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浙江省绍兴市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一、基本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一)培育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布局区域化
制订和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着力优化农业结构,培育了一批特色主导产业,优势农产品布局区域化初具规模。全市拥有500多个特色专业村、34个专业乡镇、13个“全国特产之乡”。至2006年底,全市已建成特色农产品基地面积244.6万亩,其中“万字号”基地92个。与此同时,粮食生产连续3年保持增长,呈现出稳定发展的态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粮食生产长效机制逐步形成。
(二)培育发展市场农业,促进主体多元化
在重视特色农产品生产的同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加工带动型、合作经营型、外向经营型和科技创新型主体,促进了主体多元化,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全市拥有农业龙头企业1110家,其中省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3家,省级农业科技企业47家。2006年龙头企业实现销售额189.6亿元,利润12.8亿元,农产品加工值达155亿元,联结基地728.9万亩,带动农户169.7万户。
(三)培育发展标准农业,促进产品优质化
大力培育发展标准农业,制订绿色标准、建设绿色基地,争创绿色品牌,促进了农产品优质化。全市共制订实施农业标准299项,覆盖了茶叶、蔬菜、畜禽、水产、干果等主导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
(四)培育发展高效农业,促进资源集聚化
通过建园区、办市场,建基地,搭建农业发展新平台,促进了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全市正在建设的10个农产品加工园区,规划面积1.1万亩,规划总投资28.7亿元,已累计投入21.8亿元,123家企业入园,90家建成投产。全市62家农副产品批发市场2006年累计交易额149.4亿元,实现利润5.8亿元。有200多家农业企业在全国20多个省市设立了2000多个农产品销售窗口,有20多家龙头企业在巴西、日本、美国、摩洛哥、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销售分公司和生产基地。
(五)培育发展设施农业,促进装备现代化
培育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业的机械化水平,是现代农业发展重要的物质基础。全市建成设施农业面积达10多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超过200万千瓦,植物组织培养、畜禽基因改良、容器苗培育和生物质能等在一些行业和领域实现了突破,有的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虽然绍兴市现代农业建设已取得重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有:农民持续增收难问题依然存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总体不高,基础设施依然比较薄弱;产业化水平仍然较低,粗放经营的格局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改变;农业发展环境有待优化,体制性机制性制约因素依然突出。这些问题有待于我们花大力气加以解决。
二、现代农业建设的几点启示
一是必须树立科学发展理念。近年来,不管是在谋划工作、制订政策,还是在增加投入、开展培训、促进转移等,始终坚持城乡互动发展、互为条件,坚持“跳出农业抓农业”,坚持生态效益为先,着力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机制。粮食购销体制改革以后,积极推进大田结构调整,走多种经营、产业经营之路,实现了以粮为主向多种经营、生产经营向产业化经营的跨越,效益农业异军突起,广大农民从中获益最多。全面启动农民培训工程,提高就业创业能力,为农民转移就业创造了条件。制订并实施《绍兴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05—2010年)》,成为“十一五”时期指导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二是必须突出区域比较优势。坚持把各级重农扶农政策与绍兴的实际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绍兴的资源优势、市场优势、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实施区域优势农产品规划,建设了一批基地,培育了一批品牌,提升了一批产业,富裕了一方农民。全市基本形成了茶叶、蔬菜、花卉、畜禽、水产和干鲜水果等六大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产业带和特色区域农业块状,特色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
三是必须遵循市场改革取向。2001年以来,先后就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培育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制订政策意见,引导市场主体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核心竞争力建设。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投资效益农业,全市工商资本投资累计达到36亿元,形成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创办农产品加工园区,促进要素集聚和资源整合,走集约发展新路子,促进了农产品加工增值。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引导企业外建基地、外向创汇、外拓市场和外引资金,取得了显著成绩。
四是必须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机制体制创新,从根本上改变束缚农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近年来,我们从农民最关心、受益最明显的土地承包、科研组织、农民合作组织、科技入户和金融支农等入手,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有序推进,民营科技组织已经成为农业科技主力军,农民组织化程度得到提高,科技入户有效推进,农业企业贷款难问题得到缓解,进一步增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后劲。
五是必须优化外部发展环境。市委市政府把“三农”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从领导和政策层面加大对农业工作的扶持力度,制订并实施《绍兴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从财政、税收、土地和电力等方面给农业予以倾斜,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提供公共服务更加全面,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较大改善,农业产业化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农业外部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六是必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农业部门的职能作用,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队伍保障。各级农业部门认真履行职责,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当好参谋。努力探索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技队伍,在深化基层农技队伍建设方面作了大量探索,取得明显成效。同时,积极设计为农服务的载体,通过开展“三联三创”、农民信箱工程、农技大师制度和依法护农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浙江省绍兴市发展改革委)
一、基本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一)培育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布局区域化
制订和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着力优化农业结构,培育了一批特色主导产业,优势农产品布局区域化初具规模。全市拥有500多个特色专业村、34个专业乡镇、13个“全国特产之乡”。至2006年底,全市已建成特色农产品基地面积244.6万亩,其中“万字号”基地92个。与此同时,粮食生产连续3年保持增长,呈现出稳定发展的态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粮食生产长效机制逐步形成。
(二)培育发展市场农业,促进主体多元化
在重视特色农产品生产的同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加工带动型、合作经营型、外向经营型和科技创新型主体,促进了主体多元化,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全市拥有农业龙头企业1110家,其中省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3家,省级农业科技企业47家。2006年龙头企业实现销售额189.6亿元,利润12.8亿元,农产品加工值达155亿元,联结基地728.9万亩,带动农户169.7万户。
(三)培育发展标准农业,促进产品优质化
大力培育发展标准农业,制订绿色标准、建设绿色基地,争创绿色品牌,促进了农产品优质化。全市共制订实施农业标准299项,覆盖了茶叶、蔬菜、畜禽、水产、干果等主导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
(四)培育发展高效农业,促进资源集聚化
通过建园区、办市场,建基地,搭建农业发展新平台,促进了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全市正在建设的10个农产品加工园区,规划面积1.1万亩,规划总投资28.7亿元,已累计投入21.8亿元,123家企业入园,90家建成投产。全市62家农副产品批发市场2006年累计交易额149.4亿元,实现利润5.8亿元。有200多家农业企业在全国20多个省市设立了2000多个农产品销售窗口,有20多家龙头企业在巴西、日本、美国、摩洛哥、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销售分公司和生产基地。
(五)培育发展设施农业,促进装备现代化
培育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业的机械化水平,是现代农业发展重要的物质基础。全市建成设施农业面积达10多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超过200万千瓦,植物组织培养、畜禽基因改良、容器苗培育和生物质能等在一些行业和领域实现了突破,有的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虽然绍兴市现代农业建设已取得重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有:农民持续增收难问题依然存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总体不高,基础设施依然比较薄弱;产业化水平仍然较低,粗放经营的格局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改变;农业发展环境有待优化,体制性机制性制约因素依然突出。这些问题有待于我们花大力气加以解决。
二、现代农业建设的几点启示
一是必须树立科学发展理念。近年来,不管是在谋划工作、制订政策,还是在增加投入、开展培训、促进转移等,始终坚持城乡互动发展、互为条件,坚持“跳出农业抓农业”,坚持生态效益为先,着力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机制。粮食购销体制改革以后,积极推进大田结构调整,走多种经营、产业经营之路,实现了以粮为主向多种经营、生产经营向产业化经营的跨越,效益农业异军突起,广大农民从中获益最多。全面启动农民培训工程,提高就业创业能力,为农民转移就业创造了条件。制订并实施《绍兴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05—2010年)》,成为“十一五”时期指导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二是必须突出区域比较优势。坚持把各级重农扶农政策与绍兴的实际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绍兴的资源优势、市场优势、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实施区域优势农产品规划,建设了一批基地,培育了一批品牌,提升了一批产业,富裕了一方农民。全市基本形成了茶叶、蔬菜、花卉、畜禽、水产和干鲜水果等六大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产业带和特色区域农业块状,特色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
三是必须遵循市场改革取向。2001年以来,先后就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培育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制订政策意见,引导市场主体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核心竞争力建设。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投资效益农业,全市工商资本投资累计达到36亿元,形成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创办农产品加工园区,促进要素集聚和资源整合,走集约发展新路子,促进了农产品加工增值。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引导企业外建基地、外向创汇、外拓市场和外引资金,取得了显著成绩。
四是必须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机制体制创新,从根本上改变束缚农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近年来,我们从农民最关心、受益最明显的土地承包、科研组织、农民合作组织、科技入户和金融支农等入手,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有序推进,民营科技组织已经成为农业科技主力军,农民组织化程度得到提高,科技入户有效推进,农业企业贷款难问题得到缓解,进一步增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后劲。
五是必须优化外部发展环境。市委市政府把“三农”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从领导和政策层面加大对农业工作的扶持力度,制订并实施《绍兴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从财政、税收、土地和电力等方面给农业予以倾斜,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提供公共服务更加全面,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较大改善,农业产业化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农业外部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六是必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农业部门的职能作用,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队伍保障。各级农业部门认真履行职责,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当好参谋。努力探索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技队伍,在深化基层农技队伍建设方面作了大量探索,取得明显成效。同时,积极设计为农服务的载体,通过开展“三联三创”、农民信箱工程、农技大师制度和依法护农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浙江省绍兴市发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