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集结号》把关注的焦点放在革命战争中的小人物身上,凸显了小人物的战争体验以及他们在战斗中建立起来的深情厚谊。与那些万人瞩目、敬仰的英雄人物不同,这些小人物为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与牺牲,但他们往往被人忽视、遗忘。影片这种叙事角度的选择本身就意味着一定的艺术深度。
[关键词] 小人物 叙事角度 人性
在革命战争题材的历史影片当中,我们往往看到的是气势恢宏的场面,豪气干云的英雄,胜利的鲜花与欢笑。当然也有烈士坟茔前肃穆的青松和洁白的花环。然而《集结号》为我们揭示的是—个新的视角。连长谷子地在一场残酷的血战之后成为一个身份未明的老兵,他的四十七位弟兄长眠在一座废弃的煤窑之下,他们只能是失踪者而不是烈士:或者说他们只能是千千万万无名烈士陵园中的一掊掊黄土,即便他们的连长谷子能够确认他们的姓名和部队番号,由于谷子地本人身份不明,他也无法将战友们的名字刻上无名烈士的墓碑。《集结号》讲述的是无名小人物的故事。而且是作出了巨大牺牲的无名小人物的故事。这些无名小人物往往是生活当中那些沉默的边缘人,我们很少听到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的目光很少去关注他们。然而他们的视角往往是最真实、最让人感动的。
一
在战争中,小人物们固然没有伟大人物那种高屋建瓴的见解,但是他们更能感受到生命的撕裂之痛。战争当然需要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但战争也是残酷而又可怕的。
影片中关于解放战争的场面有两场,一场是影片开头的攻坚战。另一场是稍后的汶河南岸旧窑场的阻击战。镜头中的战争场景异常惨烈:被炮火击中后横飞的身体。被枪弹击中后四溅的鲜血。阵亡战士的遗体。还有攻坚战中指导员被炮弹打成两截的特写,给人造成一种强大的视觉冲击。在这样的战争场面中,并非所有的战士一开始都能处之泰然。影片中的王金存就属于这一类人。他曾是139团2营的文化教员,在战斗冲锋的时候,因为恐惧尿湿了裤子而受到处分。而此时的谷子地也因为在战场上下达拒绝俘虏投降的命令而导致部下枪杀战虏受到处分,和王金存关押在一起。从道德伦理的角度来看,枪杀投降的俘虏绝对是不可原谅的野蛮行为。谷子地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没有必要因为他是一个无名的小人物就原谅他的这一行为。战争是非理性的,很多时候也是非人性的。这就是今天为什么世人如此痛恨战争,尤其痛恨那些主动挑起战争的战争罪犯的原因。然而谷子地对王金存的理解又显得非常具有人情味。他没有觉得因为恐惧尿湿了裤子是一件多么羞耻的事情,多么大的罪行。相反,他认为在战争中。“头皮上飞枪子,裤裆里头跑手榴弹,就是神仙也得尿了。”他的这一言论显然是在安慰王金存,但也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在惨烈的战争中,恐惧是一种很正常的情绪。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战场上的谷子地是一个勇敢、坚强,把生死早已置之度外的基层指挥员。但是一个勇敢的英雄并不意味着他一点也不畏惧死亡。在最后的阻击战中,他对王金存说:“如果你害怕就大声地喊出来!”这一招果然奏效。昔日尿裤子的书呆子,终于成为一个意志坚决的战士,血染疆场的英雄。谷子地如果对恐惧没有一点儿感同身受。如果他自己没有克服恐惧的亲身经验。他的这一招如何这般灵验呢?谷子地对王金存的理解凸显了小人物们看待战争的视角。
谷子地是在战火的锤炼下成长起来的一个铮铮铁汉,但是他又不是我们以往经常在战争影片中所看到的那种英雄。那些英雄形象往往迫不及待地主动请战,要求承担最困难、最艰巨的任务,不向首长提出任何要求,视死如归、语气坚决地承诺保证完成任务。而当谷子地接到团长刘泽水让他们去打阻击的任务的时候,他没有因为任务的艰巨而倍感光荣,也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恐惧。他只知道这是军令,军令如山,它容不得争辩和推托。接受命令之后,谷子地又缠着团长要人、要装备,看起来好像是英雄气短,无赖十足。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恰恰说明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能够托以重任的实心眼的汉子。他得考虑到如何去完成任务。纵然英勇地战死是他不可逃脱的宿命,战死意味着他已经完全承担了他应该承担的所有责任。他还是希望尽最大努力去完成好这次任务,而不是简单地认为战死就已经解决了所有的问题。当然,如果有更多的人员和装备,他和他的兄弟们活下来的概率也会大一些。
敢于面对死亡并不意味着不珍惜生命。影片开头的战争场面中的几个细节就已经让我们就看到战场上的谷子地对战友们的生命是非常珍惜的:不惜口干舌燥地喊话以期不战而曲人之兵。为打头阵的进攻战士凑够六顶钢盔,在遭遇强大火力的情况下让战士们暂时停止进攻。在阻击战尚未开始的时候,他就嘱咐战友们竖起耳朵留意集结号,因为集结号对战士们来说意味着生的希望。但是他对军令的执行又是最实在、最坚决的。在连队即将伤亡殆尽的情况下,临死前的焦大鹏劝他撤退。但由于他无法确认集结号是否吹响,他还是决定坚持到最后一刻。从此集结号成为他心里挥之不去的一个心魔。
残酷的阻击战结束了,谷子地有幸活了下来。但是当他从昏迷中醒来的时候,却莫明其妙地成了解放军的战俘。他百口难辩,就因为他穿了一身国民党军的衣服。而且他现在也找不到原来的部队番号了。一个偶然机会让他来到赵二斗的连队中成为一名老兵。影片马上转入叙述他们在朝鲜战争中的故事。在我看来,这一段戏完全是对谷子地形象的一次补证。因为在解放战争的两场戏中,我们比较容易感受到他对生命的珍惜。作为全连的唯一幸存者,影片似乎还想进一步二盯;自观众的最后一丝疑虑。影片正面叙述朝鲜战争的时间不多,几乎全部集中在谷子地为赵二斗排雷的几个镜头上。至此影片才算完成了对战场上的谷子地形象的刻画:一个既珍惜生命同时又敢于面对死亡的好汉。
二
在历史的沉浮中,真正让人感动的不是宏大历史的耀眼光环。而是小人物历史中闪耀的人性的光芒。当那首优美的苏联歌曲《我们举杯》在赵二斗的婚礼上唱起的时候,我想谷子地的心中一定会涌起千言万语。歌中的歌词一定会让他想起逝去的战友:“如果在节日里。有几个好朋友,同我们欢聚在一起。让我们回忆起最珍贵的一切,唱起了愉快的歌。我们要回忆起最珍贵的一切,唱起了愉快的歌。”谷子地和战友们在血与火的战场上凝聚而成的兄弟情谊怎能让他忘怀?当他手中的地雷随时可能让他血肉横飞的时刻,当他站在兄弟们的纪念碑前的时候,他的表情异常宁静、安详,这时表现其内心活动的镜头总会闪回到多年以前。或者是阻击战出征时的场景。或者是阻击战最后的场景。在人生大喜大悲的时刻,那四十七位战友是他最深的牵挂。
在朝鲜战争结束后,谷子地马上回到了当年汶河南岸旧窑场阻击战场的旧地。他一方面不停地找部队。另一方面他也一直牵挂着战 友们的遗体和名誉。二斗曾经劝阻过谷子地:“咱们再把自己当回事,顶多是那大河里的一滴水珠吧,谁在乎咱们是从哪个泉眼里冒出来的?”我想赵二斗并没有完全理解谷子地。谷子地为什么会不停地找部队呢?其实找到部队以及战友的遗体对谷子地来说确实给他带来不了什么大的好处。他已经是朝鲜战场上的二级战斗英雄。即便找到部队,最多也只不过胸前再增加一枚勋功章而已。时过境迁,此时的谷子地所能享受的待遇也只能是以一个老兵的身份呆在荣军疗养院里。他犯得着把自己的伤残之躯消耗在这毫无头绪的寻找中吗?特别是当他自己的身份已经确定的时候。由于老团长刘泽水已经牺牲。他一个人回到旧窑场固执地、没日没夜地挖了一个多月,希望挖到战友们的遗体。我想这只能有一个解释:作为一个小人物,他无法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为他阵亡的战友们恢复烈士的名誉。他只能希望通过找到战友遗体的方式自下而上地来证明他们是战死沙场的。为战友们争取他们应得的待遇,这才是谷子地不停地寻找部队的真正动力。当然。一旦战友们得到他们应得的待遇。他们的家属也会得到一些好处。对王金存的家人来说,烈士的身份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他们需要这样一个名分来回击那些流言蜚语,从而使他们可以扬眉吐气地面对世人。更重要的是,确认战友们的烈士身份是谷子地现在唯一能够做的、可以告慰战友们的在天之灵的事情。
求证集结号是否吹过也可以算作谷子地寻找部队的理由。但这决不是主要的理由。在战场上。王金存、罗广田以及其他几个坚持到最后时刻的战友已经跟谷子地讲得非常清楚了:他们没有听见集结号。现在通过“小梁子”之口说出没有吹号的原因只是进一步强调谷子地与战友们作出的巨大贡献与巨大牺牲。
除了让人感动之外。影片还通过这些小人物的遭遇来刺激观众的神经。通过“小梁子”之口,我们终于知道,事实上九连的四十七位烈士是自己的血肉之躯挽救了兄弟部队战友们的生命。从道德层面上讲,活着的人应该永远对这些逝去的战友心存感恩之心。但事实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四十七人都是没名没姓的孩子。谷子地两次为挽救战友的生命而与死神擦肩而过,但是他还是免不了一次次面对他人的误会和怀疑。虽然说这种不公平的待遇只是暂时的现象,党和政府最终给了他们崇高的荣誉,但它还是能够在观众心中激起一种复杂的情感。
电影的叙事角度关系着它的艺术深度和内涵。近年来,很多国产影片都喜欢在画片效果上孜孜以求、精雕细琢。似乎精美的画面、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就成了电影的全部追求。虽然在人们的日常语言中,“看电影”已经成为一个固定的搭配,但电影似乎并不仅仅只关乎“看”。在满足人们“看”的视觉要求之外。电影更要有思想的火花和深入的体验《集结号》基能够引导我们去思考一些问题的,其角度的选择使它获得了一定的艺术深度,然而这仅仅只是一个试探性的开始。事实上,谷子地也许还算不上处境太糟的一个小人物:阻击战后他虽然遭遇了种种委屈,但毕竟别人找不到他被俘的证据:在朝鲜战场上。他被确凿地认定为二级英雄,这一点不容置疑:他的性格中刚强与鲁莽兼而有之,以鲁莽应对小人,这使得他不容易吃亏。然而在谷子地的背后,又有多少处境比他更为悲惨的小人物呢?谷子地只是一个曾经立过战功的小人物的代表,只是千千万万为社会的发展默默作出牺牲的小人物的代表。这其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故事。在这个意义上说,《集结号》只是揭开了故事的序幕。
影片中,谷子地这个人物形象少有“戏说”的成份。在无名英雄墓碑的衬托下,谷子地的形象显现出一种不容怀疑、掷地有声的真实性。无数无名英雄长眠地下,有幸生存下来却又默默无闻的英雄自然也大有人在。相比死去的烈士,他们甚至是非常幸运的。既然有那么多人已经默默无闻地倒下了,有些人默默无闻地活了下来又有什么奇怪呢?问苍茫大地,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小人物曾经将自己化身为一掊泥土,让历史的车轮得以向前行进?这更增加了影片了悲壮色彩。
[关键词] 小人物 叙事角度 人性
在革命战争题材的历史影片当中,我们往往看到的是气势恢宏的场面,豪气干云的英雄,胜利的鲜花与欢笑。当然也有烈士坟茔前肃穆的青松和洁白的花环。然而《集结号》为我们揭示的是—个新的视角。连长谷子地在一场残酷的血战之后成为一个身份未明的老兵,他的四十七位弟兄长眠在一座废弃的煤窑之下,他们只能是失踪者而不是烈士:或者说他们只能是千千万万无名烈士陵园中的一掊掊黄土,即便他们的连长谷子能够确认他们的姓名和部队番号,由于谷子地本人身份不明,他也无法将战友们的名字刻上无名烈士的墓碑。《集结号》讲述的是无名小人物的故事。而且是作出了巨大牺牲的无名小人物的故事。这些无名小人物往往是生活当中那些沉默的边缘人,我们很少听到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的目光很少去关注他们。然而他们的视角往往是最真实、最让人感动的。
一
在战争中,小人物们固然没有伟大人物那种高屋建瓴的见解,但是他们更能感受到生命的撕裂之痛。战争当然需要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但战争也是残酷而又可怕的。
影片中关于解放战争的场面有两场,一场是影片开头的攻坚战。另一场是稍后的汶河南岸旧窑场的阻击战。镜头中的战争场景异常惨烈:被炮火击中后横飞的身体。被枪弹击中后四溅的鲜血。阵亡战士的遗体。还有攻坚战中指导员被炮弹打成两截的特写,给人造成一种强大的视觉冲击。在这样的战争场面中,并非所有的战士一开始都能处之泰然。影片中的王金存就属于这一类人。他曾是139团2营的文化教员,在战斗冲锋的时候,因为恐惧尿湿了裤子而受到处分。而此时的谷子地也因为在战场上下达拒绝俘虏投降的命令而导致部下枪杀战虏受到处分,和王金存关押在一起。从道德伦理的角度来看,枪杀投降的俘虏绝对是不可原谅的野蛮行为。谷子地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没有必要因为他是一个无名的小人物就原谅他的这一行为。战争是非理性的,很多时候也是非人性的。这就是今天为什么世人如此痛恨战争,尤其痛恨那些主动挑起战争的战争罪犯的原因。然而谷子地对王金存的理解又显得非常具有人情味。他没有觉得因为恐惧尿湿了裤子是一件多么羞耻的事情,多么大的罪行。相反,他认为在战争中。“头皮上飞枪子,裤裆里头跑手榴弹,就是神仙也得尿了。”他的这一言论显然是在安慰王金存,但也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在惨烈的战争中,恐惧是一种很正常的情绪。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战场上的谷子地是一个勇敢、坚强,把生死早已置之度外的基层指挥员。但是一个勇敢的英雄并不意味着他一点也不畏惧死亡。在最后的阻击战中,他对王金存说:“如果你害怕就大声地喊出来!”这一招果然奏效。昔日尿裤子的书呆子,终于成为一个意志坚决的战士,血染疆场的英雄。谷子地如果对恐惧没有一点儿感同身受。如果他自己没有克服恐惧的亲身经验。他的这一招如何这般灵验呢?谷子地对王金存的理解凸显了小人物们看待战争的视角。
谷子地是在战火的锤炼下成长起来的一个铮铮铁汉,但是他又不是我们以往经常在战争影片中所看到的那种英雄。那些英雄形象往往迫不及待地主动请战,要求承担最困难、最艰巨的任务,不向首长提出任何要求,视死如归、语气坚决地承诺保证完成任务。而当谷子地接到团长刘泽水让他们去打阻击的任务的时候,他没有因为任务的艰巨而倍感光荣,也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恐惧。他只知道这是军令,军令如山,它容不得争辩和推托。接受命令之后,谷子地又缠着团长要人、要装备,看起来好像是英雄气短,无赖十足。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恰恰说明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能够托以重任的实心眼的汉子。他得考虑到如何去完成任务。纵然英勇地战死是他不可逃脱的宿命,战死意味着他已经完全承担了他应该承担的所有责任。他还是希望尽最大努力去完成好这次任务,而不是简单地认为战死就已经解决了所有的问题。当然,如果有更多的人员和装备,他和他的兄弟们活下来的概率也会大一些。
敢于面对死亡并不意味着不珍惜生命。影片开头的战争场面中的几个细节就已经让我们就看到战场上的谷子地对战友们的生命是非常珍惜的:不惜口干舌燥地喊话以期不战而曲人之兵。为打头阵的进攻战士凑够六顶钢盔,在遭遇强大火力的情况下让战士们暂时停止进攻。在阻击战尚未开始的时候,他就嘱咐战友们竖起耳朵留意集结号,因为集结号对战士们来说意味着生的希望。但是他对军令的执行又是最实在、最坚决的。在连队即将伤亡殆尽的情况下,临死前的焦大鹏劝他撤退。但由于他无法确认集结号是否吹响,他还是决定坚持到最后一刻。从此集结号成为他心里挥之不去的一个心魔。
残酷的阻击战结束了,谷子地有幸活了下来。但是当他从昏迷中醒来的时候,却莫明其妙地成了解放军的战俘。他百口难辩,就因为他穿了一身国民党军的衣服。而且他现在也找不到原来的部队番号了。一个偶然机会让他来到赵二斗的连队中成为一名老兵。影片马上转入叙述他们在朝鲜战争中的故事。在我看来,这一段戏完全是对谷子地形象的一次补证。因为在解放战争的两场戏中,我们比较容易感受到他对生命的珍惜。作为全连的唯一幸存者,影片似乎还想进一步二盯;自观众的最后一丝疑虑。影片正面叙述朝鲜战争的时间不多,几乎全部集中在谷子地为赵二斗排雷的几个镜头上。至此影片才算完成了对战场上的谷子地形象的刻画:一个既珍惜生命同时又敢于面对死亡的好汉。
二
在历史的沉浮中,真正让人感动的不是宏大历史的耀眼光环。而是小人物历史中闪耀的人性的光芒。当那首优美的苏联歌曲《我们举杯》在赵二斗的婚礼上唱起的时候,我想谷子地的心中一定会涌起千言万语。歌中的歌词一定会让他想起逝去的战友:“如果在节日里。有几个好朋友,同我们欢聚在一起。让我们回忆起最珍贵的一切,唱起了愉快的歌。我们要回忆起最珍贵的一切,唱起了愉快的歌。”谷子地和战友们在血与火的战场上凝聚而成的兄弟情谊怎能让他忘怀?当他手中的地雷随时可能让他血肉横飞的时刻,当他站在兄弟们的纪念碑前的时候,他的表情异常宁静、安详,这时表现其内心活动的镜头总会闪回到多年以前。或者是阻击战出征时的场景。或者是阻击战最后的场景。在人生大喜大悲的时刻,那四十七位战友是他最深的牵挂。
在朝鲜战争结束后,谷子地马上回到了当年汶河南岸旧窑场阻击战场的旧地。他一方面不停地找部队。另一方面他也一直牵挂着战 友们的遗体和名誉。二斗曾经劝阻过谷子地:“咱们再把自己当回事,顶多是那大河里的一滴水珠吧,谁在乎咱们是从哪个泉眼里冒出来的?”我想赵二斗并没有完全理解谷子地。谷子地为什么会不停地找部队呢?其实找到部队以及战友的遗体对谷子地来说确实给他带来不了什么大的好处。他已经是朝鲜战场上的二级战斗英雄。即便找到部队,最多也只不过胸前再增加一枚勋功章而已。时过境迁,此时的谷子地所能享受的待遇也只能是以一个老兵的身份呆在荣军疗养院里。他犯得着把自己的伤残之躯消耗在这毫无头绪的寻找中吗?特别是当他自己的身份已经确定的时候。由于老团长刘泽水已经牺牲。他一个人回到旧窑场固执地、没日没夜地挖了一个多月,希望挖到战友们的遗体。我想这只能有一个解释:作为一个小人物,他无法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为他阵亡的战友们恢复烈士的名誉。他只能希望通过找到战友遗体的方式自下而上地来证明他们是战死沙场的。为战友们争取他们应得的待遇,这才是谷子地不停地寻找部队的真正动力。当然。一旦战友们得到他们应得的待遇。他们的家属也会得到一些好处。对王金存的家人来说,烈士的身份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他们需要这样一个名分来回击那些流言蜚语,从而使他们可以扬眉吐气地面对世人。更重要的是,确认战友们的烈士身份是谷子地现在唯一能够做的、可以告慰战友们的在天之灵的事情。
求证集结号是否吹过也可以算作谷子地寻找部队的理由。但这决不是主要的理由。在战场上。王金存、罗广田以及其他几个坚持到最后时刻的战友已经跟谷子地讲得非常清楚了:他们没有听见集结号。现在通过“小梁子”之口说出没有吹号的原因只是进一步强调谷子地与战友们作出的巨大贡献与巨大牺牲。
除了让人感动之外。影片还通过这些小人物的遭遇来刺激观众的神经。通过“小梁子”之口,我们终于知道,事实上九连的四十七位烈士是自己的血肉之躯挽救了兄弟部队战友们的生命。从道德层面上讲,活着的人应该永远对这些逝去的战友心存感恩之心。但事实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四十七人都是没名没姓的孩子。谷子地两次为挽救战友的生命而与死神擦肩而过,但是他还是免不了一次次面对他人的误会和怀疑。虽然说这种不公平的待遇只是暂时的现象,党和政府最终给了他们崇高的荣誉,但它还是能够在观众心中激起一种复杂的情感。
电影的叙事角度关系着它的艺术深度和内涵。近年来,很多国产影片都喜欢在画片效果上孜孜以求、精雕细琢。似乎精美的画面、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就成了电影的全部追求。虽然在人们的日常语言中,“看电影”已经成为一个固定的搭配,但电影似乎并不仅仅只关乎“看”。在满足人们“看”的视觉要求之外。电影更要有思想的火花和深入的体验《集结号》基能够引导我们去思考一些问题的,其角度的选择使它获得了一定的艺术深度,然而这仅仅只是一个试探性的开始。事实上,谷子地也许还算不上处境太糟的一个小人物:阻击战后他虽然遭遇了种种委屈,但毕竟别人找不到他被俘的证据:在朝鲜战场上。他被确凿地认定为二级英雄,这一点不容置疑:他的性格中刚强与鲁莽兼而有之,以鲁莽应对小人,这使得他不容易吃亏。然而在谷子地的背后,又有多少处境比他更为悲惨的小人物呢?谷子地只是一个曾经立过战功的小人物的代表,只是千千万万为社会的发展默默作出牺牲的小人物的代表。这其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故事。在这个意义上说,《集结号》只是揭开了故事的序幕。
影片中,谷子地这个人物形象少有“戏说”的成份。在无名英雄墓碑的衬托下,谷子地的形象显现出一种不容怀疑、掷地有声的真实性。无数无名英雄长眠地下,有幸生存下来却又默默无闻的英雄自然也大有人在。相比死去的烈士,他们甚至是非常幸运的。既然有那么多人已经默默无闻地倒下了,有些人默默无闻地活了下来又有什么奇怪呢?问苍茫大地,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小人物曾经将自己化身为一掊泥土,让历史的车轮得以向前行进?这更增加了影片了悲壮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