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当今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时代特征明确指出:教育应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素质教育是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而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很多,通过训练创造性思维来培养创新能力是教育实践中用得最多的方法。
一、消除心理定势,培养创造性思维。
首先在课堂上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新型师生关系,尽量减少教学中太多的规定,多鼓励他们提问、辩论,多引导他们动脑、动手实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在课上敢想、敢问、敢动,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其次要让学生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加强对生活的体验,扩大视眼,从而使学生不受教材范围、教师思维的约束,积极地动脑,勇敢地探索。
如在劳技课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我每次都让他们自由组合,5~6人一个小组,每次我先把操作要点作简要介绍,然后请学生讨论操作,其间随时可以争论、提出疑问,还可以介绍自己认为更简单、更方便的操作,我们老师则和他们一起活动,仅在适当时给点暗示或点拨、引导,使学生的争论“柳暗花明”。当然,也让他们别忘了这是在课堂。
在评估学生的作品时,我会这样评价:你听听老师的意见怎么样?你看看老师的这套方案可行吗?让他们敢想、敢动手去做。
二、引导质疑,启迪创造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善于质疑是创造发明的思维基础,有“疑”有“思”才会有探索。劳技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学习劳动的基本知识,又要进行实践操作,把两者结合起来,并在这些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很多人(包括有些教师及学生)都认为劳技课就是简单的手工制作课。为此,我调整了上课模式,让他们从课中认识到其实劳技并非是简单的手工制作,我的模式是:
趣—授—练—评
趣:在课上创设富有鼓动性、竞争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从而独立地创造性地进行劳动再实践。巩固形成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情感,激发学生兴趣则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授:传授新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一个步骤中,教师把劳动基础知识、技术要求、操作过程、注意事项等,通过讨论、讲解、演示等各种教学手段传输给学生。
练: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已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创造出自己所设想的物品,在练习中加入“新思路”、“新观念”,在“操作”中运用“新方法”。这一过程要求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力,设计出自己想做的东西。这一过程就是学生将自己创作的物品付之于实践,生产出自己的作品。
评:在“评价”中采用“新方式”,得出“新结论”,让所学的知识得以升华,思维更加开阔。
三、通过各种创造活动,发展创造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能单纯局限于课堂,而在于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课内外同时启迪他们的智慧,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在发展创造思维中起着尤其重要的作用。
劳技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与其他各科相比,有着独特的途径——实践操作。劳技课的实践操作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带领学生参观,组织学生课外实践,也可以开设兴趣小组等。让学生明白知识来自于生活,让他们把生活和知识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发现和充实,让他们学习的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
四、鼓励大胆联想,培养创新精神。
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想象能力对于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伟大物理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能做出伟大的发现。
要创新就必须会想象,因此,在劳技课实践操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对劳技课动手操作过程的兴趣,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只有勇于想象,勤于想象,善于想象,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劳动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一样,都担负着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发展能力的任务。但它有独持的要求,就是学生必须学习有关的生活和生产劳动的知识、技术原理和在智力、能力诸方面培养学生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只要劳技教师意识到学生具有创造潜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坚持“教学做合一”,劳技课教学就会使无数学生的创造力迸发出艳丽的火花,而且常开不败。
一、消除心理定势,培养创造性思维。
首先在课堂上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新型师生关系,尽量减少教学中太多的规定,多鼓励他们提问、辩论,多引导他们动脑、动手实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在课上敢想、敢问、敢动,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其次要让学生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加强对生活的体验,扩大视眼,从而使学生不受教材范围、教师思维的约束,积极地动脑,勇敢地探索。
如在劳技课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我每次都让他们自由组合,5~6人一个小组,每次我先把操作要点作简要介绍,然后请学生讨论操作,其间随时可以争论、提出疑问,还可以介绍自己认为更简单、更方便的操作,我们老师则和他们一起活动,仅在适当时给点暗示或点拨、引导,使学生的争论“柳暗花明”。当然,也让他们别忘了这是在课堂。
在评估学生的作品时,我会这样评价:你听听老师的意见怎么样?你看看老师的这套方案可行吗?让他们敢想、敢动手去做。
二、引导质疑,启迪创造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善于质疑是创造发明的思维基础,有“疑”有“思”才会有探索。劳技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学习劳动的基本知识,又要进行实践操作,把两者结合起来,并在这些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很多人(包括有些教师及学生)都认为劳技课就是简单的手工制作课。为此,我调整了上课模式,让他们从课中认识到其实劳技并非是简单的手工制作,我的模式是:
趣—授—练—评
趣:在课上创设富有鼓动性、竞争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从而独立地创造性地进行劳动再实践。巩固形成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情感,激发学生兴趣则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授:传授新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一个步骤中,教师把劳动基础知识、技术要求、操作过程、注意事项等,通过讨论、讲解、演示等各种教学手段传输给学生。
练: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已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创造出自己所设想的物品,在练习中加入“新思路”、“新观念”,在“操作”中运用“新方法”。这一过程要求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力,设计出自己想做的东西。这一过程就是学生将自己创作的物品付之于实践,生产出自己的作品。
评:在“评价”中采用“新方式”,得出“新结论”,让所学的知识得以升华,思维更加开阔。
三、通过各种创造活动,发展创造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能单纯局限于课堂,而在于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课内外同时启迪他们的智慧,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在发展创造思维中起着尤其重要的作用。
劳技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与其他各科相比,有着独特的途径——实践操作。劳技课的实践操作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带领学生参观,组织学生课外实践,也可以开设兴趣小组等。让学生明白知识来自于生活,让他们把生活和知识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发现和充实,让他们学习的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
四、鼓励大胆联想,培养创新精神。
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想象能力对于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伟大物理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能做出伟大的发现。
要创新就必须会想象,因此,在劳技课实践操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对劳技课动手操作过程的兴趣,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只有勇于想象,勤于想象,善于想象,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劳动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一样,都担负着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发展能力的任务。但它有独持的要求,就是学生必须学习有关的生活和生产劳动的知识、技术原理和在智力、能力诸方面培养学生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只要劳技教师意识到学生具有创造潜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坚持“教学做合一”,劳技课教学就会使无数学生的创造力迸发出艳丽的火花,而且常开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