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德的现代启示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jh92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礼义道德的民族,很早就确立了修身正己立德为人之大本的思想。两千多年来,修身正己立德一直是中国人做人处事为官理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官德文化
  中国文化本身就是围绕“人与修身立德”而展开的,换句话说,修身正己立德就是中国人做人处事为官理政的根本。以儒家思想为例:“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德不孤,必有邻”“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礼记大学》说:“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孟子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西汉刘向:“道德不厚者,不可使民”;东汉张衡:“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唐太宗:“若安天下,必先正其身”;宋王安石:“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清郑板桥:“种十里名花,何如种德;修万间广厦,不若修身”;孙中山:“有了很好的道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这些思想强调的都是修身正己立德的本根作用,也表明,千百年来,我们这个民族就一直流淌着道德良知的血液。用《大学》《中庸》的话说就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可见,做官先做人,修身养性,做一名脚踏实地、胸襟坦荡、诚实正直的人,高尚的高德修养和品德操守,会让人更加淡泊、安宁和祥和。
  ◎从政宝典
  官箴书是中国古代为官者入仕必读书。在中国古代社会,官箴书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在国家系统中,官德修养的好坏关系到国家政权的兴衰存亡,影响到社会风尚及民风的好坏。所以,就最高统治者而言,希望通过官箴加强各级官员的道德自律,约束官员的思想和行为;就官员自身来说,可以从官箴书中汲取前辈官员的为官从政之道。
  秦汉以后,“官箴书”的内容有了很大变化,从原来的规劝、劝诫君王,逐渐演变为文武百官的道德及行为准则。
  《尚书立政》“九德官人”说。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即选拔任用官员,要具备以上九种品德。
  《周礼天官》“六廉”说。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洁,六曰廉辨。这六个方面基本上涵盖了为官者所应具备的德行素养。
  《论语》“五美”说。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秦《云梦秦简为吏之道》“五善”说。中(忠)信敬上,精(清)廉毋谤,举事审当,喜为善行,龚(恭)敬多让。
  汉“四科取士”和“光禄四行”说。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光禄四行:质朴、敦厚、逊让、节俭。汉朝选拔官员是按照德、才、能的顺序进行考察。
  晋“中正六条”说。忠恪匪躬、孝敬尽礼、友于兄弟、洁身劳谦、信义可复、学以为己。唐“四善”说。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
  唐朝选任、考核和监察官员,都把道德品行放在首位。
  明“居官七要”说。正以处心,廉以律己,忠以事君,恭以事长,信以接物,宽以待下,敬以处事。
  清“居官八约”说。事君笃而不显,与人共而不骄,势避其所争,功藏于无名,事止于能去,言删其无用,以守独避人,以清费廉取。
  通过历朝历代对官员的要求,不难看出,官箴书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为指导,修身立德公正廉明始终被放在了重要位置。最主要的几部官箴书:一是宋吕本中的《官箴》;二是元张养浩的《三事忠告》;三是清陈宏谋的《五种遗规》;四是清汪辉祖的《学治臆说》。
  ◎现代启示
  毛泽东同志说:“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第一,立德修身。重视道德修养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资源之一。第二,以德服众。法家主张靠武力、靠权势让人民服从。儒家则持相反意见,孟子说,凭着强力让人屈服,并非内心真的佩服;靠着道德让人信服,是内心愿意并实实在在地佩服。领导干部只有做到了以德修身,才能做到以德服众。第三,以德为先。在德才关系问题上,德始终居于主导地位。这些为官箴言是古代贤哲遗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现在对于各级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严守官德底线,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编辑/林青雨
其他文献
主讲/易中天  地点/醒狮国学院  整理/本刊编辑部  禅门经典《楞严经》卷十说,觉悟的人观看外部事物时,“如镜鉴明,来无所粘,过无踪迹”。——觉悟的人观看山河大地、人生宇宙时,像明亮的镜子一样映照着外部的事物。事情发生的时候,自然而然地感应;事情结束后,就不再有任何执著。这就是无住的禅心。  在红尘世界里,我们要面对金钱、美色、权力、地位等各种诱惑。面对这些形形色色的诱惑,能够超然其上,就是“无
期刊
古人论六国破灭,有苏老泉的“赂秦说”与苏轼的“不知天下之势”说。“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此为赂秦说;“诸侯之所以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此为不知天下之势说。应该说,二苏所论都是事实,也的确是六国破灭的原因,然却不是根本原因。
期刊
平王东迁后,周王室掌控天下的能力逐渐下降,各路诸侯开始明争暗斗,强者想当老大,弱者但求自保,历史就此进入了春秋战国时期。几个回合拼杀下来,那些有点本钱的诸侯感到,单凭蛮力相搏,一时难以奏效,于是转而搜罗人才。这时,历史舞台上呈现出一幅鲜明的图像:前方争夺城池;后方争夺人才。  在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人才的流动完全不受疆界和部族的限制,楚国的人才可以为晋国所用,晋国的人才可以为秦国所用。那时的文臣
期刊
【那些正在消失的传统老手艺】这是对一个时代的怀念,对一种质朴生活的怀念,更是对一种细致精专的生活态度的重新认知。  酒叫小吊,就是慢慢品尝的意思,我轻品了一小口,清茶夹杂着酒香,顺着喉咙流进胃,涌向肺,渗入每一根毛细血管,一种难以言表的滋味,却上心头。  ◎精专工艺  在农村,吊酒,这一古老的操作方法,还在延续。  实际上,酒是在灶上煮出来的,说煮酒,很合实情。煮酒前,拌过酒药的小麦,在一只大缸里
期刊
了凡先生,人如其名,他对世间凡人修身立命的感悟,于轻笺素卷之中娓娓道来,四章承百家精典之言,墨香隽永,文字如星,指照心路,故事简短而意味深长。了凡先生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又说,“人之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还说“君子所存之心,只是爱人敬人之心,盖人有亲疏贵贱。有智愚贤不肖,万品不齐,皆吾同胞,皆吾一体,孰非当敬爱者”……  让
期刊
中医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同为咳嗽,症状也不尽相同,有的干咳无痰,有的咳嗽痰黄,有的伴有咽痒咽痛。这些问题,可以通过穴位按摩解决。  ◎咳嗽痰黄  痰黄说明是肺热之症,选择的穴位当然要有泻肺热的作用,鱼际是手太阴肺经的荥穴,少商为手太阴肺经的井穴,两穴都有泻肺热的功效。  鱼际穴位于手掌大鱼际部的中点处,靠近第一掌骨的边缘,点此穴时,拇指要立起用指尖用力点按,更易出现明显的酸胀感。  少商是手
期刊
唐太宗李世民喜欢与大臣探讨历代盛衰兴亡的原因,也经常谈到用人的问题。有一次,唐太宗对魏征说:“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  魏征完全认同唐太宗的看法,他进一步补充说:“天下未定,则专取其才,不考其行;丧乱既平,则非才行兼备不可用也。”魏征此言,一语道破古今明君用人的奥秘,可谓总结历代用人经验的概括性论断。  ◎吴起杀妻求将惹非议  《资治通鉴》记载,“吴起
期刊
◎修己:古代儒商的学养之路  到底要做什么样的功课才能真正的成为一个儒商呢?  事实上,中国古代的儒商也是这种学习方式。首先学习“经”,“经”就是宇宙、人生的自然规律。《道德经》里有一句话讲得非常好:“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因为它讲的是自然规律、讲的是生命的规律。通过学习生命和自然规律,掌握了趋势,就好像我们卖股票一样,如果掌握了趋势,知道了什么时间涨什么时间跌,那炒股就非常顺手。我
期刊
几千年前,古希腊有一座著名的建筑,门楣上写道:“认识你自己”,提醒人们,最难认识的就是自己。这句睿智的话直到现在,还留在那里,成为警醒世人的一句著名箴言。可是直到现在,人类仍然难做到这一点。  名著《荆棘鸟》中也有相似的话:“每一个男人,每一个女人,都不会从镜子中看到自己的真身。”因为不晓得自己究竟是怎样的,所以,才在世界不断的搜寻,用外物拼凑相似的自身,却是越寻越远。  那么,就在心里放一面镜子
期刊
那就是从前的你  一天,艾子乘船在海上漫游。天渐渐黑下来了,艾子将船停泊在一个岛屿附近,在船上休息。  夜深了,四周很安静,没有风,月亮照在水面上,艾子感到十分惬意,坐在船头毫无睡意。忽然,艾子听到有哭声,他感到十分奇怪,这周围空荡荡的,并无其他什么人。艾子仔细聆听,原来,声音是从水底下传来的,伴着哭泣声,还有阵阵说话声。  艾子清楚地听到一个声音说:“小兄弟,你听说了吗?龙王昨天传出命令,水族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