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资本的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jcq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资本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必要的补充,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在高校中引入社会资本,对大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在社会资本视角下,以广西科技大学为研究对象,针对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高校创新创业发展实际情况,提出基于社会资本的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社会资本;创新创业;模式;创新
  在我国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下,创新创业型人才是第一战略资源成为创新型社会的共识。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了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除了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的迫切要求。我国连续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致力于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致力于完善良好的创新创业相关制度和服务环境,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地方高等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如何利用地方资源与优势,深化创新创业改革,推进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立足于本地实际情况,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是地方高校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与提升服务社会能力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一、社会资本融入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习近平同志在2018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明确指出:“自主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绝不能关起门来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说明我国科研机构和高校人才集聚地,仍存在关起门来搞科研、创新的问题。对地方高校而言,自我封闭、故设壁垒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出现很多问题。
  (一)创新创业开放式平台和孵化基地不足
  高校注重人才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论素养的提升,由于地方高校办学历史和层析等原因,高校仅仅依靠校内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显然无法满足创新创业教育日益增长的各方需求。在校大学生创业率低,甚至不愿参加创新创业活动,没有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平台其中的重要原因。创业孵化场地是创业模拟环节的重要场所,高校通过改造陈旧的实验室、实训室,利用原有的实训设备和软件,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很多学校的孵化载体,还是原班教师队伍,还是原来的管理和理念,模拟创业场地非常有限,仅有的工位和办公室也不能完全适应形势的需要,孵化载体的各种“换汤不换药”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因素。部分地方院校建设有孵化基地、创业园等创业实践平台,但如何充分利用这些平台,怎样把创新创业课堂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掌握创业核心,近距离接触和学习创业过程,仍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4]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脱节严重
  地方高校的生源有其地域特质,受应试教育和相对封闭的成长环境影响,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较弱,没有完全具备相应的创业能力素质,缺乏创业动力和信心。在大多数地方院校中,各专业虽然已经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体系中,但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大纲不完备、任课教师能力不足等,造成学生在体系不完善的教育教学中无法拥有完善创新创业知识体系。部分地方高校跟风热潮,创新创业教育较为盲目,将创业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教学生自主创业的教育,创新創业效果以学生创办企业数量、企业营业额收入、企业利润为标准,使得创新创业停留在商业层面。高校中很多的创业者在创业初期,都会遇到资金不足、核心产品竞争力不足、团队成员难找、不了解政策、没有具体创业实训指导等问题,导致很多初创者在开始就产生了畏惧心理,遭受了重重打击之后,便不会再有什么积极性了。他们在校园和社会之间寻找一个合理的答复和指引,但是得到是几乎都是模棱两可。
  (三)校政企、产学研合作深度不够
  在我国科技创新驱动和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下,地方高校必须要加快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学生的创业教融入专业课学习的各个环节。高校拥有大量的技术创新专利成果,但在资金、设施、技术、场地等方面不具备转化条件,有些学校参与了校政企合作,但是由于实力等原因,不能很好地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服务;政府的调控机制不健全,缺乏合作办学的内在动力和持久力;企业考虑到自身管理运营成本和生产效益,如果政府没有给予足有的政策倾斜和相应的支持,企业不能积极投入到合作中,导致与高校的合作以项目为主,没有更大范围的铺开合作,难以形成长效机制,更难以持久。
  二、国内外“校政企”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
  据调查,有创业意向的在校学生,其创业资金来源主要依赖自己的家庭,或参加创业比赛的奖金,资金积累非常有限;同时,由于学业要求他们基本呆在学校多,获取市场和产品信息、社会环境等非常有限,而社会资本是资金、信息、经验的有效载体,可以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
  随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地方高校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形成“校政企”开放合作的“产学研”三方协同良好生态系统,既充分整合多方资源,让资源配置发挥最大优势,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优势和师资队伍优势,还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启动资金、场地、创业实训和创业指导等多方面的支持,提高他们创业成功的可能性。
  越来越多的高校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也包括网络课堂在内的第三课堂),即课堂内外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种模式通过开展创新创业专题沙龙和讲座、专业文化建设以及基础的专业学科竞赛,以第一课堂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为依托,同时以创新创业型项目培育和孵化、社会组织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将下校外实习场地和指导教师与校内课程教学和实习实践相结合。将创新创业实践于自治区级、国家级“大创项目”的选拔,行业、协会的学科竞赛的组织,“创青春”、“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创新创业活动中,邀请校内外的导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进行包装和打磨,通过多次修改路演形式和商业模式,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教促建”的目的。地方高校可以通过引入校外资源共建大学生创客空间、实验中心、实训基地、孵化器、孵化基地、创业园、科技园的方式,积极推荐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入驻,高校充分给予创新创业学生资金、技术、场地等方面的支持,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和创业孵化活动提供平台和服务。   三、社会资本在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影响分析
  自从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底的达沃斯论坛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全国上下掀起了创新创业的热潮。创新创业教育逐渐融入高校教育体系,并逐渐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同时,创新创业教育不再是针对少数具有创业潜质学生的技能型教育,二是成为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随着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年)等文件的相继出台,高校现有的资源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高校把关注的重点放到了社会资本上,通过产学研相结合,通过协同合作、校政企合作等方式,将社会资本与高校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一样视为重要因素。实践证明,在大学生创业实践中,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非竞争性资源,对大学生创业管理、创业精神培养影响很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众所周知,斯坦福大学提出“产学研一体化”的模式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将高校青年融入所处的社会环境来规划整个创业系统流程。斯坦福大学保持着与企业交流合作发展的优良传统,这不仅为学校获得相应的资金支持用于开展创新创业,同时还有助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1]这是社会资本融入的经典案例。高校“去掉围墙”,甘做平台,把大学专业做成平台上的品牌,注重将专业学习知识转化成创新创业能力,然后把能力转化成服务社会的能力,让师生边学习、边实践,边科研、边创业。教育部于2019年下发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是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化实践中注重和加强社会资本引入的“指挥棒”、“指南针”。
  四、社会资本理论基础
  社会资本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理论概念。自1985年社会资本被引入创业活动的研究中以来,西方学者取得的研究成果比较大。目前对社会资本的定义还没有一个比较认可的结论。林南指出,“社会资本的概念包括三种成分:嵌入于一种社会结构中的资源;个人摄取这些社会资源的能力;在有目的的行动中个人运用或动员这些社会资源。”[2]社会资本存在于社会结构之中,它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进而提高社会的效率和社会整合度。个人不能直接占有和运用它,只有通过成为该网络的成员、或建立起网络连带,才能接近与使用该资本。[3]
  有学者认为,大部分私人创业者来自低文化层次人群,其知识相对匮乏。但知识可以通过在特定的社会网络环境中长期生活与学习而积累起来的。[3]海归人员之所以表现出更强烈的创业倾向,不仅是因为他们带回了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同时,他们在海内外所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网络也为他们的创业活动提供了重要的知识基础,而深厚的知识储备沉淀无疑提高了海归人员分析市场信息和准确判断市场机会的能力,进而帮助他们更好地识别出潜在的创业机会和胜率。所以无论是对私人启业者还是海归人士,通过建立与发展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来获取所需的创业机会和企业成长机会,成为必然的、必要的选择。
  五、基于社会资本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一)发挥校友重要资源,共建双创孵化载体
  双创孵化载体包括众创空间、孵化器、大学生创业园等形式。地方政府尽管会对高校给予必要的支持,但是,要政府承担高校高水平发展所需的一切人财物条件,在客观上是根本不可能的。校友为社会作出的贡献可以给学校提供更多人财物资源。校友是学校宝贵战略资源的理念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体现得尤其明显。在美国,学校每年都能获得校友数千万上亿计的捐赠,这些捐赠构成美国学校办学的重要资金来源。校友在事业成功之后常出于回报社会的目的,给学校提供各种各样的丰厚的物质回报。高校通过成立各级校友会和校友捐赠教育发展基金,旨在搭建服务校友、信息交流的“互帮、互助、共赢、发展”的平台,整合多方资源,协力实现高校与校友的共同发展,在学院“双创”教育工作中发挥传、帮、带作用,搭建起母校和校友创新创业的互助共赢平台;进一步扩大校友促进会平台,吸引更多创业家企业家校友参与交流活动。高校可以用校友或者校友企业名称共建创新创业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模拟环境,也可以共建专业特色的众创空间,将校友企业的产品设计、研发以及营销、战略规划等在校园中得以实现。
  (二)搭建高校与地方“产学研用”的科研成果转化平台
  随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的条件下,各高校的二级学院因为科研需求,组建了若干科研团队,承担了国家、部委各类基金项目,同时积极与企业开展横向课题合作,这些方式都极大地促进了高校的创新能力,高校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数量不断增加。许多高校的高价值专利成果成功实现了转移、转化,但这些成功案例只是很少一部分,不少高价值的专利成果仍处于沉睡闲置状态。大多高新研发的专利的学术性及专业性相对较高,实用性偏低且存在偏离行业核心需求现象。不仅在投入生产存在诸多“不匹配”的因素,往往高校教师也不愿意对技术改善和调整和做出让步。这些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大多还是“花骨朵”,需要阳光和雨露长成果实。除了知识产权部门在主动培育和挖掘高价值专利,国内大部分地方高校(尤其是校科研处)在探索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打通专利转化通道、激发师生创新热情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转变思想观念,完善知识产权运营平台、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等支撑平台,构建双创孵化转化体系仍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共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对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培养创业实践能力是很有必要的。由于高校专业多、人数多,场地和资金有限,实践平台和实践基地短缺,但是要针对所有的专业需求都建设大规模实践场地明显不现实。[4]目前,地方高校普遍存在现有创新创业教师大多是从其他专业领域临时借调过来的,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许多教师自身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不强,没有相关的创业实践经验,所以构成创新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的滞后局面。为了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解决创新創业供给侧问题,借助校外可利用的场地,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在校内创业孵化基地场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有了校外的实践基地,教师和学生可使用的模拟和训练场所增多,也能够促进老师和学生的创新创业的实际操作能力进一步提高。[5]相近方向的专业,都可以结合当地企业和产业进行共建,既可以为高校节约成本,又能达到实践育人的效果。   (四)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开设创新创业人才新模式
  作为工科背景的的一所普通本科院校,广西科技大学紧紧依托西南工业重镇柳州,形成了“校市相融、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学校依托当地建立起长期的、紧密的合作关系,在科技合作和人才交流、培养,为地方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全面建设提供人才支撑。[6]
  2016年,学校与启迪数字集团联合成立广西科技大学启迪数字学院,培养数字人才。与启迪旗下的孵化器公司建设“K—Lab Café”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围绕高校创新人才发掘、科研成果转化与创业项目实践三个重点方向,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催化大学生创客项目的落地。[6]这是一条较为完整的创新创业生态链,学生的项目在校園孵化,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推荐到启迪孵化器、启迪科技城,直接可以对接校外企业、市场资源和社会资本。2018年,广西科技大学还与宏达威爱教育集团联合建立VR(虚拟与现实)科技学院,在全球领域率先开办虚拟现实本科教育,解决人才紧缺的关键问题。利用企业在行业领域的优势,开设一整套先进完善的虚拟现实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让在校大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深造机会和就业创业机会。
  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一项久久为功任务。这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基础工程,不仅需要学校从人才培养的方案、专业设置等当面开始着手,还需要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具体实施、方向目标等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同时,也离不开社会这个熔炉的淬炼,地方产业集群、经济结构性变化、营商环境等,都会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在大学生创业起步阶段,社会资本有助于他们的团队和公司快速适应市场竞争环境,在弱肉强食的市场竞争中寻得蓬勃生机。地方高校应加强社会资本意识,重视社会资本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帮助大学生通过社会资本实现创业理想和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  胡桃,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的启示,中国大学教学,2013年第2期,91-94
  [2]  李子彦,社会资本视阈下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菏泽学院学报,2017-6(39):19-20
  [3]  刘兴国,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创业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6-21
  [4]  姚毓春等,大学生创业模式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吉林省大学生科技园创业企业的调査分析[J].青年研究,2014(4):84-93
  [5]  徐宗玲.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的路径[J]. 中国高校科技,2018(07):79-80.
  [6]  朱燕,韦齐齐.基于“校市相融”办学特色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2):81-83.
  基金项目:广西廉政教育研究中心项目“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廉洁教育研究”(LZ2019015)研究成果;广西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10594048。
  作者简介:韦齐齐,女,广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研究方向:创新创业研究;
  叶晓娜,女,广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6级本科生。
其他文献
摘 要:“一带一路”战略作为新时代下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领导集团提出的国家级顶层战略,其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被沿线合作的各国广泛接纳,这意味着我国将进一步加强国际人才交流,也对我国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技能要求提出挑战,更进一步突出新形势下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心中种下“大国工匠精神”,加强自身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性。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商务英语;工
期刊
摘 要:以英语口语大赛形式的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正在全国性地开展,这些比赛的赛制和结果均为当前英语教学提供了改革方向。本文就目前高职院校公共英语的教学现状以及如何结合职业教育技能英语口语大赛的背景展开研究和论述,旨在促进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以适应当前社会需求。  关键词:职业教育技能;英语口语大赛;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建设  随着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其中高
期刊
摘 要:整合营销传播方向的提出是一个系统过程,为了让它起到相应的作用,我们会搭建完善的框架、铺陈有见地的洞察和策略、像讲故事一样地填充创意,而真正打动观看者的,一定是某个点,而不是面,最终实现的目标是为品牌“赋能”。  关键词:数字营销;品牌;传播;创意  目录:  前言  一:什么样的创意才是“好创意”  二:“大创意时代”创意的趋势  (1)创意向上游渗透,传播改变产品形态  (2)创意向下游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系列教材12 册为研究对象,从教材的词汇中的名词动词类兼类词的数量、类型、词性辨析方式等三个方面入手,对汉语教材《中文》的名动类兼类词进行统计、分析和辨析,为汉语的兼类词语教学探索经验。  关键词:汉语兼类词;名动兼类词;分析;统计;词性辨析  在学习汉语词汇时,难点主要在于汉语词汇中词性的复杂性。在汉语学习中,词汇和语法的关系是非常错综复杂的,往往就连母
期刊
摘 要:民办高校图书馆经过近几年的改革与发展,已能基本满足现代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需求,但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民办高校图书馆也逐渐显现出一些阻碍发展的因素和需要解决的矛盾,以及未来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和针对民办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方向抉择,以及依据近几年高校图书馆发展形势怎样规划今后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民办高校图书馆;现存问题;未来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期刊
摘 要:十九大的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并对新时代做出了定义:“新时代是”习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讲话,针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了六点要求,新时代青年就是要志存高远,热爱祖国,要担负时代使命,练就过硬本领,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开拓者、奉献着,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道德修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不负祖国和人民的期待。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的主
期刊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各行各业的发展也有了进步。在经济快速的背景下,人们已经步入数字信息化时代,这是一个崭新的时代,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时代,在数字化信息时代,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力,人们有着诸多的机会。数字媒体产业是数字信息时代中最为核心的产业之一,在数字化时代中,数字媒体产业被认为是最有发展潜力和发展价值的产业。数字媒体产业新时代的产物,也是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的支柱产业,因此数字媒体
期刊
摘 要:延安红色资源和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以应用和推广,将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革命历史,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革命传统,培养初中生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本文将对延安红色资源及延安精神在初中教育中的认知与推广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红色资源;延安精神;初中语文;推广  初中阶段是学生提高对社会认知、培养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关键时期,通过
期刊
摘 要:2016年,政府实施“一村一幼”普惠计划,大力推进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发展,凉山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中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这里“一村一幼”辅导员承担了乡村的学前教育全部工作,他们的能力直接影响了这里学前教育的质量,同时游戏是当前学前教育的主要形式,对幼儿有着深刻的印象,但“一村一幼”的老师学历相对较低,教学能力不足成为普遍问题,还需要来自社会以及政府的重视,组织培训等方式提升教师能力
期刊
摘 要:时下,我国社会发展迅猛,各行各业人才成为最紧俏的竞争力,因此,无论是对义务教育还是高等教育以及高等教育中的高职教育等,我国教育部门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教学整改政策,提出了高要求、严标准,以期能够将教育事业发展更上一层楼,培养更多的人才。高职院校作为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重点院校,在教育改革方面也做出了许多突出成就,但是,在多元化的发展中,其音乐教学的改革创新是值得相关工作者做进一步研究的,因此,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