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哈南工业新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在十二五期间贯彻落实“北跃、南拓、中兴、强县的战略部署,在新形势下,面临新的历史发展机遇,要求现代职业院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应做到:密切关注区域产业发展态势与产业政策,转变思路,改变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避免以往教育市场出现的结构性不足和结构性过剩,本文针对区域产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进行探析。
【关键词】现代职业院校;区域经济发展;契合度;探析
在多元化教育背景下,现代职业院校面临新的生存压力和机遇转型,必须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构建新形势下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涵包括三个要素: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首先,适应需求,未来的职业教育体系一定要比目前职业教育所能提供的更加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而且体系中利益相关方密切配合,高效运转。其次,有机衔接是指学校、政府、社会、行业、企业之间的有机衔接,利益相关共同发展。这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效运转的决定因素。第三,多元立交是指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各类培训以及继续教育之间可以交叉、螺旋式成长。我校提出:“有限的学历教育,无限的社会服务”,即在高质量的培养学历学生的同时,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办学实体更大的发展空间是社会服务,作为无限。综上所述现代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契合度,系指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规模、方向、层次、质量等结构性发展要素,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契合程度。
1.区域产业结构与当地现代职业教育相互关系的现状分析
1.1区域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根据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期间,我市将着重完成三大战略性任务:一是民生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二是经济结构调整取得实质突破,三是基本公共服务得到根本改善。其中经济结构调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农田水利化程度达到70%,农机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4%,农民组织化程度达到80%,新型农业服务体系实现区、县全覆盖,实施新增粮食产能工程,粮食产量在250亿斤以上。(2)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实施工业增加值2230亿元,平均增长16%,装备制造、食品、化工4个优势产业五年翻番,培育装备制造、食品2个销售收入超千亿元产业。民用航空、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装备、电子信息、绿色食品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4年翻番。打造新能源装备、电子信息和绿色食品3个增加值超百亿产业。(3)大规模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占经济比重达52%,金融、物流、信息服务4大产业增加值实现4年翻番,金融业570亿元,年均增长30%,物流业450亿元,平均增长16%以上,文化产业420亿元,平均增长25%,信息服务业250亿元,平均增长20%,旅游业强势增长,总收入突破960亿元,占GDP比重达15%。由此可见,哈尔滨经济结构类型由传统工业向高端新兴产业群转变。急需扶持与新兴产业群相匹配的专业设置。
1.2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的专业设置
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立足于三表专业,在三表专业中处于统领地位,并优先于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如何开拓现代职业教育新局面是我们面临有待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如上所述现代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针对重点研究型本科院校的研究性人才和高职高专的处于生产一线的加工工人之间的人才需求断层,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重点,以缩短工作的适应期,为一线培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有发展后劲的本科层次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实现人才的错位竞争。本着这一原则,专业设置必须具有前瞻性,立足于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并协调好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与专业结构的契合度分析。
依据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所列的11 個学科门类,在校生主要集中在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等学科,各类学科所开设的专业,与黑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趋势的契合度不高,不匹配现象较为明显,同时与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度较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未能体现,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也无法实现,导致现代职业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并不明显。另外依据黑龙江省“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发展新材料、生物、新能源装备制造、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交通运输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矿产经济、煤化石化、林产品加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十大产业[1]。与这些产业相关的专业及开设情况如表1所示。从数据可以看出,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的布点数量较多之外,其他专业布点数量明显较少,有20个专业只有1所院校开设,甚至部分专业存在真空现象。专业布局结构严重滞后于重点发展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1.3现代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相互关系的契合分析
黑龙江省作为传统的老工业基地,必须利用现有的工业基础,大力发展面向装备制造业、石化工业、煤电化、食品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生物医药、现代农业、动漫、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并设置与构建相关专业是摆在教育者面前急需完成的任务。为构筑现代产业充实人才储备,从某种意义上讲,如若主导产业所需核心技术人员从外地引进,具有相当的积极意义。但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本地高等学校尤其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本地劳动力市场脱节的不争事实,同时也加大了本地就业市场的失业。 另外,本地现代职业院校所能提供的专业人才必须积极随着本地产业结构的调整而调整,同时也就避免了以往毕业生出现部分专业供过于求,而某些专业又供不应求等结构性的就业矛盾的产生。按照劳动经济学的观点,就是典型的结构性失业。所以从需求角度看,现代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必须瞄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变,即所谓的产销对路。当然面对新产业的出现,由于技术的因素,存在很大的进入壁垒,非专业技术人员很难再短时间内实现转行,就出现了本地产业结构与现代职业教育本应出现的良性市场化对接处于相互脱节的状态,面对这样的情况一定要积极扭转,及时从外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来推动新产业的发展。 2.提高现代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于产业结构调整契合度的建议
2.1现代职业院校方面的要求
现代职业院校立足自身定位,充分意识到自身运作的局限性,不仅要考虑到短期的市场需求,还要考虑到学校的长远发展。一方面真正建立与企业之间联合办学模式,另外还要改革学院内部的管理机制,建立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后就是要在招生市场和就业市场之间建立合适的导向机制。具体包括两层含义:一个是就业市场的预测,为刚入学的新生提供就业指导。二是围绕就业市场的需求变化,适时的调整专业设置。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1优化专业结构,突出专业设置的适应性
专业设置必须与当地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相吻合才能与劳动力市场相适应,才能培养出产销对路的毕业生,职业院校才会具有生命力。现代职业院校要切实改变企业需要的劳动力市场上没有,不需要却充斥就业市场的现象,避免所谓的结构性失业,进而维护就业市场的稳定,同时也会减少毕业生出现的专业不对口现象的发生。
2.1.2注重专业设置对院校办学的引领性
积极洞察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结合劳动力市场的走向,针对三次产业调整,支柱产业(现在层面)和主导产业(未来层面)的发展情况,结合学校自身定位和发展实际,积极提升优势专业,适时开发新专业,引领并推动现代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①扶持涉农专业的发展。黑龙江自然资源丰富,是我国耕地面积最大的省份,粮食总产量位居全国首位,同时又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城镇化进程加速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高效农业加速发展,生态农业、绿色产业和特色农业加快开发,以及生态观光、旅游业的发展,均需要有一大批涉农新技术支撑和新兴的涉农专业的设置,隐性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巨大。因而,应当制定特殊的政策,扶持涉农专业的发展。
②優化并调整涉及支柱产业的专业。支柱产业是我市现在发展成熟的产业。支柱产业可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度,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能维护劳动力市场的稳定。虽然都是支柱产业,但是发展潜力是不一样的,有的支柱产业处于成熟期,有的则处于夕阳产业,职业院校应根具体情况加以调整。如:旅游专业和餐饮专业设置的比较少,需要进一步加强;材加工技术、水产养殖技术、卫生保健、舞蹈表演和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就业低靡,处于萎缩状态,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会逐步淘汰或转移,再如石油工程、能源化学工程、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专业在产业调整过程中处于重要地位,应当予以扶持。
2.1.3扶持主导产业(未来层面)的专业发展
专业设置与主导产业契合失衡。 “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发展新材料、生物、新能源装备制造、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交通运输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矿产经济、煤化石化、林产品加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等十大产业,同时涉及到46个专业(如上表所述),其中有1/3专业处于空白或者真空状态需要填充。对于剩下的2/3专业实力还需进一步加强,并且需要形成与新兴产业相配套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更新相关领域的知识结构体系,并扶持这些专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2从政府层面上的建议
必须充分意识到现代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推动和引导作用。尤其对某些事关本地经济长远发展大计的专业,特别需要较大资金量需要政府出面帮助解决的,现代职业院校自身难以解决并且在短期内无法实现盈利的专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从我省当前的经济发展需求来看,应考虑围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煤化石化、现代服务业、物流工程等行业的发展,给予具有长远市场前景的行业加以扶持,鼓励其蓬勃发展,并适时做好现代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发展规划,鼓励各企事业单位走进去,各现代职业院校走出去,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黑龙江省政府.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2011-01-27.
[2]2013年3月高教论坛黑龙江省应用型院校本科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结构的匹配分析.
【关键词】现代职业院校;区域经济发展;契合度;探析
在多元化教育背景下,现代职业院校面临新的生存压力和机遇转型,必须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构建新形势下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涵包括三个要素: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首先,适应需求,未来的职业教育体系一定要比目前职业教育所能提供的更加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而且体系中利益相关方密切配合,高效运转。其次,有机衔接是指学校、政府、社会、行业、企业之间的有机衔接,利益相关共同发展。这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效运转的决定因素。第三,多元立交是指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各类培训以及继续教育之间可以交叉、螺旋式成长。我校提出:“有限的学历教育,无限的社会服务”,即在高质量的培养学历学生的同时,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办学实体更大的发展空间是社会服务,作为无限。综上所述现代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契合度,系指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规模、方向、层次、质量等结构性发展要素,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契合程度。
1.区域产业结构与当地现代职业教育相互关系的现状分析
1.1区域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根据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期间,我市将着重完成三大战略性任务:一是民生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二是经济结构调整取得实质突破,三是基本公共服务得到根本改善。其中经济结构调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农田水利化程度达到70%,农机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4%,农民组织化程度达到80%,新型农业服务体系实现区、县全覆盖,实施新增粮食产能工程,粮食产量在250亿斤以上。(2)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实施工业增加值2230亿元,平均增长16%,装备制造、食品、化工4个优势产业五年翻番,培育装备制造、食品2个销售收入超千亿元产业。民用航空、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装备、电子信息、绿色食品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4年翻番。打造新能源装备、电子信息和绿色食品3个增加值超百亿产业。(3)大规模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占经济比重达52%,金融、物流、信息服务4大产业增加值实现4年翻番,金融业570亿元,年均增长30%,物流业450亿元,平均增长16%以上,文化产业420亿元,平均增长25%,信息服务业250亿元,平均增长20%,旅游业强势增长,总收入突破960亿元,占GDP比重达15%。由此可见,哈尔滨经济结构类型由传统工业向高端新兴产业群转变。急需扶持与新兴产业群相匹配的专业设置。
1.2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的专业设置
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立足于三表专业,在三表专业中处于统领地位,并优先于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如何开拓现代职业教育新局面是我们面临有待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如上所述现代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针对重点研究型本科院校的研究性人才和高职高专的处于生产一线的加工工人之间的人才需求断层,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重点,以缩短工作的适应期,为一线培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有发展后劲的本科层次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实现人才的错位竞争。本着这一原则,专业设置必须具有前瞻性,立足于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并协调好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与专业结构的契合度分析。
依据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所列的11 個学科门类,在校生主要集中在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等学科,各类学科所开设的专业,与黑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趋势的契合度不高,不匹配现象较为明显,同时与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度较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未能体现,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也无法实现,导致现代职业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并不明显。另外依据黑龙江省“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发展新材料、生物、新能源装备制造、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交通运输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矿产经济、煤化石化、林产品加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十大产业[1]。与这些产业相关的专业及开设情况如表1所示。从数据可以看出,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的布点数量较多之外,其他专业布点数量明显较少,有20个专业只有1所院校开设,甚至部分专业存在真空现象。专业布局结构严重滞后于重点发展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1.3现代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相互关系的契合分析
黑龙江省作为传统的老工业基地,必须利用现有的工业基础,大力发展面向装备制造业、石化工业、煤电化、食品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生物医药、现代农业、动漫、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并设置与构建相关专业是摆在教育者面前急需完成的任务。为构筑现代产业充实人才储备,从某种意义上讲,如若主导产业所需核心技术人员从外地引进,具有相当的积极意义。但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本地高等学校尤其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本地劳动力市场脱节的不争事实,同时也加大了本地就业市场的失业。 另外,本地现代职业院校所能提供的专业人才必须积极随着本地产业结构的调整而调整,同时也就避免了以往毕业生出现部分专业供过于求,而某些专业又供不应求等结构性的就业矛盾的产生。按照劳动经济学的观点,就是典型的结构性失业。所以从需求角度看,现代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必须瞄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变,即所谓的产销对路。当然面对新产业的出现,由于技术的因素,存在很大的进入壁垒,非专业技术人员很难再短时间内实现转行,就出现了本地产业结构与现代职业教育本应出现的良性市场化对接处于相互脱节的状态,面对这样的情况一定要积极扭转,及时从外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来推动新产业的发展。 2.提高现代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于产业结构调整契合度的建议
2.1现代职业院校方面的要求
现代职业院校立足自身定位,充分意识到自身运作的局限性,不仅要考虑到短期的市场需求,还要考虑到学校的长远发展。一方面真正建立与企业之间联合办学模式,另外还要改革学院内部的管理机制,建立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后就是要在招生市场和就业市场之间建立合适的导向机制。具体包括两层含义:一个是就业市场的预测,为刚入学的新生提供就业指导。二是围绕就业市场的需求变化,适时的调整专业设置。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1优化专业结构,突出专业设置的适应性
专业设置必须与当地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相吻合才能与劳动力市场相适应,才能培养出产销对路的毕业生,职业院校才会具有生命力。现代职业院校要切实改变企业需要的劳动力市场上没有,不需要却充斥就业市场的现象,避免所谓的结构性失业,进而维护就业市场的稳定,同时也会减少毕业生出现的专业不对口现象的发生。
2.1.2注重专业设置对院校办学的引领性
积极洞察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结合劳动力市场的走向,针对三次产业调整,支柱产业(现在层面)和主导产业(未来层面)的发展情况,结合学校自身定位和发展实际,积极提升优势专业,适时开发新专业,引领并推动现代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①扶持涉农专业的发展。黑龙江自然资源丰富,是我国耕地面积最大的省份,粮食总产量位居全国首位,同时又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城镇化进程加速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高效农业加速发展,生态农业、绿色产业和特色农业加快开发,以及生态观光、旅游业的发展,均需要有一大批涉农新技术支撑和新兴的涉农专业的设置,隐性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巨大。因而,应当制定特殊的政策,扶持涉农专业的发展。
②優化并调整涉及支柱产业的专业。支柱产业是我市现在发展成熟的产业。支柱产业可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度,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能维护劳动力市场的稳定。虽然都是支柱产业,但是发展潜力是不一样的,有的支柱产业处于成熟期,有的则处于夕阳产业,职业院校应根具体情况加以调整。如:旅游专业和餐饮专业设置的比较少,需要进一步加强;材加工技术、水产养殖技术、卫生保健、舞蹈表演和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就业低靡,处于萎缩状态,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会逐步淘汰或转移,再如石油工程、能源化学工程、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专业在产业调整过程中处于重要地位,应当予以扶持。
2.1.3扶持主导产业(未来层面)的专业发展
专业设置与主导产业契合失衡。 “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发展新材料、生物、新能源装备制造、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交通运输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矿产经济、煤化石化、林产品加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等十大产业,同时涉及到46个专业(如上表所述),其中有1/3专业处于空白或者真空状态需要填充。对于剩下的2/3专业实力还需进一步加强,并且需要形成与新兴产业相配套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更新相关领域的知识结构体系,并扶持这些专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2从政府层面上的建议
必须充分意识到现代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推动和引导作用。尤其对某些事关本地经济长远发展大计的专业,特别需要较大资金量需要政府出面帮助解决的,现代职业院校自身难以解决并且在短期内无法实现盈利的专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从我省当前的经济发展需求来看,应考虑围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煤化石化、现代服务业、物流工程等行业的发展,给予具有长远市场前景的行业加以扶持,鼓励其蓬勃发展,并适时做好现代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发展规划,鼓励各企事业单位走进去,各现代职业院校走出去,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黑龙江省政府.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2011-01-27.
[2]2013年3月高教论坛黑龙江省应用型院校本科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结构的匹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