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区游戏是指幼儿园在班级内创设的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区域游戏活动。语言区听说游戏让幼儿通过对语言区域材料的操作和讲述, 在游戏中丰富词汇, 掌握文学语言的表达方式, 运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进行信息交流, 进而使幼儿语言经验的积累更有指向性和延续性。
【关键词】语言区、听说游戏
《3-6对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语言领域总体要求中指出, 幼儿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 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由此可知,幼儿语言能力的提升重在日常的交流, 教师的任务是要激发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的行为, 并为幼儿创设能得到“积极回应”的语言交往环境。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大班语言区听说游戏创设,从听说游戏的价值和功能分析、主要内容、存在问题、材料的使用、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性探索。
一、明晰大班语言区听说游戏的价值和功能
听说游戏有明确的语言教育目标,语言教育目标内隐于游戏之中。听说游戏是教师根据儿童语言发展水平和语言学习需要提出近阶段的语言教育目标,并将这些教育目标分解和融入到听说游戏活动的内容和过程中,落实到儿童能接受、理解和练习、掌握的游戏过程中,从而使每一个听说游戏都包含着对幼儿语言学习的具体要求。因此,在幼儿参与听说游戏的进程中,他们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获得多方面锻炼的机会。
二、明确大班语言区听说游戏的主要内容
游戏规则是语言学习的重点内容。幼儿在参与听说游戏时,必须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按照规则进行游戏,自然而然地掌握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听说游戏包含操作盘讲述、句型练习游戏、手偶指偶袋偶故事表演以及主题相关资讯的分享与交流内容,在你说我听中帮助幼儿建立几种倾听技能:有意识的倾听能力、辨析性倾听能力和理解性倾听能力。
三、认识大班语言区听说游戏创设存在的问题
1. 听说游戏中放置材料陈旧,没有及时更新。游戏中的绘本故事、自制卡片等操作材料,刚开始时对幼儿产生吸引,但很快会由于孩子的多次翻阅、熟练讲述而失去吸引力, 更会导致幼儿参与听说游戏的积极性持续下降,并不能让孩子在长时间内保持新鲜感,这也就逐渐导致了游戏经常被闲置。
2. 很多教师疏忽了对语言区幼儿活动的观察和指导, 听之任之, 有的教师虽参与指导, 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式无目的地走走、看看, 并没有真正观察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交流的现状, 对游戏的指导随意化, 目的性不强。
四、选择适宜的大班语言区听说游戏材料
1.材料设计要注重“主体意识”。让幼儿有机会“代入”讲述、创编的各种故事、话题中, 成为“故事小主角”。 如全体幼儿为自己制作 “自画像”,可以随意黏贴在任何自制图书、故事舞台、操作卡等空白处,讲述在“我”身上发生的有趣的生活故事。由于讲述游戏中的内容、故事都是孩子们的亲身经历, 自然而然就会使讲述主角产生想说、敢说、愿意说的行为, 良好的语言交流氛围轻松形成, 幼儿表达与讲述的愿望也被不断激发。
2. 材料设计要突出“互动意识”。语言是思维和交流的工具, 它只有在幼儿与成人或者同伴的互动中才能获取更多的信息, 从而发展人际交往的经验, 提升思维的能力。要给予幼儿与他人交互的机会, 在你看我演游戏中,提供一些故事角色的手偶指偶, 把幼儿熟悉的文学作品都搬上“故事剧场”的舞台,让幼儿在协商角色、制作道具、改编故事等过程中, 进行更频繁的语言交流。在这种能获得积极回应的语言交流情境中, 幼儿的讲述愿望将得到进一步满足, 讲述经验得到持续积累。
五、提高大班语言区听说游戏有效性的策略
为幼儿提供他们感兴趣的、富有情境性的操作材料, 能够激发幼儿主动摆弄操作材料的兴趣, 使他们主动在游戏情景中操作, 在合作中学习、探索, 在玩中成长。除此之外, 让幼儿爱上语言区听说游戏,玩转听说游戏还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1. 环境创设要具适宜性
班级语言区听说游戏创设过程中, 应注意选择光线充足, 不易受影响的角落,动静两个区域的划分必须明显,听说游戏适宜放在“动”的区域。在环境创设中还应强调对幼儿“序”的要求, 例如:正确取放材料、阅读的正确姿势、逐页翻阅图书、进区的脚印数,大班幼儿用绘画或符号形式进行体现。
2. 教师指导要具持续性
为了避免区域多、观察指导不够全面的现象, 教师可以有选择性地对语言区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如这个星期新投放了语言区域材料, 教师应结合幼儿最近发展目标进行连续的指导, 让幼儿实现语言表达和发展的小目标, 达到语言方面的全面提高。
3. 材料推进要具灵活性
幼儿的发展是有个体差异的, 教师应该正确的观察、评估每一个幼儿的发展现状, 为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提供不同难度的活动材料, 以满足每一个幼儿的需要, 顺应每一个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教师投放的材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不仅需要关注到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已有发展水平, 更需要关注到活动内容和材料本身的系统性, 有序而递进的, 有组织而系统地投放、改进区域材料,循序渐进的提高幼儿语言方面的能力, 体现教育的递进性。
虽然我们在语言区听说游戏方面获得了一些实践经验, 让幼儿在和环境、材料的互动中做到“我会说、愿意说、喜欢说、主动说”, 让幼儿有更多的倾听与表達的机会, 为幼儿积累更加丰富的语言表达经验, 从而使他们获得更大的进步和提高。但也还存在着问题,如性格内向的幼儿不愿意参加此类游戏,总有游离的状态等,因此我们还应该在《指南》精神引领下进一步开展深入的研究与探索,从而优化幼儿园大班语言区听说游戏的设计和投放,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
【参考文献】
周兢.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9)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吴邵萍.区域活动材料的设计与投放[J].幼儿教育.2016(07)
【关键词】语言区、听说游戏
《3-6对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语言领域总体要求中指出, 幼儿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 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由此可知,幼儿语言能力的提升重在日常的交流, 教师的任务是要激发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的行为, 并为幼儿创设能得到“积极回应”的语言交往环境。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大班语言区听说游戏创设,从听说游戏的价值和功能分析、主要内容、存在问题、材料的使用、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性探索。
一、明晰大班语言区听说游戏的价值和功能
听说游戏有明确的语言教育目标,语言教育目标内隐于游戏之中。听说游戏是教师根据儿童语言发展水平和语言学习需要提出近阶段的语言教育目标,并将这些教育目标分解和融入到听说游戏活动的内容和过程中,落实到儿童能接受、理解和练习、掌握的游戏过程中,从而使每一个听说游戏都包含着对幼儿语言学习的具体要求。因此,在幼儿参与听说游戏的进程中,他们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获得多方面锻炼的机会。
二、明确大班语言区听说游戏的主要内容
游戏规则是语言学习的重点内容。幼儿在参与听说游戏时,必须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按照规则进行游戏,自然而然地掌握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听说游戏包含操作盘讲述、句型练习游戏、手偶指偶袋偶故事表演以及主题相关资讯的分享与交流内容,在你说我听中帮助幼儿建立几种倾听技能:有意识的倾听能力、辨析性倾听能力和理解性倾听能力。
三、认识大班语言区听说游戏创设存在的问题
1. 听说游戏中放置材料陈旧,没有及时更新。游戏中的绘本故事、自制卡片等操作材料,刚开始时对幼儿产生吸引,但很快会由于孩子的多次翻阅、熟练讲述而失去吸引力, 更会导致幼儿参与听说游戏的积极性持续下降,并不能让孩子在长时间内保持新鲜感,这也就逐渐导致了游戏经常被闲置。
2. 很多教师疏忽了对语言区幼儿活动的观察和指导, 听之任之, 有的教师虽参与指导, 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式无目的地走走、看看, 并没有真正观察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交流的现状, 对游戏的指导随意化, 目的性不强。
四、选择适宜的大班语言区听说游戏材料
1.材料设计要注重“主体意识”。让幼儿有机会“代入”讲述、创编的各种故事、话题中, 成为“故事小主角”。 如全体幼儿为自己制作 “自画像”,可以随意黏贴在任何自制图书、故事舞台、操作卡等空白处,讲述在“我”身上发生的有趣的生活故事。由于讲述游戏中的内容、故事都是孩子们的亲身经历, 自然而然就会使讲述主角产生想说、敢说、愿意说的行为, 良好的语言交流氛围轻松形成, 幼儿表达与讲述的愿望也被不断激发。
2. 材料设计要突出“互动意识”。语言是思维和交流的工具, 它只有在幼儿与成人或者同伴的互动中才能获取更多的信息, 从而发展人际交往的经验, 提升思维的能力。要给予幼儿与他人交互的机会, 在你看我演游戏中,提供一些故事角色的手偶指偶, 把幼儿熟悉的文学作品都搬上“故事剧场”的舞台,让幼儿在协商角色、制作道具、改编故事等过程中, 进行更频繁的语言交流。在这种能获得积极回应的语言交流情境中, 幼儿的讲述愿望将得到进一步满足, 讲述经验得到持续积累。
五、提高大班语言区听说游戏有效性的策略
为幼儿提供他们感兴趣的、富有情境性的操作材料, 能够激发幼儿主动摆弄操作材料的兴趣, 使他们主动在游戏情景中操作, 在合作中学习、探索, 在玩中成长。除此之外, 让幼儿爱上语言区听说游戏,玩转听说游戏还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1. 环境创设要具适宜性
班级语言区听说游戏创设过程中, 应注意选择光线充足, 不易受影响的角落,动静两个区域的划分必须明显,听说游戏适宜放在“动”的区域。在环境创设中还应强调对幼儿“序”的要求, 例如:正确取放材料、阅读的正确姿势、逐页翻阅图书、进区的脚印数,大班幼儿用绘画或符号形式进行体现。
2. 教师指导要具持续性
为了避免区域多、观察指导不够全面的现象, 教师可以有选择性地对语言区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如这个星期新投放了语言区域材料, 教师应结合幼儿最近发展目标进行连续的指导, 让幼儿实现语言表达和发展的小目标, 达到语言方面的全面提高。
3. 材料推进要具灵活性
幼儿的发展是有个体差异的, 教师应该正确的观察、评估每一个幼儿的发展现状, 为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提供不同难度的活动材料, 以满足每一个幼儿的需要, 顺应每一个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教师投放的材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不仅需要关注到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已有发展水平, 更需要关注到活动内容和材料本身的系统性, 有序而递进的, 有组织而系统地投放、改进区域材料,循序渐进的提高幼儿语言方面的能力, 体现教育的递进性。
虽然我们在语言区听说游戏方面获得了一些实践经验, 让幼儿在和环境、材料的互动中做到“我会说、愿意说、喜欢说、主动说”, 让幼儿有更多的倾听与表達的机会, 为幼儿积累更加丰富的语言表达经验, 从而使他们获得更大的进步和提高。但也还存在着问题,如性格内向的幼儿不愿意参加此类游戏,总有游离的状态等,因此我们还应该在《指南》精神引领下进一步开展深入的研究与探索,从而优化幼儿园大班语言区听说游戏的设计和投放,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
【参考文献】
周兢.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9)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吴邵萍.区域活动材料的设计与投放[J].幼儿教育.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