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蛋白质水平与投喂频率对大黄鱼生长、体组成及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来源 :水生生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chenying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初始体重为(13.64±0.18)g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 R.)幼鱼为实验对象,采用3×2双因子实验,研究饲料蛋白质水平(40%、45%、50%)和投喂频率(2次/d、1次/d)及其交互作用对其生长、体组成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养殖实验在海水浮式网箱中进行,养殖周期为8周。结果表明:饲料蛋白质水平和投喂频率对大黄鱼幼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转化率(FCR)均影响显著(P<0.05)。在40%和45%蛋白质组,1次/d投喂的大黄鱼幼鱼的WGR和SGR均显著低于2次/d投喂组,而FCR则相反。在2次/d投喂时,45%蛋白质组的大黄鱼幼鱼SGR显著高于40%蛋白质组,但与50%蛋白质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1次/d投喂时,50%蛋白质组的大黄鱼幼鱼SGR显著高于40%和45%蛋白质组。在两种投喂频率下,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提高,鱼体水分含量均有升高趋势,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而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饲料的蛋白质水平和投喂频率分别对大黄鱼幼鱼的肝脏指数(HSI)、内脏指数(VSI)和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均影响不显著(P>0.05)。投喂频率对肝脏的ALT和AST的影响不显著(P>0.05)。在同一投喂频率下,肝脏ALT和AST均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和投喂频率对大黄鱼幼鱼的生长和FCR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而对血清和肝脏中的ALT和AST、HSI、VSI、肥满度(CF)以及体组成的影响均无交互作用。
其他文献
新课程背景下的班级管理系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重点在于使班级内的所有学生精神健康地进行学习和生活活动。班集体是集众多学生的精神和情感诉求为一体的有机整体。文章从新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萧乾的《枣核》。课文以生活中朋友之间的一件小事来表现海外游子的一片爱国深情,以小见大,把伟大的爱国主义表现得淋漓尽致。在
目的:明确黄芩素对氧化应激状态下白癜风黑素细胞(PIG3V)线粒体超微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白癜风黑素细胞系PIG3V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黄芩素组、H2O2组及黄芩素+H2
<正>一、突显习作的现实价值和生活需求随着手机和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的普遍使用,微信已经成为现代人交流分享的重要平台,微信的文字表达——微写作也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表达
现如今,微时代已经到来,微博、微电影、微小说等逐渐成为时代潮流,越来越被人们认可和接受,有些甚至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样的背景下,微课程应运而
采用就业焦虑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270名大学生进行了测查,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和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关系.结果发现女生在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
<正>生存是成长中最重要的能力。为培养孩子的生存技能,严谨的德国人还制定了一张"进度表"。在德国,孩子一般3岁就可以上幼儿园了,学制是3年。在此期间,孩子不需学算术,也不
慢投垒球运动因为它具有趣味性、健身性、竞技性等特点而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喜爱。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参与慢投垒球运动的青少年在多项身体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紫杉醇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为研究紫杉醇的药物动力学提供方法学基础。方法以多西他赛为内标,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plus C1
<正> 选矿原是从人造富矿发展起来的生产工艺。本世纪上半叶,随着社会对矿物原料需求量的增长,选矿工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各种以物理方法为基础的分离作业取得了巨大进步。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