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材,增加了很多精美的插图。插图作为课文的一部分,应该发挥它特有的教学功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图文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那么,如何巧妙利用插图,增加语文教学效率呢?我将通过以下几点阐述。
一、通过观察插图,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有的学生理解课文有困难,这时教师可用插图引导学生理解内容。结合插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运用生动有趣的插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像刚入学的小学生因为不识字,自然而然对文字不感兴趣,而对直观的图片视频却非常感兴趣。在教学中,我会利用课文插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如汉语拼音“d、t、n、l”的教学。课文第一部分就是一张画了孙悟空和哪吒的图片,在教学时,我就充分利用插图,先让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说说图中画了什么内容,再出示一首情境歌“悟空本领特(t)别大,天兵天将都不怕,打败哪(n)吒三太子,乐(l)得(d)悟空笑哈哈”。将要学的四个声母回归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图片和文字有机结合起来,告诉学生把特别的“特”发出一声就是我们声母t的读音,哪吒的“哪”把二声改成一声,就是n的读音,l和d的教学方法和前面一样。图文结合,化难为易,学生学得也有趣,对拼音更容易识记。
二、通过观察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过:“观察,观察,再观察。”这充分强调了观察的重要性。指导学生观察插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教学《月亮湾》一文时,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说说插图画了哪些内容,再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了解作者的观察和写作顺序。课文是通过“村子前”和“村子后”两大方位顺序,来写月亮湾的美丽的。其中在写村前景色的时候,作者按“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的顺序,有条理地叙述月亮湾村前的景色。让学生从中学习观察方法,如由近及远、由水里到岸上、从整体到局部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学生不至于在拿到一幅景色图后,不知道从何写起。当完成这课教学后,我让学生对这种观察方法加以巩固,参照《月亮湾》一文的观察方法,观察校园的一角或自家的小院或者是公园的一处风景,然后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主要的景色通过从左到右或者从上到下这样的观察顺序写下来。其次把观察到的主要景色的某些特别的细节写下来。最后可以写些自己的感受。这样,学生不会杂乱无章地写景,就能降低习作的难度,增强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紧紧围绕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相应的观察能力。
三、通过观察插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对一幅画上的事物,只有展开想象才能真正体悟作者作画的意图和情感。我在指导学生观察插图的同时,要求学生透过图画内容想象隐含在图画背后的事物。比如在观察《母亲的恩情》一课的插图时,让学生仔细观察孟郊和母亲的动作、神情,让学生大胆想象,让学生想象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语言:“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母亲在家等着你回来”“一人在外可要好好照顾自己,千万不要饿肚子,晚上注意不要着凉”等,动作:“孟郊听了不停地点头”“会紧紧抱着自己的母亲”等,表情:“孟郊看到自己的母亲,不忍离去,眼睛濕润了”“母亲也不停地用衣襟擦拭自己的双眼”等等。通过观察插图,从而把画面的内容丰富起来,并且很好地理解故事的内容,进而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对子女的关怀,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四、通过观察插图,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师指导观察插图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在观察的基础上还要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低年级的学生因为刚认字不久,还不能一眼就看懂课文时,他们却能看懂插图。小学时学生的语言能力有限,口头表达过于简单或者错乱无序,当看着这些漂亮的插图,小朋友们看懂了就自然而然地觉得有话说。低年级的很多课文里都有一幅或多幅情景图,这些插图是帮助小朋友说话能力得以提高的非常好的一些素材。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谁,在哪里并且在干什么。例如,一年级课本《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插图中,有两幅插图,分别是小松树与大松树和风伯伯对话的画面。教师可以让学生当小配音员,给插图配音,分角色朗读它们之间的对话,并且演一演,在演的过程中,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通过观察插图,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文中的插图是帮助学生复述课文的好材料。有些课文比较长,如果让小朋友一段一段地硬背的话,很难背下来。比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课文《蚕姑娘》中,课文有很多插图,分别画出了蚕宝宝由蚕卵到蛾的变化过程,这些插图惟妙惟肖,蚕蜕变的过程中颜色的变化都能有所体现。低年级的小学生可以通过插图复述课文内容,这对于背诵困难的学生是一大福音,既有利于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又不会让学生产生背诵恐惧。正如古人所说的:“记忆是智慧之母。”
总的来说,插图并不单单是为了让书本美观,而是能赋予教本生命的一个有用的素材。语文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好插图,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根本。
作者简介:江苏省昆山市南港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一、通过观察插图,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有的学生理解课文有困难,这时教师可用插图引导学生理解内容。结合插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运用生动有趣的插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像刚入学的小学生因为不识字,自然而然对文字不感兴趣,而对直观的图片视频却非常感兴趣。在教学中,我会利用课文插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如汉语拼音“d、t、n、l”的教学。课文第一部分就是一张画了孙悟空和哪吒的图片,在教学时,我就充分利用插图,先让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说说图中画了什么内容,再出示一首情境歌“悟空本领特(t)别大,天兵天将都不怕,打败哪(n)吒三太子,乐(l)得(d)悟空笑哈哈”。将要学的四个声母回归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图片和文字有机结合起来,告诉学生把特别的“特”发出一声就是我们声母t的读音,哪吒的“哪”把二声改成一声,就是n的读音,l和d的教学方法和前面一样。图文结合,化难为易,学生学得也有趣,对拼音更容易识记。
二、通过观察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过:“观察,观察,再观察。”这充分强调了观察的重要性。指导学生观察插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教学《月亮湾》一文时,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说说插图画了哪些内容,再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了解作者的观察和写作顺序。课文是通过“村子前”和“村子后”两大方位顺序,来写月亮湾的美丽的。其中在写村前景色的时候,作者按“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的顺序,有条理地叙述月亮湾村前的景色。让学生从中学习观察方法,如由近及远、由水里到岸上、从整体到局部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学生不至于在拿到一幅景色图后,不知道从何写起。当完成这课教学后,我让学生对这种观察方法加以巩固,参照《月亮湾》一文的观察方法,观察校园的一角或自家的小院或者是公园的一处风景,然后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主要的景色通过从左到右或者从上到下这样的观察顺序写下来。其次把观察到的主要景色的某些特别的细节写下来。最后可以写些自己的感受。这样,学生不会杂乱无章地写景,就能降低习作的难度,增强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紧紧围绕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相应的观察能力。
三、通过观察插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对一幅画上的事物,只有展开想象才能真正体悟作者作画的意图和情感。我在指导学生观察插图的同时,要求学生透过图画内容想象隐含在图画背后的事物。比如在观察《母亲的恩情》一课的插图时,让学生仔细观察孟郊和母亲的动作、神情,让学生大胆想象,让学生想象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语言:“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母亲在家等着你回来”“一人在外可要好好照顾自己,千万不要饿肚子,晚上注意不要着凉”等,动作:“孟郊听了不停地点头”“会紧紧抱着自己的母亲”等,表情:“孟郊看到自己的母亲,不忍离去,眼睛濕润了”“母亲也不停地用衣襟擦拭自己的双眼”等等。通过观察插图,从而把画面的内容丰富起来,并且很好地理解故事的内容,进而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对子女的关怀,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四、通过观察插图,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师指导观察插图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在观察的基础上还要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低年级的学生因为刚认字不久,还不能一眼就看懂课文时,他们却能看懂插图。小学时学生的语言能力有限,口头表达过于简单或者错乱无序,当看着这些漂亮的插图,小朋友们看懂了就自然而然地觉得有话说。低年级的很多课文里都有一幅或多幅情景图,这些插图是帮助小朋友说话能力得以提高的非常好的一些素材。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谁,在哪里并且在干什么。例如,一年级课本《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插图中,有两幅插图,分别是小松树与大松树和风伯伯对话的画面。教师可以让学生当小配音员,给插图配音,分角色朗读它们之间的对话,并且演一演,在演的过程中,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通过观察插图,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文中的插图是帮助学生复述课文的好材料。有些课文比较长,如果让小朋友一段一段地硬背的话,很难背下来。比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课文《蚕姑娘》中,课文有很多插图,分别画出了蚕宝宝由蚕卵到蛾的变化过程,这些插图惟妙惟肖,蚕蜕变的过程中颜色的变化都能有所体现。低年级的小学生可以通过插图复述课文内容,这对于背诵困难的学生是一大福音,既有利于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又不会让学生产生背诵恐惧。正如古人所说的:“记忆是智慧之母。”
总的来说,插图并不单单是为了让书本美观,而是能赋予教本生命的一个有用的素材。语文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好插图,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根本。
作者简介:江苏省昆山市南港中心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