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绿盲蝽又名叶切疯、破叶疯、破头疯,其学名是叫Lygus lucorum Meyer-Dür,别名又叫小臭虫、粉谷虫、天狗蝇,属半翅目,盲蝽科的一种害虫。此虫具有“三多”、“三广”、“三强”、“三重”的特点。
[关键词]绿盲蝽 发生特点 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Q959.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4-0246-01
一、綠盲蝽发生特点
“三多”:一是虫体颜色变化多。绿盲蝽成虫体长5mm,宽2.2mm,绿色,密被短毛。头部三角形,黄绿色,复眼黑色突出,无单眼,触角4节丝状,较短,约为体长的三分之二,第2节长等于3、4节之和,向端部颜色渐深,1节黄绿色,4节黑褐色。前胸背板深绿色,布许多小黑点,前缘宽。小盾片三角形微突,黄绿色,中央具1浅纵纹。前翅膜片半透明暗灰色,余绿色。足黄绿色,肠节末端、财节色较深,后足腿节末端具褐色环斑,雌虫后足腿节较雄虫短,不超腹部末端,跗节3节,末端黑色。卵长lmm,黄绿色,长口袋形,卵盖奶黄色,中央凹陷,两端突起,边缘无附属物。若虫5龄,与成虫相似。初孵时绿色,复眼桃红色。2龄黄褐色,3龄出现翅芽,4龄超过第l腹节,2、3、4龄触角端和足端黑褐色,5龄后全体鲜绿色,密被黑细毛;触角淡黄色,端部色渐深。眼灰色。二是一年当中发生的代数多。绿盲蝽在我国北方一年发生3-5代,在山西的运城地区一年发生4代,在陕西的泾阳、河南的安阳一年发生5代,在江西一年多达6-7代。三是“蝽族”中的“异父异母”姊妹多,在盲蝽象的“家族”中,除了“大姐”绿盲蝽以外,还有“四蝽妹”(中黑盲蝽、苜蓿盲蝽、三点盲蝽、牧草盲蝽),号称“蝽族五姊妹”。
“三广”:一是分布范围广。北起黑龙江(裴德),南迄广东、广西,西至甘肃东部、青海(西宁)、四川、云南(文山),东达沿海各省,几乎遍及全国各地主产棉区都有绿盲蝽的足迹,是我国黄河、长江二大流域为害棉花的优势蝽种。二是寄主范围广。绿盲蝽的寄主多达数十种,其中最主要的寄主有棉花、桑、麻类、豆类、玉米、马铃薯、瓜类、苜蓿、药用植物、花卉(重点寄主植物是菊花、一串红)、蒿类、十字花科蔬菜等。三是越冬途径广。绿盲蝽在北纬320以北,如河北、山东、陕西、河南是以卵的虫态在苜蓿、苕子、蒿类等植物的茎秆中或苜蓿割口顶端茎髓内及表皮组织内越冬。在山西除了上述场所以外,还发现在蓖麻茬口、石榴断枝头内,以及木槿、苹果、海棠、桃树等枝条内越冬。在北纬320以南如湖北的襄阳和京山,江西的南昌,则以卵和成虫并在越冬,其中卵在上述植物枝秆老皮组织中越冬,成虫是在杂草间、胡萝卜、蚕豆上越冬。
“三强”:一是适应能力强。在春季遇上低温的气侯条件,只能延长越冬卵的孵化期,而不引响其卵条的生命力;即使是在高温的夏季,只有在超过45℃的高温时,才能“烧死”成虫和若虫;当翌春3-4月旬均温度高于l0℃或连续5天日均温度达到11℃、相对湿度高于60%时,卵条即可开始孵化;即使是在降雨偏多的年份(6-8月),不仅不引响绿盲蝽的发生与为害,相反还有利于绿盲蝽的发生。二是飞翔能力强。当绿盲蝽安居乐业田园里的食物缺乏时,它可飞向食物丰富的地方去觅食。三是生存能力强。成虫寿命长达44-50天,在湖北襄阳地区,绿盲蝽成虫寿命长达90天,产卵期长达30-40天;且出现三世同堂现象,如在河南的安阳地区虽然是以5代为主,但3代和4代同时存在。
“三重”:一是寄主植物被害重。由于绿盲蝽为害的特点是以成虫及若虫的虫态刺吸植株“五嫩”(顶端嫩芽、嫩叶、嫩花、嫩蕾、嫩果)等器官的汁液,所以导致受害叶片形成大量破孔、皱缩不平的“蝽三疯”( 叶切疯、破叶疯、破头疯)现象,这是绿盲蝽为害植物区别于其他害虫的典型症状;受害的幼芽形成仅剩两片肥厚子叶的“公”棉花;受害腋芽、生长点造成腋芽丛生,破叶累累似扫帚苗;幼蕾受害变成黄褐色干枯或脱落。棉铃受害造成黑点满布,僵化落铃。二是作物产量损失重。在绿盲蝽发生严重年份的区域,蕾铃脱落率可达60%以上,产量损失可达40%以上。三是经济损失重。由于被害的作物造成严重减产,直接带来经济损失;加上被害作物严重引响产品质量,导致商品价值大大下降。
二、防治对策
1、结合冬季集肥,彻底清除“三残”(残茬、残枝、残草),并将“三残”集中堆沤灭虫,以利降低虫源基数。
2、结合农业防治措施,切实清通“三沟”(厢沟、腰沟、围沟),做到雨时水能排,下雨过后田园无积水,以利营造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害虫发生的生态环境。
3、结合生物防治措施,积极保护“三虫”( 寄生蜂、草蛉、捕食性蜘蛛),以利充分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制作用。
4、结合化学防治,科学用好“三药”,即522.5克/升毒死蜱·氯氰菊酯乳油(又名甘喜)、25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又名高福)、1.8%阿维菌素乳油(又名爱灵),上述三种药剂的使用浓度分别为1000-1500倍液、1500-2000倍液、3000-5000倍液,采用喷雾的方法进行喷杀“蝽三疯”。
[关键词]绿盲蝽 发生特点 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Q959.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4-0246-01
一、綠盲蝽发生特点
“三多”:一是虫体颜色变化多。绿盲蝽成虫体长5mm,宽2.2mm,绿色,密被短毛。头部三角形,黄绿色,复眼黑色突出,无单眼,触角4节丝状,较短,约为体长的三分之二,第2节长等于3、4节之和,向端部颜色渐深,1节黄绿色,4节黑褐色。前胸背板深绿色,布许多小黑点,前缘宽。小盾片三角形微突,黄绿色,中央具1浅纵纹。前翅膜片半透明暗灰色,余绿色。足黄绿色,肠节末端、财节色较深,后足腿节末端具褐色环斑,雌虫后足腿节较雄虫短,不超腹部末端,跗节3节,末端黑色。卵长lmm,黄绿色,长口袋形,卵盖奶黄色,中央凹陷,两端突起,边缘无附属物。若虫5龄,与成虫相似。初孵时绿色,复眼桃红色。2龄黄褐色,3龄出现翅芽,4龄超过第l腹节,2、3、4龄触角端和足端黑褐色,5龄后全体鲜绿色,密被黑细毛;触角淡黄色,端部色渐深。眼灰色。二是一年当中发生的代数多。绿盲蝽在我国北方一年发生3-5代,在山西的运城地区一年发生4代,在陕西的泾阳、河南的安阳一年发生5代,在江西一年多达6-7代。三是“蝽族”中的“异父异母”姊妹多,在盲蝽象的“家族”中,除了“大姐”绿盲蝽以外,还有“四蝽妹”(中黑盲蝽、苜蓿盲蝽、三点盲蝽、牧草盲蝽),号称“蝽族五姊妹”。
“三广”:一是分布范围广。北起黑龙江(裴德),南迄广东、广西,西至甘肃东部、青海(西宁)、四川、云南(文山),东达沿海各省,几乎遍及全国各地主产棉区都有绿盲蝽的足迹,是我国黄河、长江二大流域为害棉花的优势蝽种。二是寄主范围广。绿盲蝽的寄主多达数十种,其中最主要的寄主有棉花、桑、麻类、豆类、玉米、马铃薯、瓜类、苜蓿、药用植物、花卉(重点寄主植物是菊花、一串红)、蒿类、十字花科蔬菜等。三是越冬途径广。绿盲蝽在北纬320以北,如河北、山东、陕西、河南是以卵的虫态在苜蓿、苕子、蒿类等植物的茎秆中或苜蓿割口顶端茎髓内及表皮组织内越冬。在山西除了上述场所以外,还发现在蓖麻茬口、石榴断枝头内,以及木槿、苹果、海棠、桃树等枝条内越冬。在北纬320以南如湖北的襄阳和京山,江西的南昌,则以卵和成虫并在越冬,其中卵在上述植物枝秆老皮组织中越冬,成虫是在杂草间、胡萝卜、蚕豆上越冬。
“三强”:一是适应能力强。在春季遇上低温的气侯条件,只能延长越冬卵的孵化期,而不引响其卵条的生命力;即使是在高温的夏季,只有在超过45℃的高温时,才能“烧死”成虫和若虫;当翌春3-4月旬均温度高于l0℃或连续5天日均温度达到11℃、相对湿度高于60%时,卵条即可开始孵化;即使是在降雨偏多的年份(6-8月),不仅不引响绿盲蝽的发生与为害,相反还有利于绿盲蝽的发生。二是飞翔能力强。当绿盲蝽安居乐业田园里的食物缺乏时,它可飞向食物丰富的地方去觅食。三是生存能力强。成虫寿命长达44-50天,在湖北襄阳地区,绿盲蝽成虫寿命长达90天,产卵期长达30-40天;且出现三世同堂现象,如在河南的安阳地区虽然是以5代为主,但3代和4代同时存在。
“三重”:一是寄主植物被害重。由于绿盲蝽为害的特点是以成虫及若虫的虫态刺吸植株“五嫩”(顶端嫩芽、嫩叶、嫩花、嫩蕾、嫩果)等器官的汁液,所以导致受害叶片形成大量破孔、皱缩不平的“蝽三疯”( 叶切疯、破叶疯、破头疯)现象,这是绿盲蝽为害植物区别于其他害虫的典型症状;受害的幼芽形成仅剩两片肥厚子叶的“公”棉花;受害腋芽、生长点造成腋芽丛生,破叶累累似扫帚苗;幼蕾受害变成黄褐色干枯或脱落。棉铃受害造成黑点满布,僵化落铃。二是作物产量损失重。在绿盲蝽发生严重年份的区域,蕾铃脱落率可达60%以上,产量损失可达40%以上。三是经济损失重。由于被害的作物造成严重减产,直接带来经济损失;加上被害作物严重引响产品质量,导致商品价值大大下降。
二、防治对策
1、结合冬季集肥,彻底清除“三残”(残茬、残枝、残草),并将“三残”集中堆沤灭虫,以利降低虫源基数。
2、结合农业防治措施,切实清通“三沟”(厢沟、腰沟、围沟),做到雨时水能排,下雨过后田园无积水,以利营造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害虫发生的生态环境。
3、结合生物防治措施,积极保护“三虫”( 寄生蜂、草蛉、捕食性蜘蛛),以利充分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制作用。
4、结合化学防治,科学用好“三药”,即522.5克/升毒死蜱·氯氰菊酯乳油(又名甘喜)、25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又名高福)、1.8%阿维菌素乳油(又名爱灵),上述三种药剂的使用浓度分别为1000-1500倍液、1500-2000倍液、3000-5000倍液,采用喷雾的方法进行喷杀“蝽三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