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苏联著名散文家康·巴乌斯托夫斯基在《一束假花》的文章里,回忆自己初学写作的状况,十分有趣。那时,他还是中学生,一个月里可把厚厚的笔记本写满诗。
他写忧伤:“闪烁着蛋白石的光芒/在那迟缓的岁月的篇章里……”
为什么“忧伤”会闪着蛋白石的光芒呢?他说,无论在当时,还是后来,他都无法解释清楚。因为“仅仅是文字的音调吸引了我。我没有考虑到意思。”
这故事也使我回想自己初学写作的时候,总恨不得把自己平时掌握的美妙的,或者美丽的词汇全堆上去。以为,文学就是美丽的语言;诗歌,就是好听的话语。这样的作品,除了和自己一样认识文学的同学欣赏之外,报刊社理所当然要把稿子退回来,或者抛弃掉。
巴乌斯托夫斯基后来说自己那些诗写得“很坏”,原因是“绮靡、矫饰”。“绮靡、矫饰”,大约是现代的一种时代病。我们随时可以从有钱人装饰一新的屋舍,从街上打扮入时的妇人们的浓妆艳抹体验出它的滋味。“绮靡、矫饰”里,显示的是一种堆砌、夸张、炫耀、虚浮、掩饰的病态。一句话,是矫情。远远地脱离着真实,脱离着平易、天然所呈现出的本色力量。
朴素,不是诗歌惟一的美学标志;但“矫饰”却永远是诗歌的缺点。初学写诗的朋友,首先要善于捕捉到诗;然后,把那种鲜亮的、还带着露珠和剪折时伤口上还流淌着液汁的花朵,献给编辑和读者。这是成功的第一步。
许多人写诗,不是因为生活的撞击和启发,而是因为读了别人的诗而引起的粗浅联想,拿起笔来,装点成篇。没有真实的感觉,只有靠文字去装饰了。
平静、富裕的生活,有时会滋长人们“绮靡”的审美情调,把华丽、富态、雍容华贵错当成雅致。文学需要刻划,但一切雕琢之痕,都常常意味着败笔。
珍惜观察、认识生活时的最初感触。在这种最初的感觉上,延伸想象、深化理性,自始至终保护这种感觉的自然发展形态。所谓自然,就是适度的,而不是勉强的,或牵强的,
有个笑话叫《打岔》:别人说城门楼子,你说嘴上瘊子,别人说城门楼子倒了,你说把嘴上的瘊子咬了。这笑话挖苦的正是那些牵强附会的人。放弃矫饰!从一开始就得这样认识文学!
(责编 高凯)
他写忧伤:“闪烁着蛋白石的光芒/在那迟缓的岁月的篇章里……”
为什么“忧伤”会闪着蛋白石的光芒呢?他说,无论在当时,还是后来,他都无法解释清楚。因为“仅仅是文字的音调吸引了我。我没有考虑到意思。”
这故事也使我回想自己初学写作的时候,总恨不得把自己平时掌握的美妙的,或者美丽的词汇全堆上去。以为,文学就是美丽的语言;诗歌,就是好听的话语。这样的作品,除了和自己一样认识文学的同学欣赏之外,报刊社理所当然要把稿子退回来,或者抛弃掉。
巴乌斯托夫斯基后来说自己那些诗写得“很坏”,原因是“绮靡、矫饰”。“绮靡、矫饰”,大约是现代的一种时代病。我们随时可以从有钱人装饰一新的屋舍,从街上打扮入时的妇人们的浓妆艳抹体验出它的滋味。“绮靡、矫饰”里,显示的是一种堆砌、夸张、炫耀、虚浮、掩饰的病态。一句话,是矫情。远远地脱离着真实,脱离着平易、天然所呈现出的本色力量。
朴素,不是诗歌惟一的美学标志;但“矫饰”却永远是诗歌的缺点。初学写诗的朋友,首先要善于捕捉到诗;然后,把那种鲜亮的、还带着露珠和剪折时伤口上还流淌着液汁的花朵,献给编辑和读者。这是成功的第一步。
许多人写诗,不是因为生活的撞击和启发,而是因为读了别人的诗而引起的粗浅联想,拿起笔来,装点成篇。没有真实的感觉,只有靠文字去装饰了。
平静、富裕的生活,有时会滋长人们“绮靡”的审美情调,把华丽、富态、雍容华贵错当成雅致。文学需要刻划,但一切雕琢之痕,都常常意味着败笔。
珍惜观察、认识生活时的最初感触。在这种最初的感觉上,延伸想象、深化理性,自始至终保护这种感觉的自然发展形态。所谓自然,就是适度的,而不是勉强的,或牵强的,
有个笑话叫《打岔》:别人说城门楼子,你说嘴上瘊子,别人说城门楼子倒了,你说把嘴上的瘊子咬了。这笑话挖苦的正是那些牵强附会的人。放弃矫饰!从一开始就得这样认识文学!
(责编 高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