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改变结构体系方法对砌体及底框结构进行抗震加固的探讨

来源 :云南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dezhufangchu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既有砌体结构的抗震加固已经成为土木工程领域的一个热点,但无论是规范还是工程实践,对采用改变结构体系的方法对砌体结构进行抗震加固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均缺乏充分的认识或应用.对于存在抗震能力缺陷的既有砌体结构,在加固中不能机械套用现行相关规范和传统做法.结合约5万平方米既有砌体结构的建筑抗震加固工程实践,对采用改变结构体系方法对砌体结构进行加固设计中需要关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探讨,提出了一些定性或定量的观点或建议,供工程研究及实践参考.
其他文献
中国市政工程协会市政设施管理专业委员会2021年秘书处工作会议于5月20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会议围绕规划2021年专业会工作计划,落实2019-2020年度“扁鹊杯”及“诚信单位”创建活动具体工作.本次会议由秘书处主持,北京理事办、郑州财组部、重庆技术部、广州道桥部、西安排水部、上海编辑部、北京培训部、六大片区组长单位的20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期刊
2021年7月8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召开了2021年上半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讲评暨市政工程质量安全提升工作会议.全省16个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昆明市水务局分管副局长、城市建设科科长现场参会,各州(市)政府所在地(市、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城市建设股股长等60余人参会.
期刊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迎来了建院70周年,70年砥砺奋进,70载接续奋斗,一代又一代干部职工风雨兼程,精心设计筑梦彩云之南,凝心聚力推动转型发展.
期刊
2021年7月18日,云南省土木建筑学会电气专业委员会、云南省建筑电气技术情报网第九届理事会换届会议在昆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报告厅顺利召开.rn本次换届会议由云南省土木建筑学会电气专业委员会、云南省建筑电气技术情报网主办,全省电气行业知名设计院专家、理事及企业代表等70余人到会.
期刊
2020年6月17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召开了全省垃圾分类终端无害化焚烧处置建设工作推进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督促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切实整改中央环保督察交办问题,以交办问题整改为契机,推进全省垃圾分类以及无害化处置建设工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杨渝主持会议,昆明市副市长刘永禄、昭通市副市长王东锋、玉溪市副市长李劲松、保山市常务副市长杜春强、文山州副州长李英杰、普洱市副市长胡剑荣、大理州副州长李苏、德宏州副州长冯皓、怒江州副州长马国庆等州市分管领导、省直相关部门、各州市住建部门主要负责人
期刊
百年风华,设计筑梦.10月29日,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庆祝建党100周年暨建院70周年文艺演出在昆举行.集团干部职工以舞蹈、合唱、小品、原创歌曲、朗诵、歌伴舞、音诗画等形式,为集团建院70周年献上了一场精彩纷呈、高潮迭起的演出,共同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回顾集团70年以来的光荣历程,展望未来的美好前景.rn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云丰代表集团致辞.省国资委一级巡视员李明秋、集团领导班子成员、部分老领导老同志、中层管理人员、职工代表到场观看演出.
期刊
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发生6.4级地震,造成一定程度的房屋损害和人员伤亡.地震发生后,作者同其他应急评估人员赶赴灾区,对村镇建筑震害进行应急评估和调查.根据地震现场的调查,对灾区主要结构形式的村镇建筑震害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了其破坏原因,并提出解决建议.
多层RC框架结构在我国城镇中应用广泛且量大面广,尤其是在中小学教学楼十分常见,由于建筑使用功能的需求,多采用外廊式框架结构.在历次破坏性地震的震害调查发现,中小学教学楼的震害较严重,甚至出现倒塌.2021年05月21日21时48分,云南大理州漾濞县发生6.4级地震,震害调查表明,有些中小学教学楼较新,严格按照抗震设计规范进行建造的,虽未倒塌,但也暴露出一些较普遍的问题.通过对教学楼震害调查研究,分析了结构构件破坏的原因,提出建筑结构抗震的相关建议.
云南省作为地震高发区,灾后往往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地震应急评估,通过建立结构数字化模型,根据实际发生的地震动时程反应谱快速计算分析评估建筑结构安全和损伤情况,实现A(可以使用)、B(暂停使用)和C(禁止使用)类建筑结构灾后应急评估的数字化,提出灾后应急评估数字化结构技术策略,并详细阐述了漾濞6.4级地震应急评估数字化初探的应用案例.
“一颗印”作为云南地区典型的民居建筑形式,反映了特定的历史条件、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下的文明轨迹,是极具价值的文化财富.乡村振兴新时期,传统村落和古民居的保护和传承新路径探索已成为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以乌龙村复兴改造为例,阐述了该项目在民居改造设计和乡土业态更新过程中的实践探索,提出了乡村建设和运营双轮驱动、同步推进的传统村落振兴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