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师德建设是我国教育改革当中的重要内容,初中学校教师的师德水平直接决定了初中学校的教育水平。当代中学教师师德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提出了初中师德建设的基本要求,考察了当前初中的师资队伍的师德现状,从初中学校各主体的角度探索了加强师德建设管理的途径。
[关键词]:教育 初中学校 师德 和谐校园
“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中华民族优良的师德传统是在几千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中华民族师德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但即使这样,现代社会的师德并不是停滞不前的,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新的内涵。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师德需要不断发展的完善,顺应科学发展观和和谐校园建设的基本要求。
一、当代初中学校教师师德的基本要求
学是师之骨,德为师之魂。根据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初中教师要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文明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因此,和谐校园的教师思想品德内涵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二、当代初中学校教师师德状况
总体来说,初中学校教师师德的主流是好的,他们多数在岗位上艰苦奋斗、兢兢业业,都为推进基础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应该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青年教师思想出现迷惘,职业道德素质有待提高,这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基础教育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责任心和事业心。
一个有志献身于职业教育事业的教师首先要具备的正是职业责任心。当前个别新任教师面对需要精心准备的教学任务敷衍了事,面对需要开导教育的问题学生放任自流,这种教学态度使青年教师失去了教师最基本的师德要求责任心。
(二)缺乏敬业精神和合作精神。
教师应该以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传播崇高理想为己任,踏实地进行教学和科研实践。但有些初中教师明显缺乏严肃治学的敬业精神,没有充分将身心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探索与研究浅尝辄止,没有,不但上课没有激情,照本宣科,而且教学方法刻板,毫无创新意识,损害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权利,给教育事业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此外,初中教育还是一个系统的综合的工程,不可能凭个别教师单独完成,有些青年教师个性要强,教学工作中埋头关注自己的课程和课堂教学,极少和同行对话交流,拘泥和陶醉于自己的教学方法中,对其他老师的意见建议毫不理会,这种不团结集体的观念不单会影响青年教师个人综合素质水平的成长,也对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
(三)缺乏育人和师表观念。
教师的业务素质不仅包括专业知识修养,还包括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能力。然而现在有些青年教师只满足于专业知识的传授,缺乏与学生的认真交流,掌握不了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品德方面不闻不问,这样是很难做到启发学生丰富的心灵世界,也很难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更不能发挥教育最大的潜能。这种只注重传授知识忽视学生成长的做法是不正确的。
教师不仅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辅导者,还是思想道德的示范者,为人师表是教师的另一个重要的职能。教师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现在有些教师在为人师表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有的仪表不整,举止缺乏文明,还有的道德行为堕落,严重污染了校园精神文明的净土。
(四)缺乏竞争和忧患意识。
部分初中教师缺乏竞争忧患意识,除了个人原因之外,更多是制度缺陷造成的,部分教师岗位稳定牢固,做好做坏待遇都一样,容易令教师觉得自己捧上了“铁饭碗”,结果他们工作缺乏上进心,对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漠不关心,对促进和谐校园发展起到了反作用。
三、增强初中学校教师师德水平的途径
(一)教师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和自我反省,提高师德水平。
教师是师德建设的主体,是提高师德水平的内因,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必定是一个自觉进行师德修养的人,充分加强自身修养的积极性至关重要。首先,教师要狠抓师德建设中的薄弱环节,理顺和更新师德意识,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念;其次,教师要加强学习、严以律己、追求上进、自强不息,在不断提高业务能力的同时,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再次,师德的时代性、进步性特征要求教师要在不断地实践中,自我学习和修炼,不断将师德发展到新的水平,新的阶段,乃至新的境界。
(二)加强外部环境建设,激励支持师德水平的提高。
实践证明,外部环境极大地推动了师德建设的发展,学校应该在原有基础上,吸收外校先进制度,创新激励机制,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地进行师德环境建设。
1、完善师德教育。
2、完善师德评价制度。
3、完善师德监督制度。
4、开展师德氛围建设。
5、加强师德组织建设。
总之,初中学校的师德是一个需要常抓不懈的问题,只有依靠校领导的核心带头作用,依赖广大教师的团结合力作用,发挥教师个人的艰苦朴素精神,才能真正做好好初中学校教师道德建设。
參考文献:
[1]邵来成,高峰勤,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
[2]袁小平,制度伦理:师德建设的新路径[J],教学与管理,2005,(4)
[3]唐柏林,论新时期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J],现代教育科学,2002,(7)
[关键词]:教育 初中学校 师德 和谐校园
“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中华民族优良的师德传统是在几千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中华民族师德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但即使这样,现代社会的师德并不是停滞不前的,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新的内涵。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师德需要不断发展的完善,顺应科学发展观和和谐校园建设的基本要求。
一、当代初中学校教师师德的基本要求
学是师之骨,德为师之魂。根据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初中教师要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文明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因此,和谐校园的教师思想品德内涵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二、当代初中学校教师师德状况
总体来说,初中学校教师师德的主流是好的,他们多数在岗位上艰苦奋斗、兢兢业业,都为推进基础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应该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青年教师思想出现迷惘,职业道德素质有待提高,这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基础教育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责任心和事业心。
一个有志献身于职业教育事业的教师首先要具备的正是职业责任心。当前个别新任教师面对需要精心准备的教学任务敷衍了事,面对需要开导教育的问题学生放任自流,这种教学态度使青年教师失去了教师最基本的师德要求责任心。
(二)缺乏敬业精神和合作精神。
教师应该以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传播崇高理想为己任,踏实地进行教学和科研实践。但有些初中教师明显缺乏严肃治学的敬业精神,没有充分将身心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探索与研究浅尝辄止,没有,不但上课没有激情,照本宣科,而且教学方法刻板,毫无创新意识,损害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权利,给教育事业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此外,初中教育还是一个系统的综合的工程,不可能凭个别教师单独完成,有些青年教师个性要强,教学工作中埋头关注自己的课程和课堂教学,极少和同行对话交流,拘泥和陶醉于自己的教学方法中,对其他老师的意见建议毫不理会,这种不团结集体的观念不单会影响青年教师个人综合素质水平的成长,也对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
(三)缺乏育人和师表观念。
教师的业务素质不仅包括专业知识修养,还包括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能力。然而现在有些青年教师只满足于专业知识的传授,缺乏与学生的认真交流,掌握不了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品德方面不闻不问,这样是很难做到启发学生丰富的心灵世界,也很难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更不能发挥教育最大的潜能。这种只注重传授知识忽视学生成长的做法是不正确的。
教师不仅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辅导者,还是思想道德的示范者,为人师表是教师的另一个重要的职能。教师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现在有些教师在为人师表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有的仪表不整,举止缺乏文明,还有的道德行为堕落,严重污染了校园精神文明的净土。
(四)缺乏竞争和忧患意识。
部分初中教师缺乏竞争忧患意识,除了个人原因之外,更多是制度缺陷造成的,部分教师岗位稳定牢固,做好做坏待遇都一样,容易令教师觉得自己捧上了“铁饭碗”,结果他们工作缺乏上进心,对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漠不关心,对促进和谐校园发展起到了反作用。
三、增强初中学校教师师德水平的途径
(一)教师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和自我反省,提高师德水平。
教师是师德建设的主体,是提高师德水平的内因,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必定是一个自觉进行师德修养的人,充分加强自身修养的积极性至关重要。首先,教师要狠抓师德建设中的薄弱环节,理顺和更新师德意识,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念;其次,教师要加强学习、严以律己、追求上进、自强不息,在不断提高业务能力的同时,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再次,师德的时代性、进步性特征要求教师要在不断地实践中,自我学习和修炼,不断将师德发展到新的水平,新的阶段,乃至新的境界。
(二)加强外部环境建设,激励支持师德水平的提高。
实践证明,外部环境极大地推动了师德建设的发展,学校应该在原有基础上,吸收外校先进制度,创新激励机制,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地进行师德环境建设。
1、完善师德教育。
2、完善师德评价制度。
3、完善师德监督制度。
4、开展师德氛围建设。
5、加强师德组织建设。
总之,初中学校的师德是一个需要常抓不懈的问题,只有依靠校领导的核心带头作用,依赖广大教师的团结合力作用,发挥教师个人的艰苦朴素精神,才能真正做好好初中学校教师道德建设。
參考文献:
[1]邵来成,高峰勤,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
[2]袁小平,制度伦理:师德建设的新路径[J],教学与管理,2005,(4)
[3]唐柏林,论新时期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J],现代教育科学,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