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学结合是指所有以学校与企业部门合作为表现形式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工作相结合的教育形式,即教育活动与生产活动相结合,它有两层基本含义:首先是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工作的结合,强调过程的结合;其次是教育部门与产业界或院校与企业的结合,强调对象的结合。所以说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主体是学生。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
一、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现状
⑴ 德国双元制的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以能力为本位。以人为本注重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以能力为本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行动知识和行动能力。德国双元制的办学实质是“校企结合,以企业为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
⑵ 英国的BTEC教学的特色是将关键能力和专业能力一起列入教学目标,教学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方法引导为主、以能力培养为主。采用学习—实践—学习,即工学交替的产教结合模式,就是在正规学程中安排工作学期,在工作学期中学生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顶岗工作并获得报酬。
⑶ 北美的CBE模式打破了以传统的公共课、基础课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用人部门和职业教育部门之间密切合作,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通过职业分析确定岗位所需的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制定课程开发表,形成一系列教学模块,目标具体针对性强,受教育者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取舍学习内容,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⑷ 澳大利亚的TAFE教育是以职业教育与培训为主的教育,是建立在明确的行业职业岗位需求基础上的教育,是“为职业”的教育。TAFE教育的培训内容由相关行业制定标准,行业与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紧密结合,TAFE学院的学历文凭是对应明确岗位技能要求的职业资格证书,国家规定职业资格证书是就业上岗的必备条件等。TAFE毕业后即可直接上岗,而不再需要其他的就業培训。
⑸ 在我国,工学结合职业教育的模式可追溯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半工半读,在走过的60多个年头里,虽然有过辉煌,留下了很多值得骄傲的印记,但总体上说是不成功的。今天,重新在高等教育中提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时,以期探索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之路。
二、高职教育实施工学结合的意义
⑴ 工学结合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学习书本知识、掌握实践技术,形成劳动技能。从认识论的角度说,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掌握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往复循环,不断提高的过程。实行工学结合学生既能学习理论,又能在专业理论的指导和企业技术师傅的指点下,通过自身有意识的实际操作,更容易地学会技能。
⑵ 工学结合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职业教育新的价值取向,即由封闭的学校教育走向开放的社会教育,从单一的学校课堂走向实际的职业岗位,从学科学历本位转向职业能力本位,从理论学习为主转向实践过程学习为主。
⑶ 为职业院校前瞻性发展提供了第一手宝贵的专业设置依据。职业院校的发展与企业唇齿相依,职业院校想拥有蓬勃发展的生机,必须与时俱进,与企业发展同步。企业总是站在先进生产力的最前沿,一项新技术、新工艺的问世,一种新产品的诞生,往往孕育着一种新职业、新专业的产生,这就是职业院校发展的机遇。从这个意义上说,工学结合将职业院校发展与技术推广、技术开发紧密地结合起来,为职业院校的发展注入旺盛的生命力。
⑷ 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加速学生的成长过程。环境对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校园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读书环境;应该看到,社会环境与校园的环境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让学生提早进入社会,了解、熟悉并逐渐适应社会环境,这对学生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对学生未来的择业和社会的用人都是有利的。
三、创建促进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发展的条件
⑴ 加快完善工学结合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而我国在实施企业职业教育方面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如何保障企业持久参与的积极性,如何保障学校教学组织实施有章可循,如何保障学生的双重角色,这些问题都需要由政府在相关法规的制定中给出回答。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宏观调控作用,政府要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同时,政府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引导、鼓励企业投资职业教育。
⑵ 培育校企工学结合平台。学校与企业应根据社会行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共同制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双方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建设科研开发项目的产、学、研结合平台。职业院校可以将自己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时应用于实践,为企业、社会发挥作用;企业可以将最新的行业信息和实践结果及时准确地反馈回院校,减少院校发展方向的偏差。
⑶ 培养工学结合的师资队伍。师资是实现工学结合职教模式的关键,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加强工学结合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大量的高素质特色“双师型”师资,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⑷ 推行教学制度和课程设置的改革。国外职业教育多半采用学分制和模块式课程设置体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专业教学内容许可和职业需求的范围内自我选择。我国由于多半实施学年制,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时间的余地不大,已成为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必须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使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更好地适应我国的具体国情,提高发展的可持续性。
⑸ 依法加强对学生顶岗实习的保护工作。在劳动环境和强度方面按照法律对学生进行特定保护,要按照我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要与企业签订符合法律规定的培训合同并办理相关保险,确保学生每天与每周的工作时间。企业要在学生进入岗位前对其进行安全教育,使学生熟悉相关防护设施,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保障工学结合的正常开展。
四、结束语
总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职业教育战线要提高认识,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尽快将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到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轨道上来,与产业部门和企业一道,共同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互利共赢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把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一、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现状
⑴ 德国双元制的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以能力为本位。以人为本注重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以能力为本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行动知识和行动能力。德国双元制的办学实质是“校企结合,以企业为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
⑵ 英国的BTEC教学的特色是将关键能力和专业能力一起列入教学目标,教学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方法引导为主、以能力培养为主。采用学习—实践—学习,即工学交替的产教结合模式,就是在正规学程中安排工作学期,在工作学期中学生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顶岗工作并获得报酬。
⑶ 北美的CBE模式打破了以传统的公共课、基础课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用人部门和职业教育部门之间密切合作,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通过职业分析确定岗位所需的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制定课程开发表,形成一系列教学模块,目标具体针对性强,受教育者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取舍学习内容,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⑷ 澳大利亚的TAFE教育是以职业教育与培训为主的教育,是建立在明确的行业职业岗位需求基础上的教育,是“为职业”的教育。TAFE教育的培训内容由相关行业制定标准,行业与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紧密结合,TAFE学院的学历文凭是对应明确岗位技能要求的职业资格证书,国家规定职业资格证书是就业上岗的必备条件等。TAFE毕业后即可直接上岗,而不再需要其他的就業培训。
⑸ 在我国,工学结合职业教育的模式可追溯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半工半读,在走过的60多个年头里,虽然有过辉煌,留下了很多值得骄傲的印记,但总体上说是不成功的。今天,重新在高等教育中提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时,以期探索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之路。
二、高职教育实施工学结合的意义
⑴ 工学结合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学习书本知识、掌握实践技术,形成劳动技能。从认识论的角度说,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掌握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往复循环,不断提高的过程。实行工学结合学生既能学习理论,又能在专业理论的指导和企业技术师傅的指点下,通过自身有意识的实际操作,更容易地学会技能。
⑵ 工学结合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职业教育新的价值取向,即由封闭的学校教育走向开放的社会教育,从单一的学校课堂走向实际的职业岗位,从学科学历本位转向职业能力本位,从理论学习为主转向实践过程学习为主。
⑶ 为职业院校前瞻性发展提供了第一手宝贵的专业设置依据。职业院校的发展与企业唇齿相依,职业院校想拥有蓬勃发展的生机,必须与时俱进,与企业发展同步。企业总是站在先进生产力的最前沿,一项新技术、新工艺的问世,一种新产品的诞生,往往孕育着一种新职业、新专业的产生,这就是职业院校发展的机遇。从这个意义上说,工学结合将职业院校发展与技术推广、技术开发紧密地结合起来,为职业院校的发展注入旺盛的生命力。
⑷ 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加速学生的成长过程。环境对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校园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读书环境;应该看到,社会环境与校园的环境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让学生提早进入社会,了解、熟悉并逐渐适应社会环境,这对学生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对学生未来的择业和社会的用人都是有利的。
三、创建促进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发展的条件
⑴ 加快完善工学结合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而我国在实施企业职业教育方面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如何保障企业持久参与的积极性,如何保障学校教学组织实施有章可循,如何保障学生的双重角色,这些问题都需要由政府在相关法规的制定中给出回答。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宏观调控作用,政府要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同时,政府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引导、鼓励企业投资职业教育。
⑵ 培育校企工学结合平台。学校与企业应根据社会行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共同制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双方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建设科研开发项目的产、学、研结合平台。职业院校可以将自己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时应用于实践,为企业、社会发挥作用;企业可以将最新的行业信息和实践结果及时准确地反馈回院校,减少院校发展方向的偏差。
⑶ 培养工学结合的师资队伍。师资是实现工学结合职教模式的关键,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加强工学结合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大量的高素质特色“双师型”师资,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⑷ 推行教学制度和课程设置的改革。国外职业教育多半采用学分制和模块式课程设置体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专业教学内容许可和职业需求的范围内自我选择。我国由于多半实施学年制,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时间的余地不大,已成为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必须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使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更好地适应我国的具体国情,提高发展的可持续性。
⑸ 依法加强对学生顶岗实习的保护工作。在劳动环境和强度方面按照法律对学生进行特定保护,要按照我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要与企业签订符合法律规定的培训合同并办理相关保险,确保学生每天与每周的工作时间。企业要在学生进入岗位前对其进行安全教育,使学生熟悉相关防护设施,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保障工学结合的正常开展。
四、结束语
总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职业教育战线要提高认识,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尽快将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到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轨道上来,与产业部门和企业一道,共同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互利共赢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把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