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麦当劳,可谓是家喻户晓。那个金黄色的“M”遍布在城市里的各个角落,已经成为一个醒目的标志。但是说到克罗克,知道的人可能就不多了。然而,如果没有克罗克,麦当劳也许至今还是一家默默无闻的快餐公司,而不是“麦当劳王国”了。
少小休学
1901年,在美国密苏里河畔的伊利诺斯州的奥克布洛市,雷蒙·克罗克出生了。由于家境困难,他高中只上了一年就休学了。
之后,克罗克在几个旅行乐队里弹过钢琴,又在芝加哥广播电台担任音乐节目的编导。从1929年起,在随后的25年中,克罗克一直从事推销工作,先在佛罗里达帮人推销房地产,后到美国中西部卖纸杯。
作为推销员,他品尝过太多失败的苦涩。“在佛罗里达推销房地产失败之后,我彻底破产,身无分文。那时,我没有大衣,没有风雨衣,甚至连一双手套都没有。我开车进入芝加哥穿过寒冷的街道回到家时,简直要冻僵了。”克罗克后来曾这样回忆那一段刻骨铭心的日子。
改弦易辙
1937年,克罗克当上一家经销混乳机的小公司老板。他经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冲击,惨淡经营,仅能勉强维持下去。到了上世纪50年代,已达天命之年的克罗克,依旧是个小老板,眼看就要默默无闻地了却一生。
1954年的一天,克罗克作为经销混乳机的老板,发现麦氏兄弟在圣伯丁诺市开的汉堡包餐厅一次就定购了8台混乳机。这么大的购货量让克罗克震惊,他为弄清楚这里面的缘由,特地赶到了圣伯丁诺。
这家麦当劳餐厅,与当时无数的汉堡包店相比,外表上似乎无太大的区别。但是,克罗克却受到了强烈震撼。其时正是中午,小小的停车场里挤满了人,足有150人之多,在麦当劳餐厅前排起了长队。麦当劳的服务员快速作业,竟然可以在15秒之内交出客人所点的食品——这种经营方式,克罗克可从未见过。
克罗克马上察觉到麦氏兄弟已经踏进了一座“金矿”。他立刻进店找到这两个犹太兄弟,问他们生意这么好,为何不多开几家餐厅。当时,他心里盘算的还只是混乳机,如果每家麦当劳餐厅都买8台机器的话,他就发财了。但是,迪克·麦当劳却摇了摇头,指着附近的山坡说:“你看到上面那栋房子了吗?那就是我们的家。我喜欢那块地方,要是连锁餐馆开得太多了,我们就忙得甭想回家了。”
很显然,麦氏兄弟身在“金矿”不识“金”。
克罗克凭着多年的经验,意识到机会来了。他看准了麦当劳,决心开办连锁餐馆。第二天,他就与麦氏兄弟进行洽谈。麦当劳兄弟很快就答应给他在全国各地开连锁分店的经销权,但开出的条件却颇为苛刻,规定克罗克只能抽取连锁店营业额的1.9%来作为服务费,而其中只有1.4%是属于克罗克的,0.5%则归麦当劳兄弟。雄心勃勃的克罗克,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条件。
买断麦当劳
1955年3月,克罗克的麦当劳连锁公司正式成立。公司所属的第一家麦当劳餐馆同年4月在得西普鲁斯城开
张。到1960年,克罗克已经拥有228家麦当劳餐馆,其营业额达3780万美元,麦氏兄弟拿去0.5%,即18.9万美元的利金,而麦当劳连锁系统这一年一共只赚到7.7万美元。随着规模的扩大,麦氏兄弟抽去的利金将更多。麦氏苛刻的规定,严重阻碍了麦当劳事业进一步发展。
一定要买断麦当劳——克罗克下了这样的决心。
1961年年初,经过谈判,麦氏兄弟答应出让麦当劳的经营权。但他们出价惊人:非270万美元不卖,而且还一定要现金!克罗克感到怒不可遏,他放下电话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们明知克罗克拿不出这么多钱,而把价码定得这么高,其用心是很明显的,就是不想让克罗克拥有控制权。
克罗克经过再三考虑,最终答应了麦氏兄弟的苛刻条件,借贷到270万美元,买下了麦当劳餐馆的名号、商标、版权以及烹饪配方。至此,美国的全部麦当劳快餐店都归于克罗克名下,虽然公司的名号仍叫麦当劳,却与麦当劳兄弟不再有任何关系。
巧妙经营
摆脱了束缚,克罗克终于可以自由发挥了,他创造性地提出了经营麦当劳快餐店的3项标准:品质上乘,服务周到,地方清洁。这成了麦当劳区别于其他快餐业的标志之一。
在品质上,克罗克从一开始就十分注重食品质量。他从麦氏兄弟手里买下第一个汉堡包销售店时,发现当时出售的炸土豆条是从冷藏柜里拿出来的,吃起来毫无香酥松脆之感。他认为这样的食品是不会引起顾客的食欲的,于是,他聘请专家着手改进炸土豆条的质量。果然,新的炸土豆条备受青睐,销售量马上翻了几番。
公司还制定了一整套严格的质量标准,如要求牛肉原料必须是精瘦肉,脂肪含量不得超过19%。牛肉绞碎后一律按规定做成直径为98.5毫米、厚为5.65毫米、重47.32克的肉饼。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还必须强调一个“快”字:要在50秒内制出一块牛肉饼、一盘炸土豆条以及一杯饮料。为保证食品新鲜,还明文规定汉堡包出炉后10分钟或法式土豆条炸好后7分钟内卖不掉的话,就必须扔掉。这么一来,怎么会不受顾客的欢迎呢?
为了保持地方清洁,克罗克规定他的员工必须做到:男人每天要刮胡子,不准留长发。妇女不准涂指甲油,不可化妆过度,头上要戴发网。顾客一走,服务人员便要清理桌面,凡是丢落在地面的纸片,马上要捡起来。由此,麦当劳便以清洁闻名全美国。
克罗克的经营之术,给公司带来极大的效益。公司的形象也因经营有方树立起来。随之而来的,就是源源不断的财富。
打造快餐王国
任何一个企业成功之后,都不免将它的事业从国内转到国外,麦当劳也不例外。
1970年,克罗克决定向海外市场发展。
麦当劳最初在加勒比地区以及加拿大、荷兰等国尝试发展连锁店时,都遭到失败,但后来在日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日本麦当劳总裁藤田针对日本的国情采取了相应的对策。他认为,“日本人既有一种自卑感,又有排外情绪。”由此他得出结论是,在日本的麦当劳公司,必须百分之百的日本化,使顾客从外表看不出麦当劳产品是进口的美国货。倘若坚持这是美国货,顾客会因为不喜欢美国而不买此食品。
1971年,克罗克同意了藤田的方案,与他签订了合作协议,美日双方各出资一半。藤田以富有戏剧性的行销手段,展开宣传攻势,使麦当劳在一夜之间便名扬全日本。
在认真总结了日本的成功经验后,克罗克便以一个与日本相同的模式在全球开发市场:找一个合伙人,给予他相当股份和自主权,让他自由发挥。
就这样,一座座麦当劳餐厅如雨后春笋般在世界各国安家落户了。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麦当劳已在世界3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6000多家分店,平均15个小时就开一个店的速度使得它的竞争对手望尘莫及。
1984年1月14日,遍布美国50个州和世界32个国家和地区的“麦当劳帝国”的臣民们沉浸在无尽的哀痛之中:他们的“国王”克罗克因心脏病复发,抢救无效而逝世。
克罗克先生虽然离开了人们,但是他所创立的“麦当劳王国”却未停下矫健的脚步,还在迅猛地发展着。
至今,在麦当劳公司总部的办公室里,还悬挂着克罗克生前喜爱的座右铭:
“世上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恒心。”
也许,这就是克罗克赢得事业巨大成功的诀窍之一。
(摘自《名人传记·财富人物》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