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意义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除了学习基本汉字,更重要的是开启阅读、写作之旅,并且能独立完成。课堂授课主要是分析课文,而课堂时间有限,在学生学习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课外阅读有效地强化了学生对阅读要领的掌握,进而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提高整体文化素养。本文通过三方面分析,强调课外阅读对小学写作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小学写作
  一、 引言
  课外阅读是对课上学习的阅读思路的巩固与加深,学会自主阅读,提升阅读量,进而开阔视野,弥补语言匮乏的现状,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地步。
  二、 通过阅读,培养写作的自主分析能力
  语文课堂中,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包括文章作者、题材、结构、中心思想等,每位作者人生经历不同,代表着不同的流派,写作风格自然不同,从作者入手,进而分析文章题材类型,是散文、说明文还是记叙文,每种文章对应的表达方式与写作结构不同,课堂上教师带着大家一步一步分析,最终读懂、读透文章。
  课堂学习的內容有限,主要是对语文学习的引导,小学生学习接受能力有限,课堂收获也因人而异。所以,如果要在文学方面取得较大进步,势必进行大量课外阅读,进行自主学习,课外阅读能够让学生将课堂学习的分析方法进行应用,如同数学学习时,算数练习一样,大量做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不断地进行课外阅读,形成自己的阅读爱好,是偏向故事性,还是论述性文章,使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养成。
  而语文作为一门整体连贯的学科,教师在教授写作过程中,以论题入手,分析写作类型与写作结构,而具体落实到书面上,需要的是学生本人的功底,教师作为引导者,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方向。在语文这一门学科中,学生的个人能动性体现得更加强烈、更加明显,每一篇作文不是凭空创作,杜甫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量增多后,写作也就变得不再陌生,拿到一个论题,知道如何下手,能独立分析,分析写作类型要求、相应的文章段落构造,如此,受到启发,写作也就成为一种变相的阅读,将脑海中经历的、累积的文章结构落实到纸面上,形成文章。
  语文课本中《挑山工》一文是比较典型的写人叙事文章,文章七个自然段,通读全篇,文字朴实无华,但没有任何枯燥感觉,反而身临其境,意犹未尽,人物刻画得生动形象,开头两段情景描述、人物描写。第三段过度讲述我与挑山工的接触,通过人物语言对话,挑山工神情与姿态的描绘,将人物生动形象化,结尾处以两句话意味深长的话结束。多次接触人物形象刻画的文章后,学生将会知道写作重点,知道如何用语言描述,再遇到类似人物作文时,能做到行云流水。《观潮》一文是篇经典的写景散文,抓住涨潮前、涨潮时的特征,渲染了气氛,描写出钱塘江大潮来时的壮观与浩荡,学生读完会感觉到天下奇观果真“奇”,这是一篇成功的文章,达到了作者最终的目的,而学生重点是要分析作者为什么如此成功,因为气氛的渲染,而不是全文在重复“壮观”二字。同样,在课外阅读中,如遇到类似散文,通过自主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写作角度、语言、结构,学习其中精髓。将这种分析能力带入个人写作中,无论题目设定文章类型是什么样,几乎都能做到精准分析与把握。
  三、 课外阅读为写作积累素材
  目前,大部分小学作文不知道写什么,脑袋空白,仍旧停留在日记水平,如同流水账,文章结构布局不合理,文字缺乏感情,平铺直叙,缺乏引用案例,一定程度上,课外阅读恰当地弥补了写作上的不足,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阅读对于素材的积累起到了重要作用。
  小学生学习分析能力尚在形成阶段,课外阅读不可“急功近利”,大部分还是以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短篇小说、成语故事、故事性古典文学为主,五六年级可以提升为一些诗歌文集,抒情散文。无论是故事性文章还是诗歌散文,每一篇文章都是很好的引用,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积累与升华。第一遍了解文章结构大意,第二遍了解文章情感与写作手法,第三遍积累文章好词好句,使其成为自己的财富,这样,在自己写作过程中,才能达到文章有血有肉,才不至于空洞、乏味。
  小学是语言学习记忆最佳阶段,不断地进行课外阅读,积累名人名言、美文佳句,潜移默化地,肚子中开始有墨水,在自己的文章写作中也能引经据典,尤其开头结尾做到立马抓住读者眼球,使得文章更加饱满,也便不会千篇一律,达到真正的“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四、 通过课外阅读,提升整体文学素养,助力语文写作
  写作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生活,一篇优秀的阅读文章可作为一篇写作范文,而一篇经典的作文同样也可作为阅读美文进行欣赏。写作需要对生活的观察,从小学开始,学生就要培养观察事物的习惯,通过阅读,不断开阔视野,积淀、渗透,形成身临其境的感觉,将所听所看所感一一呈现出来,做到不浮于表面,真情流露。
  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作为一名小学生,课业不是十分繁忙时,多读书,勤思考,细观察,带有需求地追求知识,尤其课外读物涉猎面广,形式种类多样,学生很容易挑选自己喜欢的读物进行学习,容易培养自己的兴趣所在,形成自己的文化方向,终身受益。文学素养,摸不见,看不着,但如影随形,依附载体而存在,在谈吐、写作中呈现。六年级上册课本中有《长江之歌》一文,既是诗歌,也是歌曲,可诵读、可歌唱,学生通过这类型诗歌接触,以传唱形式进行学习,带动学习积极性,加强对诗歌的喜爱之情,久而久之,如鱼得水,将这种无形的情感融入到写作之中。《冰心散文集》描写南方的山,北方的树,对小朋友天真的赞美,对亲情的歌颂,每一篇都是一种情景,引发深思,产生共鸣,通过不断地进行课外阅读,逐渐提升整体的文学水平,使小学写作变得不再困难。
  五、 结论
  小学写作不是一朝一夕培养的,需要大量阅读为根基,尤其小学生,文学旅途刚刚启程,大量的课外阅读不但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阅读与写作的自我分析能力,同时在结构和素材上进行丰富的积累,为小学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产生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申翠英.课外阅读与写作的关联性[J].文学教育(下),2011年08期.
  [2]张兆鹏.作文能力的培养莫轻视课外阅读[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01期.
  作者简介:
  康淑琴,小学教师,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莲城小学。
其他文献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努力成为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先锋,将先进教学经验与教学理念运用到具体教学实践之中,并将与其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有机融合,创造性加以运用,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一些孩子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不足等原因,逐渐在学习中变得失去兴趣,丧失信心,进而产生不会学习、厌恶学习等情况,最终成为学困生。他们
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励教育应用普遍,但是应用的成效参差不齐,主要是人们对激励教育的理解与操作有较大差异。要充分处理好正向激励与反向激励的运用时机,注意激励教育的差异性
兴趣是打开学生学习空间的一把金钥匙,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感,养成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思维力和坚韧的意志力。也是有效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传统文化的缺失,让许多孩子不再懂得敬老尊贤、尊师重道。在小学着手思想教育是最基础、最简单的时段,这个阶段,有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
摘 要:以“乡村产业”为关键词,对2010—2019年CNKI数据库文献进行检索,运用Cite Space可视化工具绘制“乡村产业”发展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综合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呈现“乡村产业”研究与发展的热点、主题及研究前沿。结果发现:在不同发展阶段,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休闲农业、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精准扶贫、发展模式等是研究热点,劳动者、产业生态化、乡村振兴、乡村旅游、新型经营主体、融
美丽乡村的发展可以促进就业,有利于社会稳定,我国也不断增加对美丽乡村在城乡规划发展的投资.为此,结合实际工作研究,主要分析美丽乡村概念在城乡规划中的基本体系,从美丽乡
记叙文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挖空心思”去指导学生书写的“声情并茂”,由于学生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深厚的文学底蕴,往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而古诗因其
伴随着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获得相应的完善,使得建筑行业也获得了良好的带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开始获得了更为明显的体现.但是我国建筑行业在投入产出比率上明显低于
初中语文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更是难点,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参差不齐,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就不能使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应该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特点将学生进行分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