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杨沟到清水河 “五河连穿”D段探路记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s3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新疆的一条超级徒步线路,“五河连穿”跨越了中天山的5条大河——头屯河、三屯河、呼图壁河、塔西河和玛纳斯河,其中的D段长约60公里,是这条线路上的精华。清明期间,一队驴友踏上旅途,从狼塔C线入口白杨沟(呼图壁河支流)出发,经黑那亚提达坂、三道马场、塔西河河谷、二道马场,最终抵达清水河(玛纳斯河支流),沿途考察当地的自然环境,为后来者开辟徒步线路……
  2013年6月21日,在柬埔寨金边举行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新疆天山”申遗成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自此,这条横贯新疆中部的大山脉成为了人类公认的自然遗产。
  在中天山地区,有两座著名的山峰——天格尔峰和河源峰(狼塔),由这两座山峰发育、生成的河流多达几十条,其中比较大的,有发源于天格尔峰的头屯河和三屯河,发源于狼塔的呼图壁河、塔西河和玛纳斯河。这5条大河流经中天山北坡,形成了天山北坡经济带的核心地区,其中分布着乌鲁木齐市、昌吉市、石河子市、呼图壁县和玛纳斯县。
  在2009年的一次驴友聚会上,“五河连穿”的想法被首次提了出来,但未定具体路线。当然,穿越路线越是靠近天山主脉,穿越难度就越大,但风景指数也就越高。一晃4年过去了,时至今日,“五河连穿”的4/5部分都已经由驴友们完成了探路,一条横跨中天山五条大河的超级徒步路线呼之欲出,这条路线就叫做“五河连穿”!由于该线路一直沿着狼塔北侧行进,所以也叫“狼塔大北线”。
  这条穿越线路各路段具体为:A段 B段 C段——农大林场(头屯河)→老阿里乡(三屯河)→呼图壁林场(呼图壁河)→白杨沟(呼图壁河)→D段(塔西河)→E段(玛纳斯河)。其中D段——白杨沟(呼图壁河,狼塔C线入口)→塔西河→清水河(玛纳斯河),距离60公里,我们在2013年清明节期间组队,踏上了探寻这段路途的旅程。
  1、白杨沟大水罐→D1营地→黑那亚提达坂
  雪后的白杨沟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刚刚下过的这场大雪,覆盖在整齐排列的塔松上,仿佛吸引我们进入一个童话的世界。
  在新疆天山地区,每年4月的气候都极不稳定。4月2日,这里就经历了一次较强冷空气肆虐的天气过程,让人担心车辆无法把我们送到计划中的起点——白杨沟大水罐。如果那样,我们将不得不因为绕行而增加28公里山路。但从天气预报来看,自4月4日起,天气将会转晴。
  4月3日,车辆载着我们一路驶向白杨沟大水罐,路上看不到任何车辙,这说明大雪封山后车辆难以通行。在一段300米的爬升路段,最深积雪已达20厘米,队员们只好借来扫把和铁锹,把路上的积雪铲除后,车辆才顺利通过。
  我们的司机驾驶技术的确不错,经过一番折腾,傍晚7点总算把我们平安地送到了徒步起点——白杨沟大水罐,这也是传统狼塔C线穿越的起点。找了一片相对平整的地方,直接在雪地上扎营。晚上,气温下降到了零下15℃,尽管待在帐篷里,感觉还是很冷,呼出的湿气在外帐里侧结了一层薄冰。
  第二天早上9点半,我们便整装出发了,队伍行进速度很快。雪后的白杨沟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刚刚下过的这场大雪,覆盖在整齐排列的塔松上,仿佛吸引我们进入一个童话的世界。不远处,闻名遐迩的狼塔线重要地标蛤蟆石,张开它那夸张的大口,像是在高呼欢迎口号,迎接我们这群不速之客。
  大约4个小时后,队伍来到了狼塔C线穿越的D1营地,在距离D1营地不远处,就是2013年3月30日刚刚发生了“3·30”狼塔救援的地方。那次救援轰动了全国,还上了中央电视台。
  这个季节,阳坡的积雪已经很少,气温为5℃左右,如果不是这场大雪,气温应该在10℃以上。
  午饭过后,大家开始准备翻越此行中的第一座达坂——黑那亚提达坂。这座达坂海拔3150米,是此次探路活动中的第一个难点。至此,“五河穿越”路线和狼塔C线完全分道扬镳了。
  2、D1营地→黑那亚提达坂→三道马场
  偶尔回头,拍了一张白杨沟冰雪世界的照片:远处的山头上,风吹雪形成的“白雾”像旗云一样飘舞;天空洁净如洗、远方冰峰毕现,感觉波光粼粼。
  这一天天气晴好,沟谷里基本无风,比较暖和。但从远处观察,黑那亚提达坂的垭口处有很深的积雪,同时天空中还有风吹雪形成的“白雾”。所谓“白雾”,其实就是被风吹起来的雪粒子,这样的风吹雪,一般都会在达坂的背风面形成雪墙,雪墙可达好几米高。
  黑那亚提达坂的海拔高度只有3150米,但大家都爬得很辛苦,许多队员嘴唇发黑,伴有轻微的高反症状,这可能跟风大、冬季含氧量低有关。随着海拔的上升,坡度逐渐加大,积雪越来越厚,气温也在迅速降低,队员之间逐渐拉开了距离,只要停下来,马上就有被冻透的感觉。
  我走在队伍的后半部,从远处看见第一拨队员正在通过垭口。天空中飘着被大风卷起的雪粒,垭口东侧风吹雪形成的雪墙足有3米高。在这里,瞬间风力有七八级以上,队友们都低着头,呈出身体前倾的姿势。幸好我提前估计到了大风,叮嘱前面带队的副领队背包者和豆浆,到了达坂顶后不用等齐后面的队员就直接下降,否则极易造成队员迅速失温。
  偶尔回头,拍了一张白杨沟冰雪世界的照片:远处的山头上,风吹雪形成的“白雾”像旗云一样飘舞;天空洁净如洗、远方冰峰毕现,感觉波光粼粼。穿着红色衣服的驴友,也成了这美丽图画中的点睛之笔。
  这是我见过的最洁净的天空。
  我最后一个登顶达坂垭口时,所有队友都已经下山了。八级大风刮得人站立不稳,在垭口上眺望:正南方就是狼塔C线方向,顺沟走到头就是白杨沟达坂,而正西方才是我们这次要走的塔西河方向。我掏出相机,拍了不到10张,大风便迅速抽走体内的热量,双手开始冻得麻木,棉手套似乎也不管用,接着打起寒颤来。不能继续停留在达坂顶上了,必须马上下撤,否则有失温的危险。随着逐渐下行,体内的热量才开始慢慢恢复。   转过了一弯又弯,路边逐渐出现裸露的草地,气温越来越高。但不久,我们看到路边的草地被野猪拱得乱七八糟,像是被刚刚犁过的田地,心里难免犯怵。俗话说“一猪二熊三老虎”,就是指野猪极度危险。与野猪狭路相逢尤其危险,所以在路过野猪栖息地时,我们都要提前搞出点大的声响,比如大声呼叫,以提前惊退野猪,避免与野猪正面相遇,确保自身安全。
  太阳落山不久,我们终于赶到了D2营地——三道马场,随即点燃篝火,并嘱咐大家晚上要提防野猪袭击,有动静就要大声吆喝,这样既可以提醒队友注意安全,也可以吓退野猪。
  这一天路程有点长,吃过晚饭后,大家都早早休息了。
  3、三道马场→塔西河河谷→塔西河河谷
  塔西河的上游河谷,人迹罕至,依然保留着极其原始的自然风光,河谷中有大片平整的草地可以扎营,据说最近这里还发现了玛纳斯碧玉的矿脉。
  第三日清晨醒来,才发现营地位于三道马场的核心地带,距离营地不远处的台阶上有几座大房子。三道马场、二道马场都是非常著名的天山牧场,上世纪新疆解放前夕,这一带曾经是巨匪乌斯满的老巢。传说要进入三道马场只有一条密道,而且道路异常艰险,易守难攻,然而一旦进入三道马场腹地,沟谷却很平缓、开阔,非常适合马匹快速移动,这也许就是以骑兵著称的巨匪乌斯满选择三道马场的原因吧。为了剿灭这股土匪,人民解放军翻山越岭,克服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最终取得了胜利。
  在三道马场,我们还发现了两大片墓地,有的坟墓看起来年代久远,但也有近代墓葬,真有点不可思议。因为三道马场只是夏季牧场,只有在6-8月这3个月里,牧民才来此放牧,然后就转场去了冬季牧场。既然没有固定居民,这墓地又从何而来呢?
  据当地民间传说,当年剿匪胜利后,乌斯满掠夺来的大批宝藏却不翼而飞,这给后人留下了很大的悬念。此后的很多年里,盗墓者、寻宝者纷至沓来,光顾三道马场,但一无所获,这批宝藏的最后去向始终是个谜。
  从营地出发后,我和繁华、青一、阿莲等几位队员一直走在队伍的最后,负责收队。这时,应该过河走上左侧山坡的马道了,可前面的队伍依然沿着河道前行。这个季节,河水很浅,我估计沿着河道再走一段也能过河,便没有叫回他们。可是,当我们上升了百米左右后才看清楚:沿河道再往前走,就进入了峡谷,而那段峡谷是个“死胡同”,根本走不通,况且峡谷里结的冰还没有融化。
  就在此时,河对岸的台地上,“轰隆隆”地跑过几十只野猪。从我们与野猪的距离和野猪的身形来判断,体格大的野猪体重超过了150公斤,跟小牛一般大小。昨天沿路那些仿佛被犁过的田地,估计就是这群野猪所为。刚想换上长焦镜头,没料到野猪跑得太快,翻过一座小山梁便没了踪影。
  最后,误入峡谷的队员不得不爬回马道。因为要等他们,我们8人的后队变为前队,有了更多时间拍照、晒太阳。山里的太阳晒着暖洋洋的,可真是舒服。
  从昨天下午翻过黑那亚提达坂进入三道马场起,到今天中午,再往前翻过一座不足200米的小达坂,就算走出了三道马场——我们横穿三道马场,差不多用了一整天的时间!
  随后,队伍一路行进到塔西河河谷,也就是“五河连穿“中的第四条大河。塔西河是完全发源于河源峰(狼塔)的一条河,但不知塔西河的名字是不是因为塔西河发源于狼塔西侧而得名。
  根据我们掌握的资料,塔西河水流较大,可能需要保护趟河,就像在狼塔一样,我们这次也携带了8毫米静力绳和辅助绳,还有主锁和扁带。可是,当我们来到塔西河边,河水比想象中要小得多,走在前面的豆浆、背包者、土狼、夏天、芝麻等队友已经在河上搭起了一座桥,虽然只是一根木头的独木桥,却也让大家避免了趟水过河。
  塔西河的上游河谷,人迹罕至,依然保留着极其原始的自然风光,河谷中有大片平整的草地可以扎营,据说最近这里还发现了玛纳斯碧玉的矿脉。此时刚好中午,太阳晒着暖融融的,真想在这里扎营半天,好好享受一下,但无奈这次是探路活动,后续路程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不敢过多耽误,匆匆吃了午饭,便在下午2点半开始向二道马场达坂爬升。
  4、塔西河河谷→二道马场→二道马场达坂→小树林营地→清水河谷
  沿着前队踩出的脚印,一步步下降。马道先是横切前行,然后垂直钻入树林开始下降,说明这条路可以直接到达清水河谷,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
  从谷歌地图上看,通往二道马场达坂的路是漫长的上坡路,绝对海拔上升700米,长度超过8公里,预计用时4个小时。二道马场和三道马场同为天山北坡的著名牧场,草原平缓,6月初,这里应该是无边无际的花海。
  上二道马场达坂的路,忽上忽下,呈波浪状起伏,不远处的雪山边就是二道马场达坂垭口,我们必须先下降一百多米才可以接近。此时我走在队伍后面,看着队友们一会儿疾行在弯弯曲曲的马道上,一会儿又下到沟谷里而不见踪影,马道起起落落,有时还隐藏在树林中,需要仔细寻觅才能发现。恍惚间,早已过了不惑之年的我也突然感慨起自己的“马道人生”来。
  距离二道马场达坂不远了,前面的台地上有座牧屋,旁边的沟里有条小溪,这一路过来已经快3个小时了,还没有正儿八经地休息过,似乎一直都在赶路。
  傍晚6点半,我随后队到达二道马场达坂顶部,连续爬山4个小时,许多队员的体能都到了极限。这时达坂顶部又开始起雾,我担心找不到下山的马道。从地图上看,从二道马场达坂下降到清水河的马道既不够清晰也不连贯,是这次探路中最不确定的路段,为此我还制作了3套备用方案,而最远的备用下降路线需要往清水河上游方向多绕行7公里山路,但在这样的大雾天气中很难实现,时间也不允许。
  看到达坂顶上有积雪可以解决水源,我开始考虑直接在达坂顶扎营,等待明天早晨大雾散去后再走,那样就更容易找到下山的马道,但副领队背包者告诉我前队已经下山了,下山的路上有积雪,有点滑,但还可以走。我告诉他,在下降途中,只要找到能扎营的地方,就停下来扎营。   这次出来之前,队员芝麻新买了一部手持式GPS,带着实地测试。除了上午在峡谷中走了一小段冤枉路之外,这台机器把其他线路判断得都非常准确。中午爬向二道马场达坂前,我特意与他做了交流,希望他能借助GPS的导航和豆浆、背包者的经验,正确地找到从二道马场达坂垭口下降到清水河的这段路。现在大雾弥漫,能见度很低,前队寻找下山道路的难度也陡然增大。他们能找到下山的路吗?
  趁着等待后面队员的间隙,我在达坂顶上转了一圈。此前,从地图上知道,二道马场达坂海拔高度2750米,是这一带的交通枢纽——有两条大马道在这里交汇,呈大十字形。其中一条大马道沿着山脊延伸,出口在塔西河火烧洼西侧的西沟煤矿。这条山脊的最高点3250米,现在这个季节积雪很深,无法行走。这条山脊路线基本呈南北方向,是剿匪小说里描写的进入三道马场的唯一“密道”。另外一条就是我们这次行走的路线。它以东西方向为主,在翻过二道马场达坂后,借用了清水河谷的道路,清水河谷的道路是后来林场搬运木材时新修的,搬运木材的道路虽已废弃,但还是比马道平整、宽敞多了。而且,沿着清水河谷还修建有多座桥梁,不用趟河。
  我留在达坂顶上接应后面的队员,并告诉他们下行的路线。大雾最浓的时候,我看不见前方几米开外的物体。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2010年5月的移摩古道之行。当时我第一个冲上达坂,但天气突然起雾,让我完全找不到继续前行的马道,也看不到后面的队友,茫茫雪原,只有我的大包和手杖陪伴在身边,一种莫名的孤独感瞬间袭来。
  沿着前队踩出的脚印,一步步下降。马道先是横切前行,然后垂直钻入树林开始下降,说明这条路可以直接到达清水河谷,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树林中的这段路覆盖着积雪,个别路段还比较滑溜。这时已是下午7点了,树林中的光线很暗,加之已连续行走了10个小时的山路,队友们的身体都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要走这样的路,需要万分小心。
  晚上8点半,我和走在最后的几位队员终于到达小树林营地,先期到达的队员已经扎好了帐篷,开始做饭了。营地点起了三堆篝火,烘烤着我们湿透的鞋袜。小树林营地海拔2150米,而清水河谷海拔2050米,两者之间还有100米下降,但山谷已经变得平缓和宽敞。也就是说,前面的路已经没有难度,我们的探路活动已经成功了。GPS显示,今天爬升1300米,徒步距离25公里。
  晚饭后,队员们围着篝火喝酒聊天,庆祝探路成功,一直到凌晨两点。
  最后一天的路,已经没有任何难度,顺沟下到清水河后,再顺流而下就可以出山了。早上9点,心急的队员就出发了,当然还有人是急着去清水河捡玉石的。队伍速度很快,中午一点半,便到达清水河煤窑沟处与接应车辆会合,完成了五河穿越D段的探路活动。
其他文献
称海南岛为我国第一热带旅游胜地毫不为过:当北国万里冰封之际,这个岛屿却处处温暖如夏,阳光、海水、沙滩,以及一个个充满热带风情的小镇、小岛,无不令人心醉:博鳌镇、石梅湾、日月湾、香水湾、海棠湾、加井岛、分界洲岛,还有那“世界唯一的岛屿型猕猴自然保护区”南湾猴岛……  对于陆地热带面积仅占陆地国土面积1.7%的我国,海南岛丰富的热带雨林显得十分珍贵。而鲜为人知的是,尽管海景如故,但海南热带雨林曾遭劫难
测井信息丰富,纵向分辨率高,在地震解释中已广泛使用。但由于测井资料易受井筒环境影响,以及与地震资料存在差异,因而必须进行校正,使它与地震资料达到较好的匹配。在陕甘宁盆地中
目的对广州地区体检人群25羟基维生素D[25(OH)D]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各类人群25(OH)D水平状况,辅助诊断因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相关疾病。方法使用化学发光法测定2016年1月至2
1.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21岁,未婚,腹部逐渐增大伴腹胀2月余,午后低热1周。于1993年8月13日以“腹水原因待查”收入本院:既往无特殊病史.月经初潮13岁,周期3—5/28—30天,末次月经93年7月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互联网技术更新速度进一步加快,大数据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普及和应用,有效促进了行业领域的发展。大数据时代如期而至,使市场营销教学
华北油田钻具腐蚀非常严重,并且主要是由地层中的CO2和钻井液携带的O2引起的,因腐蚀而失效的钻具达到钻具总失效量的60%以上,由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00多万元.华北石油管
本文根据公认的并联导电的测量原理,采用一般的物理导电模型,在对地层微导电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宏观物理量模拟,分析岩石孔隙中含有不同流体时电导率的变化,运用简单的推导,在岩电实
目前,完全利用常规处理地震剖面完成岩性解释效果甚微,尤其是对白云岩和灰岩的区分,更难取得满意的结果。本文根据三口钻井资料揭示的区内白去岩与灰岩在速度及物性方面的差异,利
1.病例资料 患者69岁,女.因腹胀,纳差2月,发现下腹包块1周,于1996年6月10日入院。既往无肝硬化及慢性肝炎病史。查体:老年女性,消瘦,BP16/10KPa,甲状腺不肿大,心肺(-),腹稍隆,肝、脾肋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