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平遥

来源 :文化产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ntj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月18日,一部作为山西省文化转型标杆项目的《又见平遥》大型情境体验剧与观众见面,同时也揭开了平遥在文化旅游史上的新的一页。
  塑造一个品牌
  如果说“平遥国际摄影节”使平遥蜚声海内外,将游客聚集到了这里的话,那么《又见平遥》则会将游客留在这里。
  与北方大多数旅游景点一样,平遥也一直面临着旅游淡旺季的问题。不仅如此,即使在旅游旺季,平遥也有或多或少的缺憾,由于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原因,来平遥的游客往往在当天就离开,于是增加景区的“夜生活”不仅是平遥人的渴望——拉动当地就业与餐饮等相关行业,也是外地游客的心愿——感受古城平遥夜幕下的别样风采。
  《又见平遥》在这时应运而生。
  《又见平遥》讲述了一个为找回流落异国的同族血亲,平遥镖局率领镖队第一次踏出国境,最后倾家荡产、客死他乡的感人故事。这是一个带有强烈穿越色彩的故事——观众,被请进清末的平遥城:镖局、赵家大院、街市、南门广场……从纷繁的碎片中窥视了故事端倪。慢慢的,隐藏在真实场景中的主线渐渐清晰起来:人们为不使一条王姓血脉断根,有的倾家荡产,有的客死他乡,倾尽全力,从沙俄多木斯克将17岁男孩保回平遥。最后,100多年前的人物和今天的观众一起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不要忘了祖宗!
  任何一个故事都会有很多不同的表现形式。《又见平遥》则是以大型情境体验剧的形式与观众或者说是与游客见面。正如当初平遥以国际摄影大展的形式走向世界一样,现在的平遥又将以一种新的形式与世人亲近。同是一样的平遥,人们看到的却是平遥的另一面,晋商精神是其中的精髓永远不会改变,改变的却是人们对平遥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认知。如果说平遥国际摄影节展现的是平遥的白天的话,那么《又见平遥》刚向人们展现的是她的夜晚。两个品牌,显然给了人们一个全方位的立体的平遥。
  带动一方经济
  《又见平遥》的诞生本身就肩负着一种使命和责任。近年来,当地政府部门一直在为游客过夜率低、消费水平低、对相关产业带动效应不强等问题寻求解决方案,一个什么样的项目才能达到提升当地的就业率,延长游客在山西停留时间,带动山西旅游住宿、餐饮、交通等其他产业的发展?经过多方面论证研究,《又见平遥》渐渐清晰起来。
  事实证明,《又见平遥》在首演之初其带动就业的作用就已显现出来。《又见平遥》中所用演员有80%是在当地招募的,他们经过了半年多的培训,俨然成为一个专业的演员,因为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他们比外人更了解从这块土地上走出去的晋商,更传承着晋人晋商的精神,本色的演出使整个情景体验剧更加真切,浓厚的山西味更加深入人心。《又见平遥》是著名导演王潮歌继七部“印象”系列山水实景演出之后,推出的又一文化并行品牌“又见”系列的首部。据相关媒体报道,之前的7个“印象”系列山水实景演出已经塑造起国内罕见的文化品牌,也是中国文化产业成功的范例,每个演出可以给当地提供五百到八百人的就业机会,并有近十万人从演出所产生的周际效益中获利。此外,围绕《又见平遥》,策划者分出了以《又见平遥》剧场为主的演出区,以停车场为主的旅游服务功能配套区,以商业步行街为主的文化旅游展示区。这些均为平遥的旅游增添了活力及更大的平台。游客来到这里,放慢了脚步,留住了目光,白天驻足于古城的店铺街巷,晚上品味于晋商的情义精神。一场不到90分钟的演出,自然地成为当地旅游经济再上新台阶的催化剂。
  体验一种旅游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前,有很多的地方的旅游被游客形象地概括为“白天看庙,晚上睡觉”,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种情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观,但游客对旅游不断提升的精神需求也客观上对旅游的开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现形式与手段,活动项目与内容,游客从来不厌新。
  《又见平遥》新在哪儿?执导《又见平遥》的我国著名导演王潮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就像是突然在身边发生的事情,因为没有观众席,观众的心也随着脚步走入戏中,一会儿变回游客,一会儿又像是整个故事的参与者。我相信每个人看完这个演出,都一定会引发内心的思考,我的祖先是做什么的?他们在哪里?他们会为了生下我殚精竭虑吗?在我的血脉里,也会流淌着这么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吗?2000多年的平遥城,繁衍了多少代人,说不定您就是其中的一位,说不定您的祖先,也是从这儿走出去的。”
  《又见平遥》是在一个剧场中演出的,这个剧场的名字带着黄土地的纯朴风情,又带着晋商当年创业的艰辛执着,它叫“沙瓦”。 这个剧场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剧场,剧场占地10000多平方米,内部有着繁复和奇特的空间分割,没有舞台,整个剧场就是舞台,游客走进剧场,也就走上了舞台。演员向你迎面走来,会问你,你知道今年是哪年吗?那你就不能再认为是2013年了。他会告诉你,是同治十三年!于是你恍然觉得,你也成为其中的一员,回到了100多年前。随着故事情节的推动,你眼前的景已然不是景,而在不经意间成为境,你眼下所看到的不再是剧,而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经历。
  这就是情景体验剧《又见平遥》。导演王潮歌曾说,这种形式是我们中国独创的。形式很先锋,很前卫。就是要让观众在其中能得到多元素的体验。
其他文献
第一季《中国好声音》在去年夏季的火爆还历历在目,第二季《中国好声音》又宣布启动,将于2013年暑期档播出。2月27日,首季“好声音”学员吴莫愁、平安、李代沫、张玮等亮相北京助阵启动仪式。  《中国好声音》宣传总监陆伟介绍说,今年广告的总时长缩短了,但单条广告的价格有所增加。拍卖会上的冠名和赞助等已经超过了10个亿,中插广告15秒单条最便宜的是60多万,最高的超过了100万。其中,加多宝的冠名费用由
期刊
国内故事类漫画较少与国内漫画家的发展现状有关。如今的漫画家发展成金字塔形,处于塔基的是大量的入门级漫画家,主要从事门槛相对较低的绘本、插画等漫画创作;处于中间的是一批少女漫画家;处于塔尖的就是少年漫画作家,也就是所谓的故事类漫画作家。相比较而言,故事类漫画需要有完整而连续的故事情节,大量可持续的作品产出,往往需要漫画家数年的努力,而且不容易被观众短时间内接受,风险大、成本高。  新媒体的出现也在悄
期刊
刘魁立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新疆大学客座教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民间文学论坛》杂志主编;全国社科基金评审组成员(1986-1995)等职。现任
期刊
录音录像制品侵权赔偿额度低的问题,一直为音乐人所不满。这种状况正在逐渐改变。  《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的决定》已于1月16日国务院231次常务会议通过,自3月1日起施行。国务院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做如下修改:将第三十六条修改为:“有著作权法第四十八条所列侵权行为,同时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非法经营额5万元以上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可处非法经营额1倍以上5
期刊
今年年初,入驻北京7年号称韩国最大画廊的阿拉里奥画廊宣布撤离。2月,艺术家方力钧发布微博结束与此画廊为期2年的合作。  据去年年底AMRC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发布的北京主要艺术区内画廊变动数量显示,2012年北京各大艺术区画廊均有相应的减少,其中798艺术区由207家画廊减少至173家,是画廊变动数量最多的艺术区。  业界专家分析认为,这波行业的变故,是由于经济大势影响、高额的房租、当代艺术的失势
期刊
自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邗沟开始,大运河跨越了2500余年历史。它是以物态文化创造出的流动的历史,是人类追求文明、创造财富、推动社会发展的象征。  大运河虽没有长江的豪迈,也没有黄河的伟岸,但它作为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标识之一,具有独特的精神内核与历史文化价值,被称为中国人的“父亲河”。  悠悠运河,流淌千年,融通古今。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
期刊
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解决了一个又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无法解决的矛盾和冲突,还使得人类文明得到了不断延续并产生了质的飞跃。  十九世纪初,美国浪漫主义风景画家托马斯·科尔曾作了一组系列组画,名为《帝国兴衰》。这组画包括五幅,描绘了罗马帝国由盛至衰的过程,分别是“蛮荒时代”“田园生活”“辉煌成就”“毁灭”“荒芜”,画中展现了由原始蛮荒的景观到回天乏术的破败惨象。  托马斯·科尔的画作体现了自近代工业
期刊
关键词:手机上网  据CNNIC最新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2年12月底,我国手机网民数量达4.2亿,较上年底增加约6440万人,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上年底的69.3%提升至74.5%。  “随着电信行业加快光纤网络的建设,终端设备流量将获得飞速提升,视频广告的优势预计将在2013年下半年有所凸显。”  ——中投顾问IT行业研究员李方庭  “移动媒体广告已经做
期刊
比特币  互联网时代,我们用什么货币来完成支付?答案是比特币(bitcoin)!关于比特币,你应该了解以下知识:  1.比特币是开源的、基于网络的、P2P的电子货币,是一种网络虚拟货币。  2.比特币总数量是非常有限的,具有极强的稀缺性。该货币系统在前4年内只有不超过1050万个,之后的总数量将被永久限制在2100万个之内。  3.如何获取比特币:  ☆比特币通过公开的复杂算法生成,你可以下载专用
期刊
从平面设计到礼品创意  张海雁走到今天,和她的性格兴趣有很大关系。  2005年,在一家大型药业企划部负责平面设计的她,面临一个重要选择。彼时,正值企业要在北京设立分部,她已是领导心中的人选。“去北京继续搞设计,还是顺应内心的呼唤,重新做出选择?”张海雁为此纠结了好长时间。  其实,工艺美术设计专业出身的张海雁,多年来一直埋藏着一小秘密:如果能让更多的人知道山西的民间工艺品,那该多好?如果能在这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