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标准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标准对接研究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j31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职院校期间,学生既要掌握到高等教育中所要求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综合运用能力,并且要做好学校教学与职业资格标准的对接,这是整个机电一体化教学活动的关键。以职业资格标准为教学活动的培养目标,并对现行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全面的提升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本文通过对高职课程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内涵的介绍,分析了在制定专业课程标准时应遵循的原则,提供了如何实现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的对接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职业标准;机电一体化;专业标准;对接
  高职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主要体现在课程体系的重构、课程内容的选取、教材的开发及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的改革等方面,课程标准作为课程实施的依据,它引导着课程改革的方向,因此,制定好每门课程的教学标准,对老师可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课程培养目标,提升教学质量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高职课程专业标准与职业标准的内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标准是依据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形成为重点,为教与学提供详细指导而编写的指导性文件。它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化,是每一门课程教学过程的执行规范,是管理与评价课程的基础。机电一体化课程标准包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职业行动领域、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材料的编写与选择、教学评价、课程相关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内容。
  国家职业标准是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工种)的活动内容,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它是从业人员从事职业活动,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以及用人单位录用、使用人员的基本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制定并统一颁布。国家职业标准要求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资格鉴定,将职业资格等级划分为五级,分别对应为初级工(五级)、中级工(四级)、高级工(三级)、技师(二级)与高级技师(一级)。由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中规定了具体岗位的一些基本要求,具有典型的行业特点,因而对高职教育课程标准的制定有很强的指导性。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职业概况和职业功能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应用人员,要求具备综合理解和应用液压、气动、电子(含传感器以及PLC)技术控制现代机械设备,能够对现代工业设备进行操作、调试及维修。其职业分四个等级,分别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人员(四级)、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人员(三级)、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人员(二级)、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人员(一级)。 职业环境条件包括室内、室外、常温。该职业的能力特征主要包括:计算能力、空间感、形体知觉、色觉、手指灵活性、手臂灵活性、动作协调性较强等。基本文化程度要求高中、中职毕业或以上。 要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人员》(四级)、《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人员》(三级)、《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人员》(二级)、《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人员》(一级)均采用一体化鉴定考核,鉴定时每个模块为100分,各模块成绩均达到60分及以上即为该等级合格。操作技能考核的场地实施,应具备满足技能鉴定所要求的设备、仪器、材料和环境条件。
  不同的职业功能按照不同等级人员有不同的工作内容。其职业功能主要包括:气动控制、液压控制、电气控制、机电一体化系统。在气动控制方面,工作内容按照人员等级有所不同,四级人员主要是掌握气动元件应用、系统图的识读及系统组成;三级人员主要是典型的气动控制(气动逻辑控制、时间与压力控制) 、气动元件的日常维护及故障维修;二级人员主要是复杂的气动回路控制、气动系统故障诊断及排除;一级人员主要是设计间接控制气压传动回路、操作中等以上现代气压传动机械。
  在液压控制方面,四级人员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掌握液压元件应用、系统图的识读及系统组成;三级人员工作内容包括:常用的液压回路控制、液压元件的日常维护及故障维修;二级人员工作内容包括:液压回路控制、液压系统安装调试、液压系统故障诊断及排除;一级人员工作内容包括:设计间接控制液压传动回路、操作中等以上现代液压传动机械。
  在电气控制方面,四级人员工作内容包括:电器控制元件应用、控制系统图的识读、传感器应用;三级人员工作内容包括:简单的电气气动继电器控制和电液继电器控制、各种接近开关使用及安装后的调试、PLC输入;二级人员工作内容包括:PLC(可编程控制器)控制气动液压设备、获取系统信息、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数据交换和通讯;一级人员工作内容包括:主站控制器、设计主从站控制器个别控制与程序、气液电综合系统及现场总线总调。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方面,四级人员要求可以独立完成本职业的常规工作;三级人员工作内容包括:机电一体化系统工作站的描述、系统工作站硬件组成、机电一体化系统工作站的装配、系统工作站功能子模块故障检测与排除;二级人员工作内容包括:够构建复杂机电一体化系统、编写系统及工作站控制程序、对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及故障检测与排除;一级人员工作内容包括:构建一个模块化的生产系统、综合分析、判断、处理出现的故障及问题。
  三、在制定专业课程标准时应遵循的原则
  (一)应融入职业资格标准。高职院校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在制定高职专业课程标准时应引入现行职业资格标准中的中、高级工职业资格标准(代表现在的岗位要求)。
  (二)应校企合作共同开发。通过聘请企业兼职教师与校内专任教师一起联合开发课程标准,所制定的课程标准不仅可以直接反映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保证课程内容、教学手段及考核方法与企业实际紧密结合,为学生后续从事职业工作提供素质、技能与知识储备,还可以将其作为企业员工岗位培训的标准,通过专任教师开展社会服务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则给企业带来了方便,可为企业节约培训成本。
  (三)应便于开展工学结合。在制定课程标准时应依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律。课程内容要体现主要职业行动领域的要求;课程实施要注重学校、企业双线工学交替,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式教学,让学生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完成一系列可以操作、学习和传授的具体工作任务,使学生能获得与企业发展需求相一致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四)应明确具体,便于考核。课程标准关于工作过程知识的描述应是企业技术交流和管理实施过程中通用的术语,应明确具体,以便学生能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有效沟通,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所制定的课程评价标准应便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开展过程考核。同时,课程标准不能制定的过于宽泛,否则无法有效落实。
  四、课程专业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的对接
  (一)按能力递进实现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的对接
  首先在课程体系的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如何按能力递进实现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的对接。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可能涵盖现在和未来的所有岗位,为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可按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进程将岗位划分为基本岗位、提升岗位和发展岗位。如: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针对基本岗位设置了 “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课程,课程标准与“电工”初级的技能与知识要求对接,也与企业对员工能胜任电工、电子产品安装调试等岗位的要求对接;针对提升岗位设置了“机床电气控制”和“PLC编程与应用”两门课程,课程标准与“维修电工”中、高级工的技能与知识要求对接,也与企业对员工能胜任电气设备及系统的调试维护等岗位的要求对接。
  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毕业的时候要掌握零差距的岗位適应能力,而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单独依靠校内教学工作是完成不了的,因此必须要将学校与企业结合起来,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通过构建校企一体化育人模式可以增强实践岗位与专业之间的联系性,体现出职业教育的实践性,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加速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有助于提升职业教育的针对性,保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加符合市场人才需求,提高职业院校就业率;优化专业师资队伍结构,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优化专业师资队伍的结构,解决专业教师实践能力不强的问题,从而更好的实现按能力递进实现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的对接。
  (二)选取的课程内容应与工作任务对接
  课程内容的选取一方面要坚持以职业活动(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工作任务)为载体,优化教学内容(如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CAD/CAM应用”课程,把电风扇的外形设计作为一个项目,学生通过完成该项目所包含的机头、扇叶、扇盖等部件的设计及最后组装,对所使用的三维设计软件有了很好地掌握,表现出极高的学习兴趣,感到非常有成就感。另一方面要按“分级别、模块化”的开发思路将不同的教学项目组合成独立的教学模块,并按学习的难易程度和技能训练的复杂程度对模块进行合理序化,形成柔性化的模块结构。如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将“数控机床操作与维护”课程,针对数控机床的操作、安装、调试、维护和技术管理等典型工作任务,设置了“数控车床、铣床的操作与维护”(A级)、“加工中心的操作与维护”(B级)二个项目,每个项目含若干教学模块。B级供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学习,A级供相近专业学生学习。
  又如针对二级人员来说,在启动控制方面,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复杂的气动回路控制、气动系统故障诊断及排除。复杂的气动回路控制的技能要求,主要包括:能进行多缸控制回路的调试、可以使用气动步进控制模块控制气动回路。相对的专业知识要求主要包括:气动组合元件的构成与应用、气动多缸控制回路知识、气动步进控制模块的结构、原理及应用、多缸控制回路的调试步骤与方法。只有具备了相应的专业知识要求,才能满足技能要求,从而更好的满足工作内容,理论联系实践,可以更好的将选取的课程内容和工作任务对接好。
  (三)课程的教学过程应与生产过程对接
  将企业的工作任务,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并按照企业生产的实际要求,将企业的生产过程情景通过视频传输到课堂中,如果有合作企业的,可以切身的到现场去体会生产过程,进行现场教学;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进行专职教学和企业兼职教师联合进行授课,发挥各自的长处,通过企业的工艺,质量以及管理要求来进行教学行动,并做到教学和生产过程的对接。
  实施校企合作校企一体化育人模式的前提就是要明确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就是明确为谁培养人(专业对应企业什么岗位等);培养什么样的人(专业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岗位设置等);怎么样培养人(怎么样进行校企合作等)的问题,结合当前机电专业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以及院校的实际情况,将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以培养满足当地企业岗位需求为主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实用型专业人才。
  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课程教学要实现课程资源的拓展,一方面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机制强化学校与企业之间就机电专业技术方面开展合作,实现双赢;另一方面校企合作过程中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实训环境,比如职业院校将实训的训练搬到企业的实际岗位中,以此强化实训的效果。
  (四)课程的评价应与社会评价对接
  建立校企一体化育人模式下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课程考核评价主要包括:一是对学生专业能力的评价。学生专业能力主要是由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两个方面,因此在具体的评价中应该将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二是对学生素质养成状况进行评价。主要考核学生平时的到课率、单元作业,技能训练中的安全操作和7S管理、在项目实施中的团队贡献等内容组成。
  课程评价既要突出职业资格标准的导向作用,重视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考核,将行为目标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以强化学生规范行为的养成。在课程评价上,应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职业资格证书主要针对提升岗位的要求,可帮助学生取得从业资格;学历证书则主要针对基本岗位和发展岗位要求,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即学生毕业时,应达到中级工水平,以满足基本岗位的工作要求;参加工作1至3年,应达到高级工水平,能满足提升岗位的工作要求;参加工作3~10年,应达到技师水平或基层生产管理人员水平,以满足发展岗位的工作要求。
  总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由以规模扩张为主转变为以内涵建设、提高质量为主。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与就业市场无缝对接,就要将职业标准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标准对接,要紧跟机电专业发展趋势,开拓更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办学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赵云伟,彭丽英,路荣亮,刘元永,张君慧.中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分级标准模块库的构建与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8(34):244-245.
  [2] 李湘伟,黄伟明,周文玲.结合职业标准构建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J].当代职业教育,2015(08):38-40.
  [3] 江健.3D数字化造型技术课程标准的设计——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1(04):85-88.
  (作者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传热学》这门课程在本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好的问题,以创新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目的,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手段等方面探讨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传热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出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理论结合实践、改变考核方式、分享研究动态等教学改革方法。实践表明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课堂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传热学;教学改革;教学手段  传热学与工
期刊
摘要:“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层面来看,“听、说、读、写”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只有完全的掌握各项技能,我们才可以认为学生学好语文,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学更加注重“阅读”与“写作,对于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语文教师把朗读视为教学辅助手段,朗读是为了增强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关于朗读本身的教学内容,训练频率低,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加强朗读训练核心
期刊
摘 要:载体桩是一种全新的技术,它是以桩端持力层为对象,通过对地基深处桩端持力层进行加固来达到提高桩的承载力的目标。该技术具有施工工期短、造价经济、质量可靠、能消耗大量建筑垃圾等显著特点。通过近几年大量实际工程的应用,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同时也得到了更大的推广。载体桩对提高桩基承载能力,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载体桩;复合载体;应用;承载力;经济效益  一、载体桩的定义:
期刊
摘要:掌握足够英语词汇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基础,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让学生更快、更有效地掌握英语词汇,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进而提高英语学习成绩。  关键词: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英语词汇  英语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没有英语词汇,英语学习就是空谈。因此,要想学好英语首先就要从学习英语词汇开始。教师一定要从高中英语的教学现状出发,充分认识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找到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
期刊
摘要:朗讀能力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需要在日常教学中进行训练。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其受学习能力的影响,不知道如何朗读,这就导致其在方法的缺失下,难以获得朗读能力的发展。教师作为语文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其需要积极探寻朗读教学方法,以便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朗读能力;教学方法  朗读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在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需要以文本内容为基础,从字
期刊
摘要:在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学科,在这一时期对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进行培养,会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成为物理知识的主动探究者与物理问题的发现者。做好初中物理教学,对于学生思维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物理教学;手段;兴趣;引导  初中阶段,是学生对各学科知识进行综合学习的初始阶段。学生的初中物理学习情况,直接关系着他们之后的物理学习效率。在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接
期刊
摘要: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内容,应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语言、体验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通过诵读吟咏、品评语言、习作练习等方式进行语感培养,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语感;语文教学;培养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内容,应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语言、体验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通过诵读吟咏、品评语言、习作练习等方式进行语感培养,以提高学生的
期刊
关键词: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运用  一、评价  评价的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根据教学发展的需要,每一位教师要更新评价观念,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极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既要关注学生基础技能的掌握,又要关注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通过评价,使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形成性评价的方法  1.细心观察。观察 评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当前自动化管理系统已经逐渐开始应用到高校图书馆日常管理中。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应用自动化管理系统,对于提高图书资源的使用率和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中笔者将从建立自动化管理系统的标准、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实现图书馆文献的信息化数字化三方面,就如何实现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管理;标准;人员;数字化  传统的高校
期刊
摘要:在高中信息技术这一学科当中,使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现阶段,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还是无法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出现了学生学习效率差、教师教学方式滞后等问题。为了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水平,就要借助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本篇文章根据思维导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利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主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