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fly62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育要面向未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不仅是国家和人民的要求,而且是我们每个一线教师内心的渴望和行动的目标。我们该做什么?又该怎么做?我的体会是需要重新认识下面几个似乎已有答案的问题。
  第一,什么是你教学的成果?是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公式、定理、解题方法,也许还有学生的能力、意识、情感体验等等。但我觉得学生走出校门,所剩下的东西才能本质地反映你的教育成果。没有上进心、不会独立思考的教师很难造就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的学生。第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扮演什么角色?我们的角色难道只能是编剧、导演、正确的化身、英明的先知?……课堂不应仅仅是留给教师表演的舞台。第三,在备课的过程中、在课堂上,教师应着重思考什么?以前我的答案总是:把自己知道的、最精彩的、最与众不同的教给学生。其实我们应该逆向思考一下,怎样以最小的知识代价,引起学生最多的思考?第四,什么是学生的创新?什么是教师的创新?鉴于上述认识,下面就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谈谈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一、注重数学兴趣的激发,让学生在好奇中培养创新意识
  數学兴趣是学生的一种力图接近、探究、了解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不仅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还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努力地去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成为创新的动力因素。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材料的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从数学素材中选取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设计再创造过程,让学生在体验发现中培养创新意识
  教材中的概念、公式、定理等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对学生而言都是新的。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方法去探究与发现,从而获得新知,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再创造过程。
  例1,关于诱导公式(二)的教学设计
  (1)用三角函数定义求sin240°、sin60°(教师强调在同一坐标系中求,为证明作铺垫)。
  (2)由学生谈感想并进行猜想。大部分学生得出两种想法:sin240°=-sin60°、sin(180°+α)=-sinα(α为锐角)。有学生进一步猜想sin(180°+α)=-sinα(α∈R)。
  (3)引导学生验证。对学生的猜想和证明肯定后,要他们看教材,进行比较,并展开讨论,获得对发现与创新的体验。
  三、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创新意识
  教材中有些内容具有基础性和可迁移的特点,则不妨指导学生独立研究学习,向学生提供研究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索得出结论。
  例2,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教学设计。
  考虑到几何法作函数图象的局限性和描点分析函数性质作图应用的广泛性,因而微调教材内容(几何法改为描点法)作出教学设计,并由学生独立探索。有的同学作出错误的图象;有的同学作图正确但对单调性的判断仅凭直觉;有不少同学推理有据,作图正确,颇有见地。在研究过程中,函数性质不教自明。
  四、讲究解题的教学技巧,让学生在解题中培养创新意识
  在解题教学中,不追求学生的思路跟教材一致,跟教师一致,而要创设开放性的课堂。如课本上有这样一道习题:“已知cotα=m(m≠0)求cosα。”学生先后找出四种思路,他们思维活跃,一题多解,竞相发言,课堂高潮迭起。
  五、利用学生提出的疑惑和问题,让学生在相互解疑中培养创新意识
  如在讲评作业或试卷时;我常常在几种正确的解法中夹着一种错误的解法,然后让学生来比较、评价哪一种解法更好。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给他们展现创新能力的机会。
  六、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愉悦中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要做到:①使学生较自由地思维和表达,在“心理安全”的条件下进行创新思维和想象。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标新立异,在“心理自由”的条件下培养求异思维、聚合思维、逆向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③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营造学生创新的氛围。只有师生关系和谐,才能使他们的心理距离接近,心情舒畅,才有可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
  七、发挥数学在学科之外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个性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
  数学的学习和实践,为不同学习水平、爱好、特长的学生提供了发展个性、展现创新能力的空间。爱好物理的学生考虑着怎样用数学来找出“直升飞机的螺旋桨几片最好?”“跳伞时开伞的最晚时间是如何决定的?”爱好计算机的学生为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找到了数学模型并编出了程序。看似平凡单调的数学教学中也有探索、创新带来的神奇、感动、力量和美,但它常常需要教师和学生用心去感悟,用智慧去揭示,用毅力去承载。让我们从自己的课堂教学做起,这将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所在。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是对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后关于其溯及力以及3倍惩罚性赔偿是否具有操作性问题的探讨及建议  关键词:溯及力;操作性;司法权威  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适用中的问题  2014年3月15日,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生效。3月15日以前买的东西,直到3月15日以后才发现商家涉嫌欺诈,维权应适用新《消法》还是旧《消法》?多位消费者反映了他们的困惑。想用新《消法》维权
期刊
摘 要:养老基金缺口迫使我们不得不选择延迟退休,但延迟退休一经提出,立即遭到社会激烈反对。如何既解决“基金缺口”,又被社会接受呢?借鉴国外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弹性退休制”,是破解这一矛盾切实可行的途径。  关键词:弹性退休制;合理性;可行性建议  面对我国养老基金缺口过大的现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出推迟退休年龄。退休年龄的延长牵扯到国家政策的方方面面,涉及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以及人民
期刊
叶圣陶说:“文字是一座桥梁,这边的桥站着读者,那边的桥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桥梁,读者才和作者见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当然要引导学生通过这一桥梁来了解作者。达到文本解读的最终目的。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指出:“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但凡事有度,文本解读亦如此,如何才能把握好文本解读的“度”呢?文本解读虽然有一定的度,但我们不能墨守成规,为教书而教书
期刊
摘 要:随着传统的阅读方式向现代的网络阅读方式发生变化,阅读方式的多样化和读者阅读习惯的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而这一变化,也为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关键词:文本阅读;网络阅读;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  阅读活动是人类记载、传承其思想文化的重要的活动之一,从龙山文化(公元前25—前20世纪)和良渚文化(公元前33—前20世纪)的陶器上发现的刻画简单的文字,到商周后期期(前16—前11世纪)较为系
期刊
摘 要: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即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多种方案、多种途径中去探索,去选择。数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结合小学数学及学生思维的特点,
期刊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只有真正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开发其学习潜能,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素养。那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呢?  一、创设情景,激发参与动机和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获得知识、开阔视野、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最重要的动力。因此,一节课的开始,教师就应该设置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问题情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參与
期刊
摘 要:“教是为了不教”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解决和运用数学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  小学生的学习是由不知到知之的过程,为了使学生由“教会”到“学会”变为“会学”,教师应当有计划地从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下面结合我在小学数学科教学实践中,谈
期刊
摘 要:合作学习又称“伙伴教育模式”或“小组教学制”,它的横坐标是教师的角色,它的纵坐标是学生的角色。合作学习的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信息的全方位立体式传递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合作学习之舟的航向,给合作学习指明方向,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使真正把学习落实到“自主、独立、创造性”上。  关
期刊
摘 要:课外训练是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和应用的机会,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不断探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应合理把握和利用课外训练,把课外训练打造成学生快乐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有益的实践活动,打造成师生互通信息、反馈交流的有效平台。 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策略和方法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数量;质量;多样性  从201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通过调查研究显示,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达不到培养学生在数学上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效果。基于这种原因,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作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问题;对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不仅是学生获取、巩固、应用知识的一种手段,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同时还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又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