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五年制高职的学情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特点,将翻转课堂模式和PBL问题探究模式有机融合,发挥优势,避其不足,设计“导学—拓展—呈现—突破—提升”翻转课堂教学流程,以“课前导学任务单”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探索体验;课堂展示呈现预学,集中突破重难点,最后回归生活,学以致用,提升所学。
【关键词】翻转课堂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认知
翻转课堂的出现是基于发达的网络媒体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及日渐灵活、个性化的学习个体情况和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必然需要。笔者结合五年制高职的学情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特点,选取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课程的部分教学内容,将“翻转课堂模式”和“PBL问题探究模式”紧密结合,尝试“引领学生走出课堂、探索体验”,“把生活带入课堂、参与课堂”,初步尝试“局部翻转课堂”的教学实验。本文以“职业认知”这一话题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一、结合课程实际和学情特点,寻找实施“翻转课堂”的突破点
翻转课堂的优势之一是教师可以更了解学生和学生的生活,翻转视频的制作和翻转课堂交流更有针对性。
首先,建立课外交流平台做好学情了解。借助QQ交流平台和校园网建立交流群,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沟通,了解其学习基础和学习困惑,通过学生的问题和反馈寻找“翻转”的突破点——学生对职业认知的困惑和需求点。调查结果显示,89%的一年级学生不清楚本专业要学习哪些课程,76%的学生不清楚自己的专业学习能否适应岗位的需要,即对职业能力需求和专业关系的认识比较模糊。
其次,分析学生心理特点,把握问题成因。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五年制高职一年级学生年龄在14~15岁之间,正处在“第六个成长关键期”的他们,感性观察能力比较强,但他们对理论知识缺乏兴趣;有一定的综合分析、抽象思考的能力,渴望独立,但是缺乏社会经验和行动能力;想思考,但缺少方法和逻辑思维能力,急需正确的有针对性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方法和价值观的引导。课前调查结果显示,仅有不足21%的学生有一些社会实践经验,72%的学生不清楚能用什么方法来系统、准确地了解专业学习和职业。
最后,结合课程实际和学情需要寻找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铺垫“翻转课堂”第一步。以“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岗位能力的对接”这一实际问题作为抓手,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生活经验作为翻转能力基础,我们设计了“拄着拐棍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翻转思路。
二、独立学习策略让“导学任务单”生发新活力
首先,结合学情和教学内容设计引导学生课前自学的“导学任务单”,激发学生渴望“走出课堂、了解社会”的实践需要,在“探索体验”中铺垫课堂翻转教学环节。在“导学任务单”里,设计两项学生“拓展探索”活动:第一,走进家庭,和父母对话,了解自己家族的职业人脉和职业能力倾向,完成“职业家谱树”的填写。第二,小组合作,走进家乡,和家乡对话,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产业、行业,完成“结合经济发展立足家乡”的职业目标分解探索任务。学习在生活中进行自学,利用计算机能力、媒体使用能力为课堂翻转环节做好资料准备。即用“导学任务单”作为“脚手架”,课前引导学生独立、主动探索、感性体验,进行“基础知识点”的预习,拓展课堂时空,培养学生自学的良好习惯,同时充分利用“最近发展区”原理,优化课堂,增强教学针对性。
其次,设计学习思考总结的作业表,发挥学生独立思考能动性的心理需要,铺垫“翻转课堂”的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导学任务中的“课程与专业分析表”和“职业岗位分析表”锻炼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在进行实践探索活动的同时完成感性认知到理性思考的上升。
三、突出课程特点,探索课堂教学新流程
学生已经习惯了“你教我学”的被动式学习流程和思维模式,成为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最大桎梏,如何变学生的“被动习惯”为“主动参与”呢?
我们结合“PBL模式”进行问题激疑,有机串起翻转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设计系列新的课堂教学流程(见图1),给学生参与和展示的机会,在课堂的局部环节实施课堂翻转,逐步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习惯和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具体教学环节设计和实施如下:
首先,课前增加“拓展探索”,让学生课前走进生活,对话生活,探索体验进行自主预学,并调整网络获取短小视频和教师制作视频的现实局限,取而代之的是让学生分组用手机、家庭摄像机等录制“校友专业课程采访视频”“父母交流视频”“职场人采访视频”,利用计算机制作“家族树”“家乡美探索”课件,在课堂上进行个案展示。让学生根据导学任务和自身困惑访谈、拍摄,分组制作探索体验的展示视频,在探索体验和拍摄制作中既完成了对职业岗位问题和课程设置的解惑,又利用和展示了自身的动手制作能力。
其次,课堂教学流程中增加“呈现体验”的教学环节,给学生参与课堂、主宰课堂的机会。在展示探索成果,分析探索收获,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同时,完成自身知识的建构式学习。展示环节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针对“专业课程设置”的学习情况反馈。由2~3名学生展示自己在自学采访中完成的“课程与专业分析表”,同时提出学习困惑。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并进行及时总结。
第二部分是针对专业学习和职业定位方法学习内容。该部分展示活动之一,由2~3名学生展示自己在自学采访中完成的“家谱树”,利用“认识自我”中的部分知识进行自身职业能力基础分析,然后再结合家人人脉分析,完成“职业岗位分析表”中部分内容的填写;该部分展示活动之二,每组派一名代表将“对话家乡”的采访成果进行展示(见图2),分析家乡的美食特产、风土人情、优势行业产业企业等,引导学生在探索家乡美的过程中加深对家乡的了解,能够立足家乡,建设家乡,从经济社会实际情况出发进行职业定位,进行地域职业定位方法的探索。每组解决的问题和收获通过展示活动与同学们分享,把探索交流体验中遇到的问题和没有解决的问题拿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即展示环节中讲述自己的采访感受、采访结果和采访困惑,供全体学生进行交流、思考和学习。教师担当组织角色,承担疏导、讲解难点的任务。 第三部分是针对专业学习和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对接问题。每组派一名代表讲述“采访职场人”的学习情况、收获和困惑,完成对困惑的思考,学习分析岗位综合能力需求点有哪些,认识到专业学习和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第三,运用“PBL”问题探究法,设置问题情景,不断引导学生在问题中学会合作探究,在“头脑风暴”中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分析,在活动中见能力,合作中得启发,互动中增情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第四,设计总结、提升思维的评价表,组织学生评审团进行学习过程评价和课后学习效果评价,完成“感性资料”积累到“理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四、翻转教学实施效果和启发
通过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我们概况总结出,“课前导学任务单”的设计,初步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开启了“翻转课堂”。“拓展探索”和“呈现体验”的教学环节设计较好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表达、分析、思考、合作和评价等多元能力。学生在“呈现体验”活动通过对话父母,对话生活,触动情感,作业成效显著。在“呈现体验”环节,学生展示自己的拍摄、制作成果,自豪地讲述自己的家乡,增强了爱父母、爱家乡的情感。系列表格的填写和多角度的评价在课堂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完成了自身知识的建构,实现了感性到理性的不断提升。“PBL”问题探究和翻转理论有机结合,使课堂自然融合。
当然在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和注意的地方。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翻转课堂,课前作业的完成和监督工作是实现课堂翻转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师课前跟踪辅导,及时解决学生的学习难题。■
【参考文献】
[1]王维婷.基于PBL的高职统计教学设计实践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职教版),2013(9).
[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3]王彩霞.翻转课堂优化中职课堂教学探析[J].职教论坛,2013(6).
[4]大学生就业创业网.职业生涯规划的外在条件:职业认知[EB/OL].(2014-04-19).http://www.dxsdgw.com/WebDataSource/shownews.aspx id=475.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关键词】翻转课堂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认知
翻转课堂的出现是基于发达的网络媒体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及日渐灵活、个性化的学习个体情况和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必然需要。笔者结合五年制高职的学情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特点,选取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课程的部分教学内容,将“翻转课堂模式”和“PBL问题探究模式”紧密结合,尝试“引领学生走出课堂、探索体验”,“把生活带入课堂、参与课堂”,初步尝试“局部翻转课堂”的教学实验。本文以“职业认知”这一话题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一、结合课程实际和学情特点,寻找实施“翻转课堂”的突破点
翻转课堂的优势之一是教师可以更了解学生和学生的生活,翻转视频的制作和翻转课堂交流更有针对性。
首先,建立课外交流平台做好学情了解。借助QQ交流平台和校园网建立交流群,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沟通,了解其学习基础和学习困惑,通过学生的问题和反馈寻找“翻转”的突破点——学生对职业认知的困惑和需求点。调查结果显示,89%的一年级学生不清楚本专业要学习哪些课程,76%的学生不清楚自己的专业学习能否适应岗位的需要,即对职业能力需求和专业关系的认识比较模糊。
其次,分析学生心理特点,把握问题成因。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五年制高职一年级学生年龄在14~15岁之间,正处在“第六个成长关键期”的他们,感性观察能力比较强,但他们对理论知识缺乏兴趣;有一定的综合分析、抽象思考的能力,渴望独立,但是缺乏社会经验和行动能力;想思考,但缺少方法和逻辑思维能力,急需正确的有针对性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方法和价值观的引导。课前调查结果显示,仅有不足21%的学生有一些社会实践经验,72%的学生不清楚能用什么方法来系统、准确地了解专业学习和职业。
最后,结合课程实际和学情需要寻找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铺垫“翻转课堂”第一步。以“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岗位能力的对接”这一实际问题作为抓手,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生活经验作为翻转能力基础,我们设计了“拄着拐棍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翻转思路。
二、独立学习策略让“导学任务单”生发新活力
首先,结合学情和教学内容设计引导学生课前自学的“导学任务单”,激发学生渴望“走出课堂、了解社会”的实践需要,在“探索体验”中铺垫课堂翻转教学环节。在“导学任务单”里,设计两项学生“拓展探索”活动:第一,走进家庭,和父母对话,了解自己家族的职业人脉和职业能力倾向,完成“职业家谱树”的填写。第二,小组合作,走进家乡,和家乡对话,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产业、行业,完成“结合经济发展立足家乡”的职业目标分解探索任务。学习在生活中进行自学,利用计算机能力、媒体使用能力为课堂翻转环节做好资料准备。即用“导学任务单”作为“脚手架”,课前引导学生独立、主动探索、感性体验,进行“基础知识点”的预习,拓展课堂时空,培养学生自学的良好习惯,同时充分利用“最近发展区”原理,优化课堂,增强教学针对性。
其次,设计学习思考总结的作业表,发挥学生独立思考能动性的心理需要,铺垫“翻转课堂”的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导学任务中的“课程与专业分析表”和“职业岗位分析表”锻炼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在进行实践探索活动的同时完成感性认知到理性思考的上升。
三、突出课程特点,探索课堂教学新流程
学生已经习惯了“你教我学”的被动式学习流程和思维模式,成为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最大桎梏,如何变学生的“被动习惯”为“主动参与”呢?
我们结合“PBL模式”进行问题激疑,有机串起翻转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设计系列新的课堂教学流程(见图1),给学生参与和展示的机会,在课堂的局部环节实施课堂翻转,逐步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习惯和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具体教学环节设计和实施如下:
首先,课前增加“拓展探索”,让学生课前走进生活,对话生活,探索体验进行自主预学,并调整网络获取短小视频和教师制作视频的现实局限,取而代之的是让学生分组用手机、家庭摄像机等录制“校友专业课程采访视频”“父母交流视频”“职场人采访视频”,利用计算机制作“家族树”“家乡美探索”课件,在课堂上进行个案展示。让学生根据导学任务和自身困惑访谈、拍摄,分组制作探索体验的展示视频,在探索体验和拍摄制作中既完成了对职业岗位问题和课程设置的解惑,又利用和展示了自身的动手制作能力。
其次,课堂教学流程中增加“呈现体验”的教学环节,给学生参与课堂、主宰课堂的机会。在展示探索成果,分析探索收获,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同时,完成自身知识的建构式学习。展示环节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针对“专业课程设置”的学习情况反馈。由2~3名学生展示自己在自学采访中完成的“课程与专业分析表”,同时提出学习困惑。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并进行及时总结。
第二部分是针对专业学习和职业定位方法学习内容。该部分展示活动之一,由2~3名学生展示自己在自学采访中完成的“家谱树”,利用“认识自我”中的部分知识进行自身职业能力基础分析,然后再结合家人人脉分析,完成“职业岗位分析表”中部分内容的填写;该部分展示活动之二,每组派一名代表将“对话家乡”的采访成果进行展示(见图2),分析家乡的美食特产、风土人情、优势行业产业企业等,引导学生在探索家乡美的过程中加深对家乡的了解,能够立足家乡,建设家乡,从经济社会实际情况出发进行职业定位,进行地域职业定位方法的探索。每组解决的问题和收获通过展示活动与同学们分享,把探索交流体验中遇到的问题和没有解决的问题拿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即展示环节中讲述自己的采访感受、采访结果和采访困惑,供全体学生进行交流、思考和学习。教师担当组织角色,承担疏导、讲解难点的任务。 第三部分是针对专业学习和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对接问题。每组派一名代表讲述“采访职场人”的学习情况、收获和困惑,完成对困惑的思考,学习分析岗位综合能力需求点有哪些,认识到专业学习和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第三,运用“PBL”问题探究法,设置问题情景,不断引导学生在问题中学会合作探究,在“头脑风暴”中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分析,在活动中见能力,合作中得启发,互动中增情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第四,设计总结、提升思维的评价表,组织学生评审团进行学习过程评价和课后学习效果评价,完成“感性资料”积累到“理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四、翻转教学实施效果和启发
通过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我们概况总结出,“课前导学任务单”的设计,初步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开启了“翻转课堂”。“拓展探索”和“呈现体验”的教学环节设计较好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表达、分析、思考、合作和评价等多元能力。学生在“呈现体验”活动通过对话父母,对话生活,触动情感,作业成效显著。在“呈现体验”环节,学生展示自己的拍摄、制作成果,自豪地讲述自己的家乡,增强了爱父母、爱家乡的情感。系列表格的填写和多角度的评价在课堂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完成了自身知识的建构,实现了感性到理性的不断提升。“PBL”问题探究和翻转理论有机结合,使课堂自然融合。
当然在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和注意的地方。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翻转课堂,课前作业的完成和监督工作是实现课堂翻转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师课前跟踪辅导,及时解决学生的学习难题。■
【参考文献】
[1]王维婷.基于PBL的高职统计教学设计实践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职教版),2013(9).
[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3]王彩霞.翻转课堂优化中职课堂教学探析[J].职教论坛,2013(6).
[4]大学生就业创业网.职业生涯规划的外在条件:职业认知[EB/OL].(2014-04-19).http://www.dxsdgw.com/WebDataSource/shownews.aspx id=475.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