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行,越來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如课堂效率低下、学生没有参与性等等,也让更过教师认识到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的教学理念得以转变。美术教师在进行陶艺教学时,应积极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在尊重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特点的教学方针,形成优质的美术教学资源,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陶艺;个性化教学;创新教学;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52-246
引言
中国的陶艺文化历史悠长,样貌繁多,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熠熠生辉。在小学的美术教学中增设陶艺课程,可以帮助小学生理解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让陶艺文化得以发扬。同时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产生联想,将抽象的形象具体化,促进学生想象思维的发展。对于陶艺文化,更多的学生没有切身的体会,所以开展陶艺课程,让学生了解陶艺和其背后的故事,拓展小学生的知识空间,完成德、智、美的全方位发展。
一、小学课程中开展陶艺教育的意义
将陶艺课程增设到小学教育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同时通过对陶艺艺术和陶艺作品的观察与鉴赏,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在陶艺课程的教学中,美术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自身的气质,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念,实现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小学课程中开展陶艺教育的原则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我国的陶艺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重重困难。所以在小学中增设陶艺课程,传承与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也是很重要的。作为学校应当进行支持,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增添陶艺教室,购买陶艺原料等,满足学生对陶艺课程的需求。作为教师应当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将陶艺的艺术理念融入到实践教学中,提升学生对艺术的追求。
三、陶艺课程创新教学的策略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已经开始进行知识系统化教学,但是毕竟年龄较小,他们还是对玩充满兴趣。有趣的事物和轻松快乐的课堂都对他们充满吸引力。针对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课堂内容。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要参与其中。同时在教学目标完成后,教师应当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总结,以激励和表扬为基本准则,给学生传递正能量,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举例来说,在学生制作陶艺作品时,可以在陶艺作品中根据自己的喜好,添加自己喜爱的元素。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良好沟通与互动,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刻板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作品完成后,教师要针对每一件作品给出不同的评价,手工作品完成比较出色的同学,教师应当给与表扬,而作品相对普通的学生,教师也要给与鼓励与支持,让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不仅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团队意识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不能让学生领悟到学习的真谛,只是被动的接受和完成教师的指示,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而且学生也会对教师产生抵触的心理。教师与学生,是师生关系,也可以是伙伴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轻松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成熟掌握一门技能的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做出适当的引导。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分配学习任务,这样通过小组中学生之间的沟通,分工与合作,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可以让学生增强团队意识,也让陶艺学习的过程变得更加有趣。
3、引入传统文化,增强爱国情怀
陶艺是一种技艺的流传,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陶艺课程创设的目的就是帮助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树立文化的认同感。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对传统文化气息浓厚的作品进行鉴赏,学生在进行作品创作时,也可以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作品的内涵进行了解。教师可以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节日饮食用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让学生通过故事,创意构思。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对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进行了探究。同时运用讲故事的表达方式,讲述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的发展,在有趣的学习过程中,了解了中国文化,提升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结束语
通过创设陶艺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审美观念,帮助学生的手、眼、心协调发展,同时对人类的文化进行不断探索,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对我国的陶艺发展和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教师通过对陶艺课程的不断创新,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们对陶艺课程充满兴趣,有助于我国的陶艺文化能够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 刍议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陶艺教学[J]. 刘妍雪.艺术评鉴. 2020(06)
[2].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探索与实践——浅谈陶艺课程的设计与教学[J]. 薛汀.美术教育研究. 2020(06)
关键词:小学陶艺;个性化教学;创新教学;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52-246
引言
中国的陶艺文化历史悠长,样貌繁多,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熠熠生辉。在小学的美术教学中增设陶艺课程,可以帮助小学生理解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让陶艺文化得以发扬。同时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产生联想,将抽象的形象具体化,促进学生想象思维的发展。对于陶艺文化,更多的学生没有切身的体会,所以开展陶艺课程,让学生了解陶艺和其背后的故事,拓展小学生的知识空间,完成德、智、美的全方位发展。
一、小学课程中开展陶艺教育的意义
将陶艺课程增设到小学教育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同时通过对陶艺艺术和陶艺作品的观察与鉴赏,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在陶艺课程的教学中,美术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自身的气质,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念,实现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小学课程中开展陶艺教育的原则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我国的陶艺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重重困难。所以在小学中增设陶艺课程,传承与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也是很重要的。作为学校应当进行支持,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增添陶艺教室,购买陶艺原料等,满足学生对陶艺课程的需求。作为教师应当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将陶艺的艺术理念融入到实践教学中,提升学生对艺术的追求。
三、陶艺课程创新教学的策略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已经开始进行知识系统化教学,但是毕竟年龄较小,他们还是对玩充满兴趣。有趣的事物和轻松快乐的课堂都对他们充满吸引力。针对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课堂内容。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要参与其中。同时在教学目标完成后,教师应当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总结,以激励和表扬为基本准则,给学生传递正能量,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举例来说,在学生制作陶艺作品时,可以在陶艺作品中根据自己的喜好,添加自己喜爱的元素。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良好沟通与互动,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刻板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作品完成后,教师要针对每一件作品给出不同的评价,手工作品完成比较出色的同学,教师应当给与表扬,而作品相对普通的学生,教师也要给与鼓励与支持,让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不仅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团队意识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不能让学生领悟到学习的真谛,只是被动的接受和完成教师的指示,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而且学生也会对教师产生抵触的心理。教师与学生,是师生关系,也可以是伙伴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轻松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成熟掌握一门技能的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做出适当的引导。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分配学习任务,这样通过小组中学生之间的沟通,分工与合作,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可以让学生增强团队意识,也让陶艺学习的过程变得更加有趣。
3、引入传统文化,增强爱国情怀
陶艺是一种技艺的流传,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陶艺课程创设的目的就是帮助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树立文化的认同感。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对传统文化气息浓厚的作品进行鉴赏,学生在进行作品创作时,也可以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作品的内涵进行了解。教师可以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节日饮食用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让学生通过故事,创意构思。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对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进行了探究。同时运用讲故事的表达方式,讲述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的发展,在有趣的学习过程中,了解了中国文化,提升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结束语
通过创设陶艺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审美观念,帮助学生的手、眼、心协调发展,同时对人类的文化进行不断探索,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对我国的陶艺发展和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教师通过对陶艺课程的不断创新,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们对陶艺课程充满兴趣,有助于我国的陶艺文化能够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 刍议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陶艺教学[J]. 刘妍雪.艺术评鉴. 2020(06)
[2].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探索与实践——浅谈陶艺课程的设计与教学[J]. 薛汀.美术教育研究.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