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开展建筑生态位理论研究是促进我国城乡建设与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衰退的严峻挑战,我国颁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中国的城镇建设要向生态文明建设转变的重大任务。本文主要对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生态建筑;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
1、生态建筑设计原则
1.1 讲求节约能源
生态建筑,最重要的是要遵循节能原则,也就是节约能源、资源,无害化、无污染、可循环。建筑材料使用应尽可能利用可降解、可再生的资源,同时还要严格做到建材的无害化(无污染,无辐射)。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要求利用各种手段来创造一個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的平衡,构建一个和谐高效利用能源的生存环境。
1.2讲究生态和谐
建设生态建筑,其次要做到生态和谐。也就是要注重研究建筑物旁边的植被、微生物、动物和人之间的关系,强调各种物体之间的共生共荣,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些都可以通过植被的多样性、自然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化学污染的降低来体现,这样就营造建筑旁边的环境质量。
1.3科学设计,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生态建筑设计的根本原则。人是社会的主体,追求高效节约决不能以降低人的生活质量、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不以人为本的、低标准的“绿色生态”建筑必将被社会所淘汰。
2、生态建筑设计要点分析
2.1节能系统
节能系统可说是生态建筑的基础。一般来说,普通建筑耗能的绝大部分被用于室内温度调节(包括空调、电扇、暖气,等等)及照明,因此“节能”的基本思路就是尽量减少非循环能源 (或称不可再生能源)在这两方面的投入。总体来说方法可以有两种:一是将外部自然能源 (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转化为光源及其他设备动力的来源,即为“开源”,二是将内外环境隔离开,通过减少热传递来保持室内温度的相对恒定,这样减少空调耗能的思路也可理解为“截流”。事实上,整个生态建筑就是一套节能系统。由于建筑物的体型系数(即:建筑物接触室外大气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之比)大于 0.3 时耗能将大幅增加。另外生态建筑还可以考虑将与夏季主导风向成 30~60 度角的方向选择作为建筑朝向,以避免被冬季风直接侵袭导致的室内温度骤降。保温材料的选择将在下面提及。一般来说,一套节能系统就是一个整体,任何部分独立运作都是不能发挥作用的。
2.2循环与绿化
循环系统中最主要的就是水资源的循环再生。生态建筑对水循环的基本要求,是建立分质、分级的给排水系统,即饮、用分开,建立包括将杂排水和雨水等非饮用水经过处理后进行重复利用的中水系统、雨水收集系统等在内的水环境系统。另外,采用节水型分质给排水器具也是主要措施之一。废物的再利用也是循环系统的内容之一。“没有无用的垃圾,只有错位的资源”,要让生态建筑实现低消耗、低排放的目标,废物的分类回收及小范围内的二次利用也是很重要的措施之一。生态建筑附属的绿化系统与循环、节能关系非常密切。作为生态建筑整体功能系统中唯一真正具有生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绿化系统不应单纯地作为装饰美化之用,而应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尽可能地为本身没有生命的建筑体带来生机。除了一般特别布置以配合建筑整体水循环的草坪、树林等大片人工湿地绿化带之外,在天台、墙头、建筑内部接合部等不影响日常使用的地方也要合理地布置分散的立体绿化带,从而起到隔热、降温的作用。屋顶绿化也是一种节水、节能、节地的绿化方式,但需针对特定屋顶的荷载承受力及建筑特点专门设计,以满足疏水板轻巧、易于搬运、安装简单、稳定等要求;此外,如果屋顶已经布置了太阳能储能设备,那么就不能采用可能会因为正常生长而影响电板工作的爬墙植物,这时可以简单地在空隙处布置一些矮小的直立花草;在没有设计太阳能屋顶的情况下,如果建筑物的屋顶是一定角度向地面倾斜的,那么让藤蔓植物自然覆盖整个屋顶就又比直接在屋顶上放置盆花盆草要安全实用。生态建筑的绿化需注意尽可能采取当地特有的地方物种,除了这些物种更能适应该地区的自然条件从而可以减少维护投资等经济效益方面的考虑外,更重要的是,地方物种对于本身所处的环境系统是无害的,而人工引入种则可能造成物种入侵并导致生态系统一定程度的崩溃,这就完全违背了生态建筑的理念。
2.3建筑材料
建材是使用者与生态建筑之间最直接的接触点,因此如果采用会挥发甲醛、苯、氡等成分的劣质建材的话,就会对使用者的身体造成最直接的伤害;如果使用的建材不能体现生态的理念、不能配合整个系统的运作,那么就必将成为整个设计的败笔。环保型建材应该具有的特性包括:满足建筑物的力学性能、使用功能以及耐久性的要求;对自然环境具有亲和性、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能够为居住者构建舒适、健康、便捷的生存环境。
3、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分析
“生态建筑”中所包含的生态系统观念在持续发展建筑中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问题在于如何给它合理定位。“生态建筑”的研究只有跨越具体建筑的环境空间,以更大的尺度来研究建筑的生态系统才有真正的意义,而这必然决定了它的研究对象绝不是仅仅针对一个个具体的建筑单体,而应该是一个产业系统。这样,“生态建筑”研究就可以与持续发展建筑的宏观层面不谋而合。所谓的“持续发展建筑”就有了一个非常浅显的表达,即:从宏观层面来看,它是“生态建筑”,同时也成为持续发展建筑的一个表现方面,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联系的。
结语:
生态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是未来建筑业的必然趋势。人类的不可再生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必须从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发展为重点研究对象 ,加强资源的合理利用 ,使建筑生态化。
参考文献:
[1]范芬霞.浅析生态建筑[J].信息周刊,2015(9).
[2]张荣荣.生态建筑与建筑设计[J].商品与质量,2015(2).
[3]陈燕纯.浅析生态建筑设计[J].建筑工程与技术,2016(19).
[4]万文波.关于现阶段绿色建筑设计的探讨[J].规划设计,2015(10).
[5]李雅洁.生态文明视角下建筑设计的发展[J].建筑规划与设计,2015,(88).
【关键词】生态建筑;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
1、生态建筑设计原则
1.1 讲求节约能源
生态建筑,最重要的是要遵循节能原则,也就是节约能源、资源,无害化、无污染、可循环。建筑材料使用应尽可能利用可降解、可再生的资源,同时还要严格做到建材的无害化(无污染,无辐射)。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要求利用各种手段来创造一個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的平衡,构建一个和谐高效利用能源的生存环境。
1.2讲究生态和谐
建设生态建筑,其次要做到生态和谐。也就是要注重研究建筑物旁边的植被、微生物、动物和人之间的关系,强调各种物体之间的共生共荣,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些都可以通过植被的多样性、自然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化学污染的降低来体现,这样就营造建筑旁边的环境质量。
1.3科学设计,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生态建筑设计的根本原则。人是社会的主体,追求高效节约决不能以降低人的生活质量、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不以人为本的、低标准的“绿色生态”建筑必将被社会所淘汰。
2、生态建筑设计要点分析
2.1节能系统
节能系统可说是生态建筑的基础。一般来说,普通建筑耗能的绝大部分被用于室内温度调节(包括空调、电扇、暖气,等等)及照明,因此“节能”的基本思路就是尽量减少非循环能源 (或称不可再生能源)在这两方面的投入。总体来说方法可以有两种:一是将外部自然能源 (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转化为光源及其他设备动力的来源,即为“开源”,二是将内外环境隔离开,通过减少热传递来保持室内温度的相对恒定,这样减少空调耗能的思路也可理解为“截流”。事实上,整个生态建筑就是一套节能系统。由于建筑物的体型系数(即:建筑物接触室外大气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之比)大于 0.3 时耗能将大幅增加。另外生态建筑还可以考虑将与夏季主导风向成 30~60 度角的方向选择作为建筑朝向,以避免被冬季风直接侵袭导致的室内温度骤降。保温材料的选择将在下面提及。一般来说,一套节能系统就是一个整体,任何部分独立运作都是不能发挥作用的。
2.2循环与绿化
循环系统中最主要的就是水资源的循环再生。生态建筑对水循环的基本要求,是建立分质、分级的给排水系统,即饮、用分开,建立包括将杂排水和雨水等非饮用水经过处理后进行重复利用的中水系统、雨水收集系统等在内的水环境系统。另外,采用节水型分质给排水器具也是主要措施之一。废物的再利用也是循环系统的内容之一。“没有无用的垃圾,只有错位的资源”,要让生态建筑实现低消耗、低排放的目标,废物的分类回收及小范围内的二次利用也是很重要的措施之一。生态建筑附属的绿化系统与循环、节能关系非常密切。作为生态建筑整体功能系统中唯一真正具有生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绿化系统不应单纯地作为装饰美化之用,而应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尽可能地为本身没有生命的建筑体带来生机。除了一般特别布置以配合建筑整体水循环的草坪、树林等大片人工湿地绿化带之外,在天台、墙头、建筑内部接合部等不影响日常使用的地方也要合理地布置分散的立体绿化带,从而起到隔热、降温的作用。屋顶绿化也是一种节水、节能、节地的绿化方式,但需针对特定屋顶的荷载承受力及建筑特点专门设计,以满足疏水板轻巧、易于搬运、安装简单、稳定等要求;此外,如果屋顶已经布置了太阳能储能设备,那么就不能采用可能会因为正常生长而影响电板工作的爬墙植物,这时可以简单地在空隙处布置一些矮小的直立花草;在没有设计太阳能屋顶的情况下,如果建筑物的屋顶是一定角度向地面倾斜的,那么让藤蔓植物自然覆盖整个屋顶就又比直接在屋顶上放置盆花盆草要安全实用。生态建筑的绿化需注意尽可能采取当地特有的地方物种,除了这些物种更能适应该地区的自然条件从而可以减少维护投资等经济效益方面的考虑外,更重要的是,地方物种对于本身所处的环境系统是无害的,而人工引入种则可能造成物种入侵并导致生态系统一定程度的崩溃,这就完全违背了生态建筑的理念。
2.3建筑材料
建材是使用者与生态建筑之间最直接的接触点,因此如果采用会挥发甲醛、苯、氡等成分的劣质建材的话,就会对使用者的身体造成最直接的伤害;如果使用的建材不能体现生态的理念、不能配合整个系统的运作,那么就必将成为整个设计的败笔。环保型建材应该具有的特性包括:满足建筑物的力学性能、使用功能以及耐久性的要求;对自然环境具有亲和性、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能够为居住者构建舒适、健康、便捷的生存环境。
3、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分析
“生态建筑”中所包含的生态系统观念在持续发展建筑中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问题在于如何给它合理定位。“生态建筑”的研究只有跨越具体建筑的环境空间,以更大的尺度来研究建筑的生态系统才有真正的意义,而这必然决定了它的研究对象绝不是仅仅针对一个个具体的建筑单体,而应该是一个产业系统。这样,“生态建筑”研究就可以与持续发展建筑的宏观层面不谋而合。所谓的“持续发展建筑”就有了一个非常浅显的表达,即:从宏观层面来看,它是“生态建筑”,同时也成为持续发展建筑的一个表现方面,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联系的。
结语:
生态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是未来建筑业的必然趋势。人类的不可再生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必须从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发展为重点研究对象 ,加强资源的合理利用 ,使建筑生态化。
参考文献:
[1]范芬霞.浅析生态建筑[J].信息周刊,2015(9).
[2]张荣荣.生态建筑与建筑设计[J].商品与质量,2015(2).
[3]陈燕纯.浅析生态建筑设计[J].建筑工程与技术,2016(19).
[4]万文波.关于现阶段绿色建筑设计的探讨[J].规划设计,2015(10).
[5]李雅洁.生态文明视角下建筑设计的发展[J].建筑规划与设计,201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