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神经调节治疗青少年神经源性膀胱二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ysical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骶神经调节对青少年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2例青少年神经源性膀胱应用骶神经调节技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2例患儿均表现为排尿费力,伴尿频及便秘,1例残余尿量120 ml,另1例残余尿量360 ml;尿动力学检查结果为逼尿肌收缩乏力.分别进行骶3神经电极植入体外测试4周,经排尿日记及尿动力学参数评估,均获得明显改善,随后行刺激器永久性植入术.结果 术后患儿排尿费力、尿频及便秘症状明显减轻,2例患儿残余尿量分别降至20 ml和50 ml.排尿日记及尿动力学参数评估(排尿量、最大尿流率、逼尿肌收缩压)较术前好转.分别随访6个月和11个月,疗效稳定,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骶神经调节可以改善青少年神经源性膀胱的排尿及便秘症状,安全性高,但仍需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来确定此技术对儿童神经源性膀胱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

其他文献
小儿尿频、尿急、遗尿和尿失禁等各种排尿异常临床多见.仅根据这些临床症状很难判断其与逼尿肌、尿道括约肌或支配逼尿肌和括约肌的神经异常有关.逼尿肌或括约肌等任何一个环节或2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出现上述临床症状.临床医生如果不准确诊断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就进行治疗,将很难保证治疗效果。
期刊
@@
目的 研究伴有排尿功能障碍的隐性脊柱裂患儿的尿动力学特征.方法 对113例有排尿障碍的患儿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其中48例经X线确诊为隐性脊柱裂者为观察组,无脊柱裂65例为对照组.检测项目包括:尿流率测定、充盈期膀胱压力容积测定、压力流率测定、同步括约肌肌电测定、静态尿道压力测定.比较两组间主要尿动力参数异常的发生率.观察组按主要临床症状分为尿失禁、尿频、单纯夜间遗尿和排尿困难4组,应用统计学研究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