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顺应城市化发展和建筑施工要求,施工技术得以蓬勃发展,其中后浇带技术因可有效控制建筑高低结构出现变形沉降,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混凝土变形裂缝问题,故在当下的建筑施工中发挥了良好作用,得到了广泛应用。对此,本文从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功能特点和适用条件出发,就其技术要点进行了研究,希望对改善建筑施工质量有所启示。
关键词:建筑施工;后浇带技术
就当下而言,施工人员为进一步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性、功能性和美观性,往往需要借助后浇带技术解决沉降差问题和混凝土裂缝问题,故其施工质量尤为关键。因此为切实提高后浇带施工质量和水平,我们必须事先了解掌握其技术形式、适用条件、施工要点等重要内容,然后予以标准施工严格管理,进而使其应有效用得到充分发挥。
1 后浇带技术概述
1.1 基本内涵
在建筑施工中,时常面临着混凝土温度应力、收缩变形等诸多问题,从而对建筑的安全性和功能性构成威胁,因此施工人员经常通过变形缝的设置加以解决,但该措施容易导致双墙、双梁、双柱等发生缺陷,从而对建筑平面布局和外观带来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1]。而立足工程实际需要,为建筑高低结构浇筑密实混凝土,使其形成一个连续的整体,可起到避免发生变形沉降和减小温度收缩的作用,以此为优质工程的诞生奠定坚实基础。
1.2 功能特点与适用条件
一般情况下,后浇带技术有沉降后浇带、温度后浇带和收缩后浇带之分。其中沉降后浇带适用于解决地基土质较好、沉降不均匀且可在工期内完工的主楼与裙房沉降情况,即先将建筑主楼和裙房视为一个整体加以设计,随后将其划分为若干部分用于后浇带施工,待完成主体结构作业且沉降量为50%后,利用混凝土浇筑连接部位,以再次使其成为一个整体,但此时必须做好受力情况分析和计算。温度后浇带适用于硬结的新浇混凝土因热胀冷缩而出现结构裂缝的情况,由于混凝土在30~60d的硬结收缩期间容易受温变影响发生变形和裂缝,故利用后浇带技术可予以有效规避[2]。而收缩后浇带则适用于大面积的建筑结构,即先以30~40m为间距设置一个宽为70~100cm的缝,然后直通加弯或搭接缝内钢筋,以此通过后浇带的预留保证混凝土能够自由收缩,一可以大幅减少收缩应力,二可以有效控制其因混凝土收缩或温变而发生裂缝。
虽然不同形式的后浇带技术的具体功能和适用条件不尽相同,但在具体应用中,往往要求后浇带技术能够同时满足建筑施工对沉降、温度、收缩的实际需求。
2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后浇带技术已在建筑施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点不可否认,可是却也面临着诸多因素的干扰,如若两侧断隔方式不当、钢筋位置选择不当、混凝土整体连接不到位、浇筑时间把握不合理等等都易降低其功能效用,因而在建筑施工中运用后浇带技术时,必须切实把握其施工要点。具体分析如下:
2.1 合理支设模板
为保障后浇带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充分发挥效用,要求结合工程建设标准和施工要求为后浇带设置恰当的施工间距和时间,并尽量选择与混凝土结构断面相同的断面形式,以免因集中受力引发结构变形,并防止直缝缺陷的产生。待确定施工组织计划科学合理后,需要先降低后浇带位置垫层标高,一般为50~100mm之间,并以50m为间隔设置便于清除雨水、后浇带垃圾、养护用水的积水坑[3]。同时为防止部分连续梁断开以及双向板或单向板发生裂缝,建议选用钢筋支架钢板网、铅丝网或快易收口网对后浇带两侧位置进行隔断,配以木模隔断或企口隔断;为避免后浇带钢筋与模板缝隙过大从而降低混凝土质量,严禁使用未支设模板情况下的自然搓,并尽量提高两侧模板的紧密性、牢固性和易拆除性;但若一次性模板为双层钢丝网时,必须予以事先绑扎紧固,以免导致后浇带内出现大量混凝土。
2.2 做好浇筑准备
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之前,必须及时清除钢筋锈层并对其两侧进行凿毛处理,严重者可先予以修补后清理干净,在此基础上确定最佳浇筑厚度。针对钢丝模板,不仅要通过合理浇捣加强浇筑层厚控制,更要确保振捣器与模板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造成严重的泥浆流失,其中垂直施工缝位置尤其需要钢钎捣实,以确保其密实度合格;如果后浇带内部钢筋处于未断离状态,必须加以规范焊接或搭接;待结束后浇带底板两侧浇筑后,需要以砂浆为原料设置50~100mm高、50mm宽的挡水带,并分别将防水层和100mm厚的附加层(素混凝土)设于后浇带垫层之上和底板表面[4]。
2.3 规范浇筑混凝土
在浇筑侧壁、底板混凝土时需要注意,应选用强度等于或高于两侧混凝土的未膨胀混凝土,施工时间应为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后,并予以28d以上的养护时间;对于顶板后浇带位置的混凝土浇筑应提前先将适量的水泥砂浆(成分与混凝土砂浆相同)铺筑在施工缝处,待用水冲洗且混凝土积水清理干净后再进行浇筑,时间可为沉降后浇带基本完成或伸缩后浇带施工完毕后,而且最好选用无收缩、加油早强减水剂的混凝土;此外,在处理梁板悬挂时,必须根据受力特性加以科学配筋,禁止随意拆除后浇带位置的梁板支撑,唯有确定其混凝土强度级别合格后方可拆除。
2.4 科学处理施工缝
为切实降低后浇带施工质量缺陷,确保新老混凝土可以有效结合,不仅要选择合适的施工温度和浇筑时间,更要加强垂直施工缝处理,其中数据资料表明,10℃最适宜物体的膨胀与收缩的结合,且2~3d的浇筑工期可有效防范混凝土发生干裂,故建议选择傍晚或早晨施工。而在处理垂直施工缝时,若为木模板,应在尽早拆除后对两侧混凝土进行及时凿毛和高压水冲洗;若为钢丝网模板,应在混凝土完成初凝后进行压力水冲洗,结合碎片、浮浆处理直至露出冲洗位置的骨料,然后冲净钢丝网片,确定终凝后拆除钢丝网并对施工缝表面作冲洗处理;若为快易收口网,只需利用压力水冲洗模板即可,至于模板拆除则应视情况而定。
2.5 强化后浇带防护
若后浇带内存在大量的养护水或者雨水,则易影响该技术的功能发挥,因此必须做好必要的防护工作。如可以在后浇带两侧和墙两侧分别设置临时挡墙和涂抹防水砂浆,若此时后浇带距离外墙较近且两端与其不处于同一平面内,还应移动侧板保护墙至其两端位置;完成两侧混凝土浇筑后,需要及时清理缝内杂物并覆盖木板等遮挡物体,配以四周临时围护以免钢筋被压弯、污染或踩踏;为防止浇筑后的后浇带混凝土受到冲击或震动,可将塑料膜覆盖其上,结合14d以上的硬化蓄水养护,同时对于墙体后浇带等难以保水的位置,可采取设置水管喷淋、控制拆模时间以及覆盖草袋、湿麻袋等养护措施防止混凝土因收缩或温变发生裂缝等,若施工时为寒冷季节,则必须做到及时覆盖保温材料,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
3 结束语
总之,后浇带技术在目前的建筑施工中有着可观的应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范围,其中在高层建筑中的效用更为显著。虽然经过不断发展其日趋成熟,但在实际应用中依旧存在不足之处,如温度差异、应力分析等问题更是有待深入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紧密联系实际,继续加强研究,使其不断成熟可靠,进而更好的服务于建筑施工。
参考文献
[1]白竣竹.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资讯,2011,(29):26~27.
[2]房哲,伞国涛.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及施工注意事项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8):31~33.
[3]杨贻彬.后浇带施工的重要作用与技术手段浅析[J].科技资讯,2011,(14):08~09.
[4]孟令江.浅析结构后浇带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10,(13):15~16.
关键词:建筑施工;后浇带技术
就当下而言,施工人员为进一步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性、功能性和美观性,往往需要借助后浇带技术解决沉降差问题和混凝土裂缝问题,故其施工质量尤为关键。因此为切实提高后浇带施工质量和水平,我们必须事先了解掌握其技术形式、适用条件、施工要点等重要内容,然后予以标准施工严格管理,进而使其应有效用得到充分发挥。
1 后浇带技术概述
1.1 基本内涵
在建筑施工中,时常面临着混凝土温度应力、收缩变形等诸多问题,从而对建筑的安全性和功能性构成威胁,因此施工人员经常通过变形缝的设置加以解决,但该措施容易导致双墙、双梁、双柱等发生缺陷,从而对建筑平面布局和外观带来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1]。而立足工程实际需要,为建筑高低结构浇筑密实混凝土,使其形成一个连续的整体,可起到避免发生变形沉降和减小温度收缩的作用,以此为优质工程的诞生奠定坚实基础。
1.2 功能特点与适用条件
一般情况下,后浇带技术有沉降后浇带、温度后浇带和收缩后浇带之分。其中沉降后浇带适用于解决地基土质较好、沉降不均匀且可在工期内完工的主楼与裙房沉降情况,即先将建筑主楼和裙房视为一个整体加以设计,随后将其划分为若干部分用于后浇带施工,待完成主体结构作业且沉降量为50%后,利用混凝土浇筑连接部位,以再次使其成为一个整体,但此时必须做好受力情况分析和计算。温度后浇带适用于硬结的新浇混凝土因热胀冷缩而出现结构裂缝的情况,由于混凝土在30~60d的硬结收缩期间容易受温变影响发生变形和裂缝,故利用后浇带技术可予以有效规避[2]。而收缩后浇带则适用于大面积的建筑结构,即先以30~40m为间距设置一个宽为70~100cm的缝,然后直通加弯或搭接缝内钢筋,以此通过后浇带的预留保证混凝土能够自由收缩,一可以大幅减少收缩应力,二可以有效控制其因混凝土收缩或温变而发生裂缝。
虽然不同形式的后浇带技术的具体功能和适用条件不尽相同,但在具体应用中,往往要求后浇带技术能够同时满足建筑施工对沉降、温度、收缩的实际需求。
2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后浇带技术已在建筑施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点不可否认,可是却也面临着诸多因素的干扰,如若两侧断隔方式不当、钢筋位置选择不当、混凝土整体连接不到位、浇筑时间把握不合理等等都易降低其功能效用,因而在建筑施工中运用后浇带技术时,必须切实把握其施工要点。具体分析如下:
2.1 合理支设模板
为保障后浇带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充分发挥效用,要求结合工程建设标准和施工要求为后浇带设置恰当的施工间距和时间,并尽量选择与混凝土结构断面相同的断面形式,以免因集中受力引发结构变形,并防止直缝缺陷的产生。待确定施工组织计划科学合理后,需要先降低后浇带位置垫层标高,一般为50~100mm之间,并以50m为间隔设置便于清除雨水、后浇带垃圾、养护用水的积水坑[3]。同时为防止部分连续梁断开以及双向板或单向板发生裂缝,建议选用钢筋支架钢板网、铅丝网或快易收口网对后浇带两侧位置进行隔断,配以木模隔断或企口隔断;为避免后浇带钢筋与模板缝隙过大从而降低混凝土质量,严禁使用未支设模板情况下的自然搓,并尽量提高两侧模板的紧密性、牢固性和易拆除性;但若一次性模板为双层钢丝网时,必须予以事先绑扎紧固,以免导致后浇带内出现大量混凝土。
2.2 做好浇筑准备
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之前,必须及时清除钢筋锈层并对其两侧进行凿毛处理,严重者可先予以修补后清理干净,在此基础上确定最佳浇筑厚度。针对钢丝模板,不仅要通过合理浇捣加强浇筑层厚控制,更要确保振捣器与模板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造成严重的泥浆流失,其中垂直施工缝位置尤其需要钢钎捣实,以确保其密实度合格;如果后浇带内部钢筋处于未断离状态,必须加以规范焊接或搭接;待结束后浇带底板两侧浇筑后,需要以砂浆为原料设置50~100mm高、50mm宽的挡水带,并分别将防水层和100mm厚的附加层(素混凝土)设于后浇带垫层之上和底板表面[4]。
2.3 规范浇筑混凝土
在浇筑侧壁、底板混凝土时需要注意,应选用强度等于或高于两侧混凝土的未膨胀混凝土,施工时间应为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后,并予以28d以上的养护时间;对于顶板后浇带位置的混凝土浇筑应提前先将适量的水泥砂浆(成分与混凝土砂浆相同)铺筑在施工缝处,待用水冲洗且混凝土积水清理干净后再进行浇筑,时间可为沉降后浇带基本完成或伸缩后浇带施工完毕后,而且最好选用无收缩、加油早强减水剂的混凝土;此外,在处理梁板悬挂时,必须根据受力特性加以科学配筋,禁止随意拆除后浇带位置的梁板支撑,唯有确定其混凝土强度级别合格后方可拆除。
2.4 科学处理施工缝
为切实降低后浇带施工质量缺陷,确保新老混凝土可以有效结合,不仅要选择合适的施工温度和浇筑时间,更要加强垂直施工缝处理,其中数据资料表明,10℃最适宜物体的膨胀与收缩的结合,且2~3d的浇筑工期可有效防范混凝土发生干裂,故建议选择傍晚或早晨施工。而在处理垂直施工缝时,若为木模板,应在尽早拆除后对两侧混凝土进行及时凿毛和高压水冲洗;若为钢丝网模板,应在混凝土完成初凝后进行压力水冲洗,结合碎片、浮浆处理直至露出冲洗位置的骨料,然后冲净钢丝网片,确定终凝后拆除钢丝网并对施工缝表面作冲洗处理;若为快易收口网,只需利用压力水冲洗模板即可,至于模板拆除则应视情况而定。
2.5 强化后浇带防护
若后浇带内存在大量的养护水或者雨水,则易影响该技术的功能发挥,因此必须做好必要的防护工作。如可以在后浇带两侧和墙两侧分别设置临时挡墙和涂抹防水砂浆,若此时后浇带距离外墙较近且两端与其不处于同一平面内,还应移动侧板保护墙至其两端位置;完成两侧混凝土浇筑后,需要及时清理缝内杂物并覆盖木板等遮挡物体,配以四周临时围护以免钢筋被压弯、污染或踩踏;为防止浇筑后的后浇带混凝土受到冲击或震动,可将塑料膜覆盖其上,结合14d以上的硬化蓄水养护,同时对于墙体后浇带等难以保水的位置,可采取设置水管喷淋、控制拆模时间以及覆盖草袋、湿麻袋等养护措施防止混凝土因收缩或温变发生裂缝等,若施工时为寒冷季节,则必须做到及时覆盖保温材料,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
3 结束语
总之,后浇带技术在目前的建筑施工中有着可观的应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范围,其中在高层建筑中的效用更为显著。虽然经过不断发展其日趋成熟,但在实际应用中依旧存在不足之处,如温度差异、应力分析等问题更是有待深入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紧密联系实际,继续加强研究,使其不断成熟可靠,进而更好的服务于建筑施工。
参考文献
[1]白竣竹.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资讯,2011,(29):26~27.
[2]房哲,伞国涛.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及施工注意事项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8):31~33.
[3]杨贻彬.后浇带施工的重要作用与技术手段浅析[J].科技资讯,2011,(14):08~09.
[4]孟令江.浅析结构后浇带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10,(13):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