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捕捉商机
钟竹,30岁出头,浓眉大眼,为人相当随和,与人交谈时嘴角永远挂着一丝微笑,流露出豁达与自信。作为一个来自浙江的商人,他在筑城的小圈子里也是颇有些名气:服装、鞋袜生意都做过,而且绝大部分生意从未失过手。
2004年4月的一天,钟竹在上网时,偶尔浏览到一个网页,是他老家直州的一家竹炭公司开设的公司网页。上面专门介绍了一些竹炭的运用与前景。这下把他的心扑通一下给抓紧了,因为他从一个商人的嗅觉中发现:这是一个很大的商机。而且筑城这个地方潮湿严重,居民消费能力也不错,于是他快速做下决断:回一趟老家直州。
二、考察盟主
钟竹坐了30多个小时的火车,回到了家乡直州。他没有直接回家看望父母妻儿,而是直奔网页上提的M竹炭公司而去。
对M竹炭公司一番考察下来,钟竹发现这个厂家并不像网页上描述的那么庞大,顶多就算一个不到100人的小企业。不过,也没让他特失望,因为这个厂家毕竟不是一个小作坊。身为浙江人,他很清楚:竹炭这个项目既然是一个新兴的行业,那就说明这个行业才刚刚起步,也就不可能现在就出现巨型企业。再说,在江浙这一带,就是中小企业居绝大多数。所以,自己见到的这一幕实属常理中。
晚上回到宾馆,钟竹回想起白天见到的公司的办公地点、厂房、车间、工人……当然更重要的是他和M竹炭公司匡总谈的话……
白天钟竹在匡总办公室与他至少谈了两个小时。匡总告诉钟竹,M竹炭公司目前是国内最大,拥有竹林面积最大的竹炭生产企业。跟他们合作,不用担心货源,而且品种也是国内最多的。只要加盟他们,一定会赚到钱的!
谈到最后,匡总直接说:“你把首批货款打了,马上给你发货。筑城市场就是你的了,准备好赚钱吧!”
钟竹听匡总这样说,脸上浅浅地笑了笑。作为一个从商多年的人,他显然觉得马上打款有点过于草率。于是他微带歉意,慎重地对匡总说:“我想再去看一下车间,明天再给你答复。”匡总一听就说:“没问题。”他马上叫秘书带钟竹到车间去参观一下。
钟竹晚上回到宾馆,望着直州夜晚辉煌的灯火,心里不禁横下决心:做!虽然这家厂子的实力不大,但自己本来是看好这个新行业的前景嘛!再说没有卖不出去的东西,自己努力才是最重要的!
就这样,第二天钟竹便敲定了自己的盟主,成了M竹炭公司的一名加盟商。
三、开业迎客
钟竹回到筑城后,马上着手寻找开竹炭专卖店的门面。他每天早出晚归,谈了10多家。但都因为好门面的租金、转让费高得吓人,便宜的门面基本上又很“恐龙”,就这样,钟竹持续了一周,将大街小巷摸了个遍。
有一天,钟竹心里郁闷得发慌,于是就跑到街边书摊上买了本《创富指南》。他躺在床上,仔细翻阅,忽然有篇文章的题目吸引了他的目光——产品需要定位!
钟竹读完这篇文章后,心里忽然犹如洒入一缕阳光,亮堂多了。他停下了四处逛寻门面的脚步,凭着自己多年做生意的经验,分析了一下竹炭制晶的目标客户。钟竹认为自己代理的竹炭制品多为家居用品,所以客户应该集中在居民区。钟竹觉得自己应该把专卖店开在社区里。
第二天,他就在永乐路上找到了价钱符合自己心理定位的合适门面。钟竹签下租房合同,把押金、房租费全给交了。然后,他跑到街边找了几个“装修游击战士”开始全面装修自己的店面。捣弄两三天后。店面焕然一新。店子虽小,但处处还是体现出了钟竹自己想要达到的效果,也体现出了竹炭制品专卖店应有的风情。
钟竹的竹炭专卖店在几个朋友送来的花篮中开业迎客了。但出乎钟竹的意料,开业的客流稀少,虽然偶尔会有行人往店里观望,但走进店里细瞧的人实在太少。好不容易进来一个,钟竹拿出百分之两百的热情给人家介绍半天店内陈列的竹炭制品,最终还是一个产品也没卖出。开业的第一天,钟竹的心情在起伏中度过,内心深处产生了一种模糊的恐慌感。
四、艰辛经营
也许一开业就注定了钟竹竹炭店生意的惨淡经营。这个20平方米左右的店堂里,从早到晚,进来逛的人不到10位,而且掏钱购物的顾客更是少之又少。运气好的话,生意还能做到每天一、两百的营业额,但更多的时候是几十元,甚至是零光蛋。这样的销售状况,让钟竹极端烦躁。要知道每天的房租开销就近70元,不算自个儿人力成本,还有电费、水费等一些杂费呢,如此低迷的营业额无疑让钟竹每开一天店门,就多一天费用上的亏损。
钟竹在焦灼、矛盾的心情中度过了第一个月。月末一统计,一个月营业额才一千多元,这点钱连房租都不够。不算前期投入,就当月而言,钟竹尽亏损两千多元。钟竹的心犹如掉进了严冬的冰水里……回想起当初选这个项目时的那种执着,那份激动。再想想开业后这一个月的艰辛,一股莫名的悲伤淹没了钟竹。
然而钟竹毕竟是在商海里游弋了多年的资深生意人。他没有完全被严酷的现实打趴下!钟竹开始检视自己的经营在哪里出现了问题。钟竹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每天进店的人这么少?
经过一个月的市场摸索,他意识到了自己当初定位出现偏差,从而导致选址出现错误。他把店开在一个普通居民区内,而竹炭市场还没有完全成熟,并没有成为普通百姓的日常必须消费品,把店开于此处,店内客流量定当受限。
钟竹接着思考最困扰他的问题:为什么进店来的人只看不买呢?
尽管钟竹对自己终端销售这块的推销能力充满自信,但客户一次次怀疑、不信任的眼神和表情粉碎了他的自信心。钟竹思来想去,觉得最主要的因素是,竹炭用品对当地普通消费者来说是闻所未闻的新生物。而这么一个新生物,以前很少在媒体或别的宣传渠道听说过,从而使很多消费者对钟竹介绍的竹炭知识产生怀疑。
钟竹的头脑突然豁然开朗。要让自己竹炭店扭转局面,他觉得必须解决这两个问题。而第一个“店址问题”,钟竹目前没有办法进行调整,至于第二个问题,最终他决定选择“广告突围”。
钟竹不想等死,哪怕做广告是背水一战,他也要孤注一掷!钟竹第二天就联系了报社,谈好了广告投放日期。这一次广告费他花了近一万多元。
广告在报纸上刊登后,进店观看的人确实增多了不少,营业额也明显增多了,但最终盘算下来因广告费用太高而亏损得更多。而两次的广告投入也让钟竹的资金链出现问题了,这真是应了生意场中流传的那句话:“不做广告是等死,做广告是找死!”
竹炭店经营到第三个月时,面对巨大的亏损,钟竹遭到了家人的集体劝告:让他结束竹炭生意,继续原来的生意。最终钟竹在诸多压力下,决定放弃竹炭专卖店的经营,把门面转让了出去。
钟竹这次野心勃勃闯荡专营竹炭的生意路就这样无奈地结束了。
五、尾声
钟竹再次见到我的时候,眼中没有了刚做竹炭专卖店时的那种充满了思想火花的跳跃的眼神,没有了充满自信的坚定目光,在他的脸上,呈现的更多的是经过世事磨砺、摔打后的那种平静。
钟竹告诉我:竹炭专卖店生意最主要的就是产品的宣传。作为小本投资者,没有相关经验的指导与支持会很难成功。但是竹炭毕竟是一个充满了成功希望的新兴行业,一待时机成熟,他还要再做竹炭专卖!
编后语:
人们可能会把钟竹这位新时代的卖炭翁定位成一个失败者,因为他的竹炭专卖店最终关门大吉了。然而,竹炭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失败者的经验也许比成功者的经验更为重要。更能让人警醒。从这个角度上来讲,钟竹的竹炭经营,是一种成功。他成功地诠释了竹炭店经营过程中选址的问题、宣传的问题、费用投入的问题等等,这些均值得竹炭经营后来者们借鉴,从而可以事先去规避一些风险。使他们的竹炭之旅走得更为坦荡。更为愉悦。
钟竹,30岁出头,浓眉大眼,为人相当随和,与人交谈时嘴角永远挂着一丝微笑,流露出豁达与自信。作为一个来自浙江的商人,他在筑城的小圈子里也是颇有些名气:服装、鞋袜生意都做过,而且绝大部分生意从未失过手。
2004年4月的一天,钟竹在上网时,偶尔浏览到一个网页,是他老家直州的一家竹炭公司开设的公司网页。上面专门介绍了一些竹炭的运用与前景。这下把他的心扑通一下给抓紧了,因为他从一个商人的嗅觉中发现:这是一个很大的商机。而且筑城这个地方潮湿严重,居民消费能力也不错,于是他快速做下决断:回一趟老家直州。
二、考察盟主
钟竹坐了30多个小时的火车,回到了家乡直州。他没有直接回家看望父母妻儿,而是直奔网页上提的M竹炭公司而去。
对M竹炭公司一番考察下来,钟竹发现这个厂家并不像网页上描述的那么庞大,顶多就算一个不到100人的小企业。不过,也没让他特失望,因为这个厂家毕竟不是一个小作坊。身为浙江人,他很清楚:竹炭这个项目既然是一个新兴的行业,那就说明这个行业才刚刚起步,也就不可能现在就出现巨型企业。再说,在江浙这一带,就是中小企业居绝大多数。所以,自己见到的这一幕实属常理中。
晚上回到宾馆,钟竹回想起白天见到的公司的办公地点、厂房、车间、工人……当然更重要的是他和M竹炭公司匡总谈的话……
白天钟竹在匡总办公室与他至少谈了两个小时。匡总告诉钟竹,M竹炭公司目前是国内最大,拥有竹林面积最大的竹炭生产企业。跟他们合作,不用担心货源,而且品种也是国内最多的。只要加盟他们,一定会赚到钱的!
谈到最后,匡总直接说:“你把首批货款打了,马上给你发货。筑城市场就是你的了,准备好赚钱吧!”
钟竹听匡总这样说,脸上浅浅地笑了笑。作为一个从商多年的人,他显然觉得马上打款有点过于草率。于是他微带歉意,慎重地对匡总说:“我想再去看一下车间,明天再给你答复。”匡总一听就说:“没问题。”他马上叫秘书带钟竹到车间去参观一下。
钟竹晚上回到宾馆,望着直州夜晚辉煌的灯火,心里不禁横下决心:做!虽然这家厂子的实力不大,但自己本来是看好这个新行业的前景嘛!再说没有卖不出去的东西,自己努力才是最重要的!
就这样,第二天钟竹便敲定了自己的盟主,成了M竹炭公司的一名加盟商。
三、开业迎客
钟竹回到筑城后,马上着手寻找开竹炭专卖店的门面。他每天早出晚归,谈了10多家。但都因为好门面的租金、转让费高得吓人,便宜的门面基本上又很“恐龙”,就这样,钟竹持续了一周,将大街小巷摸了个遍。
有一天,钟竹心里郁闷得发慌,于是就跑到街边书摊上买了本《创富指南》。他躺在床上,仔细翻阅,忽然有篇文章的题目吸引了他的目光——产品需要定位!
钟竹读完这篇文章后,心里忽然犹如洒入一缕阳光,亮堂多了。他停下了四处逛寻门面的脚步,凭着自己多年做生意的经验,分析了一下竹炭制晶的目标客户。钟竹认为自己代理的竹炭制品多为家居用品,所以客户应该集中在居民区。钟竹觉得自己应该把专卖店开在社区里。
第二天,他就在永乐路上找到了价钱符合自己心理定位的合适门面。钟竹签下租房合同,把押金、房租费全给交了。然后,他跑到街边找了几个“装修游击战士”开始全面装修自己的店面。捣弄两三天后。店面焕然一新。店子虽小,但处处还是体现出了钟竹自己想要达到的效果,也体现出了竹炭制品专卖店应有的风情。
钟竹的竹炭专卖店在几个朋友送来的花篮中开业迎客了。但出乎钟竹的意料,开业的客流稀少,虽然偶尔会有行人往店里观望,但走进店里细瞧的人实在太少。好不容易进来一个,钟竹拿出百分之两百的热情给人家介绍半天店内陈列的竹炭制品,最终还是一个产品也没卖出。开业的第一天,钟竹的心情在起伏中度过,内心深处产生了一种模糊的恐慌感。
四、艰辛经营
也许一开业就注定了钟竹竹炭店生意的惨淡经营。这个20平方米左右的店堂里,从早到晚,进来逛的人不到10位,而且掏钱购物的顾客更是少之又少。运气好的话,生意还能做到每天一、两百的营业额,但更多的时候是几十元,甚至是零光蛋。这样的销售状况,让钟竹极端烦躁。要知道每天的房租开销就近70元,不算自个儿人力成本,还有电费、水费等一些杂费呢,如此低迷的营业额无疑让钟竹每开一天店门,就多一天费用上的亏损。
钟竹在焦灼、矛盾的心情中度过了第一个月。月末一统计,一个月营业额才一千多元,这点钱连房租都不够。不算前期投入,就当月而言,钟竹尽亏损两千多元。钟竹的心犹如掉进了严冬的冰水里……回想起当初选这个项目时的那种执着,那份激动。再想想开业后这一个月的艰辛,一股莫名的悲伤淹没了钟竹。
然而钟竹毕竟是在商海里游弋了多年的资深生意人。他没有完全被严酷的现实打趴下!钟竹开始检视自己的经营在哪里出现了问题。钟竹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每天进店的人这么少?
经过一个月的市场摸索,他意识到了自己当初定位出现偏差,从而导致选址出现错误。他把店开在一个普通居民区内,而竹炭市场还没有完全成熟,并没有成为普通百姓的日常必须消费品,把店开于此处,店内客流量定当受限。
钟竹接着思考最困扰他的问题:为什么进店来的人只看不买呢?
尽管钟竹对自己终端销售这块的推销能力充满自信,但客户一次次怀疑、不信任的眼神和表情粉碎了他的自信心。钟竹思来想去,觉得最主要的因素是,竹炭用品对当地普通消费者来说是闻所未闻的新生物。而这么一个新生物,以前很少在媒体或别的宣传渠道听说过,从而使很多消费者对钟竹介绍的竹炭知识产生怀疑。
钟竹的头脑突然豁然开朗。要让自己竹炭店扭转局面,他觉得必须解决这两个问题。而第一个“店址问题”,钟竹目前没有办法进行调整,至于第二个问题,最终他决定选择“广告突围”。
钟竹不想等死,哪怕做广告是背水一战,他也要孤注一掷!钟竹第二天就联系了报社,谈好了广告投放日期。这一次广告费他花了近一万多元。
广告在报纸上刊登后,进店观看的人确实增多了不少,营业额也明显增多了,但最终盘算下来因广告费用太高而亏损得更多。而两次的广告投入也让钟竹的资金链出现问题了,这真是应了生意场中流传的那句话:“不做广告是等死,做广告是找死!”
竹炭店经营到第三个月时,面对巨大的亏损,钟竹遭到了家人的集体劝告:让他结束竹炭生意,继续原来的生意。最终钟竹在诸多压力下,决定放弃竹炭专卖店的经营,把门面转让了出去。
钟竹这次野心勃勃闯荡专营竹炭的生意路就这样无奈地结束了。
五、尾声
钟竹再次见到我的时候,眼中没有了刚做竹炭专卖店时的那种充满了思想火花的跳跃的眼神,没有了充满自信的坚定目光,在他的脸上,呈现的更多的是经过世事磨砺、摔打后的那种平静。
钟竹告诉我:竹炭专卖店生意最主要的就是产品的宣传。作为小本投资者,没有相关经验的指导与支持会很难成功。但是竹炭毕竟是一个充满了成功希望的新兴行业,一待时机成熟,他还要再做竹炭专卖!
编后语:
人们可能会把钟竹这位新时代的卖炭翁定位成一个失败者,因为他的竹炭专卖店最终关门大吉了。然而,竹炭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失败者的经验也许比成功者的经验更为重要。更能让人警醒。从这个角度上来讲,钟竹的竹炭经营,是一种成功。他成功地诠释了竹炭店经营过程中选址的问题、宣传的问题、费用投入的问题等等,这些均值得竹炭经营后来者们借鉴,从而可以事先去规避一些风险。使他们的竹炭之旅走得更为坦荡。更为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