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注:项目的全称是“张江高科园区开放性科教课程开发与共享平台建设”。项目组已经连续第四次成功申报以新课程资源建设为特色的教育内涵发展项目。这里节选的是2013年项目的相关内容。
● 项目预设的理论层面目标预期
围绕张江高科园区这一特定的科教课程开发背景,我们锁定了两大课程开发的借鉴指标体系,并藉此确定了开放课程开发指南。这就是PISA和STEM。前者自2009年正式引入上海后,就成为了检测学业素养的一个重要参照体系;而后者所圈定的(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课程体系恰好契合张江科教的地域文化和学校特色定位。这就为探索社会资源的开源性素养课程开发基本范式,以及资源课程与知识课程交融的可行性研究目标预设,提供了前瞻性的思考高度,也初步界定出基于社会资源的素养课程开发基准,凸显了开放性的课程价值及课程游学特性。
为了检验这一定位的精准度,我们参照PISA的试题,对张江地区三所中学的适龄学生进行了自我调研性质的检测。对照试题标准答案,我们发现,虽有一部分指标略低于上海公布的结果,但也因此得以判定,这样的测评系统题库所包含的如“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内容,恰好因应了张江高科园区开放课程的基本涵盖,足以成为课程开发的元素基准。
● 开放课程实施的主要内容
项目组重组了原先的“张江科教孵化俱乐部”,新的STEM CLUB成为开放课程的策划教研机构,也成为了开放课程的践行、检验平台。
(1)探索开源性社会资源的素养课程开发基本范式,摸索资源课程和知识课程,与创新素养培育交融的可行性。研究重点包括:明确创新素养课程开发的基点原则;摸索基于社会资源的科教实验课程和科教素养课程的个性宽容度(包括同步实现对学生认知方式、精神追求、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伦理道德等文化要素的教学实施与有效传递)。体现科教资源素养课程的开放性特质,践行“化信息为知识,化知识为智慧,化智慧为德行”的课程设计理念。围绕张江科教资源特点,与学科知识体系彼此交融,遴选出100项科教实验方案,并藉此形成科教素养实验课程体系。
在开发课程之始,就明确了基本课程元素定位,包括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评价、课程定位、开发状态、过程回顾、呈现形式、课程设计指南、课程宽容度教学指导、配套课程资源等11项约定。
(2)完善创新素养教育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建构与运作。在项目执行年度内,我们重点推进了网下社会实践课、特色社团活动、“夏令营”等灵活运作形式。
(3)科教实验课程开发,我们目前完成的有90项普及型科技实验课程,其内容的遴选、设计和实施,都尽可能兼顾张江的地域资源特色和不同学段之间的生源结构分布特色。与此同时,对于此类课程的开发,我们较多考虑其“轻骑兵”式的移动特点,在设计编写与组织试行课程的过程中,还幻化出了若干版本的移动课程(如墙式DIY物理实验课程),再配合课程服务(送课上门、送教上门、送实验环境上门),力求能与课程的循环提升再开发形成有机互动。
(4)科技资源游学课程。在系统设计课程方案的过程中,特别注意与张江周边的科普基地、科技场馆、社会博物馆和产业展厅实现课程对接。
(5)在建设DIY科技实验室之初,就明确探究实验室的运作模式:“衔接课程,集体探究,课题引领,多元创新”。我们告诫教师:“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激活学生的潜能开发”;我们提醒学生:“你可以,陈述实验原理;你可以,贯穿知识储备;你可以,改进问题设计;你可以,启迪文化反思”。
● 资源课程共享平台的建构
我们初步搭建起围绕STEM教育的课程资源库。这个集多种最新技术为一身的跨媒介平台,能适应新教育信息技术对学校教学的引领、对学科成长的资源配置,对增强教学的互动性等环节,起到了课程资源蓄水池、课程研究基地等效果。目前,已经搭建完成的课程资源库包括:
(1)全新改版了学校网站架构,添加了诸如教学案例数据库、教学课件数据库、教学论坛(沙龙)等相关的网站元素,也为学校的一线教师提供了网上教研的平台以及存储交换教学资源的中心。
(2)课堂移动教学实验。2013年下半年,我们陆续为学生装备了24套移动平板,4套教师用机,以及课堂教学所需的WIFI设备、信号共享系统,帮助预备年级率先武装起移动课堂。
(3)“张江科教总协调”(知乎哲也)微信圈。这个微信圈围绕学校发展热点问题,新教育的他山之石,以及新教育信息技术的最新应用经验,做到日日更新,及时发布;成为打造张江中学教学特色品牌的一个新媒体沟通渠道。
(4)“STEM ”公众号。这个自媒体平台,将学校的科教课程建设,直接与云端挂接,形成了“云”加“端”的科教课程践行新模式,第一时间发布海内外STEM最新动态、张江STEM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为这个公众号专门设计了STEM公众号课程,以更全面、更及时地揭示我校首创的公众号交互体验。
(5)Incsurf跨平台互动。目前,我们正在联手张江高科园区刚刚成立的教育产业基地企业,重点开发跨平台应用、实现不同系统、不同设备之间的无缝连接,让移动课堂不再受投资的影响,充分利用目前已经普及的不同系统(苹果、安卓、微软等)的智能手机、不同电脑设备(教室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等),甚至是远程的实施互联互通的移动课堂。
● 社会对STEM项目的支撑
经过项目连续五年的探索和联动,张江的科教课程(也就是现在的STEM课程)开发,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支撑。
2013年年初,“区域科教”写进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在地方政府的推进下,于2013年教师节,举办“张江区域首届科技教育论坛”。2013年项目组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建立了课题群的教研联动机制。加盟多个内涵项目团队,引进社会科教平台,尝试交叉多元研究架构。全年项目组穿插的各级各类区级及以上的课题达到了10个。与此同时,我们本轮的项目实施,更多更直接邀请了包括新区督导室的督学、教发院、信息中心的多名教研员,少科院的辅导教师等专家全程参与、甚至是引领我们共同开发课程。
● 项目预设的理论层面目标预期
围绕张江高科园区这一特定的科教课程开发背景,我们锁定了两大课程开发的借鉴指标体系,并藉此确定了开放课程开发指南。这就是PISA和STEM。前者自2009年正式引入上海后,就成为了检测学业素养的一个重要参照体系;而后者所圈定的(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课程体系恰好契合张江科教的地域文化和学校特色定位。这就为探索社会资源的开源性素养课程开发基本范式,以及资源课程与知识课程交融的可行性研究目标预设,提供了前瞻性的思考高度,也初步界定出基于社会资源的素养课程开发基准,凸显了开放性的课程价值及课程游学特性。
为了检验这一定位的精准度,我们参照PISA的试题,对张江地区三所中学的适龄学生进行了自我调研性质的检测。对照试题标准答案,我们发现,虽有一部分指标略低于上海公布的结果,但也因此得以判定,这样的测评系统题库所包含的如“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内容,恰好因应了张江高科园区开放课程的基本涵盖,足以成为课程开发的元素基准。
● 开放课程实施的主要内容
项目组重组了原先的“张江科教孵化俱乐部”,新的STEM CLUB成为开放课程的策划教研机构,也成为了开放课程的践行、检验平台。
(1)探索开源性社会资源的素养课程开发基本范式,摸索资源课程和知识课程,与创新素养培育交融的可行性。研究重点包括:明确创新素养课程开发的基点原则;摸索基于社会资源的科教实验课程和科教素养课程的个性宽容度(包括同步实现对学生认知方式、精神追求、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伦理道德等文化要素的教学实施与有效传递)。体现科教资源素养课程的开放性特质,践行“化信息为知识,化知识为智慧,化智慧为德行”的课程设计理念。围绕张江科教资源特点,与学科知识体系彼此交融,遴选出100项科教实验方案,并藉此形成科教素养实验课程体系。
在开发课程之始,就明确了基本课程元素定位,包括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评价、课程定位、开发状态、过程回顾、呈现形式、课程设计指南、课程宽容度教学指导、配套课程资源等11项约定。
(2)完善创新素养教育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建构与运作。在项目执行年度内,我们重点推进了网下社会实践课、特色社团活动、“夏令营”等灵活运作形式。
(3)科教实验课程开发,我们目前完成的有90项普及型科技实验课程,其内容的遴选、设计和实施,都尽可能兼顾张江的地域资源特色和不同学段之间的生源结构分布特色。与此同时,对于此类课程的开发,我们较多考虑其“轻骑兵”式的移动特点,在设计编写与组织试行课程的过程中,还幻化出了若干版本的移动课程(如墙式DIY物理实验课程),再配合课程服务(送课上门、送教上门、送实验环境上门),力求能与课程的循环提升再开发形成有机互动。
(4)科技资源游学课程。在系统设计课程方案的过程中,特别注意与张江周边的科普基地、科技场馆、社会博物馆和产业展厅实现课程对接。
(5)在建设DIY科技实验室之初,就明确探究实验室的运作模式:“衔接课程,集体探究,课题引领,多元创新”。我们告诫教师:“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激活学生的潜能开发”;我们提醒学生:“你可以,陈述实验原理;你可以,贯穿知识储备;你可以,改进问题设计;你可以,启迪文化反思”。
● 资源课程共享平台的建构
我们初步搭建起围绕STEM教育的课程资源库。这个集多种最新技术为一身的跨媒介平台,能适应新教育信息技术对学校教学的引领、对学科成长的资源配置,对增强教学的互动性等环节,起到了课程资源蓄水池、课程研究基地等效果。目前,已经搭建完成的课程资源库包括:
(1)全新改版了学校网站架构,添加了诸如教学案例数据库、教学课件数据库、教学论坛(沙龙)等相关的网站元素,也为学校的一线教师提供了网上教研的平台以及存储交换教学资源的中心。
(2)课堂移动教学实验。2013年下半年,我们陆续为学生装备了24套移动平板,4套教师用机,以及课堂教学所需的WIFI设备、信号共享系统,帮助预备年级率先武装起移动课堂。
(3)“张江科教总协调”(知乎哲也)微信圈。这个微信圈围绕学校发展热点问题,新教育的他山之石,以及新教育信息技术的最新应用经验,做到日日更新,及时发布;成为打造张江中学教学特色品牌的一个新媒体沟通渠道。
(4)“STEM ”公众号。这个自媒体平台,将学校的科教课程建设,直接与云端挂接,形成了“云”加“端”的科教课程践行新模式,第一时间发布海内外STEM最新动态、张江STEM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为这个公众号专门设计了STEM公众号课程,以更全面、更及时地揭示我校首创的公众号交互体验。
(5)Incsurf跨平台互动。目前,我们正在联手张江高科园区刚刚成立的教育产业基地企业,重点开发跨平台应用、实现不同系统、不同设备之间的无缝连接,让移动课堂不再受投资的影响,充分利用目前已经普及的不同系统(苹果、安卓、微软等)的智能手机、不同电脑设备(教室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等),甚至是远程的实施互联互通的移动课堂。
● 社会对STEM项目的支撑
经过项目连续五年的探索和联动,张江的科教课程(也就是现在的STEM课程)开发,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支撑。
2013年年初,“区域科教”写进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在地方政府的推进下,于2013年教师节,举办“张江区域首届科技教育论坛”。2013年项目组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建立了课题群的教研联动机制。加盟多个内涵项目团队,引进社会科教平台,尝试交叉多元研究架构。全年项目组穿插的各级各类区级及以上的课题达到了10个。与此同时,我们本轮的项目实施,更多更直接邀请了包括新区督导室的督学、教发院、信息中心的多名教研员,少科院的辅导教师等专家全程参与、甚至是引领我们共同开发课程。