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语交际是一个新生事物,就像清泉一样甘甜诱人,像春天一样充满活力,像原野一样蕴藏丰富。《语文课程标准》把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在平时的教学与生活实践中,我是这样逐步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 规范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交谈”,而我们有的学校,由于受方言的影响,一些学生不太善于讲普通话,甚至上课时也用方言回答问题,这种不良习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语言交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作好学生的表率。一节课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包括提问、讲解、与学生对话等。当学生用方言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示意中止,特意用普通话给他们作提示,并作示范;当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普通话不标准或语法不规范的现象时,在适当的情况下,教师应及时让其中断,并以标准的普通话予以纠正,让学生跟着读,读到准确为止。这不但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语言,还有利于端正学生对普通话的学习态度。
2 创设情景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语言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因此,我们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应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
如“学会赞美”这个话题,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马克吐温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快乐两个月。”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赞美是一种欣赏;赞美是一种鼓励;赞美是一种肯定。它可以使平淡的生活变得充实,可以让消沉的人变得奋发,可以把不协调的声音变成美妙的音乐。也许,一次小小的赞美,就能改变人的一生。其实,在你赞美别人的同时,自身的境界也得到了提升。因此,我们应该学会真诚地去赞美别人。
学生被上述语言感染的情况下,让他们看情境表演:小英放学回家赞美妈妈烧的一桌好菜。让学生走进情境,等他们看完表演后,我就直接利用这个情境,引导学生分组进入口语交际活动,各组选好活动中的小英和妈妈这两个角色。此刻,学生兴趣浓厚,他们带着情感,走进了交际情境之中。个个兴奋不已,情不自禁地按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身份去表达、去交流,一个个表演得有模有样,有的还说得头头是道。
3 实现互动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它是一个听方和说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我们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双向互动。
如小学教材里“小猴借铅笔”这个话题,有这样的文字提示:小猴是怎样向小熊猫借铅笔的?小熊猫是怎样说的?是怎么做的?小猴是怎样还铅笔的?小熊猫又是怎么说的?教学时,让学生弄清这个话题的提示要求,分别让学生扮演小猴和小熊猫,按照提示问题的顺序,开始说话并配上动作表演起来,就可以进入互动状态。
有一些口语交际话题的互动性不够明显,双向互动往往会被忽略,我们在教学时就要特别注意。如“学会劝阻”,题目要求对在公共场所的不适当甚至危险的行为加以劝阻。如果教学时只关注“劝阻一方”怎样说话,那么这个话题就失去了互动性,变成了“看图说话”。因此老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劝阻一方”说话,让他能言善劝,也要引导“被劝一方”说话,让他能言善辩。这样在表演时,才不会变成“独角戏”。
4 重视环节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评议,这不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且评议活动也是师与生、生与生的学习交流,是口语交际训练最常见的形式和良好的机会。
如在“小小辩论会”中“小学生多看电视好不好”口语交际活动结束后,师生可以一起进行评议活动。教师可请学生讲述刚才辩论中的情形,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议:①辩论的双方是否使用普通话。②在辩论的过程中,双方说的理由是否有道理,为什么?③你还有什么观点需要补充吗?④其他同学是否认真倾听。尤其是第四点更为不可忽视,因为如果一个学生在说话时,其他学生冷眼旁观、窃窃私语,甚至进行人身攻击,那么,又有几个学生能够顺利、轻松地完成口语交际?可能连最后的一丝勇气都要消失。
5 指导实践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交际活动,要引导学生利用这些活动展开学习和锻炼,以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如组织学生参加宣传月教育活动;参加走访敬老院为孤寡老人献爱心活动和为灾区人民献爱心活动等。这些“走出去”的实践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去设计活动方案、制定活动规则,用自己的智慧去与别人打交道、请求帮助、解决问题等。
总之,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与提高有多种途径。为人师者,要精心设计实施策略,除了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之外,更要善于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走向自然。从而逐步“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在平时的教学与生活实践中,我是这样逐步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 规范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交谈”,而我们有的学校,由于受方言的影响,一些学生不太善于讲普通话,甚至上课时也用方言回答问题,这种不良习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语言交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作好学生的表率。一节课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包括提问、讲解、与学生对话等。当学生用方言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示意中止,特意用普通话给他们作提示,并作示范;当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普通话不标准或语法不规范的现象时,在适当的情况下,教师应及时让其中断,并以标准的普通话予以纠正,让学生跟着读,读到准确为止。这不但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语言,还有利于端正学生对普通话的学习态度。
2 创设情景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语言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因此,我们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应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
如“学会赞美”这个话题,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马克吐温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快乐两个月。”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赞美是一种欣赏;赞美是一种鼓励;赞美是一种肯定。它可以使平淡的生活变得充实,可以让消沉的人变得奋发,可以把不协调的声音变成美妙的音乐。也许,一次小小的赞美,就能改变人的一生。其实,在你赞美别人的同时,自身的境界也得到了提升。因此,我们应该学会真诚地去赞美别人。
学生被上述语言感染的情况下,让他们看情境表演:小英放学回家赞美妈妈烧的一桌好菜。让学生走进情境,等他们看完表演后,我就直接利用这个情境,引导学生分组进入口语交际活动,各组选好活动中的小英和妈妈这两个角色。此刻,学生兴趣浓厚,他们带着情感,走进了交际情境之中。个个兴奋不已,情不自禁地按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身份去表达、去交流,一个个表演得有模有样,有的还说得头头是道。
3 实现互动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它是一个听方和说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我们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双向互动。
如小学教材里“小猴借铅笔”这个话题,有这样的文字提示:小猴是怎样向小熊猫借铅笔的?小熊猫是怎样说的?是怎么做的?小猴是怎样还铅笔的?小熊猫又是怎么说的?教学时,让学生弄清这个话题的提示要求,分别让学生扮演小猴和小熊猫,按照提示问题的顺序,开始说话并配上动作表演起来,就可以进入互动状态。
有一些口语交际话题的互动性不够明显,双向互动往往会被忽略,我们在教学时就要特别注意。如“学会劝阻”,题目要求对在公共场所的不适当甚至危险的行为加以劝阻。如果教学时只关注“劝阻一方”怎样说话,那么这个话题就失去了互动性,变成了“看图说话”。因此老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劝阻一方”说话,让他能言善劝,也要引导“被劝一方”说话,让他能言善辩。这样在表演时,才不会变成“独角戏”。
4 重视环节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评议,这不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且评议活动也是师与生、生与生的学习交流,是口语交际训练最常见的形式和良好的机会。
如在“小小辩论会”中“小学生多看电视好不好”口语交际活动结束后,师生可以一起进行评议活动。教师可请学生讲述刚才辩论中的情形,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议:①辩论的双方是否使用普通话。②在辩论的过程中,双方说的理由是否有道理,为什么?③你还有什么观点需要补充吗?④其他同学是否认真倾听。尤其是第四点更为不可忽视,因为如果一个学生在说话时,其他学生冷眼旁观、窃窃私语,甚至进行人身攻击,那么,又有几个学生能够顺利、轻松地完成口语交际?可能连最后的一丝勇气都要消失。
5 指导实践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交际活动,要引导学生利用这些活动展开学习和锻炼,以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如组织学生参加宣传月教育活动;参加走访敬老院为孤寡老人献爱心活动和为灾区人民献爱心活动等。这些“走出去”的实践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去设计活动方案、制定活动规则,用自己的智慧去与别人打交道、请求帮助、解决问题等。
总之,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与提高有多种途径。为人师者,要精心设计实施策略,除了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之外,更要善于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走向自然。从而逐步“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