笔”即为中国画当中所用的毛笔工具。梵高所接触到的浮世绘则是从肉笔绘发展而来的套色木刻版画。
套色木刻版画便于批量生产,且题材世俗化,因此更容易被西方艺术家接受,也是其得以在两次世界博览会大放异彩的原因。
浮世绘具有鲜明的特点,典型的为其平面装饰性,画面中去掉细腻的光影变化,以平面的整块色彩代替,且物象边缘以变化较少的线条勾勒。
色彩上,浮世绘常运用对比色,如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当中,主要色调为蓝色和较淡的橙黄色,可视作一对蓝橙对比。而歌川广重的《莆田的梅园》中主要为红绿色调。
题材上,浮世绘所选用的大部分为世俗化的生活场景。“浮世”一词即为世俗生活,如葛饰北斋所作的《富岳三十六景》即是以富士山为线索创作了一系列世俗的生活场景,包括田园风光、劳动场面等。
4 浮世绘对梵高的影响
4.1 日本画家对梵高的影响
梵高也曾借鉴与临摹过很多日本浮世绘作品,其中歌川广重和葛饰北斋对他的影响较大。
歌川广重(1797-1858年)擅长用秀丽的笔致及和谐的色彩表达充满诗意氛围的带自然与柔和抒情的境界,更适合社会人士的艺术趣味。
梵高曾临摹过歌川广重的多幅作品,从梵高选择模仿的几幅江户百景画作中就可以看出广重的独特之处,如《龟户梅屋》。在这幅画当中,首先其构图就非常灵动。 它突破了日本美术常规,不仅仅致力于挖掘画面的三维空间,又突出日本美术的色彩华丽平铺的表现力。这种现在看来漫画式的画面表达在今天可能很常见,而在当时的西方人看来却无比惊艳。
正是这些作品,为日后梵高艺术语言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其后期的作品当中,也不难看出它对线条的情感的表达。
葛饰北斋(1760-1849)对梵高的绘画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主要是构图与形式上的影响。葛饰北斋为江户时代的浮世绘画家,他的绘画风格对后来的欧洲画坛影响很大,如德加、马奈、高更等许多印象派绘画大师都临摹过他的作品。
葛饰北斋的代表作《神奈川冲浪里》和梵高的代表作《星月夜》在构图形式上,可以看出相近的审美趣味性,回旋的星空、浪花,相似的蓝色与黄色的对比用色,在形式上体现了高度的重合,同时两幅作品也皆包含着两位画家内心澎湃的情绪的表达与宣泄。
4.2梵高作品与浮世绘的共同特点
浮世绘对梵高等印象派、后印象派画家们的影响颇大,因此在他们的作品当中不难看出浮世绘所特有的影子。
首先,在题材上,浮世绘偏重于表现平民与世俗生活题材。前文也有提到,“浮世”一词即为世俗生活,因此浮世绘所表现得也都是市井生活的场景。梵高受其影响,其大部分作品的题材也表现的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田园风光等,而不是欧洲传统绘画常常表现得宏大的历史、宗教题材等。如他的作品《咖啡厅》、《阿尔的吊桥》等。
其次,梵高也从浮世绘当中吸取了其对比色的运用和颜色大面积平涂的表现手法,这使得梵高的作品如浮世绘一般拥有平面、装饰性强、视觉冲击力强烈的特征。如《梵高的椅子》这幅画中,墙壁的蓝色和地板的橙色形成一对对比色,地板污渍的暗红色与椅子的黄绿色也是一对对比色。
第三,对象突出而明显的轮廓线也是浮世绘所特有的特点,梵高也将这一特点运用在了自己的作品当中。如他的作品《鸢尾花》系列中,花与叶的轮廓都勾有变化颇少的粗线,使得形象更加平面化,祛除了立体感。
最后,对角线的构图形式也曾在梵高的画作中有所表现,而浮世绘当中也常常会运用对角线构图,使得画面更富有形式感和节奏感,如歌川广重的《大桥骤雨》中,桥的两边与远处的海平线构成三条不平行的斜线,使得画面的两边在视觉上更有向外的延伸感。同样地,在梵高的《阿尔的吊桥》当中,堤岸的斜线与桥也构成了相交的几条斜线。
浮世繪不止对梵高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它同样对其他印象派、后印象派甚至野兽派的画家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以上所提到的特点在这些画家的作品当中也都有所体现。
如高更的作品《雅阁与天使搏斗》,树干和修女们头顶的排列所形成的斜线也构成了对角线构图的形式。而地面平涂的红色也很大程度上地使空间感变弱,平面性增强,但树干后透出的景象又能暗示空间的存在,这一点与歌川广重的《龟户梅屋》又有很大的相似点。再如马蒂斯的作品《红色中的和谐》中,大面积的红色和窗外的绿色形成对比色,包括桌子上和墙面上的花纹在内的各个形象也处理得较为平面化,而不再考虑太多形体的因素。
参考文献
[1]浅析浮世绘对梵高绘画风格的影响[A]. 常涛, 译.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8.
[2]亲爱的提奥:梵高传[M]. 汪洋,译.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
[3]18-19世纪日本浮世绘艺术研究[D]. 孙闻涛 云南艺术学院.2010
[4]浮世绘审美特征研究[D]. 刘盛楠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0
关键词:梵高;浮世绘;后印象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1 梵高简介及绘画演变
文森特·梵高(1853-1890年)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也被看作是表现主义先驱。他曾热衷于传教,传教不成后三十岁开始画画。梵高并没有学过画画,对此他感到庆幸,他认为自己的绘画技术是存在于骨子里的。
梵高早期的作品偏向欧洲传统的油画,色调较为暗沉,如《吃土豆的人》。这幅作品以暗红褐色为主色调,且人物表情刻画生动。梵高也曾表达自己的绘画并不追求准确的比例,而追求生动的神态。
在接触到印象派后,梵高作品中的色彩开始变得纯粹,且越来越多地使用对立的色彩,如他于1888年所作的《阿尔的吊桥》中所用到的红绿、蓝橙对比。
2 梵高所处时期的日本大事件
1853年,日本发生了著名的黑船事件,美国以舰炮威逼利诱,使日本被迫打开了国门。1867年,日本政府自费参加了巴黎世界博览会,东方风情亮相世界舞台。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从此脱亚入欧,开始了资本主义道路。1873年,明治政府派团参加了维也纳世界博览会。直到20世纪初,明治维新结束。
梵高所处的时期正是日本黑船事件到明治维新即将结束期间,日本将东方文化大量输入欧洲。浮世绘起先是以商品包装的形式引入欧洲市场,同时欧洲摄影术的兴起,使得一向重视写实的欧洲艺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充斥着“艺术将死”的恐怖预言的时候,欧洲艺术家对包装纸上平面化、装饰性浓厚的浮世绘产生了兴趣。
因此在这一时期,日本浮世绘对西方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一些作品的如在马奈所绘制的《左拉肖像》当中,右后方墙面上贴有一小幅浮世绘作品,左后方露出的一角屏风,从花鸟题材和贴满金箔的背景可以推测其为琳派的作品。再如莫奈曾绘制《穿着日本服饰的莫奈夫人》一图,画中的莫奈夫人身着华丽的和服,周围也有很多和风的扇子。
3 浮世绘
浮世绘最早追溯于唐代,日本曾派遣多支遣唐使团进入中国,将中国的书画引进日本,这些被引进的书画在当时被称作“唐绘”。唐绘在发展了二三百年以后逐渐形成了带有日本本民族特色的“大和绘”。而“浮世绘”产生于江户时代,最初又称为“肉笔绘”,“肉笔”即为中国画当中所用的毛笔工具。梵高所接触到的浮世绘则是从肉笔绘发展而来的套色木刻版画。
套色木刻版画便于批量生产,且题材世俗化,因此更容易被西方艺术家接受,也是其得以在两次世界博览会大放异彩的原因。
浮世绘具有鲜明的特点,典型的为其平面装饰性,画面中去掉细腻的光影变化,以平面的整块色彩代替,且物象边缘以变化较少的线条勾勒。
色彩上,浮世绘常运用对比色,如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当中,主要色调为蓝色和较淡的橙黄色,可视作一对蓝橙对比。而歌川广重的《莆田的梅园》中主要为红绿色调。
题材上,浮世绘所选用的大部分为世俗化的生活场景。“浮世”一词即为世俗生活,如葛饰北斋所作的《富岳三十六景》即是以富士山为线索创作了一系列世俗的生活场景,包括田园风光、劳动场面等。
4 浮世绘对梵高的影响
4.1 日本画家对梵高的影响
梵高也曾借鉴与临摹过很多日本浮世绘作品,其中歌川广重和葛饰北斋对他的影响较大。
歌川广重(1797-1858年)擅长用秀丽的笔致及和谐的色彩表达充满诗意氛围的带自然与柔和抒情的境界,更适合社会人士的艺术趣味。
梵高曾临摹过歌川广重的多幅作品,从梵高选择模仿的几幅江户百景画作中就可以看出广重的独特之处,如《龟户梅屋》。在这幅画当中,首先其构图就非常灵动。 它突破了日本美术常规,不仅仅致力于挖掘画面的三维空间,又突出日本美术的色彩华丽平铺的表现力。这种现在看来漫画式的画面表达在今天可能很常见,而在当时的西方人看来却无比惊艳。
正是这些作品,为日后梵高艺术语言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其后期的作品当中,也不难看出它对线条的情感的表达。
葛饰北斋(1760-1849)对梵高的绘画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主要是构图与形式上的影响。葛饰北斋为江户时代的浮世绘画家,他的绘画风格对后来的欧洲画坛影响很大,如德加、马奈、高更等许多印象派绘画大师都临摹过他的作品。
葛饰北斋的代表作《神奈川冲浪里》和梵高的代表作《星月夜》在构图形式上,可以看出相近的审美趣味性,回旋的星空、浪花,相似的蓝色与黄色的对比用色,在形式上体现了高度的重合,同时两幅作品也皆包含着两位画家内心澎湃的情绪的表达与宣泄。
4.2梵高作品与浮世绘的共同特点
浮世绘对梵高等印象派、后印象派画家们的影响颇大,因此在他们的作品当中不难看出浮世绘所特有的影子。
首先,在题材上,浮世绘偏重于表现平民与世俗生活题材。前文也有提到,“浮世”一词即为世俗生活,因此浮世绘所表现得也都是市井生活的场景。梵高受其影响,其大部分作品的题材也表现的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田园风光等,而不是欧洲传统绘画常常表现得宏大的历史、宗教题材等。如他的作品《咖啡厅》、《阿尔的吊桥》等。
其次,梵高也从浮世绘当中吸取了其对比色的运用和颜色大面积平涂的表现手法,这使得梵高的作品如浮世绘一般拥有平面、装饰性强、视觉冲击力强烈的特征。如《梵高的椅子》这幅画中,墙壁的蓝色和地板的橙色形成一对对比色,地板污渍的暗红色与椅子的黄绿色也是一对对比色。
第三,对象突出而明显的轮廓线也是浮世绘所特有的特点,梵高也将这一特点运用在了自己的作品当中。如他的作品《鸢尾花》系列中,花与叶的轮廓都勾有变化颇少的粗线,使得形象更加平面化,祛除了立体感。
最后,对角线的构图形式也曾在梵高的画作中有所表现,而浮世绘当中也常常会运用对角线构图,使得画面更富有形式感和节奏感,如歌川广重的《大桥骤雨》中,桥的两边与远处的海平线构成三条不平行的斜线,使得画面的两边在视觉上更有向外的延伸感。同样地,在梵高的《阿尔的吊桥》当中,堤岸的斜线与桥也构成了相交的几条斜线。
浮世繪不止对梵高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它同样对其他印象派、后印象派甚至野兽派的画家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以上所提到的特点在这些画家的作品当中也都有所体现。
如高更的作品《雅阁与天使搏斗》,树干和修女们头顶的排列所形成的斜线也构成了对角线构图的形式。而地面平涂的红色也很大程度上地使空间感变弱,平面性增强,但树干后透出的景象又能暗示空间的存在,这一点与歌川广重的《龟户梅屋》又有很大的相似点。再如马蒂斯的作品《红色中的和谐》中,大面积的红色和窗外的绿色形成对比色,包括桌子上和墙面上的花纹在内的各个形象也处理得较为平面化,而不再考虑太多形体的因素。
参考文献
[1]浅析浮世绘对梵高绘画风格的影响[A]. 常涛, 译.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8.
[2]亲爱的提奥:梵高传[M]. 汪洋,译.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
[3]18-19世纪日本浮世绘艺术研究[D]. 孙闻涛 云南艺术学院.2010
[4]浮世绘审美特征研究[D]. 刘盛楠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