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爱玉至深、至诚、至迷、至痴,因此尊玉、爱玉、佩玉、赏玉、玩玉,从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一种玉文化,它充溢了中国社会的整个历史发展时期。
凤鸟是古代先民崇拜的神鸟之一。早在距今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就出土了柔美优雅的凤鸟艺术形象。周人则更敬奉凤鸟,这与其受应天命、凤鸣岐山有关。他们将凤鸟作为吉祥鸟的象征,奉为自己的保护神。
西周时期玉凤鸟是极其盛行的一种造型形式。周原博物馆收藏的西周玉凤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它们雕琢精湛、细腻,造型别致、美观,形象生动、劲健,纹饰娴熟、流畅。有圆雕、扁雕、线雕,用流畅的线条雕琢出鸟的羽毛、爪等,有的写实,有的抽象夸张。从下面几件玉凤鸟就可以看出它们的形态特征。
尖锥冠玉雄鸟(图1)通高4厘米,宽2.7厘米,重5.7克。白玉,玉质细腻、晶莹,表面光滑。鸟呈站立状,圆眼、昂首,伸颈张嘴作鸣状,喙端呈钉头状,头上有尖圆冠,身上琢有稀疏的羽毛,尾自然下垂且分叉,腿较短,爪部琢为长方形座,下钻一较大的圆孔,胸前有一对穿的小孔。
尖锥冠玉雌鸟(图2)通高3.5厘米,宽2厘米,重6.8克。白玉,玉质细腻,晶莹,表面光滑。呈抱窝状,圆眼,喙端呈钉头状,头上有圆尖冠,翅尖上翘,尾部蹲地且分叉,爪部为长方形座,下钻一较大的圆孔与侧面的小孔相通。
以上一对圆雕玉凤鸟,雄站雌卧,是相恋的一对,极富情趣,有圆雕的肥美之感,立体感特强,为圆雕玉器中罕见的佳作。表现了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玉凤鸟(图3)通长4厘米,通高3厘米,厚0.25厘米,重6.1克。青玉,因表面受沁呈灰色,表面磨光,扁平雕。鸟作栖息状,圆眼,缩颈张嘴,卷冠,翅尖上翘,尾部分叉且两面削薄。两面均用阴线琢出鸟的目、冠、翅、足、爪、尾和羽毛。前胸有两个小圆孔,一个钻透,一个未钻透。造型风格图案化。
玉凤鸟采用扁雕和线雕相结合的手法,在造型特征上有明显的写实性和风趣性,是扁平线雕的精品。
大尾玉凤鸟(图4) 通长7.4厘米,通高3.7厘米,厚0.4厘米,重15克。白玉泛褐,玉质晶莹细腻。呈栖息状,昂首张嘴,圆眼,长冠上卷,翅尖上翘,突胸大尾,两面均用阴线琢出鸟的羽毛和足爪,前胸有两个小圆孔,一个钻透,一个未钻透,颈下有一个较大的圆孔,可穿系。
弯钩喙玉凤鸟(图5)通高3.5厘米,宽3.4厘米,厚0.25厘米,重5.7克。白玉,玉质细腻温润,洁白无瑕,有透明感。鸟呈半立状,圆眼,尖喙弯钩,冠残缺翅尖上翘,突胸,大尾垂地且分叉,尖爪倒钩,造型极其生动。
凤鸟纹、凤鸟造型在西周时期最为流行,是周人崇拜的图案造型。这两件玉鸟的边沿经过倒棱处理,成扁平状,但给人以圆雕效果。用简练、流畅、娴熟的线条雕琢出了活灵活现的鸟的形象,足显出周人对凤鸟的崇拜。
尖喙长尾玉凤鸟(图6)通长6.9厘米,高2厘米,厚0.6厘米,重11克。青绿玉,玉质晶莹鲜润,透明感强。玉鸟呈栖息状,圆眼、尖喙,昂首,翅尖上翘,长尾分叉,爪为长方形。以圆雕的手法。将一只鹊鸟的神态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实为逼真的艺术精品。
玉飞鸟(图7)通高3.3厘米,宽3.6厘米,厚0.35厘米,重7.8克。青玉受沁有白斑,玉质温润,半透明。玉鸟小尖嘴,圆眼,两翅平展,短尾分叉,作滑翔状。嘴下和右侧翅上各钻有一圆孔,用单阴线琢出云纹和倒竖纹,线条流畅,造型生动。这件玉鸟雕琢简练,寥寥数刀,便把一只展翅飞翔的小鸟惟妙惟肖地展现在人们眼前。它是古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真实写照。
圆形团凤鸟(图8)通长3.1厘米,宽2.7厘米,厚0.4厘米,重6克。灰白玉,椭圆形,正面微鼓,用双阴线琢出一圆眼、尖钩喙,头上有冠、卷曲的凤鸟纹,正中有两面对钻的圆孔。背面微凹,上用阴线琢出涡纹。
自古以来,人们赋玉以德,有“五德”、“七德”之说,相信佩玉不仅能护身、安家、辟邪,令人吉祥、顺利,而且是贵族身份、地位、权利的标志,印证了“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记载,也体现出古人重玉的风尚。这件鸟佩饰以独特的形式出现,表达了人们对这种团凤鸟形象的爱慕。
鸟鱼合雕玉佩(图9)通高7厘米,宽2厘米,厚0.25厘米,重7.8克。白玉,有赤褐色斑,半透明,表面磨光,长条扁平体。鸟圆眼,尖喙,短尾。佩体的腹背部两面均用阴线琢出如同鱼体上鳍纹,前胸钻一圆孔可穿系。
人龙鱼合雕鸟形玉佩(图10-1 10-2)通长5.8厘米,宽1.5厘米,厚0.3厘米,重6克。两件形制、大小完全一样。黄白色,通体磨光,扁雕,两面纹饰相同。整体形象似乎为一长尾鸟,但细观之,鸟头部是一头上有卷云纹状角、张口、吐舌的龙形象,与龙上鄂连接的则是一圆头、圆眼、卷云纹耳,但略去下巴的“人”头纹,鸟的尾部一分为二,一支尖上翘,似可作用,另一支短小下垂。腹下有一鱼尾式齿棱。在龙角上钻有一小孔。
鸟蛹合雕玉佩(图11)为黄玉,半透明,玉质细腻,通体磨光,圆雕,整体近似锥柱状,上端雕出一嘴微张雏卧鸟,圆眼,鸟腹下束腰,束腰下饰两道阴弦纹,再靠下饰双阴线三角纹和涡纹,其下又饰两道阴弦纹,下端呈尖锥形,蛹体中部钻一圆孔。
合雕玉佩饰是周原玉器造型的一大亮点。就这两件而言,不仅造型精美、雕琢细微、构思绝妙,而且其文化内涵比起单件的器物更深了一个层次,具有很高的科学、历史和文化艺术价值。
正因为鸟有着人类所不及的本领——飞翔,故此,鸟类的这种特征即被神秘化。先民们将鸟视为神灵动物,幻想鸟的神力来往于天地之间,并与神灵沟通。这些美好的愿望,我们从古代绮丽的神话传说中能得到证明。而那些神话传说,又常常以艺术品的形式再现,印证了古代鸟图腾信仰及“鸟神文化”的特质。
(责编:蔚蔚)
凤鸟是古代先民崇拜的神鸟之一。早在距今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就出土了柔美优雅的凤鸟艺术形象。周人则更敬奉凤鸟,这与其受应天命、凤鸣岐山有关。他们将凤鸟作为吉祥鸟的象征,奉为自己的保护神。
西周时期玉凤鸟是极其盛行的一种造型形式。周原博物馆收藏的西周玉凤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它们雕琢精湛、细腻,造型别致、美观,形象生动、劲健,纹饰娴熟、流畅。有圆雕、扁雕、线雕,用流畅的线条雕琢出鸟的羽毛、爪等,有的写实,有的抽象夸张。从下面几件玉凤鸟就可以看出它们的形态特征。
尖锥冠玉雄鸟(图1)通高4厘米,宽2.7厘米,重5.7克。白玉,玉质细腻、晶莹,表面光滑。鸟呈站立状,圆眼、昂首,伸颈张嘴作鸣状,喙端呈钉头状,头上有尖圆冠,身上琢有稀疏的羽毛,尾自然下垂且分叉,腿较短,爪部琢为长方形座,下钻一较大的圆孔,胸前有一对穿的小孔。
尖锥冠玉雌鸟(图2)通高3.5厘米,宽2厘米,重6.8克。白玉,玉质细腻,晶莹,表面光滑。呈抱窝状,圆眼,喙端呈钉头状,头上有圆尖冠,翅尖上翘,尾部蹲地且分叉,爪部为长方形座,下钻一较大的圆孔与侧面的小孔相通。
以上一对圆雕玉凤鸟,雄站雌卧,是相恋的一对,极富情趣,有圆雕的肥美之感,立体感特强,为圆雕玉器中罕见的佳作。表现了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玉凤鸟(图3)通长4厘米,通高3厘米,厚0.25厘米,重6.1克。青玉,因表面受沁呈灰色,表面磨光,扁平雕。鸟作栖息状,圆眼,缩颈张嘴,卷冠,翅尖上翘,尾部分叉且两面削薄。两面均用阴线琢出鸟的目、冠、翅、足、爪、尾和羽毛。前胸有两个小圆孔,一个钻透,一个未钻透。造型风格图案化。
玉凤鸟采用扁雕和线雕相结合的手法,在造型特征上有明显的写实性和风趣性,是扁平线雕的精品。
大尾玉凤鸟(图4) 通长7.4厘米,通高3.7厘米,厚0.4厘米,重15克。白玉泛褐,玉质晶莹细腻。呈栖息状,昂首张嘴,圆眼,长冠上卷,翅尖上翘,突胸大尾,两面均用阴线琢出鸟的羽毛和足爪,前胸有两个小圆孔,一个钻透,一个未钻透,颈下有一个较大的圆孔,可穿系。
弯钩喙玉凤鸟(图5)通高3.5厘米,宽3.4厘米,厚0.25厘米,重5.7克。白玉,玉质细腻温润,洁白无瑕,有透明感。鸟呈半立状,圆眼,尖喙弯钩,冠残缺翅尖上翘,突胸,大尾垂地且分叉,尖爪倒钩,造型极其生动。
凤鸟纹、凤鸟造型在西周时期最为流行,是周人崇拜的图案造型。这两件玉鸟的边沿经过倒棱处理,成扁平状,但给人以圆雕效果。用简练、流畅、娴熟的线条雕琢出了活灵活现的鸟的形象,足显出周人对凤鸟的崇拜。
尖喙长尾玉凤鸟(图6)通长6.9厘米,高2厘米,厚0.6厘米,重11克。青绿玉,玉质晶莹鲜润,透明感强。玉鸟呈栖息状,圆眼、尖喙,昂首,翅尖上翘,长尾分叉,爪为长方形。以圆雕的手法。将一只鹊鸟的神态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实为逼真的艺术精品。
玉飞鸟(图7)通高3.3厘米,宽3.6厘米,厚0.35厘米,重7.8克。青玉受沁有白斑,玉质温润,半透明。玉鸟小尖嘴,圆眼,两翅平展,短尾分叉,作滑翔状。嘴下和右侧翅上各钻有一圆孔,用单阴线琢出云纹和倒竖纹,线条流畅,造型生动。这件玉鸟雕琢简练,寥寥数刀,便把一只展翅飞翔的小鸟惟妙惟肖地展现在人们眼前。它是古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真实写照。
圆形团凤鸟(图8)通长3.1厘米,宽2.7厘米,厚0.4厘米,重6克。灰白玉,椭圆形,正面微鼓,用双阴线琢出一圆眼、尖钩喙,头上有冠、卷曲的凤鸟纹,正中有两面对钻的圆孔。背面微凹,上用阴线琢出涡纹。
自古以来,人们赋玉以德,有“五德”、“七德”之说,相信佩玉不仅能护身、安家、辟邪,令人吉祥、顺利,而且是贵族身份、地位、权利的标志,印证了“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记载,也体现出古人重玉的风尚。这件鸟佩饰以独特的形式出现,表达了人们对这种团凤鸟形象的爱慕。
鸟鱼合雕玉佩(图9)通高7厘米,宽2厘米,厚0.25厘米,重7.8克。白玉,有赤褐色斑,半透明,表面磨光,长条扁平体。鸟圆眼,尖喙,短尾。佩体的腹背部两面均用阴线琢出如同鱼体上鳍纹,前胸钻一圆孔可穿系。
人龙鱼合雕鸟形玉佩(图10-1 10-2)通长5.8厘米,宽1.5厘米,厚0.3厘米,重6克。两件形制、大小完全一样。黄白色,通体磨光,扁雕,两面纹饰相同。整体形象似乎为一长尾鸟,但细观之,鸟头部是一头上有卷云纹状角、张口、吐舌的龙形象,与龙上鄂连接的则是一圆头、圆眼、卷云纹耳,但略去下巴的“人”头纹,鸟的尾部一分为二,一支尖上翘,似可作用,另一支短小下垂。腹下有一鱼尾式齿棱。在龙角上钻有一小孔。
鸟蛹合雕玉佩(图11)为黄玉,半透明,玉质细腻,通体磨光,圆雕,整体近似锥柱状,上端雕出一嘴微张雏卧鸟,圆眼,鸟腹下束腰,束腰下饰两道阴弦纹,再靠下饰双阴线三角纹和涡纹,其下又饰两道阴弦纹,下端呈尖锥形,蛹体中部钻一圆孔。
合雕玉佩饰是周原玉器造型的一大亮点。就这两件而言,不仅造型精美、雕琢细微、构思绝妙,而且其文化内涵比起单件的器物更深了一个层次,具有很高的科学、历史和文化艺术价值。
正因为鸟有着人类所不及的本领——飞翔,故此,鸟类的这种特征即被神秘化。先民们将鸟视为神灵动物,幻想鸟的神力来往于天地之间,并与神灵沟通。这些美好的愿望,我们从古代绮丽的神话传说中能得到证明。而那些神话传说,又常常以艺术品的形式再现,印证了古代鸟图腾信仰及“鸟神文化”的特质。
(责编:蔚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