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获得采用不同铝(Al)粒径制备而成的聚四氟乙烯/铝(PTFE/Al)活性药型罩作用双层间隔靶的毁伤威力特性,采用模压烧结成型法制备了5种不同Al粒径(10,30,70,200μm,50/70μm)的PTFE/Al活性药型罩,并开展了相应的静爆威力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Al粒径从10μm增加到200μm时,活性射流对钢靶和铝靶的破孔面积、等效破裂孔直径、破孔隆起高度以及形成的破坏区域体积均呈现减小趋势,当Al粒径为10μm时破坏钢靶的毁伤参量为SSteel=0.4 CD(装药直径
炸药晶体在热刺激作用下的热膨胀特性是导致混合炸药应力增加及长贮时结构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采用原位X⁃射线粉末衍射技术研究了[2,2′⁃联(1,3,4⁃噁二唑)]⁃5,5′⁃二乙酰胺(ICM⁃101)的热膨胀特性,基于Rietveld全谱拟合结构精修原理,获得了ICM⁃101的热膨胀系数。结果表明,ICM⁃101在热场作用下表现出明显的可逆各向异性热膨胀,在30~170℃温度范围内晶胞参数a、b、c轴和体积V的热膨胀系数分别为9.19×10
-5,-9.22×10
-6
21世纪初,ResoDyn声共振混合器公司首次开发出了声共振混合(RAM)技术。这项技术利用声波在一种材料中形成多个微混合区,而不是传统的叶轮或转子搅拌或行星混合器产生的大混合区。这种技术可用于制药、化妆品和散装粉末混合的大规模生产,与传统的高剪切含能材料加工方法(如行星混合)相比,RAM具有潜在的优势,其优点包括更短的混合时间、改善混合均匀性、减少废物输出、没有运动部件(点火源)以及混合高粘度、难混合成分的可能性(与行星混合器相比)。RAM已成为研发和生产推进剂、炸药、烟火剂的首选加工技术。从RAM原理
通过对经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N=0、25、50、75、100、125、150)的再生混凝土立方体试块进行单轴受压试验,研究了冻融循环次数对再生混凝土应力应变全曲线的的影响,揭示了冻融循环次数对再生混凝土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和弹性模量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再生混凝土峰值应力和弹性模量呈现减小趋势,峰值应变逐渐增大,应力-应变曲线趋于扁平.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冻融循环次数的再生混凝土单轴受压本构模型及参数的数学表达式,特征参数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变化,试验结果对再生混凝土的应用和研究有
为了研究钢纤维和偏高岭土交互作用下RAC抗压强度与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对OPC组、S-MK组、S-MK5%组、S-MK10%组、S-MK15%组、S-MK20%组、S-MK25%组7组共42块RAC进行抗压、劈裂抗拉、延展性、偏高岭土取代率与立方体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之间关系对比性研究,研究表明:单掺钢纤维时,S-MK组相比于OPC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均有所增加,分别增加了13.17、0.53 MPa;钢纤维和偏高岭土的交互作用下立方体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两者均随着偏高岭土取代率增加呈现先增加后
为了得到不同试件尺寸的玄武岩纤维再生混凝土单轴受压性能的尺寸效应变化规律,设计了3组不同高厚比的棱柱体单轴受压试验,测得不同试件尺寸的轴向峰值应力、轴向峰值应变、弹性模量和应力-应变曲线.基于尺寸效应理论和微观结构分析,深入讨论了不同高厚比棱柱体试件产生尺寸效应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棱柱体试件的高厚比对弹性模量没有显著的影响.高厚比为4的试件轴向峰值应力和轴向峰值应变比高厚比为1的试件分别下降了27.3%,49.6%.试件产生尺寸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受到环箍效应和裂缝扩展宽度的影响。
以北江大桥预应力箱梁用C60低徐变混凝土为背景,对比研究了养护制度及加载龄期对C60混凝土干缩及徐变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养护制度及加载龄期对C60混凝土干缩及徐变性能影响较大,与GB/T 50082徐变试验制度相比,成型10 d内直接加载比养护28 d后加载测得的混凝土干缩、徐变结果更大,加载龄期越早,加载龄期对混凝土干缩、徐变结果影响越明显.养护28 d后开展试验时,28 d内标准养护的时间越长,混凝土干缩、徐变越小.现场施工时混凝土实际干缩、徐变性能应根据实际加载龄期及养护制度确定。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T/CECS 10087—2020《混合硅酸盐水泥》于2020年4月25日发布,2020年9月1日起实施.介绍了该标准的编制背景和意义,对标准的主要条款进行了解释和说明,以利于读者理解和标准实施。
我国西部地区拥有大面积风积砂沙漠,风积砂储量比较丰富,为了充分利用风积砂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沙化进展,推进风积砂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从风积砂的物理及化学特性、风积砂的基本力学性能和风积砂混凝土微观结构等几个方面对我国风积砂混凝土的性能研究进展做介绍,为风积砂混凝土的研究及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液体聚羧酸系减水剂和液体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等液体外加剂在夏季普遍存在霉变现象,不仅影响产品的使用效果,而且带来安全隐患.从微生物学和有机化学两个角度解释复配有葡萄糖酸钠的聚羧酸系减水剂体系的霉变机理,并据此分析减水剂霉变的影响因素.为科研人员开展相关试验提供了思路,也为聚羧酸系减水剂的生产者与使用者从源头控制霉变提供了有益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