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要重视命题意图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sheng200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材料一:古人对牡丹和荔枝有这样的评论:“花之绝为牡丹,然而不实;果之绝为荔枝,然非名花。”根据这段话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
  材料二:俗话说:“牡丹花大空入目,枣花虽小结成实。”就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写则
  议论文,题目自拟。
  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各自作文,命题立意却是截然不同的。
  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命题者提到了两种事物,对等地指出了它们的优点和缺点:牡丹花好看但不结果实,荔枝好吃却不开花。这就很明显地告诉我们,命题者没有厚此薄彼,即没有表示褒贬之意。我们就此材料写作文的时候,也就不该只凭自己的好恶去妄加褒贬。所以我们可以命题《各有千秋》,《伯仲之间》等于之类似的题目,从牡丹花的赏心悦目,愉悦人的性情,从而使生活丰富多彩,充满情趣,并能解除人的疲劳等方面去肯定它的观赏价值;从荔枝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能调剂人们的生活,增强体质,美容保健,去肯定它的食用医保价值。至于它们的缺点也应涉及到,同时说明对任何事物都不应求全责备的道理。这样,此文的立意角度是“褒”而不是“贬”。如果把着眼点对准它们各自的缺点,或者凭自己的意愿对一方的缺点大谈而特谈,也就与材料相悖而出现谬误了。以上所述的意思,也只是就事论事,文章一定显得单薄,所以,还应进行类比论证。由牡丹的观赏价值联系到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由荔枝的实用价值联想到物质生活的不可忽视。把两者的作用辩证地统一在一起,文章的内容就充实而深刻了。
  材料二就大不一样了,从命题者的意图上就能看出褒贬之意了,即褒扬枣花而贬抑牡丹,这是要我们从实用价值上做文章。我们命题立意是要遵循这一原则,可命题《“结实”精神赞》,《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等题目,从“牡丹花大空入目”联想到有些人只注重外表,腹内空空,华而不实,结果害人害己于事无补;有些地方楼堂馆所堂而皇之,光鲜亮丽,百姓们却有看不起病的,孩子们有上不起学的,市民有住不起房的,结果是百姓怨声载道。从“枣花虽小结成实”联想到有的人朴实无华甚至貌不出众,却有为社会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积极用知识武装自己,终于为人类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有的地方官员办公的地方还是七十年代修建的平房,但他们人民个个有医保,学校无危房,教学设施属一流,人民都赞扬他们的实干精神。这样用对比论证的手法,否定一方,肯定一方,把人们应有的道德风貌予以充分肯定,鼓励人们去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弘扬正能量。
  对这样的题目是否可有异议呢?比如采取批判那句俗语的态度,命题为《不该厚此薄彼》,主张既肯定枣花也赞美牡丹。我以为绝不能那样做,应为这不是平时练笔可以多角度理解,而是按命题者的意图去命题立意的,所以应该遵循命题者的意图去细心揣摩,结构成篇,而不该节外生枝,标新立异。
  此外,一则材料可能涉及许多对象,但若批准了其中的陈述主体就把握住了材料的重点。
  材料三:山坡上有一巨树的残干。据说,它的存在已有400多年了。当初,它只是一株树苗,在漫长的生命过程中,曾被闪电击中14次,经过了无数次的山崩和风雨的摧残。然而,它顽强地生长为一棵大树。可是,后来飞来一群甲虫,开始由树皮往里吃。它们微小的却不停的攻击,渐渐摧毁了大树的内在力量。它终于毁在一群人类可以用两个手指捍碎的甲虫面前。
  分析:这则材料寓意深刻,但同时干扰因素也很多,学生容易在审题立意中出现偏差。通过分析可知,材料是把树放在两种情况中对比:一是成材前,虽然遭受了闪电、山崩和风雨的巨大摧残,但仍顽强成材;一是成材后遭到微小的甲虫攻击,却毁灭了。陈述的主体显然是树而不是虫。因此,立意应为“成绩面前不骄傲”“要防微杜渐”“要消除不良因素”“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可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把着眼点放在小甲虫上,放在大树的成长上,如“要锲而不舍”“团结就是力量”“逆境出人才”等。这些立意显然未从总体上把握住材料的陈述主体。
  要辨析材料中关键语句所包含的某种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目的关系等偏正型关系。因为,这类关系的句子,其表意重心往往在正句上。
  材料四:晋朝著名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讲述了一位渔人游历“世外桃园”的故事,幻想出一种安乐闲适的生活,后人用以比喻没有矛盾的安乐之地。然而,愿望再好,也只是空想。
  分析:有些学生看到这则材料会不假思索地确立“要有理想”这类的立意。其实,整则材料从句间关系看为转折关系,当依正句“然而,愿望再好,也只是空想”立意。因此,最佳的立意应是要直面现实,正视矛盾,在矛盾中拼搏发展。
  
  
其他文献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如何让在学校里学习的学生提前适应社会的发展,使他们能够顺利地成长,是学校、家庭和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现代高科技和人才的激烈竞争,归根结底就是创造性思维的竞争,而创造性思维的实质就是求新、求异、求变。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基本要求。就创造思维及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
期刊
一、思维创新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学生在已有经验、知识的基础上,在某种事物中更深一步地找出新关系、寻求新答案的活动。学生的创新思维,要通过创新思维的三种主要思维形式去培养、去引导。1.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它是创新思维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思维形式。发散思维能产生众多的创新性设想,从某些信息和知识中得出众多的答案。2.逆向性思维。所谓逆向性思维,就是
期刊
多年来,我不断努力探索和实践数学课堂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多元的课堂活动中动手、动口和动脑,在开放的空间中进行主动的探究尝试,使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动起来,使数学课堂真实地活起来。  一、巧设生活化情景,彰显活动魅力  在课堂活动设计中,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活动,而且也能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创新活动,并在活动中学习相关知识和道理。  例1
期刊
一、明确英语课改目标  我们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把“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教学目的的首位。而新制定的课程标准要求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英语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同时,我们在教学中要以“口语交际”为主,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开口说英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创新和完善英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今天,我们要通过创设良好、民主的师生关系,积极的激发学生思考,有效利用网络条件等途径,使思想政治课教学更好的发挥它的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怎样在教学中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不断加强学习,探索创新教育的最佳途径。  1.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民主的合作气氛。活跃、民主的教学气氛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条
期刊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新时期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3]GHB0049)  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是党和政府对广大教师的亲切关怀,体现了党和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施政理念。它的实施,有利于将教师的收入和工作业绩、岗位职责挂钩,进而理顺分配关系,规范收入分配程序;实施绩效工资;农村教师将要享受到农村教师津贴,有利于优秀教师向农村流动,促进教
期刊
音乐是世界的语言,音乐可以使不同信仰的人们和谐沟通;音乐也是实施美育的途径之一。所以音乐是美妙的,它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受到美的享受。我作为一位农村音乐教师,努力从实际出发,树立教学新理念,克服音乐器材不足等教学条件限制,在音乐教学中注重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模式格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给学生感受、学习和发展音乐的能力方法,为最终表现、创造音乐,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下是我
期刊
一、“教学五步”  “五步教学法”简明地概括为:情境、问题、假设、推论、验证的五步。  第一阶段:教师给儿童准备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杜威认为,教学过程应该从儿童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开始。这是一个与现在生活的经验相联系的情境;与此同时给予一些暗示,使儿童有兴趣了解某个问题,以便获得某种为现在生活所要求的经验。  第二阶段:在这个情境中须能产生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也就是帮助学生确定问题所在
期刊
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些做法。  一、注重表述解题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以讲分数乘法应用题为例,教学中首先找正确单位“1”,其次找所求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也就是所求量的分率,然后求出分率所对应的数量,即用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所对应的量。例如:一条公路长750千米,修了全长的■,还剩多少千米?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找准单位“1”的量,即公路长7
期刊
在激烈的篮球竞赛中,紧逼战术是一种积极的、有效且带有很强攻击性的防守战术,具有突然性、攻击性,攻守转化性,是篮球比赛临场技战术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迅速完成攻守转化的重要手段。是现代篮球运动中最积极、最有效、最实战的防守战术。  紧逼战术是一种积极的有效的防守技战术,具有突然性,应变性,通过紧逼战术克敌制胜,因此紧逼时机的选择要恰当、实用、 突变,这样紧逼防守的威力才能更加充分的显现,最后取得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