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西小屯一号墓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西小屯村北500米处.2007年3~6月为配合邯钢新区建设,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邯郸市文物保护研究所在此进行发掘.共清理墓葬32座,除确认西小屯一号墓为东汉晚期至曹魏时期的带封土多室砖墓外,还发现31座小型竖穴墓,年代从战国晚期到西汉中期.此次发掘为研究河北邯郸地区战汉时期丧葬制度提供了新的资料.
【机 构】
: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北石家庄050031;邯郸市文物保护研究所,河北邯郸05600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小屯一号墓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西小屯村北500米处.2007年3~6月为配合邯钢新区建设,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邯郸市文物保护研究所在此进行发掘.共清理墓葬32座,除确认西小屯一号墓为东汉晚期至曹魏时期的带封土多室砖墓外,还发现31座小型竖穴墓,年代从战国晚期到西汉中期.此次发掘为研究河北邯郸地区战汉时期丧葬制度提供了新的资料.
其他文献
河南郑州“电梯劝阻吸烟案”从发生伊始便受到社会强烈的关注,一审法院和二审法院基于不同效果考量作出不同判决,引发对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两者之间关系的重新讨论.一审法院在裁判时适用公平责任原则,判令劝烟者杨欢给予死者家属补偿,着重考量该案引发的社会效果,意图平息和解决纷争;二审法院从法律因果关系角度否定了一审适用公平责任原则的合理性,改判并驳回上诉人的全部诉讼请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关系有“工具论”“分离论”“统一论”三种认识,“统一论”最具合理性,其是通过正确适用法律的方法,实现司法判决确定性和正确性的统一
2016年,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与鄂州市博物馆对瓦窑咀窑址进行了主动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共清理了包括8座窑炉在内的78个遗迹,收获了大量陶瓷器遗物.窑址主体年代为孙吴早中期,是吴王城外以烧造陶器为主、兼烧瓷器的手工业作坊遗址,其发现对研究湖北陶瓷史以及早期青瓷技术的交流与传播等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4~12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垣曲北白鹅墓地抢救发掘了 9座两周之际贵族墓葬,出土了铜、玉、石、金等文物500余件套.其中,铜盒7件,M6出土 5件,M4和M9各1件.铜盒均制作考究,应为墓主生前所用之器,其性质及功用有待讨论.
学界一般认为东周时期礼崩乐坏,周天子对诸侯的赐命制度已经名存实亡.本文从枣树林墓地所见曾公求编钟铭文出发,细致梳理相关文献,指出曾公求正是东周时期册命制度仍然延续的证据.将曾公爵位升级为“公”的周王乃是周襄王,时间约为公元前651年到公元前646年之间.
帷帐是汉代以后墓室内的普遍陈设,本文根据考古遗存和历史文献记载的墓内葬仪,讨论了墓葬中帷帐的礼仪功能,认为帷帐具有居神的意义,起到营造祭祀空间的作用,界定了祭祀空间的主体位置,与以棺床为中心的埋葬空间具有不同的礼仪功能,这对我们理解墓室空间的营造理念、空间与陈设和画像的关系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浙江乘势而上开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新征程,重点、难点、关键点在山区26县.山区26县能否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能否取得标志性成果,事关现代化先行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全局.
泸州宋墓石刻武士的“虎头盔”形象分布具有特殊性,这一形象应源自川渝石窟和中原地区唐墓中的戴“虎头帽”人物形象.而其形成原因与两宋社会世俗化的深入、晋南地区人群迁徙、泸州独特的区位因素、西南地区的虎崇拜习俗及大虫皮制度等密切相关,是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下的产物.
“偏衣”是历史文献记载的先秦服饰,以衣的背部中缝为对称轴,左右异色对称.本文认为偏衣应是战国时期对所有“裻在中,左右异”的服装的统称,这一共性特征是偏衣在当时被特别提出并得以命名的形象基础.战国齐墓出土偏衣俑当与西周春秋墓葬发现的木俑在功能上存在前后继承关系,很可能是类似方相氏的巫祝在丧仪中施诅祝祷时所穿着的一类特殊礼服;楚地出土偏衣俑也有特殊用途并与生死观念及墓葬仪式有关.
固厢墓地位于河南省临颍县固厢村东,2012年~2013年共清理159座古代墓葬.其中Ⅱ区23座西汉早期墓葬,随葬品可分为仿铜陶礼器组合,仿铜陶礼器与陶俑组合,以罐为核心的日用陶器组合三种形式.仿铜陶礼器组合为鼎、盒、壶加杯、勺,基本成对出现,显示楚文化对漯河一带西汉早期葬俗具有重要影响.
商代青铜罐发现数量较少,这类器物应是受到商文化中汲水陶罐的影响而产生,与扁圆罐形卣存在伴生关系.不同形制的青铜罐有着不同的功用,可细分为炊煮器和盛储器.青铜罐功用特点不明显,导致其难替代扁圆罐形卣成为商文化传统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