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操,陶冶性情,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一种重要途径,可当今的中学生,十之八九害怕写作。“欲说写作好困惑”的现象相当普遍。这种普遍存在的情况,为当前的作文教学伏下诸多困惑,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思考。
“困惑”一:写作与现实生活的限制
毫无疑问,写作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有敏锐的观察生活的能力。而目前,中学生的生活大都单调而乏味。就我校而言,大部分学生是从农村来的,见识较少,知识面贫乏。同时生活圈狭小,对生活少有理解和领悟,即便有,也只是肤浅的,因此现实生活中狭小的空间导致学生的写作水平受限制。
“困惑”二:写作与课文内容脱节
现行的语文书,其篇目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特别是那些名家名篇,更是篇篇精美令人赞叹不已。而遗憾的是,那些精美绝伦的文章,犹如架上的葡萄,可望而不可即。尽管它们都是玉露甘泉,却离我们的学生太远了,解不了他们的近渴,特别是我们农村的初中生。叶圣陶老先生曾有“课文就是例子”的主张,但语文课的“例子”永远只是“例子”,使人感到深深的遗憾和长久的困惑。
“对策”一: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
目前中学生学习紧张,生活枯燥,而这恰恰又是写作的大忌,因为紧张压抑思维,而写作需要的是轻松愉快的氛围。营造氛围的方法很多,我常用到下列几种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
(1)课堂中的仿写。为了丰富作文课的内容,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我常常利用课堂进行物体的仿写。比如上《松鼠》一课时,我要求学生模仿课文,写一篇自己熟悉的动物的作文,就利用3幅小狗的挂图,图中有小狗在睡觉、有主人和它在游泳等,要求学生将小狗和松鼠的特点进行对比,把自己熟悉的小狗写出来。学生本来对小狗就熟悉,再和松鼠的特点进行对比,很快一篇关于小狗的作文就写成了。
(2)课堂创设情境。每次写作我都会创设情境。写植物的拿些植物来,让学生们各抒己见,说说这些植物的特点;写动物的就利用挂图或找容易找到的小青蛙、小蝉等动物让他们先惊喜再讲讲动物的生活习性、外形特点等。有了一定的写作氛围,学生就知道要先写什么,哪方面多写,哪方面少写,如何开头,怎样结尾。
“对策”二:时文赏析
针对目前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距甚远的缺陷,我采用提供时文以供学生赏析的做法。一般每周精选一些文章让她们欣赏。由于这些文章比较贴近现实生活,比较能够引起中学生的感情共鸣,读后不但能留下较为长久的记忆,增加他们的知识厚度,而且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记得有一次,学生欣赏完《假如你是腊梅》之后,大部分学生都被深深地感动了。他们为腊梅的遭遇叹息,又化为一种动力,使他们产生一种跃跃欲试、不吐不快的感觉。于是,一篇篇略带模仿痕迹但却形质兼美的文章相继出现了。学生们真正尝到赏文对写作带来的甜头。这样一周一练,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就渐渐地被调动起来了,写作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对策”三、灵活多变的写作训练
针对当前中学生作业多,时间紧的具体情况,我采用了灵活多变的训练方法。即每学期除了写若干大作文外,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小作文、周记,甚至杂感上。鼓励学生捕捉瞬间的灵感,无论是学校里的,家庭中的,还是社会上的所见所闻都可以写。文章不讲求篇幅长短,只求富有内涵和生活情趣。只要写得生动活泼,哪怕不成文不成章,只有三言两语也给予鼓励。这样做的结果是让学生摆脱了“写作文难”这个框框的束缚,能够轻装上阵、畅所欲言。经过几周的训练,学生的作文都很有进步。例如有个学生写了这样一篇短文:“我面对着家里笼中的小鸟,发出感叹:小鸟啊你的家在大森林里,你本应该自由自在,在蓝天飞翔的,可如今你却成了笼中鸟,心中一定有无限的忧伤!你不会述说,但我却能懂。我呢,本不想读书的,所以学校就像我的牢房。”学生能写出这样一篇篇精美的短文,教师改起来也方便,从而缓和了写作与批阅的矛盾。“文有法而无定法贵在有法”,文章怎样写,没有固定的法则,可贵之处在于不走别人的老路,而有自己的创意。特别是农村的中学生,只要多写多练,敏锐地观察生活,就一定能写出精美的好文章。
总之,欲提高中学生作文教学水平,走出困惑,就必须对教学对象有一个较为准确的把握,切实树立为学生“补位”的意识,由圈外跳入圈内。
(责任编辑 韦淑红)
“困惑”一:写作与现实生活的限制
毫无疑问,写作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有敏锐的观察生活的能力。而目前,中学生的生活大都单调而乏味。就我校而言,大部分学生是从农村来的,见识较少,知识面贫乏。同时生活圈狭小,对生活少有理解和领悟,即便有,也只是肤浅的,因此现实生活中狭小的空间导致学生的写作水平受限制。
“困惑”二:写作与课文内容脱节
现行的语文书,其篇目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特别是那些名家名篇,更是篇篇精美令人赞叹不已。而遗憾的是,那些精美绝伦的文章,犹如架上的葡萄,可望而不可即。尽管它们都是玉露甘泉,却离我们的学生太远了,解不了他们的近渴,特别是我们农村的初中生。叶圣陶老先生曾有“课文就是例子”的主张,但语文课的“例子”永远只是“例子”,使人感到深深的遗憾和长久的困惑。
“对策”一: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
目前中学生学习紧张,生活枯燥,而这恰恰又是写作的大忌,因为紧张压抑思维,而写作需要的是轻松愉快的氛围。营造氛围的方法很多,我常用到下列几种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
(1)课堂中的仿写。为了丰富作文课的内容,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我常常利用课堂进行物体的仿写。比如上《松鼠》一课时,我要求学生模仿课文,写一篇自己熟悉的动物的作文,就利用3幅小狗的挂图,图中有小狗在睡觉、有主人和它在游泳等,要求学生将小狗和松鼠的特点进行对比,把自己熟悉的小狗写出来。学生本来对小狗就熟悉,再和松鼠的特点进行对比,很快一篇关于小狗的作文就写成了。
(2)课堂创设情境。每次写作我都会创设情境。写植物的拿些植物来,让学生们各抒己见,说说这些植物的特点;写动物的就利用挂图或找容易找到的小青蛙、小蝉等动物让他们先惊喜再讲讲动物的生活习性、外形特点等。有了一定的写作氛围,学生就知道要先写什么,哪方面多写,哪方面少写,如何开头,怎样结尾。
“对策”二:时文赏析
针对目前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距甚远的缺陷,我采用提供时文以供学生赏析的做法。一般每周精选一些文章让她们欣赏。由于这些文章比较贴近现实生活,比较能够引起中学生的感情共鸣,读后不但能留下较为长久的记忆,增加他们的知识厚度,而且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记得有一次,学生欣赏完《假如你是腊梅》之后,大部分学生都被深深地感动了。他们为腊梅的遭遇叹息,又化为一种动力,使他们产生一种跃跃欲试、不吐不快的感觉。于是,一篇篇略带模仿痕迹但却形质兼美的文章相继出现了。学生们真正尝到赏文对写作带来的甜头。这样一周一练,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就渐渐地被调动起来了,写作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对策”三、灵活多变的写作训练
针对当前中学生作业多,时间紧的具体情况,我采用了灵活多变的训练方法。即每学期除了写若干大作文外,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小作文、周记,甚至杂感上。鼓励学生捕捉瞬间的灵感,无论是学校里的,家庭中的,还是社会上的所见所闻都可以写。文章不讲求篇幅长短,只求富有内涵和生活情趣。只要写得生动活泼,哪怕不成文不成章,只有三言两语也给予鼓励。这样做的结果是让学生摆脱了“写作文难”这个框框的束缚,能够轻装上阵、畅所欲言。经过几周的训练,学生的作文都很有进步。例如有个学生写了这样一篇短文:“我面对着家里笼中的小鸟,发出感叹:小鸟啊你的家在大森林里,你本应该自由自在,在蓝天飞翔的,可如今你却成了笼中鸟,心中一定有无限的忧伤!你不会述说,但我却能懂。我呢,本不想读书的,所以学校就像我的牢房。”学生能写出这样一篇篇精美的短文,教师改起来也方便,从而缓和了写作与批阅的矛盾。“文有法而无定法贵在有法”,文章怎样写,没有固定的法则,可贵之处在于不走别人的老路,而有自己的创意。特别是农村的中学生,只要多写多练,敏锐地观察生活,就一定能写出精美的好文章。
总之,欲提高中学生作文教学水平,走出困惑,就必须对教学对象有一个较为准确的把握,切实树立为学生“补位”的意识,由圈外跳入圈内。
(责任编辑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