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邓长春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成都市书法家协会理事篆刻委员会副主任。作品曾入选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七届篆刻展,西泠印社第八、九届篆刻展等多次全国大展。
邓长春,一个从四川农村走出来的青年。他醉心于书法篆刻,几近痴狂。给我的感觉,社会的东西他什么都不知道,好像也不想知道,他只关心着属于他自己的天地——中国书法篆刻。
与长春初识是在2010年市书协办公室。给我的印象是清瘦的身材,两耳挂着一副略显文静的细边近视眼镜,性静,不善言辞,但谦虚好问。当时在办公室的地上放着—件他创作的行书作品,他不时地向旁边的老师们征求意见,这是我对他短短几分钟的印象。后来有朋友介绍说他要拜我为师学习篆刻。我早已不记得邓长春是谁,经朋友反复提醒,我渐渐有了些印象。其实我自知是个“懒老师”,所以对拜师—事一再推托。在后来的接触中,我发现小伙子还挺不错,且已经写得—手好字,犹以小楷夺人,但对篆刻从未触及。他一心想学,且—再表示一定会学好。几月之后,他在舒炯、赵安全、袁碧秀老师及诸门下学生的见证下以茶当酒行了拜师礼。
篆刻之道,古人虽谓之“雕虫小技”,但它亦是“非壮夫不为”之艺,其难易可见。吾师铁堂先生曾言:“书者,心画也;画者,写胸中逸气也;而篆刻者,合二为一,更出之以刀也。”这更加明确了篆刻艺术的高深。在篆刻的学习中,邓长春深明“印宗秦汉”之至理,他和许多成功的篆刻家—样开始了对秦汉古印大量的临习。长春是聪明的,他自有慧根,在临印的同时亦对篆书下了不小的功夫,他深知篆书对篆刻的重要性。商周金文、峄山刻石、泰山刻石、战国楚简以及汉碑额等,他都不放过,一一临习,化为己有。当然,在枯燥的临古之中,长春也有过和其他初学者—样的浮躁心态,追风止,清溢于习作。偶见别人以某某强烈个性风格之作入选展览,甚是羡慕,遂效仿之,久之则方觉没有扎实的临古之功,不管怎么天花乱坠都是徒劳的。
国画大师黄宾虹言:“古玺印文字奇特,结构精妙。”“一印虽微,可与寻丈摩崖、千钧重器同其精妙。”由于古玺印文字奇形乖张、诡谲奇异、变化多端,并于方寸之间错落疏密、朱白变化的艺术魅力,长春一头扎了进去,深挖其洞,几年来创作了大量的古玺印风作品。圆形白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线条厚重朴实,章法欹正相生;朱文“事事相思玺”透过印花,便可深深地感受到金属的剥蚀,仿佛嗅到了远古的铜锈之味;“谨以信”浓浓的古玺风格中可见其现代刀韵;“时人哪得知”布局疏密相间,略参古陶印风……综观其印作,方寸之间尽显万千气象,在传统基础上找寻属于他自己的篆刻语言。
从入选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西泠印社第八届篆刻评展、 “百年西泠·翰墨春秋”大型艺术选拔赛,到获中华“朱方官堂杯”全国篆刻展新秀奖、四川省谢无量奖评奖暨第五届书法篆刻展优秀奖等,这些都是对长春这几年的努力的肯定。
“靜观诗书寻乐趣。”在当今日渐浮华功利的艺坛中,长春仍一如既往地在古玺印风中默默耕耘,不断探索学习,望辨其正邪,汲取营养,水到自然渠成。
“古人篆刻思离群。”好古求新,这是每个从艺之人的必经路。长春还年轻,其艺途还很漫长。年轻是他的本钱,年轻是他的财富,年轻是他这辈子在艺术道路上走向成功的起点。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成都市书法家协会理事篆刻委员会副主任。作品曾入选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七届篆刻展,西泠印社第八、九届篆刻展等多次全国大展。
邓长春,一个从四川农村走出来的青年。他醉心于书法篆刻,几近痴狂。给我的感觉,社会的东西他什么都不知道,好像也不想知道,他只关心着属于他自己的天地——中国书法篆刻。
与长春初识是在2010年市书协办公室。给我的印象是清瘦的身材,两耳挂着一副略显文静的细边近视眼镜,性静,不善言辞,但谦虚好问。当时在办公室的地上放着—件他创作的行书作品,他不时地向旁边的老师们征求意见,这是我对他短短几分钟的印象。后来有朋友介绍说他要拜我为师学习篆刻。我早已不记得邓长春是谁,经朋友反复提醒,我渐渐有了些印象。其实我自知是个“懒老师”,所以对拜师—事一再推托。在后来的接触中,我发现小伙子还挺不错,且已经写得—手好字,犹以小楷夺人,但对篆刻从未触及。他一心想学,且—再表示一定会学好。几月之后,他在舒炯、赵安全、袁碧秀老师及诸门下学生的见证下以茶当酒行了拜师礼。
篆刻之道,古人虽谓之“雕虫小技”,但它亦是“非壮夫不为”之艺,其难易可见。吾师铁堂先生曾言:“书者,心画也;画者,写胸中逸气也;而篆刻者,合二为一,更出之以刀也。”这更加明确了篆刻艺术的高深。在篆刻的学习中,邓长春深明“印宗秦汉”之至理,他和许多成功的篆刻家—样开始了对秦汉古印大量的临习。长春是聪明的,他自有慧根,在临印的同时亦对篆书下了不小的功夫,他深知篆书对篆刻的重要性。商周金文、峄山刻石、泰山刻石、战国楚简以及汉碑额等,他都不放过,一一临习,化为己有。当然,在枯燥的临古之中,长春也有过和其他初学者—样的浮躁心态,追风止,清溢于习作。偶见别人以某某强烈个性风格之作入选展览,甚是羡慕,遂效仿之,久之则方觉没有扎实的临古之功,不管怎么天花乱坠都是徒劳的。
国画大师黄宾虹言:“古玺印文字奇特,结构精妙。”“一印虽微,可与寻丈摩崖、千钧重器同其精妙。”由于古玺印文字奇形乖张、诡谲奇异、变化多端,并于方寸之间错落疏密、朱白变化的艺术魅力,长春一头扎了进去,深挖其洞,几年来创作了大量的古玺印风作品。圆形白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线条厚重朴实,章法欹正相生;朱文“事事相思玺”透过印花,便可深深地感受到金属的剥蚀,仿佛嗅到了远古的铜锈之味;“谨以信”浓浓的古玺风格中可见其现代刀韵;“时人哪得知”布局疏密相间,略参古陶印风……综观其印作,方寸之间尽显万千气象,在传统基础上找寻属于他自己的篆刻语言。
从入选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西泠印社第八届篆刻评展、 “百年西泠·翰墨春秋”大型艺术选拔赛,到获中华“朱方官堂杯”全国篆刻展新秀奖、四川省谢无量奖评奖暨第五届书法篆刻展优秀奖等,这些都是对长春这几年的努力的肯定。
“靜观诗书寻乐趣。”在当今日渐浮华功利的艺坛中,长春仍一如既往地在古玺印风中默默耕耘,不断探索学习,望辨其正邪,汲取营养,水到自然渠成。
“古人篆刻思离群。”好古求新,这是每个从艺之人的必经路。长春还年轻,其艺途还很漫长。年轻是他的本钱,年轻是他的财富,年轻是他这辈子在艺术道路上走向成功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