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语】
作文中的一波三折是指文章的结构起伏曲折。一波三折的情节设置会让文章接连出现令读者意想不到的情节发展,这样能极大地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和可读性。
【指点迷津】
问:如何设置情节才能让文章具有一波三折的魅力?
答:下面结合具体例子来给大家分析一下:
一、让人物之间的“较量”多一些
这里的“较量”可以理解为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下面以《泥人张》为例来分析一下:
一听这喊话,吃饭的人都停住嘴巴,甚至放下筷子瞧瞧这位大名鼎鼎的张五爷……泥人张只管饮酒,吃菜,西瞧东看,全然没把海张五当个人物。
但是不一会儿,就听海张五那边议论起他来……海张五的大粗嗓门说:“在哪儿捏?在袖子里捏?在裤裆里捏吧!”随后一阵笑,拿泥人张找乐子。
这是泥人张和海张五的第一次“较量”。泥人张骨子里有手艺人的清高,不把飞扬跋扈的海张五看在眼里;而春风得意的海张五更不会把泥人张放在眼里,还当众羞辱他。看,主要人物一出场,针锋相对的情节就展开了。
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下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账。
海张五在那边,隔着两丈远就看出捏的是他。他朝着正走出门的泥人张的背影叫道:“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这是泥人张和海张五的第二次“较量”,也是泥人张对海张五的反击。而海张五对其的嘲讽也为后文两人的第三次“较量”埋下伏笔。
第二天,北门外估衣街的几个小杂货摊上,摆出来一排排海张五这个泥像,还加了个身子,大模大样坐在那里……摊上还都贴着个白纸条,上面使墨笔写着:贱卖海张五。
三天后,海张五派人花了大价钱,才把这些泥人全买走,据说连泥模子也买走了。
这是泥人张和海张五的第三次“较量”,以泥人张贱卖海张五的泥像这一有力的反击收束。
由此可见,人物之间的诸多“较量”,可以让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具有可读性。
二、写出人物复杂多变的内心
有些同学觉得自己身边发生的事并没有什么波折,难道叙事时要刻意编造波折吗?非也!其实随着事情的发展,我们的内心活动会发生变化,将这些变化记录下来,也能使文章具有一波三折的魅力。比如某同学的《第一次炒菜》中的一段:
准备倒油了。天哪,油要倒多少?它会不会溅到我手上?我小心翼翼地拿着油瓶往锅里倒,看着差不多了就收手。接着,我拿出两个鸡蛋,使劲一磕,没想到蛋清太调皮了,差点滑到了地上,幸好我眼疾手快,把它们收进了碗里。然后,我学着妈妈的样子用筷子搅蛋。不一会儿,锅里的油开始嗞嗞作响,我把蛋液倒了进去,它们瞬间鼓起了一个个小气泡。接下来要放盐了。盐要放多少?一勺还是两勺?记得妈妈说盐吃多了不好,那就先放一勺吧!随后,我擦了擦鼻尖上渗出的汗,手忙脚乱地翻炒起来……
这段写了小作者第一次炒菜时的内心活动:担心油会溅到手上,庆幸蛋清没滑到地上,考虑油和盐要放多少……不断变化的内心活动使文章情节更加曲折,引人入胜。
【佳作示例】
煮饺子
郑州市一八国际小学 邓宇轩
“轩轩,你来煮饺子吧!”妈妈在客厅喊道。“好啊!”我不以为意地答应了,心想:不就是把饺子放在水里煮熟吗?小菜一碟!
说干就干。加水、点火。大约过了三分钟,锅里布满了小气泡,一个个小气泡热得直往上蹿,可刚蹿到水面就消失了。又过了两三分钟,锅里的水如同濟南的趵突泉一般“咕嘟咕嘟”地向上翻滚。我急忙抓起一把饺子往锅里扔。“啊!”水溅到了我的手上,疼得我嗷嗷直叫。“怎么了,儿子?” 妈妈闻声跑进厨房,看到我烫红的手,一下就明白发生什么了。经过妈妈的指点,我吸取了刚才的教训,把饺子轻轻地推到了锅里,这次水果然没有溅出来,我的心逐渐放了下来。
为了防止饺子粘锅,我用勺子使劲搅动了一番。只听“啪”的一声,一个饺子竟“飞”了出来,掉在了地上,我连忙拿笤帚去扫。这时,“呼”的一声,锅里的水又溢了出来。于是我扔下扫帚,掀起锅盖。“啊!”我的手又被水烫了一下。妈妈走过来安慰我:“别着急,你已经很棒了!”听到妈妈的鼓励,我又鼓起信心,按照妈妈教的方法继续煮饺子。
不一会儿,气泡从锅边冒了出来,我赶紧舀了一碗凉水倒入锅中,然后轻轻地搅动饺子。这时,一个个白胖胖的饺子像一只只可爱的小鸭子,时而沉入水底,时而浮出水面,时而聚在一起,时而分散开来。我看得入迷,仿佛也加入了这欢快的嬉戏中。
不好!有个饺子“破肚”了!我立即又往锅里倒了一碗凉水,还好其他饺子完好无损。此刻,满锅的饺子都鼓起了白白的小肚子,似乎在暗示我它们熟了。
我迫不及待地盛了一盘饺子,端上餐桌,妈妈尝后连连夸赞我的手艺,我心里高兴极了!(指导教师 孙 鹏)
【评点】
文章记录了小作者的一次煮饺子经历,过程中一个个小插曲的出现以及小作者不断变化的心理活动,使看似平常的煮饺子变得一波三折,充满趣味。
作文中的一波三折是指文章的结构起伏曲折。一波三折的情节设置会让文章接连出现令读者意想不到的情节发展,这样能极大地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和可读性。
【指点迷津】
问:如何设置情节才能让文章具有一波三折的魅力?
答:下面结合具体例子来给大家分析一下:
一、让人物之间的“较量”多一些
这里的“较量”可以理解为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下面以《泥人张》为例来分析一下:
一听这喊话,吃饭的人都停住嘴巴,甚至放下筷子瞧瞧这位大名鼎鼎的张五爷……泥人张只管饮酒,吃菜,西瞧东看,全然没把海张五当个人物。
但是不一会儿,就听海张五那边议论起他来……海张五的大粗嗓门说:“在哪儿捏?在袖子里捏?在裤裆里捏吧!”随后一阵笑,拿泥人张找乐子。
这是泥人张和海张五的第一次“较量”。泥人张骨子里有手艺人的清高,不把飞扬跋扈的海张五看在眼里;而春风得意的海张五更不会把泥人张放在眼里,还当众羞辱他。看,主要人物一出场,针锋相对的情节就展开了。
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下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账。
海张五在那边,隔着两丈远就看出捏的是他。他朝着正走出门的泥人张的背影叫道:“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这是泥人张和海张五的第二次“较量”,也是泥人张对海张五的反击。而海张五对其的嘲讽也为后文两人的第三次“较量”埋下伏笔。
第二天,北门外估衣街的几个小杂货摊上,摆出来一排排海张五这个泥像,还加了个身子,大模大样坐在那里……摊上还都贴着个白纸条,上面使墨笔写着:贱卖海张五。
三天后,海张五派人花了大价钱,才把这些泥人全买走,据说连泥模子也买走了。
这是泥人张和海张五的第三次“较量”,以泥人张贱卖海张五的泥像这一有力的反击收束。
由此可见,人物之间的诸多“较量”,可以让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具有可读性。
二、写出人物复杂多变的内心
有些同学觉得自己身边发生的事并没有什么波折,难道叙事时要刻意编造波折吗?非也!其实随着事情的发展,我们的内心活动会发生变化,将这些变化记录下来,也能使文章具有一波三折的魅力。比如某同学的《第一次炒菜》中的一段:
准备倒油了。天哪,油要倒多少?它会不会溅到我手上?我小心翼翼地拿着油瓶往锅里倒,看着差不多了就收手。接着,我拿出两个鸡蛋,使劲一磕,没想到蛋清太调皮了,差点滑到了地上,幸好我眼疾手快,把它们收进了碗里。然后,我学着妈妈的样子用筷子搅蛋。不一会儿,锅里的油开始嗞嗞作响,我把蛋液倒了进去,它们瞬间鼓起了一个个小气泡。接下来要放盐了。盐要放多少?一勺还是两勺?记得妈妈说盐吃多了不好,那就先放一勺吧!随后,我擦了擦鼻尖上渗出的汗,手忙脚乱地翻炒起来……
这段写了小作者第一次炒菜时的内心活动:担心油会溅到手上,庆幸蛋清没滑到地上,考虑油和盐要放多少……不断变化的内心活动使文章情节更加曲折,引人入胜。
【佳作示例】
煮饺子
郑州市一八国际小学 邓宇轩
“轩轩,你来煮饺子吧!”妈妈在客厅喊道。“好啊!”我不以为意地答应了,心想:不就是把饺子放在水里煮熟吗?小菜一碟!
说干就干。加水、点火。大约过了三分钟,锅里布满了小气泡,一个个小气泡热得直往上蹿,可刚蹿到水面就消失了。又过了两三分钟,锅里的水如同濟南的趵突泉一般“咕嘟咕嘟”地向上翻滚。我急忙抓起一把饺子往锅里扔。“啊!”水溅到了我的手上,疼得我嗷嗷直叫。“怎么了,儿子?” 妈妈闻声跑进厨房,看到我烫红的手,一下就明白发生什么了。经过妈妈的指点,我吸取了刚才的教训,把饺子轻轻地推到了锅里,这次水果然没有溅出来,我的心逐渐放了下来。
为了防止饺子粘锅,我用勺子使劲搅动了一番。只听“啪”的一声,一个饺子竟“飞”了出来,掉在了地上,我连忙拿笤帚去扫。这时,“呼”的一声,锅里的水又溢了出来。于是我扔下扫帚,掀起锅盖。“啊!”我的手又被水烫了一下。妈妈走过来安慰我:“别着急,你已经很棒了!”听到妈妈的鼓励,我又鼓起信心,按照妈妈教的方法继续煮饺子。
不一会儿,气泡从锅边冒了出来,我赶紧舀了一碗凉水倒入锅中,然后轻轻地搅动饺子。这时,一个个白胖胖的饺子像一只只可爱的小鸭子,时而沉入水底,时而浮出水面,时而聚在一起,时而分散开来。我看得入迷,仿佛也加入了这欢快的嬉戏中。
不好!有个饺子“破肚”了!我立即又往锅里倒了一碗凉水,还好其他饺子完好无损。此刻,满锅的饺子都鼓起了白白的小肚子,似乎在暗示我它们熟了。
我迫不及待地盛了一盘饺子,端上餐桌,妈妈尝后连连夸赞我的手艺,我心里高兴极了!(指导教师 孙 鹏)
【评点】
文章记录了小作者的一次煮饺子经历,过程中一个个小插曲的出现以及小作者不断变化的心理活动,使看似平常的煮饺子变得一波三折,充满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