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计诚信缺失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会计诚信缺失及其带来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顽疾,具有明显的全球性特征。在中国证券市场上,最近几年连续不断的上市公司造假案件不但给证券市场造成巨大伤害,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也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会计行业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如何重塑会计诚信,已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
会计 诚信缺失 对策
会计诚信缺失是指会计信息提供者为了获取一定利益,在提供信息的过程中,利用其掌握的专业知识、现行会计规范体系的不完备性及信息不对称现象,对会计信息进行人为操纵,导致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受损。它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当事人具有弄虚作假以谋取私利的主观愿望;二是被操纵、歪曲的会计信息一般都会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并使其利益受到危害。会计诚信缺失一般也被称为会计造假、会计舞弊或会计信息主观违法性失真。
会计诚信缺失现象的形成原因
(1)社会历史原因
中国是由计划经济体制转轨来的,市场发育处于不断完善过程中,服从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计服务市场还没有最终形成,会计服务市场的内在机制、操作规则和有效秩序还不健全,会计体制还处在摸索和完善之中。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有企业经历了放权让利,承包经营,公司化改造等一系列改革历程,但是股份制改造后的大部分公司并没有按公司治理机制运作,政企不分的问题一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就为会计造假提供了温床。
(2)会计诚信缺失是“公民意识”淡薄在会计领域的一种表现。
不可否认,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探索中运行的。很多人还不具备保障市场经济规范运行的前提———“契约”意识。也就是说,缺乏基本的“公民意识”,不懂得公民履行基本义务对于保障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性。在这种前提下,去讲诚信经营只能是勉力而为的。在会计领域,在“领导意志”和所谓“团体”意识的影响下,很可能将会计人员的公民意识销蚀掉了。缺乏公民意识违背“契约”精神,造成会计诚信缺失。让人担忧的是,这种公民意识淡漠,是普遍存在于社会各个层面的;让人欣慰的是,这个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关注。
(3)会计诚信缺失是社会职业道德观念弱化对会计领域的潜在影响。
众所周知,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规范。但具体到某些行业,道德操守的履行情况并不乐观。会计诚信缺失所引发的明显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如造假报表、假审计报告等弄虚作假的法人行为,挪用公款、贪污、侵占等个人行为,就是一些具体表现。职业道德观念弱化,是造成会计诚信缺失的一个潜在原因,它的真正危害在于,违法心安理得,犯罪成为“边缘化”。
重建会计诚信的方法与对策
(1)对会计诚信缺失的现状和危害必须要有清醒的理性认识。
会计诚信缺失并非危言耸听。在今天,诚实守信似乎已成为人们所期盼的一种理想行为。尤其是在各种经济活动中,不造假甚至快要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了,比产品造假更可怕的是会计诚信缺失。就在我们身边的例子便比比皆是:有着“优良业绩”的公司,上市一年多便被“ST”,人们不由得会发出这样的疑问——— 连续三年亏损才会被“ST”,那就是说公司上市之前就已经是亏损的。那么上市之前的账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假如这种状况在上市公司中不是个别或仅有,那么它会给社会经济秩序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对国民经济发展会带来怎样的危害,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从业内人士到社会各界,都应该对会计诚信缺失的现状和危害,保持清醒的认识。
(2)加强法律和行政的监管力度,从根本上消除会计诚信缺失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
当前,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备的审计机构和制度,可以说,审计工作对会计诚信缺失的约束和监督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审计”带有“亡羊补牢”的性质,那么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未雨绸缪”。因此,要从根本上建立起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信息管理保障体系。用法律和行政手段,让会计诚信缺失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受到应有的惩罚。用不断完善的会计法律法规,严肃的财经纪律,来确保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进行。
(3)改革会计管理体制,保证会计机构与人员的相对独立性。
会计委派制是指由政府部门或会计组织作为管理单位,向企事业等各类经济主体委派会计人员,受委派人员代表委派部门监督被委派单位的会计行为和经济活动的一种制度。实行会计委派制后,将会计人员的人事权、考核权、工资发放及业绩评定权等从单位分离出来,保证了会计人员的独立性,解除了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使会计人员能够相对独立地行使监督职权,敢于对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监督,从而有效地遏制了以往“领导定调子,会计填数字”的现象,较好地保证了《会计法》赋予会计人员监督职能得以履行,有利于解决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的问题。
(4)实施诚信工程,强化诚信教育,营造诚信氛围
诚信是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应严格遵守诚信原则,提高诚信度和公信力,维护职业道德。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就需要在管理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经常对会计人员进行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要把法制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同专业知识培训结合起来,加强《会计法》、《公司法》、《企业会计制度》、《证券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牢固树立会计人员对单位负责的风险意识,建立依法理财的思想观念,促进会计人员素质的全面提高,使所有会计、审计人员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作假账”。要继续坚持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持证上岗制度、表彰奖励制度,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会计人员的积极性。
会计诚信建设诚信展望
(1)会计诚信的重建符合公众的良好愿望。
笔者曾听说过一个关于诚信的故事。我人民解放军有一位基层连队的司务长,这位账目一分不乱的女兵外出采购时,公家的钱和个人的钱分别放在两个衣袋里。公家的钱不够了,她可以用自家的钱先垫上;而有时个人的钱不够了,她就是渴得嘴唇干裂出血,也不会先用公家的钱买瓶水喝。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太多平凡人内心有着讲诚信的良好愿望,而且正把它付诸行动。这是重建会计诚信的良好社会基础。一旦讲诚信的楷模成为人们的标尺,会计诚信的重建或者说强化是大有希望的。因为,它符合公众的期待和愿望。
(2)重建的会计诚信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商业诚信。
虽然从本质上说,“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这是任何时代都不会改变的。然而,我们毕竟已生活在21世纪,并且正在深度融入国际体系。传统意义上的商业诚信是用一个“义”字做底线的,即凭借人品来保证。显而易见,这已不适应规范化要求下的市场经济。我们要建立的会计诚信,既要有传统道德意义上的信任和承诺,又要有现代法制意义上的保证和履行。在这里,会计诚信的底线是守法,道德毕竟是软规则,而法律是不允许触动的。这种新的会计诚信体系虽然在短期内还不一定为大家所认识,但它的建立和完善是势在必行的。
(3)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会计诚信的重建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近年来,从国家决策者到普通老百姓,都在为建设理想中的和谐社会而努力着。和谐社会的构成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等,这其中,会计诚信的重建是不可或缺的。现实生活中,我们走在高低不平,修个不停的马路上,就会想到工程预算与实际费用相符吗?这些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说会计诚信的重建将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进程。反过来,建设和谐社会,将最大限度地要求和确保会计诚信的重建,二者相互促进,不可分割。
综上所述,会计诚信是信用经济的灵魂。和谐社会需要诚信,市场经济需要诚信会计。当会计失去诚信,市场经济将出现混乱与危机。如果说诚信是升华的结果,是道德的完美,那么,会计诚信则意味着恪守自己对社会的一份责任,意味着民兴国昌。正如我国现代会计的奠基人、杰出的会计教育专家潘序伦先生所说:“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为此,必须加强对我国目前会计诚信严重缺失的综合治理,以提高我国的会计诚信水平。在会计诚信缺失的治理过程中,毫无疑问也会出现一系列难题。然而,我们坚信,只要通过广大人员不懈的努力,我国的会计诚信将会取得满意的效果,会计诚信的春天将会早早到来!
[1]国家会计学院《会计城信教育》课题组.“不做假账”与会计诚信的现实思考[J].会计研究,2003,(1)
[2]卢振基。诚信建设是会计工作的永久主题[J].会计之友,2003,(12)
会计 诚信缺失 对策
会计诚信缺失是指会计信息提供者为了获取一定利益,在提供信息的过程中,利用其掌握的专业知识、现行会计规范体系的不完备性及信息不对称现象,对会计信息进行人为操纵,导致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受损。它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当事人具有弄虚作假以谋取私利的主观愿望;二是被操纵、歪曲的会计信息一般都会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并使其利益受到危害。会计诚信缺失一般也被称为会计造假、会计舞弊或会计信息主观违法性失真。
会计诚信缺失现象的形成原因
(1)社会历史原因
中国是由计划经济体制转轨来的,市场发育处于不断完善过程中,服从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计服务市场还没有最终形成,会计服务市场的内在机制、操作规则和有效秩序还不健全,会计体制还处在摸索和完善之中。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有企业经历了放权让利,承包经营,公司化改造等一系列改革历程,但是股份制改造后的大部分公司并没有按公司治理机制运作,政企不分的问题一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就为会计造假提供了温床。
(2)会计诚信缺失是“公民意识”淡薄在会计领域的一种表现。
不可否认,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探索中运行的。很多人还不具备保障市场经济规范运行的前提———“契约”意识。也就是说,缺乏基本的“公民意识”,不懂得公民履行基本义务对于保障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性。在这种前提下,去讲诚信经营只能是勉力而为的。在会计领域,在“领导意志”和所谓“团体”意识的影响下,很可能将会计人员的公民意识销蚀掉了。缺乏公民意识违背“契约”精神,造成会计诚信缺失。让人担忧的是,这种公民意识淡漠,是普遍存在于社会各个层面的;让人欣慰的是,这个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关注。
(3)会计诚信缺失是社会职业道德观念弱化对会计领域的潜在影响。
众所周知,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规范。但具体到某些行业,道德操守的履行情况并不乐观。会计诚信缺失所引发的明显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如造假报表、假审计报告等弄虚作假的法人行为,挪用公款、贪污、侵占等个人行为,就是一些具体表现。职业道德观念弱化,是造成会计诚信缺失的一个潜在原因,它的真正危害在于,违法心安理得,犯罪成为“边缘化”。
重建会计诚信的方法与对策
(1)对会计诚信缺失的现状和危害必须要有清醒的理性认识。
会计诚信缺失并非危言耸听。在今天,诚实守信似乎已成为人们所期盼的一种理想行为。尤其是在各种经济活动中,不造假甚至快要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了,比产品造假更可怕的是会计诚信缺失。就在我们身边的例子便比比皆是:有着“优良业绩”的公司,上市一年多便被“ST”,人们不由得会发出这样的疑问——— 连续三年亏损才会被“ST”,那就是说公司上市之前就已经是亏损的。那么上市之前的账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假如这种状况在上市公司中不是个别或仅有,那么它会给社会经济秩序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对国民经济发展会带来怎样的危害,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从业内人士到社会各界,都应该对会计诚信缺失的现状和危害,保持清醒的认识。
(2)加强法律和行政的监管力度,从根本上消除会计诚信缺失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
当前,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备的审计机构和制度,可以说,审计工作对会计诚信缺失的约束和监督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审计”带有“亡羊补牢”的性质,那么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未雨绸缪”。因此,要从根本上建立起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信息管理保障体系。用法律和行政手段,让会计诚信缺失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受到应有的惩罚。用不断完善的会计法律法规,严肃的财经纪律,来确保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进行。
(3)改革会计管理体制,保证会计机构与人员的相对独立性。
会计委派制是指由政府部门或会计组织作为管理单位,向企事业等各类经济主体委派会计人员,受委派人员代表委派部门监督被委派单位的会计行为和经济活动的一种制度。实行会计委派制后,将会计人员的人事权、考核权、工资发放及业绩评定权等从单位分离出来,保证了会计人员的独立性,解除了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使会计人员能够相对独立地行使监督职权,敢于对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监督,从而有效地遏制了以往“领导定调子,会计填数字”的现象,较好地保证了《会计法》赋予会计人员监督职能得以履行,有利于解决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的问题。
(4)实施诚信工程,强化诚信教育,营造诚信氛围
诚信是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应严格遵守诚信原则,提高诚信度和公信力,维护职业道德。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就需要在管理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经常对会计人员进行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要把法制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同专业知识培训结合起来,加强《会计法》、《公司法》、《企业会计制度》、《证券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牢固树立会计人员对单位负责的风险意识,建立依法理财的思想观念,促进会计人员素质的全面提高,使所有会计、审计人员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作假账”。要继续坚持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持证上岗制度、表彰奖励制度,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会计人员的积极性。
会计诚信建设诚信展望
(1)会计诚信的重建符合公众的良好愿望。
笔者曾听说过一个关于诚信的故事。我人民解放军有一位基层连队的司务长,这位账目一分不乱的女兵外出采购时,公家的钱和个人的钱分别放在两个衣袋里。公家的钱不够了,她可以用自家的钱先垫上;而有时个人的钱不够了,她就是渴得嘴唇干裂出血,也不会先用公家的钱买瓶水喝。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太多平凡人内心有着讲诚信的良好愿望,而且正把它付诸行动。这是重建会计诚信的良好社会基础。一旦讲诚信的楷模成为人们的标尺,会计诚信的重建或者说强化是大有希望的。因为,它符合公众的期待和愿望。
(2)重建的会计诚信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商业诚信。
虽然从本质上说,“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这是任何时代都不会改变的。然而,我们毕竟已生活在21世纪,并且正在深度融入国际体系。传统意义上的商业诚信是用一个“义”字做底线的,即凭借人品来保证。显而易见,这已不适应规范化要求下的市场经济。我们要建立的会计诚信,既要有传统道德意义上的信任和承诺,又要有现代法制意义上的保证和履行。在这里,会计诚信的底线是守法,道德毕竟是软规则,而法律是不允许触动的。这种新的会计诚信体系虽然在短期内还不一定为大家所认识,但它的建立和完善是势在必行的。
(3)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会计诚信的重建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近年来,从国家决策者到普通老百姓,都在为建设理想中的和谐社会而努力着。和谐社会的构成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等,这其中,会计诚信的重建是不可或缺的。现实生活中,我们走在高低不平,修个不停的马路上,就会想到工程预算与实际费用相符吗?这些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说会计诚信的重建将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进程。反过来,建设和谐社会,将最大限度地要求和确保会计诚信的重建,二者相互促进,不可分割。
综上所述,会计诚信是信用经济的灵魂。和谐社会需要诚信,市场经济需要诚信会计。当会计失去诚信,市场经济将出现混乱与危机。如果说诚信是升华的结果,是道德的完美,那么,会计诚信则意味着恪守自己对社会的一份责任,意味着民兴国昌。正如我国现代会计的奠基人、杰出的会计教育专家潘序伦先生所说:“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为此,必须加强对我国目前会计诚信严重缺失的综合治理,以提高我国的会计诚信水平。在会计诚信缺失的治理过程中,毫无疑问也会出现一系列难题。然而,我们坚信,只要通过广大人员不懈的努力,我国的会计诚信将会取得满意的效果,会计诚信的春天将会早早到来!
[1]国家会计学院《会计城信教育》课题组.“不做假账”与会计诚信的现实思考[J].会计研究,2003,(1)
[2]卢振基。诚信建设是会计工作的永久主题[J].会计之友,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