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叶尔托姆的奇异发现(上)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s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对夸克型物质数量和外星人数目的估测,外星人可能是在90%~99%的总星系物质被转换成夸克型物质的同时就已被造出来。因此可得出一个结论,要满足所有恒星及其周围所有行星,对外星人及其完成宇宙使命所必需的技术装备的要求,真是绰绰有余。借助宇宙信息场获得外星人的信息表明,在我们的太阳系有40个外星人,它们分别住在太阳系某些行星及其大卫星的核心中,甚至住在太阳上,这似乎很像真事。如果在太阳附近——颗处于总星系空洞区边缘的一个大星系中无法生存的边缘区的普通恒星附近,居然有这么多外星人,这就意味着在整个总星系中,所有能容纳生物文明的生态居住地都有外星人,只有总星系球状体的边缘应是例外的。因为在该区域里,由呈球状弥散的氢和氦构成的星系和恒星的形成过程还尚未终结。在其后而运行的厚度达40亿光年的总星系球层中已不需要外星人,然而,在这球层中,还没等生命和文明形成时,便被朝这些生命和文明的方向呈球状坍缩的一种运动给吞没了。
  由于在接近时间夸克化极限时出现差错,可靠性受到限制。所以。由比夸克还小的粒子——椭球粒子构成的高技术生物和高技术文明形成的可能性不能实现,显然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比夸克型中央计算机快10倍左右的快速运算效率的提高。从而导致由椭球粒子构成的高技术文明无事可做。当然,还可以依此类推,高技术文明椭球粒子层能为外星人和外星文明的未来进行预测。不过,这未必真实,因为外星人的生理构造比我们地球人简单得多。因此,对外星人决策的预测也简单。此外,外星人自身不会因时光流失而发生变化,而我们地球人却不然,我们的年龄会因时间而变,而整个地球人类也会随时间而异。若按拥有60亿地球人的地球生物圈中有一名外星人来判断,整个总星系中的外星人数目要比我们地球人生物个体的数目少得多。对由椭球粒子构成的智能生物来说,实际上没有适合它们的场所。
  未必只在总星系中的一个地方培育外星人,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只向这一个地方运送培育外星人的原材料实在太遥远。这些原材料就是大量的普通物质和由这种物质制成的成品,这种成品也就是大质量外星人。要知道,培育外星人是一项劳动强度和难度很大的工作,需使用极复杂的工艺设备,而且多半对外星人的培育是在为数不多的几个制造中心进行。据评估,要使拥有约2000亿颗恒星的巨大的银河系充满外星人,每年必须平均培育出约100名外星人。这样看来,仅在我们银河系培育外星人的厂点可能就有约100个——这取决于培育一个外星人需要多少时间:几个世纪还是几天。
  很可能培育外星人和制造其他夸克型产品的工艺技术是由现代化的微型电路组成,借助胶子链把夸克层连续组装到一起。在这种情况下,未必像制造大型集成电路那样,使用喷涂技术和利用人头雕像的蚀刻技术。每一个夸克都应准确无误地被组装在自己的位置上,同时符合10厘米~15厘米的组装精度要求。这一尖端技术流程,未必能在高温高压所造成的极大干扰条件下,直接在恒星内部进行。然而,夸克在恒星中被制成的夸克型半成品中的最终位置的配置,一应在温度非常接近绝对零度的条件下在真空中进行,因为只有在这一温度条件下,分子和粒子的热运动才能达到最小化。在这种情况下,夸克相互接近时释放出的能量,应以某种“换气扇”的形式从组装夸克型产品的装置中被排出,然后在回收这种能量的地方被利用,在那里其温度会下降。
  1976年,地球人类偶然碰到一块被称作“叶尔托姆奇异发现”的金属残块,它可能是外星人借助就地装置或飞碟上的装置进行生产和制造用的某种原材料的残块。当然,它不是用来培育外星人,而是用于制造更简单的夸克胶子装置。
  这个金属残块似拳头大小,是1976年5月10日在苏联科米自治共和国,乌多尔区离叶尔托姆镇10千米远的瓦什卜河上游的河岸上被发现的。当时,它是被镇上的几名工人钓鱼时偶然发现的。该金属残块处在河岸水边布满鹅卵石的浅滩上,它闪烁出的耀眼金属白光引人注目。当它掉到石头上,或用石头连续敲击它时,就会发出一股股火花。对此深感好奇的3名钓鱼的工人把它捡回家,将其分割开。
  1977年冬,瑟克特夫卡尔一支地质学家考察队来叶尔托姆镇考察,奇异金属残块的发现者将其中一块被他们锯断的残块送给地质学家波列扎耶夫。然而。苏联科学院科米分院地质研究所的尤什阔夫教授对那块奇异金属残块研究后,却出人意料地得出令科学家费解的结果。经科学家对其进行激光质谱分析确认,这块奇异金属残块是由镁、铁、锰、钼元素构成的合金。但是,奇怪的是根据对其反射的x射线光谱的分析和研究发现,这种合金内部缺少晶格组织。要知道,想用现代工艺技术制得这种非晶质金属,只能是1微米厚的漆膜箔,这一研究结果顿时成了科学界一大轰动性新闻。
  3年后,关于这块奇异金属残块的消息传到UFO学家的耳朵里,他们怀疑这块奇异的金属残块是UFO的一块残块。来自彼得罗扎沃茨克的学者索罗金从尤什阔夫那里得到一块23厘米大的奇异金属残块,该残块在列宁格勒理工学院的实验室里被用金刚石刀盘切割成6块,其中5块被分别送到列宁格勒的几个研究所进行研究。1980年10月,剩下的一块样品由索罗金移交给著名UFO学家法明科进行研究。这块样品重16.05克,体积为2.69立方厘米。
  掌握UFO现实存在的物证对科学具有极其重要的原则性意义。在苏联史天堡天文研究所举办的“寻找地外文明无线电信号”学术研讨会上,在讨论关于UFO问题时,那些正统派天文学家曾不止一次地宣称:“迄今为止还没有掌握UFO现实存在的物证,我们不相信有UFO,我们不想研究这个问题。”因为到目前为止,对“叶尔托姆奇异发现”的研究结果还尚未公布。
  莫斯科几个专业化科研所的研究人员对6块奇异金属残块展开全面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奇异金属残块无论在化学成分、各种物理性能,还是在制造工艺技术上,都具有令人费解的特异性。
  研究人员在对奇异金属残块样品研究时,最初采用电子扫描射束x射线励磁法,借助计算机对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分离出来的光子光谱进行分析,最终确定奇异金属残块的化学成分。研究人员选出残块中最平坦的一个面,而且这个面最容易被磨光以供研究。于是,金属残块被实验的那一面很快被空气氧化,几天内变黑。
  在选择测定奇异金属残块成分的各个研究地点时,该金属残块被选定的实验面,在X射线辐照的光子处于存储状态时,在把它放大7000倍的情况下,进行仔细观察。这些光子是由金属残块成分中3种元素中的一种元素的原子被电子轰击而产生的。在对来自同一奇异金属残块的几个不同切割样品进行化验、分析和研究的几个不同研究所。对这种金属残块成分的测定结果完全相同。实验面积占金属残块总面积的90%以上,而且在所有实验面上都没发现晶格的边缘,既没发现空隙,也没发现杂质。
  研究人员使用金属成分高精度检测仪对奇异金属残块的3个样品进行成分标准纯度检测分析,最终获得如下测定结果(按原子数百分比含量测定),奇异金属残块的合金标准纯度竟达到99.9%~99.999%。与此同时,将高精度测定仪配装了计算机,分别对3块金属残块样品中的合金成分进行相互隔离检测,并测定这些合金成分对电子和x射线的吞噬性能及其发荧光特性。
  3块金属残块样品各种合金成分含量的百分比如下:
  


  上表中所列的5种合金成分的原子数百分比为99.61%。此外,除上表中所列基本合金成分外,在合金的均质成分中只有0.39%的掺杂物,而且在这一掺杂物含量中,含量最大的是铀和钼——这两种合金掺杂物总含量比例为0.04%。(待续)
其他文献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由淘宝发起的“双十一”促销活动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追捧,逐渐成为了全国性的网购狂欢盛宴。本文以问卷形式调查了江苏大学在校大学生淘宝“双十一”的购
在很多人心目中,无线路由器就是从买来就被“安置”在角落,直到用坏了就扔掉的一个家用电器而已,然而,华硕家用无线路由RT-N12LX却对此说“NO”!!据了解,华硕无线网络产品“易生活”系列的又一力作RT-N12LX即将到货,相较于那些 “墙角路由”,售价199元的RT-N12LX绝对是“豪华升级版”。  RT-N12LX是一款基于802.11n标准的无线路由,摒弃了传统无线路由器惯的呆板设计,加入
目的:探讨酒精性急性胰腺炎(alcoholicacutepancreatitis,AAP)并发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2000~2005年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病人中有78例并发肝功能损害,根据发病前12~48h内有无大量
<正>~~
期刊
目的探讨头孢替唑钠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原则将80例新生儿肺炎病例分为2组,治疗组(n=40)用头孢替唑钠50-80mg/(kg&#183;d),静脉滴注,2次/d,疗程5~14d;对照组(n=40),用头孢
目的探讨以肝外胆管结石直径的大小来选择运用不同的内、腔镜组合方式,对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进行微创治疗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总结随机抽取的60例胆囊结石并肝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66例HBV—ACLF患者按区组随机化原则分为试验组44例,对照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8岁。因持续心悸、胸闷4个月于2005年10月14日入本院。入院体检:T36℃,P75次/min,R20次/min,BP130/90mmHg。神志清楚,头颅五官无畸形,口唇不发绀,颈软,颈静脉不怒张,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