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类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路径研究①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zhi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大背景下,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BIM技术等推动着建筑业转型发展。全方位为行业培养人才的建设类高职院校,面对行业的转型发展和办学内涵质量的提升要求,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产教融合宏观路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企业订单班→企业学院→校企共建社会服务企业→校企共建研究中心→校企共建培训基地。产教融合的内涵涉及环境融合、价值目标融合和师资力量融合。专业教师队伍产教融合微观路径的实施,将专业教师企业进阶培训量、质并举,将产业学习目标和教育服务目标统筹兼顾,有效促进了产教融合三大内涵建设目标的实现和产教融合宏观路径的实施。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3-0004-04
   高职院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教育”和“产业”作为经济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两轮”交集仍然较小。深化产教融合,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十分重要而又长远的意义。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8〕48号)提出:到2025年左右,全省高等教育分类发展、职业教育(含技工教育,下同)特色化发展体系初步形成,面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优势院校、学科专业和课程体系基本确立,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总体形成,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完善,人才教育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结构性矛盾基本解决,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显著增强。
   “中国制造2025”推动着经济的转型发展,带来了很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高等职业院校只有加速与行业产业的对接,不断扩大“教育”和“产业”“两轮”的交集,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才能满足经济转型发展的内在需要。
   一、建设类高职院校所在“产教”系统的价值需求特点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施工现场从传统的脏、乱、差向绿色、安全、文明转变;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的施工方式正在从梦想走进现实;施工工人也逐渐从粗糙的泥瓦匠向追求品质、精益求精的建筑工匠转变。以建筑设计标准化、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施工组织管理科学化为特征的建筑产业现代化正在推动着建筑产业生产方式的快速变革。在此背景下,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逐渐成为行业的主流产品;BIM技术逐渐成为行业的主流管理和组织技术。
   建筑行业的转型发展,对建设类高职院校的价值需求特点表现为:对装配式建筑人才、BIM技术人才、绿色建筑人才的需求旺盛;行业企业需要高职院校参与企业的BIM技术、绿色建筑技术和装配式建筑技术的研发和科技应用攻关。
   建筑行业的转型发展,促使建筑类高职院校不断审视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思考如何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鏈有机衔接;如何整合各类资源、平台、要素,与行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建立紧密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增强集聚人才资源、牵引产业升级的能力。高职院校对建设行业的价值需求特点主要表现为:需要行业企业参与教学文件如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的制定,需要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核心课程、主要技能培训环节等人才培养过程。
   建设类高职院校所在的“产教”系统中,“产业”需要“教育”的供给,“教育”需要“产业”的鼎力支撑,产教融合是建设类高职院校所在“产教”系统的共同价值目标。
   二、建设类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宏观路径
   建设类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宏观路径主要表现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企业订单班→企业学院→校企共建社会服务企业→校企共建研究中心→校企共建培训基地。从低到高,产教融合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一)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企业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学校利用企业的工作或培训场所、实际工程项目、实际作业环境为学生某些职业技能的培养提供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教学过程中,企业教师上课为主,校内教师上课为辅。产教融合的主要载体是教学环境与企业的工作环境融合、教学过程与企业的岗位工作过程融合、企业教师与校内教师融合。校外实训基地为合作院校的相关专业提供面向全体学生的实习、实训教学服务。
   (二)企业订单班
   企业订单班是企业与高职院校、学生签订的三方协议,校企合作就是对某个专业的整个班级进行人才培养,合作的目标是院校为企业提供成规模的适用人才。订单班的人才培养,企业参与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参与订单班核心课程标准的制定,参与核心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组织与实施。订单班除了在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上具备合作企业“量身定做”的特质外,更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了企业文化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合作企业一般是行业内的知名企业,企业量身定做的人才培养方案符合行业内大多数企业对专业人才的技术、技能要求。
   订单班的合作企业在合作过程中投入较多的精力参与教学文件的制定和教学活动的实施,产教融合的程度较深。院校在合作过程中开放办学的环节,教师主动缩小与知名行业企业的差距,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付出也更贴近企业的实际需要。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与香港港华燃气有限公司、卓为工程监理有限公司、龙湖(苏南)物业有限公司、江苏新城物业有限公司、南京我爱我家房屋经纪有限公司、江苏环亚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等多个行业知名企业开展订单班人才培养。订单班的人才培养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到主要教学活动的安排以及学生特色社团活动等更多地得到了企业的关心,产业向教育靠近,教育向产业靠拢,两者为了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共同发力,为企业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用得好”的技术、技能人才。
   (三)企业学院
   建设类高职院校能够服务设计、咨询、项目管理、工程建设、质量验收、运营维护等产业的上下游,因此,学校的人才培养如果具备较高的质量水平,会吸引大型企业来校进行更广泛的校企合作,高职院校的企业学院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企业学院的校企合作模式中,企业与院校的2个以上专业进行订单班的人才培养,企业对人才的培养过程渗透更深、培养过程参与更多,企业教师与校内教师经常性地就人才培养进行深层次互动。校企教师共同就人才培养、企业生产经营领域的课题进行研究。企业学院中订单班人才的企业特征更加明显,企业的典型案例、企业的骨干讲师、企业实习实训平台、企业的管理目标以及企业文化价值观通过诸多环节得到充分展现和传承。企业价值理念深入人心,长期在课程中讲学的企业讲师对企业的忠诚、对工作的敬畏会影响和感染企业学院的每一位学生。合作企业对企业学院的大量付出会在企业的人才需求侧得到较为满意的体现。
   江蘇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先后与上海世家装饰有限公司、东方雨虹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等行业内知名企业成立了上海世家装饰学院、东方雨虹学院、江苏省建学院等企业学院。企业学院机制下企业技术骨干参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标准的制定、参与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组织、参与学生在校内外学习的授课与指导,校企教师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产教融合进一步深化。
   (四)校企共建社会服务企业
   行业企业利用自身的市场业务优势、高职院校利用自身的技术服务优势,校企合作共建社会服务企业。以项目为载体,以校企双方的团队合作为路径,以高质量完成企业自身的项目或其他同行的项目为目标,共同开展社会服务企业的业务工作。
   社会服务企业承接的行业市场调研、状态数据测量与收集、数据分析与处理、工程图纸绘制及研究报告的编制通过校企教师的共同指导,让课程教学的更多环节有了贴近市场、成果转化应用的内在目标。服务企业的工作开展,使教学环节与业务流程对接,教学目标与市场评价对接,学生身份与企业员工身份对接,校企教师通过业务、通过师徒帮带密集对接。校企的产教融合目标在服务企业的运营上得到了最大可能的趋同。
   校企共建的服务企业瞄准绿色建筑咨询、海绵城市建设、BIM技术服务等新兴市场,着眼于填补区域空白或弥补区域服务能力不足而展开。服务领域更加贴近行业企业的转型发展需求,更加贴近行业的创新需要。经过这些项目实操,学生在毕业后可以在更广阔的范围、在更前沿的行业发展领域,引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与国内知名的绿建设计咨询企业——深圳建筑科学研究院合作成立了常州市城建艾科绿色技术有限公司,面向校内、外从事绿色建筑产、学、研、教的技术服务,主要业务包括绿色城市和绿色建筑技术研发、绿色建筑工程技术咨询、建筑工程性能评估、能耗测评及节能检测评价、绿色建筑项目管理、绿色低碳技术培训推广等。
   深圳建筑科学研究院和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共同组建了公司的服务团队,面向社会服务的同时面向全院师生进行绿色建筑技术的传播与推广。产业的绿色建筑发展与绿色建筑人才培养在校企共建服务公司得到了协调统一,瞄准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产业与教育深度融合。
   (五)校企共建研究中心
   建筑产业现代化背景下建筑业快速转型,行业企业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研究中心来引领企业自身或其他企业开展新一轮的管理或技术革命,校企共建的研究中心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研究中心吸引了企业的技术研发骨干、院校的高层次研究人才以及富有思想、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学生加入,围绕行业企业的技术难题、工法、专利等开展合作研究。研究中心侧重工程的攻关突破研究,侧重工法的推广研究,侧重管理的优质高效研究,研究内容为行业企业所欢迎、为校企教师所思考、为学生所向往,因而可以在更高层面上引领行业企业转型发展,引领优秀学生在更高的平台上服务社会。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的BIM技术研究中心与江苏广泰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鲁班软件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目前研究中心已经开发了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在2018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研究中心与江苏广泰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在常州、芜湖开展了3个大型项目的BIM综合运用合作研究,为BIM在工程的全过程项目管理、全过程咨询管理中的推广运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六)校企共建培训基地
   紧跟建筑业的转型发展,校企共建院校教师培训基地、共建产业化工人培训基地、共建学生培养培训基地。
   建筑产业现代化背景下,装配式建筑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从主材应用上,装配式建筑又分为木结构建筑、钢结构建筑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等几种类型,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发展的主流方向。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房屋的主体部品、部件如墙板、柱、叠合梁板、楼梯等均采用工厂预制,通过运输机械运到施工现场后再借助起重机械由产业工人进行现场构件组装。节点连接的可靠性、密实性将直接影响整个房屋结构的安全与正常使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快速推广的当下,改变了传统作业方式的产业工人尤为紧缺,相关的管理人员也严重不足的情况,因此校企共建的培训基地为行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培养、培训保障。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与谢亿民工程科技(常州)有限公司共建的亿造装配式建筑学院面向全国开设装配式建筑培训班,也将合作建立江苏省首个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的所有专业将利用装配式培训基地进行装配式建筑的系统学习,基地也将为江苏建筑业的转型发展、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应用推广培养更多产业工人和技术技能人才。
   三、建设类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微观路径
   产业链与教育链的融合包括:(1)环境融合,即物理空间等硬件教学环境的融合和企业项目、企业工作平台等软件教学环境的融合;(2)价值目标融合,即为行业企业培养适用的技术技能人才,如定制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制的核心课程标准,主要实践实训环节的教学实施,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传承等;(3)校企教学团队等师资力量融合。产教融合三个融合纬度中,师资力量的融合是核心。产教融合的微观路径聚焦院校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的融合,它的融合程度将决定产教融合宏观路径的实现形式和融合效果。教育融入产业,需要院校教师团队主动融入企业工作、融入企业发展,作为职业院校的办学牵头主体,院校教师团队应首先将自己专业化、职业化。
   专业教师产教融合的发展路径通常表现为:专业合格教师(助讲)→专业骨干教师(讲师)→专业教学名师(副教授)→省高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教授)。
   专业教师实现产教融合的成长目标,必须完成图1所示的教师企业实践进阶培训的要求。
   实现专业教师产教融合的成长目标,除了要求完成图1所示的企业实践时长外,更要实现企业进阶培训目标,如图2所示。
   由图2可见,从专业新教师到骨干教师再到校内名师,企业进阶培训的目标依次为技术应用、技术转化、技术开发,对专业教师的要求逐级提高。“技术应用”只要求理解并灵活应用本专业的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主要技能;“技术转化”的目标则要求教师具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设计的能力,具备课程开发和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能力,具备熟练的专业实训环节指导的能力;而“技术开发”的重点是提高教师专业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并与企业合作进行专业的科技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企业进阶培训的质量考核坚持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并举,突出体现职业院校对专业师资产教融合的技术、技能要求。以骨干教师为例,其专业知识水平要求达到国家注册执业资格的相关理论水平;其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达到第三方组织实操技能考核的水平,改变传统的“双师”教师只需要专业执业资格证书的情形,更加注重实践技能的考核评价。
   四、建设类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路径实现的保障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意见的精神以及《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8〕48号)文件的精神,高水平地实现建设类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需建立相关条件保障。
   (一)与产业园区发展联动,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在院校地理位置已经确定的情况下,结合建设行业的转型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部品、部件的产业园区应优先考虑向建设类高职院校靠近。作为全国唯一以“职教”命名的“殷村特色小镇”能不能在未来10年内实现特色发展,站在产业转型的制高点上,将常州建筑产业化的发展规划与殷村职教特色小镇发展规划一并规划并实施,将促进教育与产业的良性互动,也符合创新型城镇建设的内涵要求,将有效保障产教长期融合。
   (二)发挥企业产教融合的重要主体作用
   目前,企业参与院校人才培养,一是为了获得适用人才,二是为了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但企业尤其是知名企业深度参与产教融合创新工程,需要从根本上解决其参与职业教育的投资回报问题。因此,大胆开展职业学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试点,允许企业以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依法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将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参与产教融合工程的动力问题。企业参与产教融合工程的利益诉求得到较为充分的体现,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也将得到充分发挥,产教融合的两个重要主体“一冷一热”的现象也将得到根本改变,产教融合工程也将以市场化的形式良性发展。
   (三)强化产教融合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计划。严格落实专业课教师企业进阶培训计划。完善院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双师型”教师的企业进阶培训考核要充分体现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与大中型企业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建筑业产业工人培养培训基地,面向专业教师和建筑产业工人两种人群的基地建设,将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向建筑工匠靠拢,将使教师的课程改革设计、课程实训操作及考核更加贴近产业发展需要。专业教师的企业访问工程师制度将教师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解脱出来使其可以专注地从事技术技能学习,将有效地解决专业教师企业访问的后顾之忧,促进教师身心愉快地融入产业学习和研究。
   五、结语
   建筑产业现代化带来了建筑业的转型发展,绿色建筑、智慧建筑、装配式建筑引领着建筑业的发展;BIM技术、EPC总承包合同模式引领着工程项目管理发生重大变革。建设类高职院校需要主动分析行业转型发展带来的变化、研判人才供需市场变化,面向产业,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才能为行业提供发展需要的适用人才。建设类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形式和路径多样,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利益关切需要尊重并兑现,同时建设产教融合的核心力量——院校专业教师队伍,教育和产业才能良性互动并释放融合的能量。
   参考文獻:
   [1]成倩.贵州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7.
   [2]陶红,杨阳.广东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9):44-47.
   [3]鲍桂楠.协同创新视域下高职院产教融合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35):61-62.
   [4]张琳琳,杨建林.高职院校人才强校评估体系的构建研究[J].职教论坛,2018(6):142-147.
  编辑 马燕萍
其他文献
崔明德同志的新著《中国古代和亲通史》 ,是其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作为他的导师 ,我对该文比较了解 ,并且早已通读过该文的初稿和修改稿。每次通读该文 ,都有如下几点感受 :
“作为巴斯夫在中国可持续发展承诺的一项实践,我们希望‘小小化学家’能不断提高你们对化学的兴趣,从小培养大家科技创新思维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我们也衷心希望,同学们在‘小小化学家’活动上学到的知识能够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绿色、美丽、趣妙横生,让我们生活的星球更加适合人类居住。”7月25日,全球领先的化工公司巴斯夫独创的互动教育活动“巴斯夫小小化学家”十周年庆典暨开幕仪式在中国科技馆举行,巴斯夫大中华区
中国古代诗词悠久,灿烂,其中课外古诗词也凝聚了中华民族古代的精华。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提高了朗读水平,陶冶了情操,受到了美的熏陶,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还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
所谓“长白山文化” ,应是“长白山地区文化”的简称 ,而笔者在这里讨论的 ,是“长白山古代文化”。长白山古代文化之属性 ,是长白山古代文化研究的核心问题 ,近来已引起学术
“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厚植执政基础的民心工程,事关中国共产党人对世界和中国人民的承诺。当前,针对扶贫工作领域的一些秩序失范现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同志在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电视电话会上强调,“脱贫成效让群众认可,经得住历史的检验,确保党的好政策落到实处,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扶贫工作从“三西扶贫计划”开始,历经“八七扶贫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是影响着本专业面向市场、面向就业的教育教学改革的直接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本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此,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及
美国邦纳近日发布了EZ-LIGHTK50系列触摸式按灯检货传感器,作为EZ-LIGHT家族的新成员,它是一款拥有高度可视功能,为精益生产和按灯拣货的应用提供创新和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环境-行为研究最初诞生于美国,以1969年期刊的创刊为主要标志,迄今为止拥有近40年的研究历史.作为一门方兴未艾的学科领域,环境一行为研究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
自2009年10月30日诞生以来,创业板高市盈率、高发行价、高超募资金的三高现象吸引着无数市场投资者的眼球。恰恰在创业板推出一周年后,随着解禁股的大量抛售,创业板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